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歷史故事
宋朝是我國古代社會的重要轉(zhuǎn)型期。那你知道宋朝歷史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宋朝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宋朝歷史故事:陳摶老祖
傳說,在宋太祖趙匡胤還是個普通士兵的時候,有一次隨軍去陜西,隊伍路過華山腳下。休息之時,趙匡胤的棋癮突然上來了,拉著同伴下棋。結(jié)果一路殺下來,誰都下不過他。趙匡胤頗為得意,說:“看來天下沒有人能勝得了我了!”
“我知道有個人一定能勝你。”一名士兵說。
“快說,是誰?”趙匡胤好奇地問。
“在這華山之上,有一位活神仙,人們叫他陳摶老祖。據(jù)說他象棋下得極好,天下無人能敵。若是你有種,就去找他一較高下,如何?”
“好!”趙匡胤來了興致,說,“我這就去找他!”
趙匡胤上了華山,去找陳摶老祖。陳摶聽說了他的來意,卻不答應與他下棋。趙匡胤急了,說:“先生不與我下棋,是瞧不起我嗎?”
“非也。”陳摶說,“只不過既然下棋,就有輸贏。不知道你有什么賭注?”
“我當然有!”趙匡胤說,“我們就以華山為賭注。
陳摶聽了,若有所思,說:“好。”
二人你來我往,下了數(shù)招。陳摶發(fā)現(xiàn),趙匡胤果然有些本事。眼下趙匡胤處上風,如果被他贏了,自己豈不連棲身之所都沒有了?于是便故意說話諷刺趙匡胤。趙匡胤被他的話氣得亂了陣腳,出現(xiàn)失誤,陳摶因而得勝。
“我愿賭服輸,他日必以華山雙手奉上。”趙匡胤說完,轉(zhuǎn)身離去。
趙匡胤沒有食言,在他做了皇帝之后,便將華山賜給了陳摶,“自古華山不納糧”就源于這個傳說。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他是道教發(fā)展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是繼老子、張道陵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物。據(jù)說他出生之后,一直不會說話。五歲那年,有一次在渦水邊玩兒,一個穿青衣的老婆婆將他抱在懷中,喂他喝了幾口奶,從那以后便會說話,且聰明過人,學東西過目不忘。十五歲的時候,他已經(jīng)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了。
后來陳摶參加了科舉考試,可是他的運氣不好,一直考不中。陳摶于是開始了修道生涯。由于他的人品學識好,他很快就成為天下皆知的世外高人。后來,后唐明宗聽說了他的事跡,親自寫了詔書,讓陳摶來見他。陳摶住進驛館之后,明宗為了試探他的修為,還特地使了美人計——派三名美貌宮女去服侍陳摶。陳摶將三名宮女安置在別處居住,并寫了一首詩請宮女轉(zhuǎn)交后明宗:“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到來。處士不生巫峽夢,空煩云雨下陽臺。”
為什么陳摶在道教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呢?因為我們今天熟知的“太極圖”就是他創(chuàng)制的。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張載的《太和論》、邵雍的《皇極經(jīng)世》,程顥、程頤、朱熹等的《易傳》,都是源于他的創(chuàng)見。他對傳說中的天書——“河圖洛書”也有研究,后來科學家認定“河圖為數(shù)學之母”,“數(shù)學為科學之母”,而他所著的《易龍圖序》對南宋偉大數(shù)學家秦九韶的《數(shù)術(shù)九章》有啟迪作用。此外,他對《周易》也頗有創(chuàng)見,他對《正易心法》的注釋,為中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參考。
陳摶對內(nèi)丹修煉也很有心得,被稱為“天下睡功第一人”。之前,道教追求煉制仙丹達到長生的目的,這種丹叫外丹。而陳摶則主張修煉內(nèi)丹,即以“身口為爐”“宮室為灶”“腎為水”“心為火”“肝為木”,使肝木生心火以煉腎水,達到“成塵得變”,結(jié)成人體內(nèi)的無價“金丹”,從而達到強身延年的效果。他還把這些修煉方法與心得記載下來,如《指玄篇》《觀空篇》《胎息訣》《陰真君還丹歌注》等,對于內(nèi)丹學發(fā)展有重要意義。他還寫過許多詩歌,流傳甚廣,如《糊涂歌》:
糊里糊涂度年歲,糊涂醒來糊涂睡。
糊涂不覺又天明,復向糊涂埋心肺。
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飲酒糊涂醉。
世人難得不糊涂,獨我糊涂有真味。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日,陳摶仙逝于華山張超谷石室,享年一百一十八歲。
