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
同學們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有沒有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一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一)
1.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滅六國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①自稱“始皇帝”,獨攬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權,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
?、谥醒朐O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職,對皇帝直接負責。 ③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由中央直接管轄。
(2)交通上:大修馳道,拆除路障,統一全國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 (3)文化上:統一了文字(小篆)。
(4)經濟上: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 (5)思想上:焚書坑儒。
(6)軍事(邊疆治理或民族關系)上:①北擊匈奴,修筑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②南征越族,開鑿靈渠(連接了長江和珠江水系)。
2.秦朝的疆域廣闊,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至南海,北達長城一帶。 3.秦朝滅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1)表現繁重的徭役兵役和武稅 (2)刑法殘酷。
(3)秦二世(前230一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殘暴,他統治時期政治十分黑暗。 4.陳勝、吳廣起義:由于秦朝統治者征發(fā)了繁重的賦稅和徭役,人民負擔沉重,社會矛盾尖銳。公元前209年,起義爆發(fā)。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5.農民起義推翻秦朝:陳勝,吳廣起義以后,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農民軍繼續(xù)戰(zhàn)斗,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與此同時,劉邦率軍直逼咸陽,秦朝滅亡。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6.漢高祖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
?、僮屖勘鴱蛦T恢復生產,免除若干年徭役。 ②讓戰(zhàn)時逃亡在外的人回鄉(xiāng),發(fā)還原有田宅。 ③釋放一些奴婢為民。④將田租定為十五稅一。
7.“文景之治”的出現:漢高祖及其后的漢文帝、漢景帝等由于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負擔,注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提倡節(jié)儉,并且注意法紀,所以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fā)展,到文景時期出現了一個比較清明的統治時期,史稱“文景之治”。 8.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1) 政治上:頒布“推恩令”繼續(xù)削弱諸侯勢力;建立刺史制度,設立司隸校尉,加強對官員監(jiān)督。
(2)經濟上:控制貨幣鑄造與鹽鐵產銷(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文化上: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地方設立官學。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軍事上:派衛(wèi)青、霍去病打敗匈奴,開疆拓土。
(5)民族關系上: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交往,派官員修建通往西南地區(qū)的道路,加強與西南少數民族
之間的聯系。
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二
9.東漢的建立:
(1)公元9年王莽奪權,西漢滅亡。
(2)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10.列舉西漢與匈奴的關系的事例:
(1)西漢初漢武帝前退讓和親政策。(因漢初國力較弱)
(2)漢武帝時期,武力反擊匈奴。(因 幾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漢武帝時國力強盛) 11.張騫通西域:
①在漢代,人們把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中亞以及更遠的地區(qū)稱為西域。 ②西漢漢武帝為了聯絡那里的一些小國共同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
?、蹚堯q出使西域,使?jié)h朝開始對西域各國有所了解。多年后,張騫奉命再次出使西域,西域的使臣也跟隨他來到長安,
漢朝和西域各國從此建立起友好關系。
?、芄?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務。從此,這一地區(qū)正式歸入西漢的版
圖。
12.絲綢之路:
?、俳z綢之路是指張騫通西域以后,開通的一條從長安向西,通往中亞、西亞,直達歐洲的交通大道,中國的絲綢等物品可以運到古羅馬。
②敦煌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自漢代以來,一直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它控制著東來西往的商旅,成為漢族和西域各族進行貿易的中心。
?、劢z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絲綢、陶瓷、鐵器、漆器等商品經此運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則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運到中國。絲綢之路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古羅馬的魔術表演、波斯的馬球游戲經此傳人中國。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13.秦漢時期文化昌盛繁榮的原因:
秦漢時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繁榮,使得這一時期創(chuàng)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成為可能,這是秦漢人民留給后人的一筆珍貴遺產,也是我國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 14.秦漢時期的重要文化成就:
(1)造紙術:
?、傥鳚h前期,發(fā)明造紙術。
②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
?、墼旒埿g由我國傳遍世界,有利于人類文化的保存與傳播。(作用) (2)算術成就:《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是秦漢時期的數學名著。 (3)醫(yī)學成就:
?、傥鳚h時編定的《黃帝內經》,最早記述了人體解剖知識和血液循環(huán)情況,是中醫(yī)學習的經典。 ②華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藥劑;“五禽戲”。
③醫(yī)圣張仲景(東漢)著有《傷寒雜病論》,在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
(4)史學:《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史學巨著。它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 000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魯迅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宗教: △佛教的傳人: ①起源于古印度。
?、谖鳚h末年傳人我國中原地區(qū)。
③東漢明帝時,興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芙塘x:人死后能夠轉生來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難,虔誠地信佛錸世就町以得到幸福。 △道教的興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長的宗教,其思想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術。 ②東漢時在民間興起。
③教義:主張修身養(yǎng)性,煉制丹藥,以求長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三
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1.官渡之戰(zhàn)
(1)背景:東漢末年,出現了眾多割據軍閥,其中曹操和袁紹的實力最強。 (2)經過:200年,曹軍與袁軍在官渡激戰(zhàn),袁軍大敗 (3)影響:為曹操逐漸統一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qū)奠定基礎。 2.赤壁之戰(zhàn)
(1)概況:208年,曹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展開決戰(zhàn),孫劉聯軍大敗曹軍。 (2)影響: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3.三國鼎立
魏 蜀
