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 > 勵志 > 高三勵志 > 勵志高三黨

勵志高三黨

時間: 謝巧831 分享

勵志高三黨

  還在漫無目的地虛度光陰嗎,那就多來看看一些高三黨的勵志文章吧!學習啦小編為高三的學子們整理了相關的勵志高三黨文章,供大家參考學習!

  勵志高三黨篇一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

  轉眼高三上學期就快要結束了,在高三期末,很多重要的模擬考紛至沓來,不少高三黨有種招架不住的感覺,心情難免容易煩躁不堪。小編今天來教大家如何在繁重的備考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一、積極暗示自己。

  一個人首先愿意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有好心態(tài),所以最后一段時間,同學們要在心里積極暗示自己:我心態(tài)很好,我能成功!

  遏制和拋棄焦慮不安、害怕失敗、浮躁和沮喪等負面心理,當有這些不良心態(tài)的苗頭時,及時剎車,不讓野草瘋長。通過轉移法來調節(jié)自己不往壞心情上發(fā)展。

  二、爭取他人的肯定和表揚,不違反校紀班規(guī)。

  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后主動搞搞衛(wèi)生、幫助他人,往往能贏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和表揚,無疑會讓自己心情愉快。美好的心情可以用美好的事情來創(chuàng)造。

  反過來,最后一段時間,盡量不要違反校紀班規(guī)。一個人如果“晚節(jié)不保”,必然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批評或指責,自尊需要自律來維護,不能因為將近尾聲就放縱自己,結果不僅損壞了自己的形象,也會讓自己心情不好。

  三、寬容他人,不與人為敵。

  最后一段時間,對周圍的事情和人要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不與人發(fā)生矛盾。到食堂買飯、在衛(wèi)生間梳洗、在球場上運動……有時難免與人發(fā)生摩擦,此時千萬不要激化矛盾,要心態(tài)冷靜,以免發(fā)生不愉快。

  一定要銘記自己的“大事”是高考,其它的都是小事,其它的事情只能為高考服務,不可因小失大。

  四、保持健康的體魄。

  繼續(xù)保持必要的鍛煉,在飲食上不亂吃亂喝,最后一段時間爭取不生病。人生病了氣息奄奄、精神不振,哪里還談什么好心態(tài)呢?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

  五、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高考事。

  最后一段時間,目標單一,不為生活中其它的雜事、瑣事所干擾,單純往往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相反,若為生活中的其它事情擔憂和操心,往往徒增煩惱,于事無補

  勵志高三黨篇二

  一個令人敬佩的女孩

  1998年8月24日,一場特殊的追悼會在山東加祥縣后中莊舉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僅16歲小姑娘,但她卻享受了這個村最高的葬禮規(guī)格,她的四個哥哥穿上了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

  在靈柩前長跪不起,全村老少自發(fā)地佩帶黑紗哭著為她送行,然而有誰知道這位早逝的姑娘其實與這個家庭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她只是一個連戶口都沒有的繼女;在繼父癱瘓,親母親離家出走后,她卻勇敢地留了下來, 用柔弱的雙肩托起了三個大學生哥哥!

  1994年6月,春玲的母親(失去丈夫)帶著申春玲姐弟從山東范澤龍周集來到加祥縣后申莊。春玲的繼父申樹平是一個木匠,為人忠厚老實。繼父上有70多歲的二老,下有四個正在讀書的兒子。其中大兒子申建國在西安交大讀書,其它三個兒子在縣里讀高中。 盡管家庭負擔很重,但繼父有一門高超的木工手藝,再加上一家人勤儉節(jié)約, 生活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對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來,繼父全家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或許因為家中沒有女孩的緣故,爺爺、奶奶、繼父都對小春玲疼愛有加, 哥哥們更是親熱地叫她小玲鐺。小春玲到繼父家時,早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可是由于父親去世,她只能失學在家。繼父知道后二話不說,拿錢供她上了學。家里本來就有四個孩子上學,再加上小春玲,繼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負擔。 好在繼父勤快,農閑時間常跟鎮(zhèn)上的建筑隊外出施工賺些外快,總算能對付家里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第一學期就考了個全年級第三名。除了學習,她還包下了部分家務活,一有空閑,就幫幾個哥哥洗臟衣服, 幫繼父抬木頭、拉鋸,繼父逢人就夸:我這輩子有福氣,天上掉下個好女兒!

  然而,快樂的時光轉眼即逝,一場橫禍從天而降。

  1995年初夏,繼父在一次施工隊中從三樓摔了下來,癱瘓在床。一根大梁倒下了,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斷絕了,而且為給繼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看著癱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軍率先提出輟學,父親堅決不同意,因為他和老三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輟學,好挑起家庭的重擔。

  正在哥哥們相爭不讓、繼父左右為難之時, 小春玲卻提出由自己輟學,幫媽媽支撐起這個家。 繼父流淚了,爺爺、奶奶也不停地抹淚。繼父沉痛地說:玲兒,爹對不住你, 你的幾個哥哥讀了這么多年書,現在放棄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

