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么要摔阿斗
有人說,劉備愛子是真,摔阿斗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這話不是毫無根據(jù)。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分享了劉備摔阿斗的真正原因,一起來了解。
劉備摔阿斗的真正原因
1,主要原因:
劉備與趙云的關(guān)系其實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劉備知其才而不能盡用其才,知其忠而不敢盡信其忠。劉備交接賢士的水平是很高的,他曾戀戀不舍的送過三個人,一個是田豫,一個是徐庶,一個就是趙云。三人都堪稱國士,但有意思的是前兩個人都以母親為理由離開了劉備,抑或揆劉備終不能成大事邪? 三人之中,若論綜合水平,趙云應(yīng)排第一,若在曹操手下,定能與張遼一爭高下(試想若張遼在白門樓給喀嚓啦,不少人應(yīng)該把他當(dāng)垃圾看了吧,呵呵,一句題外話)。以這么高的水平卻整日陪著劉備東竄西逃,始終無用武之地。主公對自己又心懷猜忌,有意壓制,應(yīng)該是夠郁悶的。在長坂坡冒死竄了七個來回,既是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是表明自己的忠心,捎帶報劉備的知遇之恩。
有人說趙云叛變投敵了,劉備急的要滅了他,說:“子龍不棄我走也”,說明劉備是深知趙云之忠誠的,但趙云的忠誠是忠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對某個人的愚忠, 趙云投公孫瓚時說:“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而私明也”,正是這樣一種獨(dú)立的思考能力和行為原則,讓劉備始終無法對他徹底放心。但有一點劉備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趙云決不會在他危難之時離他而去。
對這樣一個人,這樣一種行為,如果不給予足夠的褒揚(yáng)和肯定,是難保趙云日后不會離他而去的,那劉備也就不是劉備了。
2,次要原因:
劉備一向有扔老婆孩子的習(xí)慣,在這一點上顯然和劉邦很像,并將其發(fā)揚(yáng)光大,《三國志》評劉備“蓋有高祖之風(fēng)”是很有根據(jù)的,習(xí)慣成自然,長坂坡再來一次,對劉備來說是沒什么大不了的,但趙云卻愣是冒死把他兒子給救了出來。如此一來,二人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光輝高大,義貫金石。一個猥瑣齷齪,薄情寡意。而尷尬之下的扔孩子行為顯然很好的起到了轉(zhuǎn)移人們注意力的作用,使人們更多的看到劉備對人心的籠絡(luò)。聲明:本文純屬推測,僅供消遣,不是對所謂“信史”的研究。目的只是要為俺喜歡的趙云伸伸冤。
為何說劉禪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是今天的人們用來指那些平庸無能之輩的,凡是被冠上了這樣一個名號之人,便是平庸的化身、無能的代名詞。追溯這句俗語的根源,還得從三國時期的阿斗說起,因為“阿斗”就是指當(dāng)時蜀國的國君、劉備之子劉禪。后世人一直以為,劉禪輕而易舉地投向司馬昭并心甘情愿做亡國之君,是典型的“扶不起的阿斗”。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劉禪系劉備之子,在劉備去世后,他繼位稱帝,在他即位的初期,由于有諸葛亮、趙子龍、馬超等文臣武將的忠心輔佐,蜀國的國力并不亞于東吳和北方的魏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馬超率先病死,隨后趙子龍亦死,公元234年,待到劉禪身邊最后一位曾經(jīng)輔佐過先帝劉備的一代名臣諸葛亮去世之后,蜀國的國力迅速走向了衰落。公元263年,魏國大將司馬昭舉兵伐蜀,在鄧艾率一支偏師突入蜀境,蜀漢主力軍隊基本完整的情況下,劉禪輕而易舉就投降了,這是劉禪被后世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袁松也就此事評論道:“方鄧艾以萬人入江由之危險,鐘會以二十萬眾留劍閣而不得進(jìn),三軍之士已饑,艾雖戰(zhàn)勝克將,使劉禪數(shù)日不降,則二將之軍難以反矣。故功業(yè)如此之難也。”
劉禪被俘虜?shù)铰尻柡?,為了蜀漢地區(qū)民心的穩(wěn)定,司馬昭并沒有急忙將劉禪處死,而是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盡管如此,司馬昭對劉禪還是不太放心,畢竟從先前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到現(xiàn)在的亡國之奴,是任何一個存有良知的帝王所無法容忍的。
