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其中的三個故事
《史記》作為一部體大思精的長篇宏著,亦史亦文,從重視它的史學意義到發(fā)掘它的文學價值,從對它的簡短評價到長篇評論,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那你知道史記其中的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其中的三個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其中的三個故事:遺詔薄葬
公元前158年,劉恒在未央宮逝世。他留下遺詔說:“我聽說天下萬物萌芽生長,最終沒有不死的。死是世間的常理,事物的自然歸宿,有什么值得悲哀呢!當今世人都喜歡活著而不樂意死,死了人還要厚葬,以致破盡家產。我認為這樣做很不對。況且我生前沒什么德行,沒有給百姓什么幫助,現(xiàn)在死了,又讓人們服喪哭吊,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為我悲哀,使天下的老幼心靈受到損害,減少飲食,中斷對鬼神的祭祀,其結果是加重了我的無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我有幸得以守護宗廟,憑著我這渺小的身體依托在天下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了。靠的是天地的神靈,社稷的福氣,才使得國內安寧,沒有戰(zhàn)亂。我不聰敏,時常擔心行為有過錯,使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蒙受羞辱,歲月長久了,總是擔心不能維持始終。如今沒想到能僥幸享盡天年,將被供奉在高廟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賢明,卻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心滿意足,還有什么可悲哀的呢!現(xiàn)在詔令全國官吏和百姓,詔令到達后,哭吊三日就除去喪服。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飲酒、吃肉之事。應當參加喪事、服喪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腳。服喪的麻帶寬度不要超過三寸,不要陳列車駕和兵器,不要動員民間男女到宮殿來哭祭。宮中應當哭祭的人,都在早上和晚上各哭十五聲,行禮完畢就停止。不是早上和晚上哭祭的時間,不準擅自哭泣。下葬以后,按制度應服喪九個月的只服十五日,應服喪五個月的只服十四日,應服喪三個月的只服七日,期滿就脫去喪服。其他不在此令中的事宜,都參照此令辦理。要把這道詔令通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地知道我的心意。葬我的霸陵周圍山水要保留其原來的樣子,也不要有所改變。后宮的夫人全都讓她們回娘家。”劉恒死后,大臣們就按照他的意思簡單舉行了葬禮,把他葬在霸陵。劉恒被尊稱為孝文皇帝。
史記其中的三個故事:寵信少君
當時有個叫李少君的方士十分有名。他隱瞞自己的年齡和出身經歷,經常自稱已經七十歲,沒有妻子兒女。能驅使鬼物,使人長生不老。他依仗方術遍游諸侯各國。人們聽說他的才能后,就不斷地贈送財物給他,因此他常常有多余的錢財衣物。別人都因為他不經營產業(yè)卻很富有,又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所以對他越發(fā)相信,爭著去為他效力。李少君天生喜好方術,善于利用花言巧語猜中往事。一次,他到武安侯的家里宴飲,在座的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李少君就談起從前跟老人的祖父一起在某處游玩射獵。這位老人小時候曾經跟著祖父,還能記得那些地方,滿座賓客因此都驚訝不已,對李少君更加敬重。
李少君在見到漢武帝后,因為能夠祭灶致福、避谷不食、長生不老而受到漢武帝的敬重。漢武帝就讓他主管方術之事。有一次,少君拜見漢武帝,漢武帝有一件古銅器,拿出來問少君。少君說:“這件銅器,是齊桓公十年時陳列在柏寢臺的物品。”過后查驗銅器上的銘文,果真是齊桓公時的器物。整個宮中都大為吃驚,以為少君就是神,已經有幾百歲了。
史記其中的三個故事:修建明堂
泰山腳下的東北方有古代修建的明堂舊址,那里地勢險要,道路狹窄。武帝在泰山舉行封禪典禮時,想要重新修建明堂,但不知道明堂的形制尺度。有個人向武帝進獻了據說是黃帝時修建明堂的圖紙。圖紙中有一座殿堂,四面沒有墻壁,用茅草制作屋頂,殿堂四周環(huán)繞著水池,宮墻四周修有天橋,殿上有樓。從西南方向可以進入殿堂,名為昆侖道,天子由此走進殿堂,在那里拜祭上帝。武帝就下令按照這個圖紙在奉高縣建造明堂。等到第五年再來舉行封禪時,就讓泰一神和五帝的神位居于上座進行祭祀,讓高皇帝的神主靈位對著他們。用牛、羊、豬各二十頭祭祀后土神。武帝從昆侖道進去,開始按郊祀的禮儀在明堂祭拜。祭拜完畢,在堂下燒掉祭品。然后,武帝又登上泰山,在山頂秘密舉行祭祀。
猜你感興趣:
2.史記中的三個故事
3.史記中的三個故事
5.史記的三個故事
史記其中的三個故事
上一篇:史記破釜沉舟故事
下一篇:史記人物故事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