  三個哥哥也緊緊握住小妹的手,并在父親床前共同許下諾言:不論以后誰考上大學,小妹的這份恩情要加倍償還。

  可剛剛走出磨難的春玲母親卻承受不住再一次的災難打擊。 她從醫(yī)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終身癱瘓在床, 她對這個家徹底失去了信心,更懼怕自已挑起這副沉重的擔子,決定帶著小兒離家出走。 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勸止,母親還是在繼父受傷三個月后離開了危難的家。 母親走了,家里的支柱又斷了一根,爺爺、奶奶成天抹淚,繼父唉聲嘆氣,哥哥們心中更是驚恐不安。家里又陷入一片淚雨紛飛中。村里的人們也好心地勸慰春玲:

  “這里沒有你任何親人了,你也回范澤你姥姥家吧,要不,你會受一輩子苦的!”小春玲堅定地搖搖頭:“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丟下這個家。”小春玲把哥哥們叫到繼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證道: “爹,娘走了,是娘沒良心;我不會走,我要留下來陪你們共渡難關, 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親生女兒。”這一年,申春玲年僅12歲。

  “只要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小春玲說到做到,她包攬了家里所有的農活和家務,和真正的家庭婦女一樣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為整個家庭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了。小春玲知道,這個家要想好起來,首先得讓繼父好起來,所以,在繁忙的農活之余,她一刻也沒有停止為繼父治病。

  1996年盛夏,由于天氣炎熱,繼父的病情加重,小春玲決定帶他去濟寧市住院治療。安頓好家里的事,她拉著板車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兩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時,她的腳磨破了,肩也腫得老高。 在醫(yī)院為了節(jié)省住宿費,春玲住在醫(yī)院的自行車棚里, 看車的老大爺以為她是討飯的乞丐,幾次往外攆她。

  小春玲只好實話實說,老人深受感動,不僅把她睡覺用的板車放在最里邊還專門為她找了一頂蚊帳。

  在春玲的精心照顧下,繼父的病情得到了穩(wěn)定,她又拉著繼父走回了家鄉(xiāng)。 剛回到家就趕上了麥收。哥哥們都在上學,爺爺奶奶只能幫著做做飯或捆麥子, 7畝多地的麥子只能靠春玲一個人。為了搶收,連續(xù)幾天都睡在地里, 累得實在支撐不住了,就趴在麥跺上睡一會兒,醒來以后接著再割。由于心急,再加上過度勞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腳也磨出了血。她真有些支撐不住了,可剩下的兩畝麥子怎么辦?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糧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麥地里失聲痛哭起來,哭聲引來了鄉(xiāng)親們, 大伙對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腳幫她割完了麥子。這次艱難的麥收,換來了全家的糧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豐收,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上海同濟大學錄取。手捧著二哥的錄取通知書,小春玲似乎忘記了自已的勞累,高興地跳著、喊著。 望著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傷心的淚水,自責地說: 我對不起小妹,她為我們受了這么多苦,可我卻----說著痛哭起來。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勸道 :“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別灰心!”

  小妹的話讓申建文更是慚愧不已,他表示不復讀了,留在家里幫妹妹。 春玲執(zhí)意不肯,她哭著問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讓你們好好上學嗎 ? 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么就想不通呢!三哥終于聽從了妹妹勸說,也決定復讀,二哥去上海讀書的日子越來越近。3000元的學雜費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來。

  無奈之際,小春玲想到了賣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齡太小,醫(yī)生不給抽;第二次去,她虛報了年齡才被允許抽血200CC。當她拿到400元“營養(yǎng)費”時,臉上的愁容仍沒有散去。她知道,這400元錢對于3000元的學費只是杯水車薪。

  于是,她第三天又一次來到血站。這一次,醫(yī)生說什么都不給抽了。情急之下,小春玲向醫(yī)生下跪講述了賣血的原因。 醫(yī)生沉默良久,才嘆了口氣說: 好吧,就這一次,以后可別再來了;你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位好心的醫(yī)生象征性地給她抽了少量的血,并從自已的口袋里掏出錢,湊了700元錢給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動得直掉淚。

  回到家,春玲如數把錢交給了繼父,繼父忙問她從哪來這么多錢。小春玲撒謊說是借的。細心的二哥卻從她那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的臉上明白了一切。 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從她兜里掏了兩張賣血的收據,全家人都驚呆了!可是,這些錢還遠遠不夠學費的一半,繼父決定賣掉一塊老宅地基,爺爺奶奶也決定把他們準備打壽棺的三棵大楊樹賣掉。繼父不同意,兩位老人執(zhí)意說:“小玲子為了咱這個家拼了命了,我們還要那棺材干啥。”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學費總算湊齊了。為了讓二哥申建軍體體面面地去上大學,小春玲連續(xù)幾個晚上沒休息,給哥哥縫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臨行前,春玲去車站送二哥,她說: “二哥,咱家雖窮,但有志氣,你一定好好學習,別擔心家里,你在外面也別苦了自已,需要錢盡管來信給家里說,俺給你操辦。” 申建軍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緊緊地摟在懷里,感動得淚流滿面---

