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入木三分這個詞語很多人都聽過,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詞語跟大書法家王羲之有關(guān)的呢?這其中的故事,你一定要聽小編給您娓娓道來。
書法家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7歲時開始練習(xí)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經(jīng)常在水池邊練字,池水都染黑了。33歲時寫了《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37歲時,因為想要道士的鵝為道士抄了一部《黃庭經(jīng)》,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晉帝時,在北郊祭祀,更換祝版,祝辭由羲之書寫。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發(fā)現(xiàn)王羲之筆力強勁,字跡已透入木板三分深。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來。后用“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語本《說郛》卷八七引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jīng)做過右軍,所以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他博采眾長,開創(chuàng)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書法風(fēng)格,被后人喻為"書圣"。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jīng)",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shù)中最好的小楷范本。
有一次,晉成帝想換掉王羲之在柱板上的題詞,便命一群工匠把題詞刮掉,工匠們把柱板削掉了一層又一層,直到三分深,也沒能把王羲之的字跡刮掉,他們驚訝不已,拿起柱板仔細(xì)一看,都不禁大吃一驚,連聲贊嘆起來。贊嘆道:"右軍(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由此可見王羲之雄厚強勁的筆力。"入木三分"的典故由此而來。
原來王羲之在題詞的時候,非常專注,他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了筆尖,使墨跡滲入到了木頭三分深的地方,已經(jīng)無法輕易刮掉了。
原文出自《書斷》張懷瓘,記載:"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形客書法筆力蒼勁有力,也比喻見解深刻;議論深刻。用作褒義。稱頌別人或評論深刻的用語。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后來演變?yōu)?a href='http://www.zbfsgm.com/chengyu/' target='_blank'>成語,用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
當(dāng)時朝廷每年都要舉行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動,經(jīng)常會請王羲之執(zhí)筆,書寫有關(guān)祭祀天地神明、乞求國泰民安的柱板。
關(guān)于王羲之的小故事(一)
據(jù)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dāng)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老婆婆不認(rèn)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shù)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yǎng)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jīng)》。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jīng)書的。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yǎng)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dāng)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里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jīng)。"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jīng),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關(guān)于王羲之的小故事(二)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lián),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家伙!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買賣,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見鋪內(nèi)有口開水大鍋,設(shè)在一道矮墻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墻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準(zhǔn)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后坐下。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頓飽餐之后,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lián)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lián),也不辜負(fù)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計用手指著矮墻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墻后。"王羲之繞過矮墻,見一白發(fā)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搟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zhuǎn)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后,白發(fā)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墻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墻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后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么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里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dāng)。于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lián),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猜你感興趣: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王羲之為什么被稱為書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