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阿甘正傳》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阿甘正傳》: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展現(xiàn)歷史與個人的約定,以小人物的經(jīng)歷透視美國政治社會史的史詩片
1994年出品
導 演:羅伯特·澤梅基斯
主 演:湯姆·漢克斯
加里·西尼斯
薩莉·菲爾德
·第六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佳導演等六項大獎
·第十六屆電影金雞獎最佳譯制片獎
·美國百部經(jīng)典名片之一
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高漲,好萊塢于是推出了一批貶低現(xiàn)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影片,美國媒體稱之為"反智電影"。《阿甘正傳》就是這一時期反智電影的代表作,它根據(jù)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通過對一個智商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現(xiàn)。它使美國人重新審視國家和個人的過去,重新反省美國人的本質(zhì)。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么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zhàn)場、跑遍了全美國,并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天空中,一根羽毛隨風飄舞,飄過樹梢,飛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腳下,阿甘坐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長椅上,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戰(zhàn)結(jié)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zhèn),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要讓兒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樣生活,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而上帝也并沒有遺棄阿甘,他不僅賜予阿甘一雙疾步如飛的"飛毛腿",還賜給了他一個單純正直、不存半點邪念的頭腦。在學校里,阿甘與金發(fā)女孩珍妮相遇,從此,在媽媽和珍妮的愛護下,阿甘開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在中學時,阿甘為了躲避同學的追打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在大學里,他被破格錄取,并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tǒng)的接見。
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動下,阿甘應征參加了戰(zhàn)爭。在一次戰(zhàn)斗中,他所在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了珍妮的囑咐,撒腿就跑,他的飛毛腿救了他一命。在戰(zhàn)爭中,阿甘交了兩個好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鄧·泰勒上尉。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阿甘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tǒng)的接見。在一次和平集會上,阿甘又遇見了珍妮,而珍妮已經(jīng)墮落,過著放蕩的生活。阿甘一直愛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還到中國參加過乒乓球比賽,并為中美建交立了功。在"說到就要做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阿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他教"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里學跳舞;幫約翰·列農(nóng)創(chuàng)作歌曲;在風起云涌的民權(quán)運動中,他瓦解了一場一觸即發(fā)的大規(guī)模種族沖突;他甚至在無意中迫使?jié)撊胨T大廈的竊賊落入法網(wǎng),最終導致尼克松總統(tǒng)的垮臺。
因為"傻人有傻福",阿甘還陰差陽錯地發(fā)了大財,成了億萬富翁。而阿甘不愿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園丁。阿甘時常思念珍妮,而這時的珍妮早已誤入歧途,陷于絕望之中。終于有一天,珍妮回來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懷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離去。1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見到了珍妮,還有一個小男孩,那是他的兒子。這時的珍妮已經(jīng)得了一種不治之癥,阿甘同珍妮和兒子一起回到了家鄉(xiāng),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一天,阿甘送兒子上了校車,這時,從兒子的書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陣風吹來,它又開始迎風飄舞……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阿甘正傳》影評:
我覺得故事里的阿甘簡直就是典型的美國人,他的成長過程又正好是我們所經(jīng)歷的,他使我們清晰地回顧過去的歷史。他是個好人,能令人落淚也能逗人發(fā)笑。
--好萊塢制片人 溫迪·費勒曼
在這部影片里,我想讓阿甘以一個頭腦簡單、純真,而又缺乏主見的人物形象出現(xiàn)在銀幕上,我把影片中的各個角色看做是美國國民人性化的象征。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于:它重新肯定了舊的道德及社會主體文化,宣揚了60年代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同時它又否定了其他前衛(wèi)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于此,它才能深得美國民心。
--本片導演 羅伯特·澤梅基斯