  【你們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們的妹妹】

  哥哥們上學走了,小春玲開始盤算著怎么賺錢給繼父治病,為哥哥們繳來年的學費。

  起初,她也想著跟村里的女孩子們外出打工,可家里的三個老人沒人照顧,她只能在家想辦法。冥思苦想后,她決定種棉花致富。種棉花與種其它農作物不一樣,管理起來不僅費事,而且噴灑農藥也很危險,可小春玲卻在心里盤算著一年下來種棉花大約可收入****千元,就毫不猶豫地開始忙乎起來。她雄心勃勃地種起了棉花,可不久,魯西南地區(qū)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鈴蟲的襲擊。這可急壞了小春玲,身材沒有棉花高的她趕緊背著20多公斤重的藥桶在棉田里噴灑農藥。

  她聽人說,中午最熱的時候,除蟲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陽光最強的時候打藥,炙熱的太陽曬得棉田像個大蒸籠, 令她常常喘不過氣來,她只好噴灑一行就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一天中午,由于藥桶漏水,她中毒暈了過去,被村里人發(fā)現送了回去。 醒來后,她不顧繼父勸阻,又掙扎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地苦做終于換來了棉花大豐收, 可由于當年棉花收購價太低,小春玲依然沒能夠攢到她計劃的錢。 聰明的她又動起了腦筋,什么賺錢她就干什么。

  農閑時,她和別人一起收過槐米、柳條,也推銷過草帽,黃豆。 后來,她聽人說泗水的蘋果便宜,她又跟著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販水果。每天晚飯后拉著地排車上路,天亮時趕到蘋果園,裝上車就往回趕。壯年男子拉一排車,她也拉一地排車。在路上,別人都吃蘋果解渴,她卻一個也舍不得吃,連爛了點的也留下給繼父,爺爺、奶奶吃, 四哥申建華看到年僅14歲的妹妹如此艱辛,心中實在過意不去。他決定退學參軍,留下來幫妹妹。

  小春玲卻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勸慰哥哥道:“我最羨慕的是軍人,留在家里又有什么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里的困難我能頂住。”

  經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勸說,繼父終于同意了。四哥去部隊那天,小春玲從口袋掏出一大把皺巴巴的零錢塞到哥哥手里:“ 哥哥,這是80多元錢,是俺省下來的,你留著零用,到部隊后你好好干,爭取當個軍官回來。” 申建華的眼睛濕潤了。

  1997年春節(jié),是小春玲最快樂的一個春節(jié)。除了四哥在部隊外,三個哥哥都回來了,并且三個哥哥都為小妹準備了新年禮物。大哥帶給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給了她一條紅圍巾,就連三哥也給她買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著禮物從里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著笑著,此時的她又恢復了孩子的天性,那么天真活潑。

  小春玲喜悅的神情讓全家為之動容,繼父的臉上也綻開了笑容。他把兒子們叫到床前,說:“ 你們三個哥哥做得對!玲玲太苦了,以后你們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們的小妹。”

  我們永遠愛著你────親情小妹

  在繁忙的農活中,春玲始終不忘給繼父治病, 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遠,她也帶著繼父去。 蒼天不負有心人,繼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轉,有時還可以拄著拐杖挪步。哥哥們也是學業(yè)有成。大哥申建國在完成本科學業(yè)后又考取了碩士研究生。

  四哥申建華在部隊入了黨,并被提拔為班長。

  1997年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順利過關,被山東中醫(yī)學院錄取。

  1998年3月,奶奶突然重病,臨終前,老人緊緊抓住小春玲的手艱難地說:“玲兒,奶奶這輩子不虧,有你這么個好孫女,奶奶真舍不得人呀!” 說著老人顫抖著從枕頭底下摸出一個玉手鐲遞給春玲,春玲遲疑著沒接。 爺爺說:玲兒,這是奶奶原本留給你長嫂的,可奶奶想,這個手鐲最該給你,你就滿足了奶奶的心愿吧! 春玲含淚接過了手鐲,老人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后,四哥來信了,說他原準備考軍校, 可知道奶奶去世后,家里又用了不少錢,他決定放棄。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馬上找人給哥哥去信勸說,并寄去了200元錢,讓哥哥買學習資料。她說:“ 哥哥,考軍校是你一輩子的大事,可千萬別為了眼前的困難而耽誤了一生啊!”就在春玲想著法子鼓勵四哥時,出走了幾年的母親突然來信了,原來,母親離家出走時就偷偷開了個假離婚證明,后來去了平陽縣, 找了一個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還算可以。她從別人口中得知女兒這幾年受的苦難,心里充滿了愧疚。母親來信想讓女兒也去平陽縣跟著她過,還允諾給小春玲找一個好婆家。讀著母親的信,春玲的眼淚奪眶而出,她恨母親的無情,可那畢竟是自已的親生母親啊!她多想撲到母親的懷里好好地哭一場,多想跟著母親過一個正常女孩無憂的生活??伤跄苌釛夁@個家,這個家雖窮,并且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愛她啊! 善良的繼父看出了她的憂慮,勸她道:“玲兒,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這么苦,會拖累你一輩子的,爹也于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雙膝跪在繼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萬別趕俺走。”春玲讓人代筆給母親寫了一封回信,拒絕了母親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為這個家操持著。為了給四哥多籌點錢買學習資料,1998年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賣血。 在她的再三請求下,醫(yī)生一次為她抽了300CC血,原本身體虛弱、營養(yǎng)不良的她此時更加虛弱。她強打起精神去郵局匯錢。