宋朝歷史故事:雁門遺恨
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三,距離一代雄主周世宗柴榮去世還不到一年,他的殿前都點檢(禁衛(wèi)軍統(tǒng)領(lǐng))趙匡胤便在距離京城只有二十公里的陳橋驛黃袍加身,自立為天子。初四清晨,大軍回師京城,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門迎接趙匡胤入城。一眾人馬很快控制了京城,脅迫年僅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讓位。柴宗訓被趙匡胤立為鄭王,穿著破爛的白衣裳,用轎子抬到天清寺暫住。趙匡胤進了皇宮,宮內(nèi)的所有人都出來拜見他。其中有兩個小孩兒,被宮女抱著,也來參拜。趙匡胤問:“這兩個小孩兒是誰?”
“回稟皇上,”宮女回答,“是世宗皇帝的兒子紀王柴熙謹、蘄王柴熙誨。”
趙匡胤面色微變,向左右說:“你們還在等什么?”
左右會意,將孩子拉了下去。
此時,人群中有一個人,用手扶著大殿內(nèi)的柱子,低頭不語。
趙匡胤發(fā)現(xiàn)了他的異常,問:“你覺得朕做得不對嗎?”
“臣不敢。”那人說,“臣只是覺得這樣做不合情理。”
“是啊,皇上,”一旁柴榮的岳父,也就是孩子的外公盧琰冒死說,“堯舜禪讓不廢朱均,皇上既然受周禪,怎能傷害周朝子孫?”
趙匡胤一愣,連忙命人將兩個孩子帶回來,并將紀王柴熙謹賜給了那個求情的人收養(yǎng),將蘄王柴熙誨賜給盧琰收養(yǎng)。
那個率先為兩個孩子求情的人,叫潘美,在《楊家將演義》當中,他是反派潘仁美。然而真實的潘美,是個忠臣。
潘美很有軍事才能。他曾多次與南漢軍隊交戰(zhàn),善于設(shè)伏,用強弓勁弩克制南漢的象陣,最終滅掉了南漢。滅南漢之后,他又接受了出征南唐的任務,兵抵秦淮河,率部涉水搶渡,大破南唐水陸軍,最終滅掉了南唐。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月,他又跟隨宋太宗伐北漢。由此可見,潘美在北宋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說到潘美,就不得不提楊業(yè)。在后來的小說或戲劇中,他是楊令公。因為潘仁美不派援軍,導致孤軍奮戰(zhàn),最終撞碑自殺殉國。
楊業(yè),原名楊重貴,又名楊繼業(yè)。他的父親楊信,曾任后漢的麟州刺史。后漢被后周滅掉之后,后漢河東節(jié)度使劉崇建立北漢。楊業(yè)跟隨劉崇,驍勇善戰(zhàn),趙光義久聞他的大名。北漢投降宋后,趙光義派使者召見楊業(yè),拜為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楊業(yè)這個人沒什么學問,但是很會打仗。他在軍中與將士同甘共苦。冬天打仗的時候,外面的將士在嚴寒中站崗,他在大帳之中制定作戰(zhàn)計劃就堅決不生火取暖。他處理問題很有效率,對部下也很寬容,所以他帶的兵都心甘情愿為他效力。
將潘美與楊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雁門關(guān)。
雁門關(guān)又名西陘關(guān),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二十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guān)隘。“天下九塞,雁門為首。”北宋初期,這里是宋遼激烈爭奪的戰(zhàn)場。雍熙三年(986年),宋軍兵分三路伐遼,西路軍潘美為主帥,楊業(yè)為副將。諸軍出雁門后接連占領(lǐng)寰、朔及云、應等州。七月份,契丹軍主力發(fā)起反擊,因曹彬所領(lǐng)東路軍大敗于岐溝關(guān),潘美與楊業(yè)受詔撤軍,并掩護云、應、朔等州百姓內(nèi)遷。
當時遼國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lǐng)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楊業(yè)對潘美等人說:“現(xiàn)在遼兵士氣正盛,不宜與之交戰(zhàn)。不如我們分兵應州,誘使敵人來襲,再設(shè)下伏兵,這樣保護百姓撤離就萬無一失了。”
“楊也太膽小怕事了吧,”監(jiān)軍王侁不屑地說,“我們手上有幾萬精兵,還用得著這樣畏首畏尾嗎?依我看,我們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料契丹人也不敢把我們怎么樣。”
“不行,這樣不妥。”楊業(yè)勸阻說,“我了解契丹人,他們不好對付。”
“不是一向號稱‘楊無敵’嗎?聽說契丹人聽到你的名號就聞風喪膽。你怎么如此猶豫,難道是不肯為朝廷效力,貪生怕死,別有二心嗎?”
