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出征的經(jīng)歷
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對于徐達朱元璋也是非常信任的,可以說朱元璋得天下,徐達居功至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徐達出征的經(jīng)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徐達出征的經(jīng)歷:率師東征
張士誠自至正十三年(1353)起兵高郵以來,與元政府時相依違,并不斷騷擾朱元璋的勢力范圍。至正十六年(1356)六月,張士誠占領常州(今江蘇武進),挾江東叛將陳保二以水師攻鎮(zhèn)江。陳保二是常州奔牛鎮(zhèn)人。他聚眾鄉(xiāng)里,以黃帕包頭,被稱為“黃包軍”。徐達攻克鎮(zhèn)江時,陳保二投降,但不久就被張士誠脅迫,率舟師助攻鎮(zhèn)江。徐達在龍?zhí)洞髷£惐6?,并進圍常州。九月,張士誠遣將來援,氣勢鋒銳不可擋。徐達乃于距城18里的地方設伏兵、騎兵各一支,自己則親率軍隊與張士誠軍正面交鋒。開戰(zhàn)后不久,徐達部將王均用率騎兵從側面沖入敵陣,張士誠軍隊大亂,掉頭而逃,又被伏兵截殺,死傷無數(shù)。十一月,張士誠不甘失敗,誘吳新附軍7000人為內(nèi)應,將徐達圍于牛塘。徐達立即派人突圍,命副帥常遇春與廖永安、胡大海等馳援牛塘,內(nèi)外夾擊,大破張士誠軍。
至正十七年(1357 )三月,常州守將呂珍趁夜逃走,常州被攻下。朱元璋設長春樞密院,以徐達僉樞密院事。徐達率軍攻宜興(今江蘇宜興),命前鋒趙德勝攻常熟(今江蘇常熟),設伏兵擒張士誠弟 張士德。宜興城池雖小,但易守難攻,并且西接太湖口,糧道暢通,無后顧之憂,所以徐達久攻不下。十月,派部將丁德興分兵扼太湖口,宜興糧道被斷,城中軍心動搖,不久即克。十一月,徐達回戍應天。
至正二十三年(1363)春, 劉福通被元兵擊敗,擁 韓林兒退至 安豐。這時,張士誠接受元政府的招安,并派部將 呂珍圍攻安豐。三月,徐達奉命馳援,大敗呂珍,救出韓林兒,并乘勝進攻 廬州(今安徽合肥),元將左君弼守之,三個月沒攻克,于是撤圍而去。呂珍殺死劉福通后,張士誠以為有功于元政府,遂索求王爵,元政府沒有答應,張士誠便自稱吳王。
朱元璋攻打張士誠的軍事攻勢是分三步走:一是先取 淮東,翦除其羽翼,攻克淮河水域的 通州、 興化、鹽城、 泰州、高郵、 淮安、 宿州、安豐諸縣,逼迫張士誠的勢力收縮到長江以南;二是掃蕩浙西,切斷其肘臂,形成合圍 平江(今江蘇蘇州)的態(tài)勢,攻克湖州、 嘉興、杭州等城鎮(zhèn);三是最后合圍平江,消滅張士誠。為了迅速穩(wěn)妥地解決張士誠,朱元璋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最信任的大將徐達。
至正二十四年(1364)春正月,李善長、徐達等人奉朱元璋為吳王,拜徐達為中書省左相國。七月,再次攻打廬州,左君弼敗走,獲其妻子兒女送到建康。八月,張士誠逼死元浙江丞相達識帖木兒,勢力大張。其勢力范圍南至紹興(今屬浙江),北有通州(今江蘇南通)、泰州(今屬江蘇)、高郵、淮安、徐州、宿縣(今安徽宿縣)、濠州、 泗州(今山東省泗水縣)、濟寧(今山東濟寧市)等州,西面在宜興、常州、 江陰一線與朱元璋相接。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徐達被任命為總兵官,與常遇春一起,率兵攻取淮東。徐達揮兵北上,很快攻取泰州、高郵、淮安等地,并在徐州擊退元軍主力的進攻,俘斬元兵萬余人。僅半年時間,淮東諸地悉被攻克,張士誠的勢力已被壓至江南浙兩地區(qū)。朱元璋進攻張士誠的第一步基本實現(xiàn)。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常遇春為副,統(tǒng)率二十萬大軍攻打張士誠。