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科考制度是怎樣的
在中學(xué)的歷史教科書上,把太平天國說成是正義的農(nóng)民起義。然而,事實上,太平天國給中國帶來的,并沒有多少正面積極的東西,反而讓無數(shù)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來看看太平天國的科考制度吧。
太平天國科考制度的介紹
要說出太平天國的劣跡,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所以本文就只撿科舉考試八卦八卦。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yè)元年(605年)開始的一種通過考試選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
隋朝開皇七年(587年)設(shè)志行修謹、清平于濟兩科。煬帝大業(yè)二年(606年)設(shè)“進士科”,以試策取士。唐因隋制,分常舉和制舉兩種,武則天時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
明清的科舉考試分為四個級別,最低的一級叫院試,由府、州、縣的長官監(jiān)考,考試通過后為秀才,然后是鄉(xiāng)試,這是省一級的考試,考中的就成了舉人。
再高一級的是會試,由禮部主持,考取的叫貢士,如果能考過這一關(guān),就有資格參加最高一級的考試,也就是殿試。
殿試又叫廷試,由皇上親自主持。
凡能通過殿試的,最起碼也能撈個進士,如果哪位有幸考中了第一名狀元,不僅能得到高官厚祿,還可以名揚天下。
在明清時期,科舉通常采取三年一次的制度。
就是這么一種為了選拔官員而設(shè)置的嚴肅的考試,太平天國卻當(dāng)成兒戲一般。
太平天國科舉取士,實質(zhì)上是與清王朝爭奪人才,人家三年舉行一次,而他們則一年舉行四次。
設(shè)天試、東試、北試和翼試,試期分別以天王、東王、北王和翼王四人生日為期。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nèi),最高級別的京試考試就達22次,共產(chǎn)生狀元22名。
這些所謂的狀元,大都沒有什么真才實學(xué)。
有一次考試,只要真滿試卷的都中了舉人,最后發(fā)了一套衣服就把人打發(fā)回家了。
其中有一個傻里傻氣的鄉(xiāng)下小子也中了舉人,在家等了許久,也沒等到朝廷給他封官,于是就跑到官府去問。
結(jié)果人家告訴他,那次考試只是為了祝壽而舉辦的活動,不算數(shù)的。
但在科舉這件事上,也不能說太平天國完全沒有貢獻,畢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就是在太平天國產(chǎn)生的。
猜你感興趣:
太平天國的科考制度是怎樣的
上一篇:太平天國軍事制度是怎么樣的
下一篇:太平天國的制度困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