《阿甘正傳》讓我們熟知了兩個人:阿甘和湯姆·漢克斯。這部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政治諷刺小說,但影片的總體風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在影片中,阿甘的智商盡管并不高,但他的身上卻具有這個社會已經(jīng)遠離許久的誠實、守信、勇敢、真誠等美德,影片的開始,我們或許會被阿甘的木訥所逗樂,在他面前,我們充滿著優(yōu)越感,但在影片結(jié)束時,我們卻不得不被他的真誠所感動,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阿甘的經(jīng)歷正是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純真年代,而我們的身上卻已經(jīng)覆壓著太多的偏見與虛榮。
--佚 名
"傻子"阿甘
在影片中,帶著美國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礙的阿甘凝視著充滿野性的珍妮,仿佛和美國小說大師??思{的名著《喧囂與騷動》中的傻子班吉是遠親。但二者顯然有著根本的區(qū)別:班吉只是一個家庭衰亡的象征,是個真正的低能兒;而阿甘這個"傻子"卻幾乎代表了這個時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誠實守信,做事認真,勇敢無畏,重情輕財,反過來說則是具備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這真是對當今某些社會狀況的一個莫大諷刺。
而阿甘所摯愛的珍妮則是墮落的象征,她染上了幾乎所有的惡習,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后她死于一種病毒--其實影射的是艾滋病毒。而阿甘卻不計一切,始終如一地愛著她,影片在對他構(gòu)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責備的同時,更體現(xiàn)了他的純真和善良。
阿甘如同一個戰(zhàn)士,以他貌似簡單,實則更為簡單的頭腦和特殊的才能以及強大的體魄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贏得了生存和發(fā)展。這是一種對上帝獎勵善良的希望,同時,它更包含了一種基調(diào):向前,跑。有人說,這樣奔跑會給人帶來希望。事實上,希望確實存在,這部獨特的影片贏得了如此眾多的觀眾,吸引了甚至只喜歡輕松的娛樂片的觀眾,便說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魁力。
阿甘形象的塑造顛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與傳統(tǒng)觀念背道而馳,具有強烈的反傳統(tǒng)、反主流性。阿甘的經(jīng)歷讓許多"聰明人"相形見絀,我想導演就是想通過阿甘形象的塑造來反諷社會,反映社會現(xiàn)狀,比如對人的異化、墮落的揭露等?借此來引起人們對社會與人們命運、前途的關注。有趣的是,阿甘身后總有一群尾隨者,他們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目地追隨阿甘,可以這么說,這就是美國當時社會的一種現(xiàn)實,人們對現(xiàn)實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動力與意義,只好無望地把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而阿甘卻總能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現(xiàn)實,勇敢地跑下去,這不能不說是絕妙的諷刺。
對于這樣一個近年來好萊塢電影中少見的鮮明人物,阿甘無疑會被載入史冊,在美國,阿甘就是戰(zhàn)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這代群體的化身,在他們的經(jīng)歷中,3K黨、搖滾、肯尼迪、尼克松等紛紛登臺亮相,在和平的混亂中他們成長,道德的重建,個性的張揚,使他們的人生道路充滿著變數(shù),他們看來似乎缺少錘煉,步履蹣跚得讓人放心不下,但他們終究是長大了,并且他們跑起來的速度出乎了父輩的意料。
在小說《阿甘正傳》里,它的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不過,我跟你說,朋友:有時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見整個天空就那么鋪在那兒,可別以為我什么也不記得。我仍舊跟大家一樣有夢想,偶爾我也會想到換個情況人生會是什么樣兒。然后,眨眼之間,我已經(jīng)四十、五十、六十歲了,你明白吧?"
相信即使看到這里,每個人內(nèi)心的惶惑感一點都不會減少,但同時我們也會油然而生一種超脫的感覺,就像我們仰望星空,感到一種自然的和諧和偉大的力量,雖然一些問題還是沒有答案,可是已經(jīng)變得不那么重要。時間總是無情地流轉(zhuǎn),它在催促我們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虛擲光陰。
我們還是要走自己的路,然后,眨眼之間,我們已經(jīng)四十、五十、六十歲了,你明白吧??佚 名
20世紀80年代,美國社會保守主義思潮泛起,好萊塢為順應社會潮流,拍攝了影片《雨人》,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愚人電影"的先河。這是一部展示人性、表現(xiàn)兄弟之間手足之情的溫馨感人的倫理片,它通過一個以"金錢至上"為人生目標的弟弟和他的不明白金錢概念、患有自閉癥的哥哥的相認相識、相怨相愛的經(jīng)歷,生動地揭示了世俗的金錢利害觀與天倫親情間的沖突、矛盾及消長的過程,并對于"如何避免因經(jīng)濟和金錢至上而導致的現(xiàn)代人感情的枯竭和退化"這一問題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人物傳記片《美麗心靈》取材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數(shù)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生平經(jīng)歷,這位數(shù)學奇才在學術上傲視群雄,但在生活中,他卻飽受著嚴重的精神分裂癥的困擾,他的臆想、他的瘋癲,使他的事業(yè)幾經(jīng)波折,也讓深愛著他的妻子艾麗西亞飽經(jīng)風霜……影片以鮮明的主題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無情揭露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思索,并一口氣拿下了第74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改編劇本在內(nèi)的4項大獎。
在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上,俄羅斯影片《精神病院》榮獲了評委會大獎,影片故事發(fā)生在印古什邊境的一個國際精神病院里,通過醫(yī)護人員在戰(zhàn)爭時扔下病人逃生、棄病人于不顧的事件,尖銳地提出:到底什么地方才是真正的瘋狂,是精神病院里邊,還是它以外的世界?在今天的世界上,不正常的人到底是誰?影片以精神病人的行為和心態(tài)來反襯現(xiàn)實的不正常,從而凸顯出戰(zhàn)爭比精神病人更為瘋狂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