張士誠以 平江(今江蘇蘇州市)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杭州(今浙江杭州市)為其羽翼,抗拒徐達、常遇春的進攻。徐達認為,湖、杭兩州系張士誠的左右臂,左右臂被斬斷,平江唾手可得,遂向朱元璋建議先攻湖、杭。湖州守軍兵分三路來拒徐達,徐達亦分兵三路戰(zhàn),并派驍將 王國定斷敵歸路。敵力戰(zhàn)不支,退入城中固守。此時,張士誠派呂珍等率兵六萬來援,兵屯 舊館(今浙江吳興東),牽制徐達。徐達認為,敵羽翼未除又生羽翼,如不除掉援兵,湖、杭二州亦難攻克。于是,決定暫停攻城,先派兵夜襲敵援兵營地,切斷呂珍軍糧道。舊館援兵因糧餉不繼,降者甚眾。舊館被拔除,湖、杭二州不久亦相繼攻克。張士誠的左右臂被砍斷,平江已成為孤城。
徐達統(tǒng)率大軍進逼平江。他屯兵于葑門外,其余常遇春、郭興、華云龍諸將分段屯駐,修筑長圍。又架設起三層的大木塔,居高臨下監(jiān)視城中動靜,名為“敵樓”,其上設置有弓弩火銃。又用“襄陽炮”,日夜轟擊城中。
九月,平江城中糧盡,軍民以枯草老鼠為食。張士誠身陷絕境但仍不投降。徐達下令全軍強攻破城,城下戰(zhàn)鼓擂動,火炮齊鳴,20萬大軍殺聲震天,將士人人奮勇爭先。徐達督軍首先攻破葑門,常遇春攻破閭門水寨,直逼城下。張士誠令樞密唐杰上城督戰(zhàn)拒敵。唐杰抵擋不住,絞械投降。參政謝節(jié)、潘元紹是在城門扎營,此時看到大勢已去,也相繼投降。
將及黃昏時分,張士誠軍全線崩潰。徐達指揮全軍從四面八方架起云梯,蟻附登城,沖入城內(nèi),與敵軍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
暮色蒼茫,平江城中的喊殺聲已經(jīng)微弱,降將李伯升奉徐達之命,前去勸諭張士誠。他匆匆進入宮來,張士誠已懸梁自縊。李伯升讓隨從趕忙將其解救下來,幸虧氣息未絕,許久才緩過氣來,但卻閉目不語。徐達聞報,命將張士誠押送應天,聽候朱元璋處理。最后,張士誠還是在看守之地自縊而亡。
徐達出征的經(jīng)歷:統(tǒng)兵北伐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常遇春為副,率領25萬大軍進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 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元順帝此時信任喇嘛僧,沉迷于天魔舞與聲色歡娛之中。
十一月初,徐達軍至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命 張興祖率一部軍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濟寧和 東平(今屬山東)。這時,王宣、王信父子降而復叛,并往 莒州(今山東莒縣)募兵,企圖阻止張興祖北上。徐達立即進兵沂州,王宣被殺,王信逃往山西。附近 嶧州(今山東嶧縣)、 曹州、 海州(今江蘇東海)、 沭陽(今江蘇沭陽)、日照(今山東日照)、 贛榆(今江蘇贛榆)、 沂水(今山東沂水)等地元軍聞風而降。徐達在沂州稍事停留,命韓政扼守黃河,自率大軍進攻益都(今山東青州)。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將 普顏不花力戰(zhàn)不敵,遂克益都。徐達乘勝攻取壽光、臨淄、昌樂、高苑等地。元 樂安(今山東惠民)、 長山(今山東淄博)、新城(今山東桓臺)等地皆相繼歸附。
十二月初,張興祖至東平,逼走元將馮德,追至 東阿,安山(今山東東平西),迫使元將陳璧、杜天佑、蔣興等各率所部歸降,進而圍攻濟寧,元守將陳秉直接逃走。十二月上旬,徐達帶領士兵至濟南,元將多爾濟投降, 密州(今山東費縣北)、蒲臺(今山東濱州)、 鄒平(今山東鄒平)的元將,亦先后請降。徐達決定繼續(xù)向東略地,命傅友德進攻萊陽,自己帶兵返回益都,東攻登(今山東牟平)、萊(今山東掖縣)二州。元惠宗見山東形勢危急,命中書右丞相 伊蘇、太尉知院托和齊、中書平章政事呼琳岱、陜西行省左丞相圖嚕等進軍山東,然而諸將都不聽從命令。