  沒想到,過馬路時一恍惚,她被一輛滿載著鋼筋的大卡車掛倒,沉重的車輪從她身上軋過----噩耗傳來,爺爺承受不住打擊,病倒在床上,繼父四度昏厥過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個知道消息趕到家的,他撲倒在妹妹的遺體前,哭昏了過去。二哥申建軍接到電報后,在火車上兩天沒吃沒喝,哭著從上海站著回到家鄉(xiāng)。遠在西安的讀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國聞訊失聲痛哭,他實在抽不出空回家奔喪,流著淚為小妹發(fā)來唁電:親情小妹, 你用母親般的胸懷挑起一個沉重的家; 至愛小妹,你用脆弱的雙肩撐起一片希望,我們永遠愛著你____親情小妹。 剛剛收到桂林陸軍學院錄取通知書的四哥申建華同時收到了妹妹的噩耗,他當場暈倒在訓練場上。他也匆忙趕回了家鄉(xiāng)。 按當地的風俗,未成年的人死后不僅不能舉行葬禮,就連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繼父家四年,除了改姓,連戶口也沒來得及報,所以,她還不能算村里的人??纱謇锏拈L輩們深深地被這個“親情義女”的大仁大義感動,不僅破例為她舉行了最高規(guī)格的葬禮,而且還在祖宗的“老林”為她選擇了一塊墳地。老人們流著淚說:這么好的閨女,死了再不能讓她受屈了。

  曾經采訪過申春玲的山東省女作家劉紅也趕來參加了葬禮,并為她撰寫了祭文:

  你,宛如山澗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邊的一抹云霞,

  悄悄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雙肩擔起滿腔摯情, 幼小的心靈托起一個完整的家,年輕的歲月,本應如詩如畫,如絲如縷,可是你的面前卻堆滿了太多的艱辛和沉重,一個毫無血緣的家,演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真情;一個小小的你,雖不驚天地,泣鬼神,可又讓許多天下人為之動情。

  你走了,走得那么輕,那么輕,輕得像天邊那朵云----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么重,那么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勵志高三黨篇三

  九個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他們雖然身體殘疾,但是,他們身殘志堅,他們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強大,他們不倒的英雄!中華殘疾人網記載九位身殘志堅的朋友,讓更多的殘疾人朋友能以他們?yōu)榘駱?,?zhàn)勝困難,做一個散發(fā)著璀璨光芒的生命。

  1、鄭龍華——無手著名攝影家

  鄭龍華,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臨安市。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后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并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鄭龍華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鄉(xiāng)浙江省臨安市啟動“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攝影活動。經兩年多的時間,他先后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臺地區(qū),行程達6。3719萬公里,采訪了各行業(yè)100位殘疾人精英,拍攝圖片4。5萬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萬字,撰寫采訪手記19。86萬字。2007年5月,鄭龍華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范。

  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歲的鄭龍華說:“我選擇展示他們陽光的一面,而不去關注他們肢體的殘缺。盡管拍攝殘缺更有視覺沖擊力,但我希望這些作品能帶給人們希望和鼓舞。”為了這組照片,他花了近3年時間。

  他用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成功的殘障人士:雖失去右手但創(chuàng)立了“譚木匠”木梳傳奇的譚傳華、雖由于幼時疾病腿部行動不便但創(chuàng)立“江民軟件”的反病毒軟件專家王江民、雖由于先天佝僂身高不足1米卻坐著輪椅宣傳環(huán)保的甘肅省清水縣秦亭鎮(zhèn)店子村袁建明……鄭龍華要展示殘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這些作品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大家照到自己:這些傷殘人士在這種情況下做事都能成功,每個人都更應該用心做事。”

  如鄭龍華所努力的,照片鼓勵了很多參觀者。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8歲的葛斌用手語說:“來看展覽之前,我感覺非常迷茫。但看到這些照片,我很感動。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著一個肢殘運動員的照片說,“我能夠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9歲的劉建超用手語說:“我來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們一樣,不幸成為殘疾人,他們更需要用這些故事來進行勵志教育,勇敢地面對生活。”

  從1歲落入火炕失去雙手后,鄭龍華對于生活的磨礪便不再陌生。他用雙腕夾筆寫字、兩次考上大學卻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頓中,同學寄給他臺舊相機,22歲的他開始用雙腕操作這臺“精密儀器”,走街串巷為村民拍照,兩年后在上海第一次獲獎。

  “攝影讓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內向、封閉自己,因為我清楚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鄭龍華說,“當別的攝影師,拍拍我的肩膀說,‘老鄭,拍的不錯啊’,我才覺得我和他們一樣,在藝術上也能創(chuàng)造出好作品。”

  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與他人不同,鄭龍華覺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難多于順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在他看來,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

  鄭龍華曾在浙江省臨安市殘聯(lián)工作,這段經歷讓他更熟悉殘疾人的感受:“殘疾人比較敏感,有時,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屑的動作,在常人看來沒什么,但對于殘疾人可能就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多想。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來,社會對殘疾人的保障近年來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業(yè)等,但“仍滯后于社會發(fā)展”。此次殘奧會對志愿者培訓中有一條原則廣為傳播:幫助殘疾人時,要先征得對方的允許。“他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比如殘疾人有時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2、楊佩——無臂也想飛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陜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個愿望,待有了一筆錢后,要繼續(xù)學習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特別喜愛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zhèn)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桿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松開并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于還沒開啟自己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yè)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后,家里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里,而母親帶著她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己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必須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yè),然后努力學習、鉆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現在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yè),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并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

