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則誠的簡介
在中國戲劇發(fā)展史上,高則誠是個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他的《琵琶記》被譽為“南曲之祖”,也是十四世紀一本輝煌的文學名著,對后來的戲劇創(chuàng)作有著極大的影響。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高則誠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則誠的簡介
高明(1305年~明初),字則誠,一字晦叔,號菜根道人,人稱“東嘉先生”,浙江瑞安人。出生書香門第、翰墨世家,少博學,精《春秋》,工書法。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至正四年(1344年)參加鄉(xiāng)試中舉,次年又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歷任處州錄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浙東軍幕都事、紹興府判官、江南行臺以及福建行省都事等職。為官清介廉明,敢忤權貴炎勢,調(diào)護百姓。曾平反許多冤獄,核實平江圩田,免去稻米四十萬石,民賴以安。元末方國珍據(jù)浙東,曾邀留幕下不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左右,辭官歸隱,潛心于《琵琶記》的創(chuàng)作,作品問世后,蜚聲劇壇,達到“演習梨園,幾半天下”的盛況,成為元末劇壇上一朵璀璨奪目的鮮花。除《琵琶記》外,還有《閔子騫單衣記》戲文一種,失傳;并有詩文《柔克齋集》二十卷,也已散佚?,F(xiàn)僅存詩、文、詞、散曲五十馀篇。
高則誠的生平
高明幼聰慧,得陳家人賞識。進陳氏家塾,未曾多習舉子業(yè),倒是耳濡目染,雜學旁收,跟學有專長的長輩習各種知識,故而“自少以博學稱”。 及長,從烏傷(今義烏市)宿儒黃*游,同門有宋濂、王*、戴良、陳基等。復漫游江、浙一帶,與友人觴詠唱和。后回鄉(xiāng)設帳授徒。他前半生約40年,過著“師友一門兄弟樂”的 隱士、詩人生活。其《賦幽慵齋》一詩,可為此時期思想、生活之寫照:“閉門春草長,荒庭積雨余。青苔無人掃,永日謝軒車。清風忽南來,吹墮幾上書。夢覺聞啼鳥,云山滿吾廬。安得嵇中散,尊酒相與娛。”
元順帝至元六年(1340)下詔恢復種舉考試。高明在祖父督促和親友催勉下,又自視為懷瑾握瑜之土,當從仕途上一展抱負:“入踐廷宇,陪老成之讜議;出臨郡邑,布恩德于罷氓;使殊功茂績,炳然一時,以答清朝設科盛意,且非君平昔之志,而亦吾黨所望于君者哉?”于是“嘆曰:人不專一經(jīng)取第,雖博奚為?乃自奮讀《春秋》,識圣人大義,屬文操筆立就。”參加至正四年(1344)鄉(xiāng)試,次年登進士第。時年約40,已屆不惑之年。 高明初任處州錄事。他年青時曾作詩“幾回欲挽銀河水,好與蒼生洗汗顏”,此番入仕,當身踐力行而有所作為,為蒼生辦事。“時監(jiān)郡馬僧家奴貪暴,明委曲調(diào)護,民賴以安。”任滿,“民辦去思碑,劉基為文記之。”
江浙行中書省官聞其名,辟為丞相掾吏。杭州任,為他仕途上春風得意之日。高明為人剛毅耿直,為官清正廉明,辦事干練閑熟,得共事者之賞識。“而君亦雅義名節(jié)自勵,公卿大夫咸器君行能”他從參政樊執(zhí)敬核實平江圩田,得蠲租米無征者四十萬石”,又與葛元哲同為參政蘇天爵編定《滋溪文稿》30卷。每當別掾有故,他即權代其事,“君稽典冊,定是非,酬應如流”,故而,“儒生稱其才華,法吏推其練達”,“聲聞益隆矣!”遇上不合意愿事,“輒上政事堂慷慨求去”。
高則誠的成就
由于原來流行南方的戲劇形式比較自由,南劇,也就是“南曲”重新被一些劇作家注意,予以創(chuàng)造性利用,從而形成一種不限制折數(shù),不限制角色演唱的新形式。這種革新,有極大進步的劇本,從明代以來,就習慣地叫它做“傳奇”。
高則誠就是在這次戲劇革新初期立了顯著功績的,是個極為突出的人物,他的《琵琶記》就是這個時期的重要的代表作。
他出生于1305年,名明,號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因瑞安原屬永嘉,后人又稱他為“永嘉先生”。
他有一首“題岳王墓”的詩,很有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
莫向中原嘆黍離,英雄生死系安危。
內(nèi)廷不下班師詔,朔漠全歸大將旗。
父子一門甘伏節(jié),山河萬里竟分支。
孤臣猶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高則誠在1356年開始創(chuàng)作《琵琶記》,據(jù)《雕邱雜錄》說,他作《琵琶記》時,閉門謝客,極力苦心歌詠,久則吐涎沫不絕,按節(jié)拍則腳點樓板皆穿。厲害,名著的誕生,作者都是處于一種”走火入魔“的狀態(tài)。高先生的腳頭功夫確實了得,佩服。
明太祖朱元璋曾說,“四書五經(jīng)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明的《琵琶記》如珍饈百味,富貴家豈可缺耶”。
《琵琶記》在當時就流行全國,至今還能在昆曲中保存四十二曲牌的工尺譜,是有原因的。高則誠被譽為中國戲劇中興功臣,又是個寫詞曲的大革命家,實在當之無愧的。
《琵琶記》早在1841年就有法國譯本,在國際戲劇界也倍受贊譽的。
高則誠的簡介相關文章:
1.范曄簡介資料
4.名將王猛的簡介
5.華國鋒簡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