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名將檀道濟簡介
檀道濟,南朝宋將領。漢族,祖籍高平金鄉(xiāng)(今屬山東金鄉(xiāng)縣卜集鄉(xiāng)檀莊),出生于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下面是有南朝名將檀道濟簡介,歡迎參閱。
南朝名將檀道濟簡介
檀道濟出身寒微,一生中大部分的時光都在軍隊中打磨歷練,從軍二十余載,從底層士兵一路晉升至大,在當時重視門閥制度的魏晉時期,可以做到平步青云,可見其在軍事方面的才能與勇猛自有過人之處。檀道濟一生金戈鐵馬、戰(zhàn)績顯赫,將其累積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撰寫成書,總結出三十六計,流傳后世,成為重要的軍事著作遺產(chǎn)。
檀道濟在宋武帝劉裕建國之初,任職建武參軍事、征西參軍事。討伐魯平山,擒獲桓振后拜官輔國參軍、南陽太守。后又平定盧循造反,絞殺各地群起的盜賊,跟隨劉道攻打桓廉、茍林的勢力,攻占潼關,身先士卒,百戰(zhàn)百勝,立下了宗宗汗馬功勞,為宋武帝打下了半壁江山。
公元416年,劉裕北伐,檀道濟領命率軍作為先鋒開路北上,長驅直入,所到之城池紛紛倒戈投降。直進至洛陽,攻城略地,捕獲敵軍四千余人。有人進言,將俘虜處死后尸首堆砌成山,以威懾百里之外。檀道濟道:“討伐罪人,哀愍百姓,正在今日。”遂下令釋放眾人,此舉得到百姓感激,籠絡人心。
南朝名將檀道戎馬生涯
義熙六年(410年)八月,檀道濟升為揚武、天門太守,率軍鎮(zhèn)壓盧循起義,身先士卒,屢立戰(zhàn)功。此后,檀道濟不段遷升,先為安遠護軍、武陵內(nèi)史。又為太尉參軍,拜中書侍郎,轉任寧朔,參太尉軍事。因前后戰(zhàn)功被封為唐縣男,食邑四百戶。補太尉主簿、咨議參軍。又為臨淮太守,梁國內(nèi)史,冠軍等職。
義熙十一年(415年),檀道濟還參加了平定荊州(治江陵,今屬湖北)刺史司馬休之的作戰(zhàn)。
當時羌族貴族姚萇建立起來的后秦,歷來威脅東晉。劉裕在攻滅南燕和益州割據(jù)勢力后,謀伐后秦。義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后秦國王姚興派兵攻東晉雍州(治今湖北襄陽),被雍州刺史趙倫之擊敗。為晉提供了北伐的借口。二月,后秦國主姚興病死,太子姚泓即位,兄弟爭位相殺,關中騷亂。四月,西秦主乞伏熾磐侵犯秦邊。六月,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北)匈奴部落聚眾叛亂。同時,夏國赫連勃勃乘機起兵擾秦邊境。后秦因此內(nèi)外交困,國力大減。
八月,劉裕乘機興師伐秦。以其長子劉義符和親信劉穆之等留守建康(今南京),親率大軍,兵分五路征討后秦。檀道濟和龍驤王鎮(zhèn)惡率步兵為前鋒,自淮、肥一帶向許昌、洛陽(今河南許昌東、洛陽東北)方向進攻;建武沈林子、彭城內(nèi)史劉遵考率水軍,趨石門(今河南滎陽北),自汴水入河水(今黃河);直指洛陽;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胡藩率部由襄陽赴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策應洛前鋒主力,從南面進攻洛陽;振武沈田子、建威傅弘之率部由襄陽趨武關(今陜西商南西南),牽制關中的后秦軍;冀州刺史王仲德統(tǒng)領前鋒諸軍,經(jīng)泗水開巨野澤(今山東巨野北)入河水(今黃河)。
九月,檀道濟和王鎮(zhèn)惡進入后秦境,連戰(zhàn)告捷。秦將王茍生獻漆丘(今河南商丘東北)降王鎮(zhèn)惡,徐州刺史姚掌以項城(今河南沈立)降檀道濟。其它要點屯守兵力,亦望風降附。檀道濟又破新蔡(今屬河南),執(zhí)殺太守董遵,進克中原重鎮(zhèn)許昌,擒獲秦潁川太守姚垣及大將楊業(yè)。