  3、黃宇——贏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黃宇,男,漢族,1967年生,肢體殘疾,中共黨員,上海市徐匯區(qū)人,現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經理,系上海市肢殘人協(xié)會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導致下肢嚴重殘疾,沒有進過一天校門,參加遠程大學教育,取得了英語自考多項單科結業(yè)證書。1991年創(chuàng)辦“小雨亭”刻字社,從100元的啟動資金滾動發(fā)展,現已成為年營業(yè)額60余萬元的中型服務企業(yè);解決了15名殘疾人和下崗工人就業(yè),曾被評為上海市肢殘人百強明星和自強模范。

  在繁華的大上海長樂路,有一家刻字工藝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創(chuàng)辦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黃宇,先天性成骨不全,連打噴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樣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黃宇十三四歲時,30多年來他至少骨折過40多次,導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難以忍受!

  黃宇母親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夢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親。兒子將永遠是個殘疾人,她內心的酸痛只有自己體味。為了給兒子治病,她帶著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醫(yī)院,但專家都說目前還沒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縮,也無法整形,兒子兩條腿和肢體的其他部分漸漸地都彎曲變形了。殘疾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非常痛苦,但他也認識到痛苦傷心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坦然地去面對殘疾,勇敢地去抗爭,生活才能美好。

  知識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黃宇開始要學一門技術以謀生,終于在一家刻圖章的小店當起了學徒。雖然工資只有36元錢,卻擁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復一日他風雨無阻地上班,因為這是他融入社會自食其力的開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宇在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為他的創(chuàng)業(yè)奠定了基礎。他說:“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擺在你面前的機會都不要錯過。”1991年,他萌發(fā)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創(chuàng)辦了“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開業(yè)至今,經過17年的發(fā)展,現在擁有兩家門市部、一間工作室,面積加起來也有200多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30余萬元,一年的營額將近70萬,公司共有12名員工,一半是殘疾人。對于這點,黃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場上各種各樣的企業(yè)家很多,如果單單跟別人比每月能賺多少錢,我遠遠比不過別人,但是能夠幫助身邊的殘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對我這樣的殘疾人來說,比賺錢有著更大的意義。”黃宇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先后擔任上海市肢殘人協(xié)會副主席、市殘聯(lián)青年委員會主任,2002年被評為上海市自強模范,2003年被評為徐匯“十佳青年”。2004年春,黃宇與一位溫柔賢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運動員共結連理,迎來了美好的生活。

  4、李智華——“足藝”大學生

  李智華,女,漢族,1984年生,肢體殘疾,內蒙古自治區(qū)扎魯特旗人,西安歐亞學院藝術設計系本科在讀。一場大火失去了雙臂,她沒上過高中,通過頑強學習,考上了大專又專升本,現備考2008年書法系的碩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中國殘聯(lián)、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號召全國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1984年2月14日,李智華出生在內蒙古扎魯特旗伊和背鄉(xiāng)趙家堡村的一戶農家。爸爸是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患有精神病的媽媽硬是由人按著才生下了她,她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親李國林外出尋找瘋癲的妻子,出生沒幾個月的李智華一覺醒來將煤油燈碰倒,瞬間炕席、被子相繼燃燒起來……無情的大火改變了她的一生。經過搶救,李智華保住了生命,卻永遠失去了雙手。

  家庭貧寒的李智華,又偏偏失去了雙手。對于她個人而言,是順從命運的安排還是與命運抗爭,她選擇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奮斗做到和常人一樣。哥哥姐姐上學去,李智華總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園里的歡聲笑語,讓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漸漸地學會了用腳趾夾著鉛筆寫字,剛開始時鉛筆頭怎么也夾不緊,她就用繩子把鉛筆和腳趾捆在一起,繩子松了,就使勁勒。為了能寫好一個簡單的“0”,她竟整整練了1天,腳被磨得又紅又腫。內蒙古的冬天特別冷,由于不能穿襪子,智華的雙腳長滿了凍瘡,但她卻從不哼一聲。1990年9月,趙家堡村小學開始招收一年級新生,李智華卻因為殘疾進不了教室,她便拿幾塊磚頭墊在腳下,悄悄地站在窗外聽課;沒有課本,她牢牢記住黑板上的每一個字。有一次老師提了一個問題,班里的孩子們沒有一個能回答上來,這時,卻從窗外傳來李智華清脆而準確的回答聲。在老師的幫助下,李智華終于走進了課堂。

  1998年夏天,小智華如愿以償考取了旗重點中學——魯北一中,也就是在這時,媽媽的病情卻加重了,于是小智華產生了一個想法:犧牲學業(yè),照顧媽媽。魯北一中的領導知道她的情況后,決定收她為函授生,每周派老師為小華授課。從此,她一邊做家務照顧媽媽,一邊堅持學習。2003年6月7日,她走進了普通高考的考場。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歐亞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她終于用一雙小腳叩開了高等學府的大門。

