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南京條約》的歷史事件
《南京條約》 (即《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下面是學(xué)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英南京條約》的歷史事件,希望你喜歡!
南京條約簡介
《南京條約》 (即《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全權(quán)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簽訂,是關(guān)于結(jié)束鴉片戰(zhàn)爭的條約?!赌暇l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是英國的侵華戰(zhàn)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結(jié)果。
南京條約內(nèi)容
1842年8月29日〔中〕耆英〔英〕璞鼎查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與英國君主,永存平和,所屬華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
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回所屬家眷,寄居沒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mào)易通商無礙。英國君主派設(shè)領(lǐng)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例,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
一、因英國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yīng)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一、因飲差大臣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間,將英國領(lǐng)事官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今大皇帝準以洋銀六百萬圓,補償原價。
一、凡英國商民,在粵省貿(mào)易,向例全歸額設(shè)商行亦稱公行者承辦,今大皇帝準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該口貿(mào)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且向例額設(shè)行商等,內(nèi)有累欠英商甚多,無措清還者,今酌定洋銀300萬元,作為商欠之數(shù),由中國官為償還。
一、欽差大臣等向英國居民人等,不公強辦,致須撥發(fā)軍士,討求伸理,今酌定水陸軍費洋銀1200萬元,大皇帝準為補償。惟自道光二十一年6月15日以后,英國在各城收過銀兩之數(shù),按數(shù)扣除。
一、以上酌定銀數(shù),共2100百萬元,此時交銀600萬元,癸卯年6月間交銀300萬元,12月間交銀300萬元,共銀600萬元。甲辰年6月間交銀250萬元,12月間交銀250萬元,共銀500萬元。乙巳年6月間交銀200萬元,12月間交銀200萬元,共銀400萬元。自壬寅年起,至乙巳止,4年共交銀2100萬元。但按期未能交足,則酌定每年每100元應(yīng)加息5元。
一、凡系英國人,無論本國、屬國軍民等,今在中國管轄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準即釋放。
一、凡系中國人,前在英國人所據(jù)之邑居住者,或與英人有來往者,或有跟隨及伺候英國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諭旨,謄錄天下,恩準免罪。凡系中國人為英國事被拿監(jiān)禁者,亦加恩釋放。
一、前第二條內(nèi),言明開關(guān),俾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yīng)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fā)曉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納。今又議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后,即準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jīng)過,稅關(guān)不得加重稅例,只可照估價則例若干,每兩加稅不過某分。
一、議定英國住中國之總管大員,與中國大臣,無論京內(nèi)京外者,有文書來往,用照會字樣;英國屬員,用申陳字樣;大臣批復(fù),用札行字樣。兩國屬員往來,必當平行照會。
若兩國商賈上達官憲,不在議內(nèi),仍用奏明字樣。
一、俟奉大皇帝允準,和約各條施行,并以此時準交之600萬元交清,英國水陸軍士,當即退出江寧、京口等處江面,并不再行攔阻中國各省商賈貿(mào)易。至鎮(zhèn)海之招寶山亦將退讓。
惟有定??h之舟山海島,廈門廳之鼓浪嶼小島,仍歸英兵暫為駐守,迨及所議洋銀全數(shù)交清,而前議各??诰验_關(guān),俾英人通商后,即將駐守二處軍士退出,不復(fù)占據(jù)。
一、以上各條,均關(guān)議和公約,應(yīng)俟大臣等分別奏明大皇帝硃筆批準,及英國君主判定后,即速相交,俾兩國分執(zhí)一冊,以昭信守。惟兩國相離遙遠,是以另繕二冊,先由欽差大臣等及英國公使,蓋用關(guān)防印,各執(zhí)一冊為據(jù),俾即日按照和約開載之條,施行妥辦。
南京條約的開放港口
1、開放的五口通商地點。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準許英國派駐領(lǐng)事,準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2、特點:位于沿海位置,打開了我國東南沿海門戶,便利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入侵。
看了《中英南京條約》的歷史事件的人還看
1.近代歷史事件
4.中國歷史事件
《中英南京條約》的歷史事件
上一篇:三元里人民抗英戰(zhàn)斗
下一篇:《中英天津條約》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