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書法家柳公權的故事
柳公權是唐代人,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那么關于柳公權有哪些故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柳公權拜師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柳公權拜師的故事
《柳公權拜師》是一則小故事,旨在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世人,做人不能驕傲自滿。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學習是沒有止境和終點的,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自身的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狀態(tài)。
柳公權酷愛書法,自幼就臨摹書法大師的作品,在全村中,是一名“小書法家”,深受全村百姓的稱贊。
有一次,他和幾個小伙伴舉行“書會”,柳公權寫下“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夸”。這時,一位賣豆腐的老伯挑著豆腐從前面路過,看見了柳公權的作品。他認為柳公權小小年紀,就如此心高氣傲,便皺了皺眉頭。他沉吟片刻說,柳公權的字寫得一點都不好,就像自己賣的豆腐一樣,軟軟塌塌,沒有一點美感和骨筋,還不如別人用腳寫的作品,就這樣一幅作品還敢在人前賣弄。柳公權聽完老伯的話,十分生氣,便嗆聲老伯讓他寫一幅作品試試。老伯聽后笑著說,自己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但是在華京城有很多書法很厲害的人。柳公權聽后,想去華京城一探究竟。第二天,柳公權五更起床,前往華京城,一進城門,他看見一棵槐樹下圍了很多人。柳公權十分好奇,他擠進人群中一探究竟,只見一位沒有雙臂的老頭用腳寫字。這位老頭坐在地上,右腳夾著筆,左腳壓著紙張,正在揮灑自如地書寫對聯。老頭的字體肆意飛揚,贏得陣陣喝彩,柳公權佩服不已。柳公權跪在地上,希望這位老伯能收他為師,老伯自嘲自己出身卑微,沒辦法為人師表。在柳公權的苦苦哀求之下,老伯拿出一張紙寫下: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恍然大悟,回家之后日夜練習書法,手上被磨起了厚厚的繭,但是柳公權依然不放棄,最終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柳公權行書作品
《蒙詔帖》是柳公權行書代表作品。《蒙詔帖》書寫的內容是:“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閑冷。親情囑托,誰肯想贏,深察感幸,公權呈。”
這幅作品又名《翰林帖》,高為26.8厘米,全長為57.4厘米,是柳公權行書作品,現在被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柳公權在楷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但是流傳的行書作品數量不多,從《蒙詔帖》中可以鑒賞出柳公權在行書上的書寫特點。
《蒙詔帖》寫于公元821年,此時柳公權四十四歲,正是他創(chuàng)作書法的巔峰時期。因為年少力強,在這幅作品中,柳公權用大體的行書一氣呵成,充滿了遒勁的力道之美。字形散而神不散,給人一種空靈動感之態(tài)。在第一帖中,柳公權用大型字體寫出了“公權蒙”三個字,字形連綿龐大,氣勢磅礴的感覺迎面而來。在用筆上,柳公權下筆很有力,所以寫出來的字體遒勁富有力道之美。因為這幅作品寫于柳公權四十四歲,足以見他精力之飽滿,下筆有神韻。
在之后的字體上,柳公權字體形式頗富變化,在寫作中他加入了技巧,雖然字形大小不一,但是字形連貫,連綿起伏造就了氣勢上的壯觀。在后三行中,柳公權的字體由大變小,逐漸顯露出了柳體骨瘦的神韻,字體一氣呵成。在《蒙詔帖》中柳公權將氣脈和力度融于其中,字里行間凸顯“柳骨”秀美清瘦的特點。
柳公權書法字帖
《柳公權書法字帖》是后人為了學習柳公權的字體而制成的一部書法入門書籍。在字帖里面,總結了柳公權的柳體形式,便于后人臨摹。
柳公權書法方面最高的造詣就是楷書。他的楷書作品十分秀麗美觀,字體比較瘦而硬,下筆的力度很足;書法作品干凈秀麗,一幅作品一氣呵成,比較連貫流暢;除此之外,書法作品的結構很嚴謹,字體之間充滿整體性和力度美。后人想要學習柳公權在楷書方面的書法技巧,就制成了《柳公權書法字帖》。
這種字帖內容,有多種樣式,針對各個年齡段和不同學習階段,均有不同的字體內容。舉個例子而言,小學生學習書法大多都是從最基本的入門開始學習,為了打好基礎,買的就是最簡單的“柳體”入門書籍。字體簡單,筆畫較少,便于入門學生的練習和使用。
除此之外,現在倡導的方塊漢字,從一定角度上來說和楷體十分相近,學習柳公權的楷書作品,也有助于寫好漢字。對柳公權書法感興趣的書法愛好者,他們長期臨摹和研習柳公權的書法作品,總結出了柳體在書寫方面的技巧。隨后,著有字帖一書,在書中詳細地介紹了柳公權楷書的書寫步驟和書寫技巧,比如一撇一捺怎樣寫才會有“柳體”的形態(tài)。
猜你喜歡:
1.關于柳公權的典故
2.古代勵志故事大全
4.書法名人勵志故事
5.謙虛而成功的事例
關于書法家柳公權的故事
上一篇:柳公權楷書書法的特點是什么
下一篇: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