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3篇故事
《史記》包羅廣泛,體大思精,被列為“二十四史的開篇之作。那你知道史記中3篇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中3篇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中3篇故事:收復失地
后來,秦國派犀首去蒙騙齊國和魏國,與自己聯(lián)合,一起攻打趙國,想要破壞合縱盟約。于是齊、魏兩國聯(lián)合攻打趙國,趙王很生氣,責備蘇秦有欺騙自己的嫌疑。蘇秦非常害怕,于是請求出使燕國,發(fā)誓一定要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后,六國合縱聯(lián)盟便瓦解了。
秦惠王把他的女兒嫁給燕國太子為妻。就在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繼位,這就是燕易王。燕易王剛登基,齊宣王便趁燕國國喪時攻打它,奪取了十座城邑。燕易王對蘇秦說:“以前先生到燕國時,寡人曾資助您去游說趙王,因而才有了六國合縱的盟約。現(xiàn)在齊國先向趙國宣戰(zhàn),隨后又進攻我燕國,正是由于先生,我們兩國現(xiàn)在成了天下人的笑柄。先生能否為燕國收復失地呢?”蘇秦聽后慚愧不已,說道:“我愿意為大王收復失地。”
蘇秦去進見齊王,對齊王拜了兩拜,俯首以示恭賀,抬頭以示致哀。齊王說:“為什么慶賀與哀悼相繼而來呢?”蘇秦說:“我聽說即使忍饑挨餓的人也不會吃烏喙這種有毒的東西,因為它雖然能暫時充饑,但是最終也會讓人中毒而死,與餓死的結果一樣。如今,燕國雖然弱小,但燕王是秦王的女婿。大王貪圖十座城邑的既得利益,卻與強大的秦國成了對頭冤家。如果弱小的燕國像一只雁一樣在前沖鋒陷陣,那強大的秦國就在它的后方作掩護,大王這是在挑釁天下的精銳部隊啊,這就無異于吃烏喙充饑呀。”齊王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說:“既然這樣,先生認為寡人該怎么辦?”蘇秦說:“我聽說,古時善于辦事的人能化險為夷、遇難呈祥。大王如能聽從我的建議,就將十座城邑歸還給給燕國。燕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那十座城邑,一定非常高興;秦王知道大王一定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歸還燕國那十座城邑,也一定非常高興。這就能化解相互之間的仇恨而獲得磐石一樣牢固的友誼。燕國和秦國也都會輔佐齊國,那么大王對天下發(fā)號施令,還有誰敢不聽從?這樣,大王在口頭上表示歸附秦國,卻用十座城邑取得天下,這就成就了稱王稱霸的大業(yè)了。”齊王說:“這個主意不錯。”因此便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邑。
史記中3篇故事:蘇秦之死
燕易王的母親,即燕文侯的夫人,與蘇秦關系曖昧。燕王知道這件事,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對蘇秦更加寵信,更加厚待了。蘇秦還是怕哪一天燕王借這件事殺了自己,于是就向燕王進言道:“我們雖然收回了被齊國占領的土地。然而當年占地之恨不可以不報。如果使齊西勞于宋,南疲于楚,我們就可趁機發(fā)動進攻,一舉滅齊。臣請求到齊國說服齊宣王攻打宋國。”燕昭王遂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于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齊國,齊宣王任他為客卿。
齊宣王去世后,齊湣王即位。蘇秦建議齊湣王舉行盛大的國喪來安葬齊宣王,以示孝心,同時,還要修筑宮室、抬高地基、擴建花園以展示自己躊躇滿志,必將大展宏圖。蘇秦的實際目的卻是想用這些浩大的工程,引起民憤,使齊國國庫空虛、上下不和,變得衰落、凋敝,從而有利于燕國。燕易王去世后,燕噲繼位做了國君。此后,齊國有許多大夫與蘇秦爭寵,他們還派殺手去刺殺蘇秦,卻沒能殺死他,蘇秦雖然身負重傷,不過還是逃脫了。齊王派人到處搜捕兇手,但沒有找到。蘇秦重傷不治,臨死前對齊王說:“如果我死了,請大王在街市我五馬分尸來示眾,并向天下人宣稱‘蘇秦是燕國的間諜,來齊國犯上作亂,罪不可恕’,這樣謀殺我的兇手就一定能抓到了。”齊王當時就答應了蘇秦,照他的話去安排,果然,謀殺蘇秦的人自己暴露了行跡,齊王趁機抓住并處死了他。燕王聽到這個消息后,說:“齊國這樣替蘇秦先生報仇,太好了。”
史記中3篇故事:矢志不渝
張儀是魏國人。當初曾和蘇秦一起拜鬼谷子先生為師,共同學習游說之術。蘇秦自認為自己的才學比不上張儀。
張儀完成學業(yè)后,就去游說諸侯各國。他曾陪著楚國的國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都懷疑是張儀偷的,說:“張儀家境貧窮,品行也不好,一定是他偷了丞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并痛打了幾百下,嚴刑拷打。但張儀始終沒有承認自己偷過東西,他們最后只好把張儀釋放。張儀的妻子得知后,撫摸著張儀的滿身傷痕,又悲又恨地對張儀說:“唉!你要是不讀書,不出去謀官做,哪會受這樣的委屈!”張儀卻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著說:“舌頭當然還在呀。”張儀說:“只要舌頭在,就不愁沒有出路。”
猜你感興趣:
2.史記中的三個故事
3.《史記》中的故事
史記中3篇故事
上一篇:有關史記的心得體會
下一篇:適合給孩子講的史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