至正二十八年(1368)三月,徐達在基本上占領山東之后,從濟寧進攻 汴梁(今河南開封),同時派一部分軍隊經(jīng)河南 永城、 歸德(今河南商丘)趨許昌,并命 鄧愈率襄陽、安陸、江陵之兵北攻河南南陽,策應北征主力作戰(zhàn)。三月底,徐達進抵陳橋(開封市東北),元汴梁守將李克彝夜驅軍民西遁,元將左君弼率所部投降。徐達進入汴梁后,立即率步騎經(jīng)中灣(今河南封丘西南)西攻洛陽。
四月上旬,徐達軍自虎牢關進至洛陽塔兒灣,元將 托音率5萬元軍在洛水以北列陣,被常遇春強行突破,退至陜州(今河南陜縣)。駐守洛陽的元梁王阿哩袞見大勢已去,率官民出降。徐達繼續(xù)揮兵略取嵩(今河南省嵩縣)、陜、陳(今河南太康)、汝(今河南臨汝)諸州,并命馮國勝率所部進攻潼關。由汴梁退守潼關的元將李思齊和 張思道,聽說明軍又逼近潼關,急忙率領部隊西逃。明軍向西連續(xù)攻克隴(今陜西隴縣)、秦(今甘肅天水)、 鞏昌(今甘肅隴西)、蘭州等地,進逼臨洮,李思齊末路窮途,只好投降。徐達命薛顯進攻西寧(今青海西寧),親率主力進攻慶陽。
五月初,連續(xù)攻下 安定(今甘肅定西)、 會州(今甘肅會寧)、靖寧(今甘肅靖寧)、 隆德(今甘肅隆德),經(jīng)蕭關前往平?jīng)?今甘肅平?jīng)?,一方面分兵進駐戰(zhàn)略要地延安及涇州(今甘肅涇州),另一方面派張渙率騎兵偵察慶陽的動靜。張思道早在明軍攻克 臨洮時,便留下弟弟張良臣與部將姚軍守慶陽,自己則逃往寧夏,結果被庫庫擒獲。張渙派人招降張良臣,張良臣得知其兄被 庫庫治罪,決定降明,但迅即又叛。徐達下令四面包圍慶陽城,張良臣恃險頑抗,并向塞外的庫庫求救。庫庫為救慶陽,兵分三路牽制明軍,一路攻大同欲下太原,一路攻風翔,一路攻涇州。七月中旬,庫庫部將哈南下攻原州(今甘肅鎮(zhèn)原),致使戰(zhàn)局為之大變。徐達見庫庫兵勢甚猛,暫取守勢,命徐禮守驛 馬關(今陜西慶陽西南)、葉石真守彭原(今陜西慶陽南)、韋正守鄶州(今陜西鄰縣)、傅友德、薛顯守 靈州(今寧夏靈武),控扼各處要害。不久,哈布攻下涇州,致使徐達大軍腹背受敵,幸得馮國勝自驛馬關引兵來救,才將哈札兒擊退。八月上旬,張良臣在慶陽糧餉已盡,外援無望,其部將開城投降。數(shù)日后,庫庫派往大同和鳳翔方面的軍隊,亦被明軍擊潰。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徐達攻克 通州。八月二日,包圍 大都,然而大都無人守衛(wèi)。元朝亡。
徐達出征的經(jīng)歷:征討北元
元朝滅亡后,蒙古殘軍仍然在不斷進攻,而元大將 王保保擁兵十萬, 坐守山西太原,是明朝的最大勁敵。徐達率軍進入山西,很快先取了澤州、潞州,先行站穩(wěn)腳跟。王保保卻急于與除達一決雌雄。由太原北去,向大都的方向,欲與徐達決戰(zhàn)。
徐達接報,依劉伯溫定的計謀,并不回師救大都,反而決定徑取太原。王保保聽說太原告急,慌忙回師救援,率數(shù)萬騎兵馳回,在太原城下扎營,邀徐達決戰(zhàn)。
徐達按兵不動,先消磨元兵銳氣,在晚上突出奇兵,夜襲王保保軍營。徐達身先士卒,騎著降服的烏騅馬,黑夜中猶如天降神兵,所向披糜,王保保未及披甲出戰(zhàn),便被敗兵護著逃跑了。 ·
王保保逃到大同,由大同移軍定西,在明太祖洪武二年冬,率軍圍攻明軍于蘭州。徐達率主力趕到,在定西以北對壘。這次徐達決定與王保保決戰(zhàn),雙方交鋒之下,徐達全殲王保保軍八萬多人,王保保僅帶了妻兒親兵數(shù)人,逃去元人的發(fā)源地上都,保元順帝的太子去了。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二月,徐達揮師西渡黃河。大軍進抵鹿臺,元將張思道聞風而逃。徐達連克奉元、秦州、 伏羌、寧遠、鞏昌,派大將馮勝進逼臨洮,元將李思齊不戰(zhàn)而降。又分兵攻克蘭州、平?jīng)?,張思道逃奔寧夏。不久,慶陽斷糧,張良臣的部將打開城迎降,徐達率車沖入城中,擒斬張良臣父子。慶陽之戰(zhàn),標志著徐達徹底平定陜西。