王侁一席話說得楊業(yè)氣往上沖:“我不是怕死,只是時機對我們不利。這樣做只會白白讓士卒送命!既然事已至此,我必沖鋒在前,死也死在大家前面。”
這種時候,潘美如果能站出來說句話,反對主動出擊,楊業(yè)的命運就會被改寫了??墒撬麤]有。是因為贊成王侁的看法,還是明知是死路卻讓楊業(yè)去冒險,個中原因現(xiàn)在已不得而知。
楊業(yè)整頓好兵馬,對潘美說:“此去兇多吉少。我是北漢的降將,原本早就該死了。當今皇上沒有殺我,讓我為朝廷效力。眼下的形勢,不是我不主動出擊,而是時機不對。既然大家都責怪我,我只有出戰(zhàn),拼死報國。”說完指著陳家谷的谷口說:“我會將敵軍引到這里來,請大帥設(shè)好伏兵來接應我軍。到時候前后夾擊,必可大破遼軍。切記,一定要等候我軍到來,否則孤軍深入,我軍必難保全。”
“你放心,”潘美說,“我與王侁一定在這里等你。”
悲劇就這樣開始了。王侁等到接近中午,不見楊業(yè)的軍隊,以為楊業(yè)已把遼軍打敗,正在追擊遼軍。王侁不想放過立功的機會,下令撤走谷口的部隊,前往追擊。潘美作為主帥,如果以軍令阻止王侁,也不是沒有機會,但是他選擇了放任。就這樣,他二人皆撤離了陳家谷,沿著交河向西南行軍二十里,才聽說楊業(yè)在狼牙村中了埋伏,傷亡過半。這時候,楊業(yè)率領(lǐng)殘部一百多人趕到陳家谷,卻無人接應。楊業(yè)身上受了數(shù)十處傷,見此情景,對手下人說:“你們都有父母妻兒,沒必要跟我死在一起。趁敵人還沒有合圍,你們趕快逃出去吧,把這里的情況告訴皇上。”
“我們不走,我們誓與共存亡!”將士們含著眼淚說。
就這樣,這一百多人,最終全部戰(zhàn)死,無一投降。楊業(yè)戰(zhàn)馬受傷不能前進,力盡被擒,誓不投降,絕食三日而死。
事后,宋太宗趙光義將潘美連貶三等,而監(jiān)軍王侁則被削去官籍,流放金州。宋太宗追贈楊業(yè)為太尉、大同軍節(jié)度,又封楊業(yè)的兒子楊延朗為崇儀副使,楊延浦、楊延訓為供奉官,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為殿直。而“楊家將”的故事自被宋元的民間藝人編成戲曲、評書、演義之后,廣為傳頌,影響至今。
猜你感興趣:
1.宋朝歷史故事
2.宋朝歷史典故
3.宋朝的歷史故事
4.宋朝歷史人物
5.宋朝的歷史故事
宋朝歷史故事
上一篇:宋朝的小故事
下一篇:關(guān)于宋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