吳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定都成都;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yè)(今南京),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
答:一方面,三國鼎立導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現,是歷史的退步。
另一方面,三國鼎立結束了東漢末年眾多割據勢力混戰(zhàn)的局面,為后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是歷史的 。 4.西晉的興衰
(1)建立及統一:265年,司馬炎廢魏帝,建立晉朝,2.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 (2)滅亡:316年,西晉滅亡。 5.東晉和南朝政局
(1)東晉的建立:317年,司馬睿重建政權,定都建康,史稱東晉。
(2)淝水之戰(zhàn):383年,前秦軍隊與東晉軍隊在沸水對峙,前秦大敗,北方地區(qū)重新陷入割據混戰(zhàn)狀態(tài)。特點:以少勝多。 6.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1)原因:大量北民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力;南方社會環(huán)境比較安定;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勞動。
(2)表現:農業(yè)(太湖流域、鄱陽湖流域、洞庭湖流域、糞肥)、手工業(yè)(灌鋼法、青瓷)得到顯著發(fā)展。 (3)影響: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7.北魏的建立與統一北方
(1)建立:十六國后期,鮮卑族中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2)發(fā)展:439年,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 8.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2)改革內容:①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②官員和家屬必須穿漢服;③改鮮卑姓為漢姓;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聯姻;⑤采用漢族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笑治國。 (3)意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9.科技藝術成就
(1)南朝祖沖之:圓周率精確推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比歐洲早一千年 (2)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3)東晉王羲之:“書圣”,《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4)東晉顧愷之:擅長人物畫,代表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5)石窟藝術:云岡石窟、龍門石窟 二、隋唐:革新開放的時代
示意圖
1.隋朝的興亡
(1)建立:581年,楊堅建立隋朝。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
(2)隋朝大運河:隋煬帝征集民工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
隋朝大運河評價: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通的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有利于國家統一,但當時開鑿大運河勞民傷財,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 2.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淵在長安建立唐朝。
3.“貞觀之治”
(1)原因:
政治:唐太宗虛心納諫,善于用人;吸取隋亡教訓;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完善科舉制度,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
經濟: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賦稅勞役; 民族:各民族一視同仁。
(2)表現: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國力逐漸增強,史稱“貞觀之治”。
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四
1.隋朝的興亡
(1)建立:581年,楊堅建立隋朝。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
(2)隋朝大運河:隋煬帝征集民工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
隋朝大運河評價: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通的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有利于國家統一,但當時開鑿大運河勞民傷財,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 2.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淵在長安建立唐朝。
3.“貞觀之治”
(1)原因:
政治:唐太宗虛心納諫,善于用人;吸取隋亡教訓;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完善科舉制度,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
經濟: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賦稅勞役; 民族:各民族一視同仁。
(2)表現: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國力逐漸增強,史稱“貞觀之治”。
4.開元盛世
(1)總體表現: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任用賢能,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2)具體表現:
?、俎r業(yè)表現:曲轅犁,筒車的使用。
?、谑止I(yè)表現:絲織技巧高超;陶瓷制造技術進步。
?、凵虡I(yè)和城市:唐代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合成都等。 5.唐朝滅亡
經過“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節(jié)度使朱全忠奪取政權,建立后梁,唐朝滅亡。
6.唐朝的民族關系
唐太宗采取開明、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1)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傥某晒魅氩兀?世紀初,西藏地區(qū)的吐蕃興起,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的松贊干布。 作用: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fā)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②8世紀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關系日益密切。“合同為一家”。
(2)唐朝與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唐前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設立了八百多個府、州、縣。在新疆設立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 7.唐朝的對外交往
(1)概況:唐朝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積極同世界各國交往。
(2)玄奘西游:
①唐太宗時期,高僧玄奘歷經艱難到達印度半島,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爛陀寺游學。
?、诔删停簩懗伞洞筇莆饔蛴洝?,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等地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3)鑒真東渡:唐玄宗時期,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佛教,還將盛唐醫(yī)藥、建筑等知識介紹到日本。
8.唐朝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1)約7世紀時,中國人在世界上最早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對人類文化的保存、傳播和發(fā)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2)煉丹家在煉制丹藥時偶然發(fā)明了火藥。唐朝末年,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上。 (3)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唐詩內容豐富、風格多樣。代表人物有“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等。 (4)唐代社會經濟繁榮,社會生活豐富多彩,體現出中西互通和多民族交融的特點。
科舉制度最早實行的朝代是什么?哪個朝代得到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在實施初期有什么歷史作用?在讀書人看來,
科舉制有什么作用?在統治者看來,科舉制有什么作用?
