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茶道
潮汕功夫茶茶道
所謂功夫茶,并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潮汕功夫茶茶道,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潮汕功夫茶茶道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shù)的承襲和深入發(fā)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鳳凰單樅產(chǎn)自潮州鳳凰山區(qū),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zhì)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潮汕功夫茶的特色茶具
紅泥小火爐
紅泥小火爐在潮安、揭陽等地都有制作,其不僅外表美觀,樣式也是靈活多變的,但是都具有同樣的特點:長形,高六、七寸,并且其置炭的爐心深而小,能夠均勻火勢??偠灾?,紅泥小火爐是煮茶的方便工具。
羽扇
羽扇是用來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功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制成的扇,大汪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著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
火筷
火筷則不但可以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陸羽《茶經(jīng)·四之器》曰“火筷,一名筋,若常用者,圓直一尺三寸,頂平截,無蔥臺鉤鎖之屬,以鐵或熟銅制之”
砂銚
砂銚是用砂泥做成的,俗稱“茶鍋”屬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fā)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
茶壺
潮人土語管它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的宜興。沖泡潮汕功夫茶時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
茶盤、茶杯
茶盤的款式多樣,有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么樣式,最是盤面要寬,盤底要平,邊要淺,這樣才能使茶杯平穩(wěn)。
將三個白瓷杯擺成一個“品”字。茶杯的選擇有四字訣:小,淺,薄,白。
白紙
用白紙作為干茶載體是潮汕的風俗。目的是為了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壺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這樣可以提升茶湯口感。
橄欖碳
陸羽《茶經(jīng)·五之煮》中云“其火用碳,次用勁薪。謂桑、槐、桐、櫪之類也。其炭,曾經(jīng)燔炙,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膏木為柏、桂、檜也,敗器謂杇廢器也。古人有勞薪之味,信哉。”這表明煮茶的燃料是以沒有染上油膩和腥氣的木炭為最好。
器具一切準備就緒
潮汕功夫茶獨成一格,如果烹茶沒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功夫在烹茶,沖茶之法。
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
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yù)備階段。
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后十幾分鐘,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yīng)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
二、納茶
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未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
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葉容易發(fā)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fā)揮。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容量為準,放七成茶葉在里面。少則太淡,多則太濃且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之后茶葉舒展開來會變得很大,所以納茶太多連水也沖不進去了。
納茶是沖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三、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是指用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恫枵f》云:“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三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
四、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huán)壺口,緣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沖低灑”是也。高沖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fā),由茶精迅速揮發(fā),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
五、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燙的水淋于壺身。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nèi)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fā),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沖去壺外茶沫。
七、燙杯
潮州土語說是“燒盅熱罐”,乃是沖功夫茶中的功夫要點。功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jīng)_共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味矣。燙杯,在淋罐之后,用開水淋杯,燙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銚中,復(fù)置爐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藝術(shù)形態(tài)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diào)鏗鏘,姿態(tài)美妙。
八、灑茶
最后一道就是灑茶。灑茶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就是前面說過的,“高沖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zhuǎn)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檔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濃。“勻”字是委重要的。“盡”就是汪要讓余水留在壺中。使壺里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
潮汕工夫茶茶藝諺語
“頭沖腳惜(音同),二沖茶葉”:
主人沖茶時,頭沖必須沖后倒掉不可喝。因為里面有雜質(zhì)不宜喝飲,本地有“頭沖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喝茶皺眉,表示棄嫌”: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fā)現(xiàn)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新客換茶”:
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后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眾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guān)系飲茶時間長會誤工作或是客人的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無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shù)沖之后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
“無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沖,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于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故有“某人無茶色”之說。
“茶三酒四禿桃二”:
本地人習慣于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于俗語“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游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于統(tǒng)一意見,滿足游興。
看了潮汕功夫茶茶道的人還看了:
3.潮汕茶文化歷史
4.潮州功夫茶文化
6.茶道用英語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