  許許多多的單位和個人都在關愛著她的學習生活。對于社會給予自己的資助,李智華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回報社會。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頭市學習,姐妹倆每天的生活費只有3元錢。當得知同學申懷寶面臨失學時,她們每月向申家寄20元錢;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fā),哥哥給李智華郵寄來300元賣牛糞的錢,可李智華卻把這筆錢給同學們購買成防護用品;2004年,她被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評為“十佳學習之星”,同年,她又在陜西省大學生書法大賽中一舉奪冠;2005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中國殘聯(lián)、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號召全國的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2006年7月,大專畢業(yè)的李智華被一家單位聘用,單位發(fā)給她1000元的月工資。在得知13歲少女馬依曼患白血病時,李智華將自己首月工資,全部打入醫(yī)院賬戶,作為馬依曼的治療費用。多年來,李智華還一直給農民工子女做書畫輔導?!峨[形的翅膀》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李智華奮斗的經歷,李智華沒有雙手,如同沒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對人生,靠駕馭一雙腳,照樣在生活中飛翔。

  5、高志鵬——暗黑中捕捉閃亮音符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為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創(chuàng)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跡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qū)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著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fā)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己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zhí)著。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世界。他跟著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為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己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著一伙明眼人,開始在陜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為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初中。在外闖蕩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啟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lián)領導的幫助下,他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著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間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于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1994年,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升華獎”新歌征集中,榮獲詞曲創(chuàng)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于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chuàng)作獎。當中殘聯(lián)主席鄧樸方把獎杯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希望。

  盲校畢業(yè)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殘聯(lián)的關懷下,他成為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guī)化、高節(jié)奏的教學環(huán)境中,為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著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2002年高志鵬便參加了成人高考并成為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guī)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以優(yōu)異成績完成學業(yè),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yè)余時間,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為師,靠著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間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間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為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己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6、張治平——用音符譜寫自強之歌

  張治平,男,漢族,1948年生,視力殘疾,特級教師,重慶市人,現為重慶市盲人學校音樂教師,系重慶市盲人協(xié)會主席?;枷忍煨砸暽窠浳s,30歲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樂學院函授部作曲專業(yè)結業(yè),一邊教學一邊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作的歌曲、樂曲《我愛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駕駛碰碰車》獲中國殘疾人文藝匯演創(chuàng)作獎,歌曲《快樂王子的小船》獲中國少兒歌曲創(chuàng)作一等獎,《甜甜的嘞》收入全國音樂教材小學第七冊。曾獲全國自強模范、中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

  雙目的失明張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卻能夠用耳朵去“觀察”,用敏銳的心思去體會。他用音樂譜寫著一首首動人心弦的自強之歌。

  張治平出生在重慶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學時查出患有無法治愈的“先天性視神經萎縮”癥,當時視力只有0.2。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疾病,張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學校的一節(jié)音樂課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動力。老師播放了由盲人音樂家阿炳創(chuàng)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這悲傷又充滿希望的音樂以及老師對阿炳的介紹,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閃電,照亮了張治平的心:“學習音樂,做阿炳那樣的人!”一個聲音在心底呼喚。

  張治平開始在老師的指導下努力學習二胡、笛子、手風琴等多種樂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會成為像阿炳那樣的人。他找來有關音樂理論的書籍,把自己埋在音樂里,把枯燥的樂理生吞活剝著“吃”下去。憑著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106名選手中脫穎而出,考入重慶市北碚區(qū)文化館所屬的文工隊。

  張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種音樂比賽上拿獎。他開始將音樂重心轉移到創(chuàng)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他譜寫的《手舞銀鐮唱山歌》人們都以為是出自譜曲老手。他譜曲總是傾心傾力,譜寫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傳很廣的歌曲,而《快樂王子的小船》,從譜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張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為重慶市盲人學校的一名音樂教師,承擔著學校小學3到6年級、初中3個年級的音樂教學任務,他的目標就是要讓盲孩子們不但有文化知識,而且還有一技之長。

  張治平對待盲校的學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樂給學生一雙翅膀。他組建了一支小樂隊,里邊有竹笛、揚琴、小號、手風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幾個月,小樂隊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場。他常常對孩子們說:“我們看不見,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樂,音樂能點亮我們暗黑的世界,音樂會讓我們對生活充滿期待。”張治平所帶領的學生中,已經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長春大學特教學院音樂專業(yè),有10名成為樂器演奏家或調琴師,幾十人在各級聲樂比賽中獲獎。張治平創(chuàng)作了近200首歌曲,獲全國、省各種音樂比賽獎九十余項、國際大獎16項,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歸的牧笛》《快樂王子的小船》《我愛光明》《黃桷樹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學音樂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譽已在重慶不脛而走。

  現在,張治平是重慶市殘聯(lián)主席團副主席、重慶市盲協(xié)會主席。他不辭勞苦地為重慶市20多萬盲人的權益四處奔波,他要讓這些盲人都“嗅”到陽光、“聽”到光明、“摸”到溫暖。他說:“上蒼給了我盲眼,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7、陳燕——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

