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國人見面時的禮儀
與外國人見面時的禮儀
無論是哪國的友人,都應(yīng)該在接觸之前做好調(diào)查,了解清楚對方國籍,避免不同國家之間禮儀文化的差異,這樣才能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尷尬局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為大家準(zhǔn)備的與外國人見面時的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與外國人見面時的禮儀
非洲國家
以非洲的剛果為例,當(dāng)他們與初次認(rèn)識的客人碰面時,會把雙手舉到與肩平高,來回翻動手心和手掌;或者將右手舉到與肩膀同高,前后輕輕搖動。當(dāng)他們見到久別重逢的親朋好友的時候,則會用右手輕輕與對方擊掌,以此來表達彼此之間濃厚的感情和親切的問候。當(dāng)見到尊貴的客人時,則舉起右手,伸出大拇指不停揮動,表示極大的尊敬。
而且不同性質(zhì)的拜訪應(yīng)該要注意不同的探訪時間和地點。如果是純屬業(yè)務(wù)性質(zhì)的話,應(yīng)該約對方到辦公室見面,如果是屬于聯(lián)絡(luò)感情增強友誼的話,最好盡量還去對方家里比較好。
約好在辦公室見面的話應(yīng)該盡量避免周一拜訪,因為這一天可能是對方最忙的一天。約好在對方家里見面的話應(yīng)盡量選擇節(jié)假日前一天去拜訪,因為這是對方身心最為放松的日子,這樣更能促進彼此之間友誼。而且每次約見面的時候,都應(yīng)該事先跟對方約好見面的時間,而且態(tài)度不能過于強硬,要比較友好柔和一點才行。
印度
一般情況下,印度人相互之間的問候方式,都是雙手合十做祈禱的姿勢,頭微微向前傾,但千萬不要鞠躬,然后說“Namaste”。
晚輩見到長輩的時候,要輕輕蹲下,伸手摸一下長輩的腳,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額頭,以表達尊重。而且男孩不能跟印度的女性握手,因為當(dāng)?shù)氐呐允呛鼙苤M跟異性陌生男子接觸的。
平常一般情況下,印度人都是用右手拿食物和敬茶,他們從來不用左手。而且他們就餐的時候都是獨立用餐的,他們最忌諱說在同一個器皿里有不同的人接觸食物,這是大忌來的。而且他們是不喝酒的,因為這樣是違反宗教信仰的。而且他們都是以素食為主,對葷食的需求很少。
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國家是一個極度注重見面禮儀的國度,無論是跟熟人或者陌生人打招呼,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如果雙方之間是認(rèn)識了很久的知己,那光只是說說你好、或者握手肯定是不夠意思的,還要相互擁抱以及貼面禮。大概就是一個人用右手扶住對方的左肩,左手扶著對方的腰部,再按照左右左的順序貼面三次。
而且阿拉伯人對于左右手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阿拉伯人在上衛(wèi)生間或者做臟活的時候一般都是用左手的,右手對于他們來說是神圣而又潔凈的,因此在跟阿拉伯友人見面的時候應(yīng)注意伸出右手跟對方握手。
而且阿拉伯人對于互相拜訪時的禮節(jié),禮儀也是非常注重的。拜訪者如果想要拜訪阿拉伯人的話,應(yīng)該提前做好預(yù)約,得到主人的同意并約好時間后,在按時赴約。
與外國人約會禮儀
一、 西方文化禮儀之“稱謂禮儀”
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們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國際交往中,一般對男士稱“Mr.”,對女士則視其結(jié)婚與否進行稱呼,未婚的稱“Miss”,已婚的則應(yīng)稱 “Mrs”。
對那些在社會上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醫(yī)生(Doctor)、政府高級官員如參議員(Senator)、軍官如將軍(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將其姓名連同職業(yè)一起稱呼,如“Doctor Jack”, “Professor White”,也可只稱呼其職業(yè)名稱,如“Mr. Judge”, “Mr. Lawyer”。
相比之下,美國人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通常只招呼一聲,哪怕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表示親熱。
但在正式場合,人們就要講究禮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wù),如:局長、經(jīng)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二、西方文化禮儀之“介紹禮儀”
在國際交往場合,如想結(jié)識朋友,一般應(yīng)有第三者介紹。如當(dāng)時不具備這種條件而你又確實想結(jié)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紹,但介紹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問對方達的名字。對方若不作自我介紹,你可道聲謝離開,這在西方并不算失禮。
用句型“This is╳ ╳ ╳ and this is ╳ ╳ ╳”介紹兩人認(rèn)識時,要先把男士給女士,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老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
同性之間,介紹完畢后應(yīng)先伸手相握,可以說“很高興認(rèn)識你”(Nice to meet you!)。必要說“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聯(lián)系”之類的話。有些國家會將常聯(lián)系理解為有事要相求與他。
三、西方文化禮儀之“交談禮儀”
與人交談,莫問私事。在西方,人們的確一切行為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們?nèi)粘=徽劜簧婕皞€人私事。有些問題是他們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吹絼e人買來的東西從不問價錢。見到別人外出或回來,也不問“你從哪里來?”或“去哪兒啊?”
在我國,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字美國確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在美國,老年人絕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
美國人還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兩人談話時,不可太近。一般以50公分以外為宜。不得已呀別人同坐一桌或緊挨別人坐時,最好打個招呼,問一聲“我可以坐在這兒嗎?(May I sit here?)”,得到別人允許后再坐下。
禮貌用語多多益善。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長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Please”、 “Thank you”、“ I'm sorry”、 “Excuse me”之類的話隨處可聞。
四、西方文化禮儀之“拜訪禮儀”
應(yīng)邀去家中作客,務(wù)必要準(zhǔn)時。不守時是失禮的。
一般性拜訪可送小禮物,若赴家宴,可再豐厚些。禮物應(yīng)交給女主人,并說“我希望你能喜歡(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話,不要說“小意思,不成敬意。”,“東西不好,請笑納。”等中國人送禮時常愛講的話。這類話會讓外國人覺得你看不起他們。
一般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但遇到節(jié)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圣誕節(jié)互送禮物。此外,美國人認(rèn)為單數(shù)是吉利的,有時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與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會馬上打開,當(dāng)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并立即向送禮者道謝。“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much.Thank you!”
在外國人家中,不要對他們的擺設(shè)大加評論,也不要隨意欣賞某件物品,那樣會導(dǎo)致主人一定要將你極為贊賞的物品送給你,這多尷尬。
如主人家養(yǎng)有貓,狗等寵物,要對它們友好,外國人是十分珍愛寵物的。
美國人辦事講究效率,重視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時間,絕不希望有人突然來拜訪。因此要拜訪他們,事先約會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