關于安徽的民間故事
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那你知道關于安徽的民間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于安徽的民間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安徽的民間故事:廻龍橋傳說
在今合肥城西有處地名,曰“回龍橋”。此橋雖已不存,然地名未廢。有關該橋的傳說,雖歷史久遠,今天仍被很多人樂道不止。舊合肥城西南角有一座德勝門,相傳打仗出征例須由此出門,方能得勝。
合肥自古多戰(zhàn)事。如今德勝門內金寨路九州大廈和盛安廣場間通往出版社的路,叫回龍橋路。關于回龍橋地名的來歷,至少有兩個版本。
1、孫權回龍三國時,曹操、孫權爭奪合肥。曹操率號稱八十三萬大軍下江南,實力不可謂不強。但曹軍多為北方人,不諳水性,來合肥的部分曹軍便征召民船,日夜操練。
合肥地名中的箏笛浦、藏舟浦、斛兵塘,都和曹軍訓練水師有關。孫權部總體實力雖不如曹操,但有劉備、諸葛亮的支持,且吳國本來就地處南方,土兵多會水也慣于水戰(zhàn)。因此,魏吳交戰(zhàn)于合肥,可謂麻秸打狼---兩怕著,雙方都在尋找機會,以智取勝。
有一天,孫權親率戰(zhàn)船百艘來襲,行至合肥城中內河某處,忽見曹操直立在一旗艦上擋住去路。而其北面,蘆葦深深,水草密密,不可知內藏多少兵船也。孫權乍驚,隨后佯笑,拱手向曹:“別來無恙。汝軍兵貴神速也!”曹操故作回頭望,只見杏花村藏舟浦內旌旗獵獵,又拱手還禮,只是不卑不亢:“老夫當道,貴軍恐難前進。失禮了!”孫權見狀,只得下令折返。孫權乃吳國之君,也可謂“真龍?zhí)熳?rdquo;,這回頭處恰有一道橋,后來被稱為“回龍橋”。
2、康熙回龍話說康熙皇帝有一位妃子,原是合肥人,龔鼎孳的干女兒。龔鼎孳被清廷詔任兵部尚書后,獻干女兒與康熙,被定為貴妃。
有一次,貴妃想回合肥省親,康熙心血來潮,頒旨擬親自陪同。這下可忙壞了地方百官。合肥又是建行宮,又是為貴妃娘娘建梳妝樓,還要架天橋越過雨花塘從稻香樓直達德勝門內。這建樓架橋需要銀子,盤剝的是民脂民膏,而康熙朝正是大清政局既定,老百姓亟需休養(yǎng)生息之際。
在京城的一位合肥籍大臣覺得不該糜費地方,又不好明阻鑾駕,便機智地奏上一本:去敝鄉(xiāng)路上,千里迢迢,水路須翻梅龍壩,旱路例走斬龍崗,恐犯圣諱。若貿然啟行,龍體稍有閃失,臣等罪該萬死!康熙帝聽罷遂取消了御駕合肥的打算。合肥百姓已遭地方官吏層層加碼,納賦納稅獻工獻料苦不堪言,聞訊奔走相告,放鞭炮三日相慶。
他們把已備好的磚石在城內九曲河上建起一座大橋,取名“回龍橋”。回龍橋后來時建時圮,至解放前德勝門一帶已多街肆門面,河道漸淤。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人民政府自三孝口至德勝門外拓建金寨路,橋已不存。但回龍橋這個地名卻保留了下來,也給合肥留下了可供談資的與名人有關的歷史掌故。
關于安徽的民間故事:操兵巷
合肥被稱為“三國故里”,那么與三國有關的地點就不會少。在老城區(qū)漫步,你就會踏入一條歷經千年的小巷。位于阜陽路和宿州路之間東西長約200多米的操兵巷就是這樣一個去處。
據說當時曹操占據合肥,其部屬與東吳孫權進行了多次戰(zhàn)役,操兵巷就是因為曹操曾在此操練兵馬而得名。
兩個版本的傳說
提起操兵巷,眼前晃動的是金戈鐵馬,耳畔響起的是馬嘶人鳴,就憑和一代梟雄曹操搭上了界,雖稱為巷,但也一定少不了大氣磅礴的氣勢。然而,當你走進操兵巷時,才感到稱之為巷真的是恰如其分,而且是再普通不過的一條小巷,讓人不由得有些失望,別說錚錚兵戈之氣,連一點孔武的影子也感受不到。
也是,一千多年的風雨變幻,足以洗刷掉任何歷史痕跡,今天的操兵巷,和合肥老城區(qū)許許多多小巷一樣,窄窄的巷道兩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小店,明顯比別的地方陳舊的房屋,密密麻麻雜亂無章。
不過,畢竟地處鬧市,來來往往的行人不少,都是行色匆匆。他們都在為自己的生計忙碌著,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腳下的土地竟然是古代將士練兵的地方,更不會去想象當年此地幕帳相連,士兵們舞槍弄棒,喊殺聲震天的情景。
關于操兵巷的來歷,我聽到了兩個版本。相傳曹操駐軍合肥城中,軍士到教弩臺等演武廳,此小巷為必經之路。而每次上完習武課后,官兵都會在此舞槍弄棒,久而久之,無名小巷就被稱為操兵巷。