  陳燕,女,漢族,1973年生,視力殘疾,一級鋼琴調律師,北京市人?,F北京新樂鋼琴調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鋼琴調律分會會員。幼年患先天性白內障雙目失明。22歲畢業(yè)于北京盲校鋼琴調律班。2002年10月創(chuàng)建北京鋼琴調律網,2004年出版《陳燕:耳邊的世界——中國第一位女盲人調律師的自傳》,同年12月被江蘇衛(wèi)視和新浪網評為《感動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的故事有點傳奇,但都是真的。3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先天性殘疾,陳燕被父母遺棄,是姥姥收養(yǎng)她并撫養(yǎng)成人。

  陳燕自小對音樂比較感興趣,學過很多樂器。自打學調琴開始,她每天總是十三四個小時泡在鋼琴邊,仔細摸,用心記。學調律還必須會修琴,一個盲人手拿錘子釘釘子、刨子刨木頭,受傷總是難免的,學習調律那段時間,她手上就沒有一塊好肉。

  4年學習,陳燕掌握了歐美最先進的鋼琴調律技術,但信心滿懷的她馬上遭遇了殘酷的現實,當時國內的人還無法接受盲人調琴師這一行業(yè)。幾經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經理考核后同意錄用。但經理為難地說,這份工作需要上門為客戶調琴,你現在的情況挨家上門也太困難。再說路上車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負責的。

  為了熟悉地形路況,她請家人幫助,把圖上的地名、車站、胡同小區(qū)等一一抄寫成盲文,一一記熟。有一位用戶不希望盲人調律,她到用戶家后,憑著眼睛僅存的一點光感,跟用戶走到鋼琴前,連調帶修干了兩個小時,客戶試彈后很滿意,并說他的兩臺琴以后都請陳燕調。這時陳燕告訴他自己是個盲人,對方不好意思了。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陳燕給自己立了一個規(guī)矩:與客戶見面時決不告訴自己是盲人,調琴結束后,一定要告訴用戶自己是盲人。她說:“給用戶調完音后,我除了教給用戶一些保養(yǎng)知識外,還要給用戶彈一首優(yōu)美的曲子,這時才告訴他,我是一名盲人鋼琴調律師,用戶感到非常驚訝。你是盲人,你怎么來的?你調琴的時候,眼睛一直跟著手動呀!每當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者。”真正在調琴這個圈子里闖出名氣,陳燕靠的是技術。她將8000多個鋼琴零件熟記于心,并能及時發(fā)現影響音準的零件,調出正確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給上萬個家庭的鋼琴做過調音,足跡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為了幫助更多的鋼琴用戶,陳燕開通了全國第一條鋼琴公益熱線,每天晚上7點到10點,她都會守候在電話機旁。在鋼琴調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讓全國的人都知道,盲人完全可以從事鋼琴調律工作。

  陳燕不僅擁有嫻熟的調琴專業(yè)技術,她還創(chuàng)造了許多盲人第一的奇跡: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中國盲人中第一個寫自傳的,第一個會騎獨輪車、游泳、騎自行車、開卡丁車、滑旱冰、練跆拳道的盲人等等。陳燕說,不管路有多漫長、有多艱辛,她都會“笑對人生”。她是該笑,因為她為自己“調”出了一派光明。

  8、付紅英——合唱指揮

  付紅英,女,漢族,1958年生,肢體殘疾,中共黨員,天津市南開區(qū)人。天津市殘聯(lián)文體中心聲樂指導兼合唱指揮,系天津市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87年進入天津市殘疾人藝術團,92年畢業(yè)于天津師范學院音樂專業(yè)本科。近20年的殘疾人文化工作,組織殘疾人才藝、合唱、棋類、書畫等活動,參與組織了大量的文藝演出和比賽。2005年她所指揮的無伴奏合唱《八竣贊》榮獲全國金獎,同年12月,率團參加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成立18周年慶典活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就職天津殘聯(lián)文體中心、負責聲樂指導兼合唱指揮的付紅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殘疾,但她擁有一顆最美的心。她常穿梭于健全人之間,與他們一樣工作一樣勞動,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顧。20多年來,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揮灑給了殘疾人音樂事業(yè)這塊沃土,用汗水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貢獻。

  1958年,付紅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兒麻痹癥。憑借毅力奮發(fā)學習,考取天津師范學院音樂專業(yè)本科,大學畢業(yè)后卻被分配到一家服裝廠做檢驗工人。

  1987年天津市殘疾人藝術團招收演員,她報了名,被招入團,才開始實現自己的藝術夢。付紅英說,作為一名殘疾人,能夠從事殘疾人的事業(yè)是幸運的。她既是演員又是組織者,多年來工作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幕后還是臺前,或是組織殘疾人才藝、棋類、書畫等比賽和展覽,她都恪盡職守;無論是排練指揮天津市殘疾人合唱團、天津市啟明星合唱隊到社會各界進行宣傳演出,還是為合唱團建立章程制度、完善組織機構等,她都出色地完成。05年組織的無伴奏合唱《八竣贊》榮獲全國金獎;同年12月率全團參加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成立18周年慶典活動,與北京、上海、青島組成大型合唱團,演唱《藍色多瑙河》《我的夢》,受到胡錦濤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在付紅英的生命進程中,音樂是主旋律。她努力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除了在合唱團輔導女低聲部,還為職校學生上初級樂理課,并定期到天津群藝館進行合唱指揮培訓。她獻身音樂的路越做越寬廣。同時,她積極從事歌曲創(chuàng)作,尋求流暢、優(yōu)美、質樸、典雅的旋律,對每一個音符都要仔細斟酌,決不允許有任何的垃圾音符落在她的譜面上。她創(chuàng)作的部分作品在天津音樂雜志上發(fā)表,反響良好。其中為甲丁《黃河魚娘》、車行《中不中》、鮑和平《中國大北方》等作品的譜曲,均得到專家肯定。2004年付紅英與她的先生劉志良共同創(chuàng)作反映中國殘疾人生活、工作、學習的音樂題材的大型音樂組歌《我們同行》,向社會展示殘疾人的藝術才華和精神風貌。她創(chuàng)作的《我喊春天》等多首歌曲獲獎。

