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區(qū)的名勝古跡
朝陽區(qū)位于北京市的東部,西與東城、崇文、豐臺、海淀區(qū)相毗鄰,北連昌平、順義,東與通縣接壤,南與大興縣相鄰。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北京朝陽區(qū)的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朝陽區(qū)名勝古跡介紹
日壇公園
位于建國門外大街路北,日壇路東側,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太陽大明之神的地方。最初祭壇為白石方臺,壇面為紅琉璃,象征太陽。清時改為磚砌方臺,邊長5丈,高為5尺9寸,四面出階,各九級,新中國成立后這里辟為公園,1985年后按原規(guī)制重建日壇
北京東岳廟
北京東岳廟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朝陽門外大街的北側,原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國華北地區(qū)的第一大叢林。東岳廟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fā)出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目前,該廟已建立起了北京民俗博物館,如今,于2008年5月3日,在黨和政府的推動及支持下,北京東岳廟作為道教活動場所正式登記開放。廟內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歷代碑刻,對研究中國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歷史淵源和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元延佑年間,張道陵的三十八世孫張留孫被元成宗封為玄教大宗師后,深感當時全國各地都有祭祀東岳大帝的東岳廟,而大都卻沒有,于是便出資在齊化門外購置了土地準備興建。但未及開工,張即已去世。其弟子吳全節(jié)繼任為大宗師后,繼續(xù)推動了建廟事宜,最終在至治二年(1322年)正式開工建設,到第二年(1323年)落成,被朝廷賜名為“東岳仁圣宮”。當時,廟內的主要建筑有大門、大殿、四子殿和東西兩座廊廡等,后來在泰定二年(1325年),魯國大長公主又捐建了寢宮,使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但是好景不長,在元末的戰(zhàn)亂中,廟宇也受到了較嚴重的毀壞。明代開始,玄教并入了正一道,東岳仁圣宮也改名為東岳廟。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在原址基礎上全面重建了廟宇,此后的嘉靖和隆慶年間,
也曾進行過一些整修。萬歷三年(1575年),明神宗根據太后的旨意,發(fā)下宮帑大規(guī)模擴建了東岳廟。但是到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廟中遭遇火災,絕大部分建筑都被燒毀,僅存左右道院幸免于難。災后的第二年(1700年),康熙帝頒布敕命重建廟宇,于是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按原樣修復了東岳廟。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整座廟進行過重修。道光年間,本廟主持馬宜麟四處募化,增筑了東西兩座跨院,修建百余間房屋,并創(chuàng)辦義學,收容家境貧寒的子弟入學。1900年以后,隨著時局的動蕩,東岳廟也漸趨衰落,僅靠出租房屋來維持日常用度。廟里先后遭到義和團和軍隊的騷擾。1947年時,又有一批來自山西和東北的流亡學生住在廟里,他們以破除迷信為名進行了大規(guī)模洗劫,更加重了東岳廟的損壞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岳廟先是因為附近火藥廠的爆炸而被震碎了不少塑像,后來整座廟又被北京市安全局占用,從而宣告關閉。直到1995年,北京市政府才決定恢復東岳廟,廟中所駐機關全部騰退,并隨后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館,于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1996年,北京東岳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8年5月3日,國家再次重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政策,將北京東岳廟歸還道教,至此,中斷了70余年道教活動的北京東岳廟,重新又有了玄之又玄的茅山道士。
北京民俗博物館
北京民俗博物館坐落于北京市繁華的朝陽門外大街 141 號,館址設在集元、明、清古建群為一體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東岳廟,是京城唯一國辦民俗類博物館。 館內常年舉辦老北京民俗風物系列展,每逢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都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清順治八年(1651年)炳靈公殿重修??滴跞吣?1698年)東岳廟因居民不慎而失火,次年(1699年)圣祖動用廣善庫金準備重修。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開工,四十一年(1702年)六月完工。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對廟內瓦件和油漆彩畫進行全面修整,歷時一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二月完工。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東岳廟第十七代道士馬宜麟出資修建東廊的春秋殿,將東廊與中院打通。重修西廊之斗姥殿、火祖殿,新建海神殿、倉神殿、在馬道口(今金臺路附近)設立了義園(公墓),重修了芳嘉園的三義廟,還在東岳廟內創(chuàng)辦了義學,收容家境貧寒的子弟入學。至此,東岳廟的基本格局已經具備。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