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那你知道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年少時就表現出了不一般的文學才智,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司馬遷努力學習字讀書人字,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已經熟讀各種古文,比如《尚書》、《左傳》、《國語》這些他都能一一背誦。
后來,慢慢長大了的司馬遷前往京城來到父親身邊,而父親是個好學之人,司馬遷才來不久,便勸導司馬遷出門游學,想讓他踏遍天下去收集民間軼聞古事,若學有所稱方能回歸家園。司馬遷聽從父親教誨外出游學,輾轉全國各地區(qū)游歷,經過了十來年之后才返回京城與父親同聚。
回到京城之后,司馬遷得以郎中的官職,后來年邁的父親性命垂危之際向司馬遷交代了后世,告訴司馬遷祖上先人都是功成名就的,而到了他這一代卻默默無聞,雖身為太史,但卻沒有好好的吧國家歷史記載下來,為后世流傳,他感到愧疚,然而幸得一子司馬遷,所以將此重任委托給了司馬遷。
司馬談死后,司馬遷繼承了父親的太史一職,同時也接受了父親交代的任務——著作史書,以傳后世。于是,司馬遷開始廣招天下人才,其中董仲舒和孔安國就是對司馬遷幫助最多的賢人。
在這些賢才的幫助下,司馬遷開始著手準備起草史籍,然而就在準備工作正在進行而且討論的即將成熟之際他卻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道關卡,也是最致命同時也是改變他一生的坎坷。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想讓李陵為李廣利大軍護送輜重以出兵打擊匈奴,然而漢武帝的命令遭到了李陵的謝絕,不過謝絕之后,李陵請求帶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漢武帝同意了李陵的請求,但是沒想到在路途中李陵之軍遭到匈奴大軍的圍攻,李陵沒有抵抗而是棄械投降。
這樣的事情讓漢武帝震怒,而且朝中之臣也都聲討李陵,但是唯獨司馬遷卻說李陵之功可以抵過,罪不該罰。說李陵降敵只是緩兵之計,好在敵軍內部竊取機密以報漢朝。但是司馬遷這番話遭到反擊,最終李陵一家被滅,司馬遷也連坐。
本來司馬遷是以“欲沮貳師,為陵游說”的罪名被定罪的,而依據漢朝的法律誣罔之罪是大不敬之罪,依律當斬。但是司馬遷考慮到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父親交代的遺愿也還沒有做好,所以便請求皇帝以宮刑代替死刑。
在接受宮刑之后,司馬遷更是馬不停蹄的繼續(xù)完成他的著作,本來該死的人卻厚顏無恥的以服刑贖身,這樣的屈辱讓司馬遷更是不敢懈怠。直到公元前91年,司馬遷的巨著《史記》正是完成,全書一百三十篇,526500多字。
《史記》一書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歷史絕唱,現代文學家魯迅曾這樣形容過司馬遷的的《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史記》對后世的影響之大,后人將史記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璧!
司馬遷寫史記的背景
司馬遷寫史記的背景要從司馬遷父親開始談起,司馬遷的父親也是漢朝的太史,名叫司馬談。漢武帝元封元年的時候,本應該參加漢武帝在泰山舉行的封禪大典的司馬談因為病重只留在了周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一帶。司馬遷參加完封禪大典之后來到了洛陽,看到了奄奄一息的老父親。
司馬遷的父親在彌留之際對司馬遷說,司馬家祖輩都是做史官的,家族的事業(yè)不能斷絕,所以你要子承父業(yè),繼續(xù)做太史。司馬遷這就答應了下來,承諾說要把父親編撰歷史的計劃完成。
當時在漢武帝的統(tǒng)治之下,漢朝的學術氛圍還是比較濃厚的。蕭何修訂了法律,韓信又在軍法上做了申明,章程、禮制等也都一一被確定下來,許多文人墨客也都為朝廷所用。而且秦朝時候秦始皇焚書坑儒,明堂、石室的許多典籍都被壞壞,而鑒于漢武帝時期的學術氛圍,許多愛好文學古籍的人也都把自己私藏的古籍給拿了出來,所以這些書也都成為了司馬遷編寫史記的重要資料,《詩》、《書》等當時被毀的古籍,也都得以被重現被搜尋出來。
而且司馬遷早年就受父命,在全國各地游歷山水,深入到百姓中去了解古事舊聞,這些經歷也都是司馬遷寫作的素材。另外,司馬遷遭受宮刑的變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司馬遷完成《史記》的一種推動力。
猜你感興趣:
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上一篇:司馬遷寫的史記的小故事
下一篇:司馬遷寫的史記里面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