十月,檀道濟與王鎮(zhèn)惡會師成皋(今滎陽西北)。后秦陽城、滎陽(今滎陽東北)二城皆降。鎮(zhèn)守洛陽的后秦征南姚洸求救于長安。后秦主姚泓派越騎校尉閻生率騎兵3000人,武衛(wèi)姚益男率步兵1萬前往助守。同時遣并州牧姚懿自蒲坂(今山西水濟西南)進屯陜津(即茅津,今河南三門峽市西黃河上)為后援。不久,成皋、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守軍相繼降晉。檀道濟與王鎮(zhèn)惡、沈林子等長驅而進。石無諱退還洛陽,趙玄戰(zhàn)死。檀道濟進逼洛陽,姚洸出降,俘秦軍4000余人。有人提議將俘虜殺死以為“京觀”,檀道濟不同意,說:“伐罪吊民,正在今日”(《宋書·檀道濟列傳》)將其全部釋放。于是羌人感悅,歸者甚眾。檀道濟的此舉,為劉裕進關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后秦援軍閻生、姚益男等得知洛陽失陷,不敢往援,晉軍占領洛陽。
義熙十三年(417年)正月,劉裕留子彭城公劉義隆鎮(zhèn)守彭城,親率水軍自彭城西進。劉裕原令前鋒諸軍到達洛陽后,等待后續(xù)大軍會合再前進;但王鎮(zhèn)惡見后秦內(nèi)亂,潼關空虛,便機斷而行,于二月乘勝進擊澠池(今河南洛寧西),遣毛德祖攻蠡吾城(今河南洛寧西北)、引兵疾趨潼關。檀道濟和沈林子則從陜縣(今屬河南)以北渡黃河,攻拔襄邑堡(今山西平陵境),再攻秦并州刺史尹昭于蒲坂,不克,轉攻匈奴堡(今山西臨汾一帶),為姚成都所敗。蒲坂城堅兵多,一時難下。沈林子便對檀道濟說:“蒲坂城堅兵多,不可猝拔,攻之傷眾,守之引日。王鎮(zhèn)惡在潼關,勢孤力弱,不如與鎮(zhèn)惡合勢并力,以爭潼關。若得之,尹昭不攻自潰矣”(《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一十八》)檀道濟遂揮師南下,與王鎮(zhèn)惡會師,并力攻打潼關。
關于檀道濟的死因
檀道濟,一代名將,卻蒙受不白之冤,《南史》中記載,檀道濟冤死當日,南朝都城建康地震,各地生長白毛,百姓紛紛流傳“可憐白浮鳩,枉殺檀江州”,可見上天為其冤情鳴不平,那么南宋王朝自毀萬里長城又是什么緣由呢?
檀道濟為宋武帝披荊斬棘、打下半壁江山,聲名遠傳,在軍中勢力更是根深蒂固,其左右心腹皆為死忠之士、百戰(zhàn)之將,如此名望與權利并重之人,對王朝宗室是莫大的危險,又有奸人進獻讒言,因此檀道濟的存在就像是一根魚刺橫亙在帝王的咽喉之處,另劉裕寢食難安。又適逢文帝久病難遇,執(zhí)掌朝政大權的劉義康及劉湛心懷奪位野心,一心想要斬除檀道濟這顆眼中釘,以絕后患。
元嘉十三年,文帝召檀道濟入京,其妻向氏擔心檀道濟安危,對他說道:“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來如此。朝廷今無事相召,恐有大禍。”而檀道濟堅信自己一身忠義,必得陛下信任,寬慰道:“我率師扺御外寇,鎮(zhèn)守邊境,不負國家,國家又何故負我心。”于是只身前往京都。此時,文帝病情多有好轉,與之促膝長談,并將邊防之重任交付于他,豈料檀道濟啟程之日,劉義康劉湛假傳圣旨,以莫須有的罪名抓捕檀道濟,未經(jīng)審判執(zhí)以死刑。同時連帶誅殺檀道濟十一個兒子,及其心腹。
臨行前,檀道濟仰天長嘯:“你們這是自毀長城啊!”
檀道濟冤死,舉國百姓痛心。當時北魏將領皆慶幸,此后南朝將無將領守國,沒有什么可畏懼的了。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兵至長江沿岸,南朝東線潰敗,與敵軍僅一江之隔,無人能擋,宋文帝無奈長嘆:“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
猜你喜歡:
1.南北朝名將斛律光
2.檀道濟的人物生平
3.南北朝名將排名
南朝名將檀道濟簡介
上一篇:南朝皇帝蕭昭文簡介
下一篇:南北朝繪畫家謝赫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