洪武三年(1370)正月,徐達受命為征虜大,兵分兩路。李文忠率東路軍出居庸關,北追 元惠宗;徐達與馮國勝、鄧愈、湯和率西路軍出潼關,往安定西擊庫庫。在出征前,朱元璋又命華云龍、金朝興、汪興祖等先期進攻云州,以吸引敵人注意力,并策應徐達、李文忠作戰(zhàn)。二月,華云龍攻破云州,金朝興攻克東勝州(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汪興祖攻克武州、朔州。
徐達率西路軍出征。四月,進抵安定。元將庫庫正圍攻蘭州,知道徐達軍隊已至,遂撤圍轉赴安定迎戰(zhàn),庫庫屯軍于安定以北的車道硯,徐達命馮國勝率軍趨 沈兒峪(車道硯南)列陣,雙方激戰(zhàn)一日,未分勝負。庫庫于是派千余人由間道潛劫明軍大營,使明軍陷于混亂。徐達親自迎戰(zhàn),將來敵擊潰。次日,徐達整軍出戰(zhàn),大敗元軍,庫庫僅率數(shù)名隨從北奔 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庫倫市)。庫庫兵敗后,徐達命湯和進軍寧夏,鄧愈西攻 河州(今甘肅臨夏),自己則向南攻取 沔州(今陜西勉縣)、 興元(今陜西南鄭)等地。
李文忠的東路軍于二月出居庸關后,經(jīng)野狐嶺至興和(今河北張北),迫降當?shù)卦娛貙?,繼而經(jīng) 駱駝山(今河北沽源境內(nèi)),進攻察罕諾爾(多倫附近),擒獲元將珠孟和沙達哈等。五月,元惠宗死,李文忠兼程趕到 應昌(今內(nèi)蒙古阿巴哈那爾旗),擒獲元惠宗嫡子買的里八剌及諸王將相數(shù)百人。元惠宗的另一個兒子愛猷識禮達臘,率數(shù)十騎逃走。李文忠在回師途中,又攻破 興州(即大興,今河北灤平),擒獲元將江文青,俘降元軍37000人。大軍奏凱而還,朱元璋親迎于龍江,犒賞三軍,并下詔大封功臣,授徐達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右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
明洪武四年(1371)正月,愛猷識禮達臘與庫庫聚集在和林,借塞外地域遼闊之勢,休養(yǎng)生息,準備卷土重來。鑒于此,徐達受命赴北平訓練士卒,修繕城池,又遷沙漠遺民32000戶屯田北平,以加強防御。七月,徐達奉命轉赴山西練兵。此時,元丞相伊蘇,元將高家奴、哈剌章、納哈出等分別占據(jù)遼東之開元(今遼寧開原)、遼陽、沈陽、金山(今遼寧康平)等地,伺機南下。
洪武五年(1372)重新發(fā)兵征擴廓。徐達作為征虜大進取中路,左副李文忠從東路進攻,征西馮勝從西路進攻,各率領五萬騎奇兵出塞。徐達中路輕敵冒進,初戰(zhàn)不利,傷亡數(shù)萬人。朱元璋因為徐達功勞大,并不過問。文忠軍亦不利,不久撤軍。只有馮勝統(tǒng)軍獲全勝。洪武六年(1373),徐達又率領諸將遠征邊疆,勝利后還軍北平,戍守邊防,過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元將朵兒不花等犯永平。徐達奉命與湯和、傅友德率軍討之。四月,徐達夜襲灰山(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東南),兵臨黃河,朵兒不花逃遁。之后,徐達回到北平。太祖以其功大,特賜以舊邸,即朱元璋為吳王時,所居宮室,又命有司于舊邸前治甲第,賜其坊日“大功坊”。
徐達出征的經(jīng)歷相關文章:
4.古代十大
徐達出征的經(jīng)歷
上一篇:名將徐達的生平故事
下一篇:明朝大將徐達死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