為了試探劉禪的真實想法,司馬昭特意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還特地在宴會期間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漢的大臣在看到這些歌舞之后,頓時想起了自身的處境,于是很多大臣都傷心地掉下了眼淚。
司馬昭原本以為劉禪也會像眾多的蜀國大臣一樣傷心,甚至?xí)椴蛔越乜蕹雎晛淼?,按照原來的設(shè)想,如果劉禪在見到蜀地的歌舞之后表露出了傷心的神情,就足以證明他還心存蜀地,還可能會引來蜀國軍民的叛亂,最終給魏國的統(tǒng)治帶來巨大的威脅。
但是令司馬昭不解的是,劉禪不僅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表露出傷心的神情,反而拍手隨聲附和,看得喜笑顏開,就像在他自己的宮里一樣。司馬昭認(rèn)真觀察劉禪的神情之后,認(rèn)為已經(jīng)沒有必要再除去劉禪了,因為此時劉禪的表現(xiàn)足以表明,他已徹底失去了心肝,不會再對魏國帶來潛在的威脅。
這也是后世人稱劉禪為“扶不起的阿斗”又一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對于劉禪究竟是否是一個平庸無能的帝王,后世一直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rèn)為,劉禪雖然不是一個聰明有為的君主,但也絕不是一個完全懦弱無能的人,他起碼擁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頂“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帽子,實在應(yīng)該給他摘掉。
持有這種觀點的學(xué)者還給出了幾個理由,其中,最為主要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劉禪從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臺,稱帝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如果劉禪真是一位平庸無能之輩,在當(dāng)時那種戰(zhàn)亂的年代是不可能執(zhí)政如此之久的。
盡管在劉禪即位的初期有諸葛亮的輔佐,但是諸葛亮于公元234年便已去世,而劉禪至公元263年方才退位,這說明在諸葛亮死后29年,劉禪完全是憑借一己之力來應(yīng)付當(dāng)時那種混亂的局面的;其二是,根據(jù)《三國志》記載,劉備在給劉禪的遺詔中寫道:“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fù)何憂?勉之,勉之。”其大體意思是說,射君來到劉備的身邊,將諸葛亮贊嘆劉禪之智慧的話語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予以勉勵。
該遺詔中的“射君”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連一向知人善任、絕不阿諛奉承的諸葛亮都贊嘆劉禪之智慧,由此可見,劉禪并非無能之輩。
但是,一些認(rèn)為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的學(xué)者并不贊同以上觀點,在它們看來,劉禪若非平庸之輩,絕對不會在蜀漢主力軍隊基本完整的情況下輕易投降,他寧愿當(dāng)亡國之君也不愿舉全國之兵力與魏國做拼死一搏,這不是無能是什么?其實,在當(dāng)時那種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即便蜀國舉全國之兵力與魏國相抗?fàn)?,也無異是以雞蛋碰石頭。劉禪為了使蜀國的軍民免遭戰(zhàn)火的摧殘而向魏國投降,亦并非是不明智之舉。
阿斗名字怎么來的
劉禪,小名阿斗。據(jù)傳劉禪之母甘夫人因夜夢仰吞北斗而懷孕,所以劉禪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詞形容庸碌無能的人。 名字讀音 劉禪中的“禪”字現(xiàn)今雖然有兩個讀音:“shàn”與“chán”。結(jié)合歷史實情,讀“shàn”的原因至少有三: 一、劉禪字公嗣。名、字相配是古人取字的慣例。僅以三國人物為例,就有諸葛亮字孔明,黃蓋字公覆,周瑜字公瑾等等不勝枚舉。若它讀shàn,則和嗣字成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一禪一嗣,一讓一繼。 二、禪字的chán的讀音和佛教有直接關(guān)系。按正式文獻(xiàn)記載,佛教在漢朝才剛傳入中國,而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不過百余年,且道教與儒道極盛,佛教影響甚微,而且也沒有明確證據(jù)證明劉備篤信佛教。 三、劉禪字公嗣,劉禪名與字的意思就是繼承的意思。同時,劉備在未有子嗣之前曾收羅侯寇氏之子寇封為義子,后改姓劉為劉封。劉封和劉禪合起來剛好組成“封禪”,但只是一種巧合。
猜你喜歡:
劉備為什么要摔阿斗
上一篇:諸葛亮有沒有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