還有人說昔日在操兵巷演練的并不是曹操的軍隊,而是南宋時的淮西帥郭振的部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郭振屯駐合肥,為防御金兵侵襲合肥,筑斗梁城。
當時在今天的操兵巷一帶,到處是演兵操練的隊伍,老百姓習慣把隊伍經過的小巷稱為操兵巷。從《廬州府志》的記載看,當年那一帶極盡繁華之能事:“自河入城之后,而民間之利甚溥矣。谷粒之出入,竹木之棲泊,舟船經抵縣橋或至郡邑署后。百貨駢集,千檣鱗次,兩岸悉列貨肆,商賈喧闐。因其地氣疏通,人心愉暢,而官長之超擢者,縉紳之顯達者,甲乙榜之多,土風之厚,民俗之醇,甲于他郡。”
到了明末清初,合肥城里出了個龔大司馬龔鼎孳,他字孝升,號芝麓,后人稱作“龔合肥”。龔家是合肥城里的望族,龔鼎孳在朝廷為官,合肥的家族自然雞犬升天。
那時,從逍遙津公園到操兵巷這一地段都是龔家的財產,操兵巷也就一度改叫“龔大房巷”了。據老輩人介紹,當年龔家房屋青磚碧瓦,高大氣派,而周圍窮人的房子都是些土坯屋,非常簡陋。
操兵巷無兵可操
當然,民間流傳最廣的還是曹操的兵馬在此練兵的傳說。省民俗學會秘書長王賢友說,合肥關于操兵巷的傳說很多,小時候聽大人講,曹操當年屯兵合肥時,軍隊的數量較少,遠遠比不上東吳的軍隊。為了迷惑敵人,曹操命令士兵在操兵巷兩頭挖地道,士兵來來回回從這邊進,從那邊出,給敵方造成好像兵馬很多的假象。
但有關專家學者卻對此提出了質疑,因為三國時的合肥城并不等同于今天的合肥城,現在的合肥老城區(qū)其實在三國時是合肥之城外。史書記載當時的魏軍屯軍于今杏花公園和明教寺(教弩臺)一帶。
民俗專家牛耘指出,說操兵巷是曹魏軍隊在此操兵演練是望文生義,三國時代的操兵巷周圍還是一片水塘,而且地處郊外,人跡罕見,哪里有什么街巷。倒是南宋時的淮西帥郭振的確在此演練過兵馬。
彼時,郭振為加強合肥城的防衛(wèi)力量,抵抗金兵的南犯,把合肥城向北擴展,將今天的逍遙津至阜南路一線統統擴進了城內,后來,逐漸有了街市,有了小巷。根據200多年前的合肥縣志記載,此巷原名叫醋瓶巷,因為巷子里有一家釀醋作坊,釀造的陳醋香氣四溢,老遠就能夠聞到醋香。
關于安徽的民間故事:風流稻香樓
清嘉慶《合肥縣志》為我們記錄了稻香樓的來歷:龔鼎孠從浙江退歸家鄉(xiāng),建起稻香樓,一時間,成為文人吟詠唱和的場所。
稻香樓能夠全國聞名,和龔鼎孠的哥哥、詩人龔鼎孳的推介是分不開的。不過另有一段艷史,對稻香樓的知名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龔鼎孳與當時的秦淮八大名妓之一顧媚,常共游、下榻稻香樓。這成了大清朝當時出名的八卦新聞,從而也讓稻香樓聞名天下。
顧媚工詩善畫,精音律,尤擅畫蘭。她的詩詞婉約清新,時人爭誦;她獨創(chuàng)的繪畫技巧,成就了她一流的大畫家地位;她更號稱“南曲第一”,受到了當世風流名士們的熱烈追捧。
色藝俱佳的顧媚,當然讓風流才子龔鼎孳寵愛有加。他自爆自己一直愿意做貳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原欲死,奈何小妾不從。”從妲己到顧媚,把政治和道德上的責任推到女人身上,也算是中國傳統文人的一大特色吧。
因為詩界才子和伶界名媛的入住,稻香樓有了美麗的傳奇。
稻香樓的存在,少則幾十年,最多140年,這是從龔鼎孳、龔鼎孠兄弟晚年到嘉慶《合肥縣志》付梓推算出來的。近年來有人考證,龔鼎孳、龔鼎孠稍后,清大學士李天馥和李孚青父子到過稻香樓。
還有人指出新安畫派石濤大師曾在稻香樓駐足月余,有廬州知府張見易和李孚青陪伴,飲酒作畫,不亦樂乎,石濤和尚在其名作《巢湖圖》的跋文中還敘及過此事。這就更增添了稻香樓的文化底蘊。
稻香樓歷經風雨,后逐漸荒廢坍塌。清人邵陵在目睹稻香樓遺存后有詩云:“慘淡郊原落日黃,一聲秋笛下牛羊。高樓不見人危倚,依舊西風送稻香。”寫得太沉重了。
依舊西風送稻香
其實,稻香雖沒有了,但“稻香樓”這個地名卻一直延續(xù)下來。1956年,安徽在此興建稻香樓賓館。現在的稻香樓賓館內樹木蒼郁,竹影扶疏,鳥語花香,水光山色,渾然一體。這里先后接待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元首、政要等。1958年9月,毛澤東來合肥視察時入住稻香樓,其間還談到龔鼎孳。
稻香樓,這個充滿魅力和承載太多歷史的地方,未來也許不僅僅只是一個城市路標。作為一個時代的人文符號,它將給合肥增添更多的文化內涵,不斷喚醒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
猜你感興趣:
2.安徽名人故事
4.最有趣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