答:①隋朝②唐朝③實施初期的進步作用:科舉制改變了過去依賴于推舉和家庭出身的選官方式,它通過考試來選拔
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chuàng)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擴大和穩(wěn)固了國家的統治基礎。④在讀書人看來,科舉考試為他們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他們可以通過科舉考試,施展自已的才華,參與國家管理,改變自已的社會地位。⑤在統治者看來,科舉制可以網羅人才,為他們的統治服務。
唐朝詩人杜甫《憶昔》一詩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這種局面的出現與什么關系密切?(即開元盛世的局面出現
的原因):
答:⑴這首詩反映了開元盛世的社會風貌,當時人口眾多,糧食豐盈,國庫充實,百姓富足,整個社會呈現出欣欣向
榮的景象。
⑵原因:①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貞觀遺風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②唐玄宗善于用人,制定了正確的政策,
使得當時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③當時的農耕技術以及農耕工具等都較有前代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這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出現。
列舉中國古代幾次統治比較清明的歷史時期(太平治世):
答:①西漢:文景之治;②東漢:光武中興;③隋文帝:開皇之治;④唐太宗:貞觀之治;⑤武則天:貞觀遺風;⑥唐玄宗:開元盛世
玄奘與鑒真共同的功績是什么?不同的貢獻是什么?
?、?玄奘與鑒真共同的功績是都致力于佛教的傳播,為佛教的傳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不同的貢獻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經,將印度的佛教文化帶回中國,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譯經活動,寫的《大唐西
域記》介紹了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鑒真是將中國的佛教.醫(y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技術傳到日本。
隋朝大運河(京杭大運河)開鑿的目的(原因).概況.評價(當時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答:(1)開鑿的目的(原因):①隋煬帝為了加強對北方和東南地區(qū)的控制,加緊對東南財富的攫取,以及滿足自己巡
游江南的愿望。②在古代,南北的物資運輸主要依靠陸路交通,存在很大缺點:速度慢.運量少,運費高,運輸大宗貨物十分困難。為了方便南北之間的貨物往來。
(2)概況:①一個中心:洛陽(隋朝的東都.重要糧倉.交通要道)
?、趦蓚€起訖點:東北到涿郡(今北京).東南到余杭(今杭州)
?、廴偃f民工和士兵
?、芩亩危河罎?,邗溝,江南河(由北往南)
⑤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蘖辏?05---610年
⑦七個省級行政區(qū):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 。
(3)評價隋朝大運河(一分為二):○當時的積極作用(歷史意義):①使運河沿線的城鎮(zhèn)迅速繁華起來;②有力地促
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③貫通了南北水路,解決了南北的交通(南糧北運和鹽運的主要通道);④使唐朝后期經
濟重心開始逐漸向南轉移,南糧北運成為關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因素;⑤加強了政治統治,鞏固了國家統一; ○消極影響:隋煬帝為開鑿大運河征發(fā)了大量民工,耗費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給人們帶來了災難。同時征收了大量賦役,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 但隋朝的滅亡不能說是因為開鑿了大運河,而是隋煬帝的驕奢淫逸,殘暴統治。
(4)京杭大運河在今天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現實意義):大運河的某些河段依然發(fā)揮著水路運輸(航運)的作用;大
運河是現在“北煤南運”干線和防洪灌溉干流;當前“南水北調”的東線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運河作為長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總之,大運河在新的時代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
上一篇: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人教版
下一篇: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