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上商朝遺址
著名的商代遺址位于安陽,安陽現有殷墟博物館,商超在中國歷史上又被稱為殷商或者殷朝。下面是有歷史上商朝遺址,歡迎參閱。
歷史上商朝遺址
寶山商代遺址
陜西省漢中境內的陜南寶山商代遺址考古發(fā)掘最近獲得突破性進展,房屋遺址及大量出土的陶器、骨器、青銅器等文物,證實了漢水上游地區(qū)早在夏商時期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活動區(qū)域。
寶山遺址位于今城固寶山鎮(zhèn)寶山村,北依秦嶺,南瀕漢水。由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副教授趙叢蒼率領的考古小組發(fā)現,遺址房屋基礎平面一般為長方形,多為木骨泥墻形式,結構清楚,保存良好。其中一個建筑基址面積超過一百平方米,布局設置規(guī)格等級很高;同時發(fā)現了很多小開間聯(lián)作長條形建筑基址,最長的一處達十五米以上,極富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寶山遺址出土了高頸小底樽、折腹杯等陶器近三十種,造型新穎獨特,燒造精致細膩,為早期陶器之精品。這里出土的成年男女、幼童墓及直肢葬、屈肢葬等多樣的墓葬形式為研究當時的葬儀葬俗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漢中地區(qū)的城固、洋縣等地相繼批量出土商代時期的青銅器,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但因未見同時期遺址的發(fā)現,致其文化性質等一直眾說紛紜。
有關專家認為,最近在寶山遺址的發(fā)掘成果,對于確認城固、洋縣等地商代青銅器群的文化性質,進而認識漢水上游地區(qū)青銅時代文化面貌,研究漢江流域與長江三峽地區(qū)夏商時期文化的聯(lián)系以及中原文化的關系等,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商朝行政區(qū)劃
商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從商湯立國到武丁中興,商王國一步步發(fā)展起來,成為“邦畿千里”的大國,無論在政治、 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遙遙領先于世界其它國家。
商朝約西元前21-16世紀間,曾多次遷徙都城,盤庚以后穩(wěn)定在今河南安陽的小屯一帶,為商王的王畿。《尚書‧酒誥》指出商代有內、外服之分。內服是商王直接統(tǒng)治的王畿地區(qū),外服是分封給邦伯的封地。以后演化成“五服”“甸(日祭)、侯(月祀)、綏(賓,時享,即每季祭祀納貢)、要(歲貢)、荒(終王死時才來通知)”,此說只是依據遠近表示小諸侯應盡的義務和待遇,所以不能算地方行政區(qū)。只有商王直接統(tǒng)治的疆域內,才算是地方行政區(qū)劃開始的標志。
商代行政區(qū)劃首先是王都及王畿。茲邑、大邑商、夭邑商、商邑皆指商代后期的都 城安陽殷墟;而中商和商(第一種用法)則是指商代的王畿地區(qū),這一地區(qū)包括了今天河南省中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以及山 東省西南一部分。
商統(tǒng)治者對直接控制地區(qū)進行了行政區(qū)域的劃分:王畿 以大邑商為中心,其外是單,再外是郊野,卜辭中稱為鄙和奠。在鄙 或奠的邊境地區(qū)叫戈;而在鄙(奠)與戈中邑又是最基本的行政區(qū)劃。
商代四土或四方是否屬商的直轄行政區(qū)域,歷來說法不一,由于方國和封國雜廁其中,被分封的諸侯國對商王朝時 從時叛,關系時常處于變動之中,這決定了四土或四方不能歸入商的行政區(qū)劃系統(tǒng)。
商代諸侯國的行政區(qū)劃和商王畿基本一致,也是由鄙(奠)、戈和邑組成,這是商代行政區(qū)劃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商代專制集權國家的一個重要表現。
商朝疆域區(qū)分
繼夏朝興起的是商朝,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商族相傳是東方的古老部落,始祖是契。傳十四世至湯,才滅了夏朝。
現除殷已經考古證實為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外,其余4處均未定論。不過從商代遺址發(fā)現的地域分布來看,上述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即為其統(tǒng)治的中心區(qū)。盤庚(第二十商王)遷殷后,國勢強大。武丁(第二十三商王)以前,商朝的疆域北面擴展到了易水,南抵淮河,西至太行、伏牛山脈,東至海。武丁以后疆域更為擴大,東北可能到達了遼寧,南抵江淮(湖北黃陂盤龍城即為歸附商朝的一個方國),西北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成為古代東方的強大奴隸制國家。
商朝的周圍還有許多部族和方國(即已歸屬的部落國家)。在今東北的有肅慎,灤河下游有孤竹,內蒙古東南部和山西境內有鬼方、方、土方,陜西北部有羌方、犬戎、熏育(葷粥),西部有周、氏,西南為巴、蜀,長江中游為濮、楚人,淮河流域為淮夷等等。
猜你喜歡:
4.商朝歷史故事
歷史書上商朝遺址
上一篇:簡要介紹商朝的都城
下一篇:商朝皇帝統(tǒng)治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