  “媽媽”是世界上最動聽的稱呼。因兩次流產,人到中年的付紅英從未享受過為人母的快樂和幸福,但她的內心深處一直留有一塊芳草地,她相信會有一群“小天使”來填補這塊空白。2006年為了讓腦癱智障的孩子們擁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快樂,付紅英取得領導支持,成立了天津市啟明星合唱隊。一位孩子的家長說:“孩子畢業(yè)三年,從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啟明星的成立,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生活的希望。”從那一刻起付紅英下定決心,培養(yǎng)好這群“小天使”。經過將近兩年的接觸,她越發(fā)感到這些孩子的可愛,深感肩上擔子更重。她告誡自己:一定要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帶出有水平有素質的啟明星合唱團。

  9、湯展中——美術學院研究生

  湯展中,男,漢族,1981年生,肢體殘疾,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蒙山縣人,現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研究生在讀,系廣西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先天性無雙臂,以足代手,生活、書法、作畫,1993年榮獲首屆“中國十佳殘疾少年成才獎”,1996年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頒發(fā)書畫作品優(yōu)秀獎,1997年著有《雙腳與人生》一書,引起全國的關注。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4年后,又順利考上了該校國畫專業(yè)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認為是“怪物”,因為他的雙臂只有十多厘米長,并且軟弱無力,上面連著兩只各長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長中憑借毅力用口和腳作畫,竟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國畫專業(yè),并成為該省第一位殘疾研究生。其口書、足書作品獲省、國家級大小獎項20余次、國際獎2次;他還是中國百名好兒童好少年獎與全國殘疾少年兒童成才獎獲得者。1997年著的《雙腳與人生》一書轟動全國。他,就是無臂書畫家湯展中。

  湯展中與書法結緣,緣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學回家后,用毛筆寫描紅作業(yè)。他覺得很好奇,跑到廚房,用腳夾了塊小木炭,在地上學哥哥寫字。這一幕,讓剛干完農活回來的父親看到了,父親想:鄉(xiāng)下人逢年過節(jié)和紅白喜事都喜歡寫對聯(lián),何不訓練兒子練好書法,以后靠賣這換口飯吃。

  轉眼間,湯展中到了上學年齡,父親帶著他去小學報名,學校卻委婉地拒絕了。父親并沒有放棄,第二天又去找校長說情,一個星期后,他終于進了學校。二年級暑假時,湯展中被推薦進縣城的暑假書畫學習班。報名時,他當場用腳夾著毛筆寫了一首詩,把接待的老師看得目瞪口呆。此后,老師開始教他用右腳練習書法。湯展中先是用腳趾夾筆,從夾不住到夾得腳趾都紅腫;上課的時候,不管天多冷,一雙腳都露在外面;寫字時一直彎著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飯……半年后,他硬是用腳寫出一筆工整漂亮的字。

  后來,他聽說用嘴含筆也能寫字畫畫,便自己練起來。剛開始,口水流得到處都是,牙齒也麻麻的。但他沒有放棄,時間一長,嘴巴成了第二書畫手段。為了掙學費,他每個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區(qū)為游客寫書法,一個假期下來,學費、生活費都解決了。

  上高中后,湯展中更是把賣作品的區(qū)域擴大到上海、廣州、深圳,乃至全國。他自豪地說:“從上高中開始,我就沒向家里要過一分錢,我和哥哥的學費,都是賣作品賺的,為了賺錢,已經好幾個年頭沒在家里過年了。”湯展中在潛心研習書畫的同時,并沒有落下學習。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4年后,又順利考上了該校國畫專業(yè)的研究生。2005年8月,湯展中在參加第四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時,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相中,成為該團的一名演員和行政工作人員?,F已成為中國殘疾人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和南寧一所特教學校兼職老師。

  成功后的湯展中沒有忘記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沒有忘記廣西的殘疾人朋友,總想為殘疾人群體做點什么。他成了南寧市舍得殘疾人職業(yè)學校的一名兼職老師,一有空,就去教學生繪畫。他收了4名盲人學生和4名健全人學生,教他們畫國畫。他說:“教盲人繪畫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個殘疾人,困難重重,但我會克服困難,盡量把他們教好。”湯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飽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種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是漂洋過海去英格蘭,把殘疾人書畫事業(yè)發(fā)展到國外,挑戰(zhàn)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峰。

97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