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高考寫作勵志素材
成熟是干出來的,條件也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帶來的2016年最新高考寫作勵志素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年最新高考寫作勵志素材(一)
1996年,還在美國留學的楊瀾第一次采訪基辛格博士。
基辛格博士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外交家,但那時候的楊瀾剛開始做采訪節(jié)目,根本沒什么經(jīng)驗。為了采訪能有主題,楊瀾把基辛格博士當年與周的談話內(nèi)容作了一些了解。但是事情并不如楊瀾所料,他對于這段歷史的了解遠遠夠不上用來與基辛格博士進行一次完整的交談,整個采訪過程中,楊瀾提問了許多無關主題的話:那是周請你吃北京烤鴨,你吃了幾只呀?你醫(yī)生處理了多少外交事件?
在基辛格持續(xù)的困惑中,采訪節(jié)目結(jié)束了。楊瀾的第一次高端采訪,以毫無亮點甚至是失敗而告終!這讓楊瀾意識到,在采訪前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可是,像基辛格博士這樣人生背景無比豐富的世界名人,該準備哪方面的內(nèi)容最恰當?
楊瀾去問他的導師,導師問她:“把一條一斤重的魚全身擦濕需要多少水?”楊瀾說,那不用太多吧,把棉花蘸上水就足夠把魚擦濕了。導師又問:“一條魚一天要喝掉多少水?”楊瀾說,如果是淡水魚的話,那就是一輩子也不喝水的。導師說:“這也就是說,一條魚它真正需要的只有足以擦濕它身體的那點水!因為無論它游到哪里,它的身體真正所能接觸到得只有那點水!但是你養(yǎng)一條魚,是不是僅靠棉花里的那點水呢?”“天哪,那樣他根本無法繼續(xù)存活,我必需要為她加滿魚缸里的水才行!”楊瀾驚訝不已的說。
“采訪也是一樣,必須做百分之百地準備,哪怕最終要浪費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導師說,
這番話給了楊瀾無限的啟示和感悟,使楊瀾在多年拼搏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前不久,楊瀾再次采訪了基辛格博士。在采訪前,楊瀾搜集了從基辛格博士在哈佛當教授時寫的論文、演講稿,到他的傳記,另外還有厚厚的7本書,全都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雖然采訪只有27分鐘,但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事后,楊瀾說:“我看了那么多資料,雖然最終只用了一兩個問題,但這并不表示事先準備是多余的!好比是一條魚需要的僅僅只有汲在棉花里的那點水,可是要養(yǎng)活那條魚,卻必須要加滿一魚缸的水,而正是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把握住了魚的任何一個游向!”
一個人所做的任何努力,從來都不會被浪費,哪怕只有其中的百分之一派上用場,就像一條魚,沒有那缸多余的水,根本不能游動!
2016年最新高考寫作勵志素材(二)
兩只青蛙同時掉進了盛有半桶奶油的桶里,其中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肯定跳不出去了,這回死定了!”于是它放棄了努力,沉入了桶底,不久就死了。另一只青蛙則認為,不努力肯定死路一條,努力了或許還有希望。于是,他拼命地游啊游啊,不久,奇跡發(fā)生了,青蛙的游動起到了攪拌的作用,奶油很快凝結(jié)變稠,青蛙順利地跳了出來,得以逃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喪失自信,雖然有了自信不一定能夠成功,但喪失自信卻注定會失敗。
自信的人樂觀,喪失自信的人悲觀。樂觀的人對生活多持積極的態(tài)度,是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tài),樂觀的人往往對生活充滿熱情,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悲觀失望,怨天尤人,而是能夠尊重環(huán)境,寬容別人。因此,樂觀的人過得快樂、灑脫,同時也給身邊的人帶來輕松和歡樂。而悲觀的人則相反。
一個人的認知態(tài)度往往決定了這個人是一個悲觀的人還是一個樂觀的人。樂觀的人認為自己“能行”、“有能力”、“可以干”,認為人們肯定接受自己,悅納自己,能夠全面地看待自己,不會專挑自己的缺點而忽視優(yōu)點。悲觀的人往往對自己產(chǎn)生錯誤認知,意志消沉脆弱,認為自己“很笨”、“沒有能力”、“總把事情搞砸”、“大家不喜歡我”。
法國作家大仲馬說過:“人生是一串無數(shù)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樂觀的人總是笑著數(shù)完這念珠的。”《塞翁失馬》中邊塞老人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心境總是達觀敞亮,不為一時一事的好壞得失、成敗利鈍所困,始終保持積極穩(wěn)定的良好心態(tài)。這種善于調(diào)節(jié)心理平衡、維護心理健康的態(tài)度不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嗎?
我們經(jīng)常會祝愿別人快樂、幸福、順利、如意等等,其實,這僅僅不過是一種美好祝愿而已。因為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遭遇一些坎坷和挫折。但是,面對這些坎坷和挫折是前進還是后退,是戰(zhàn)勝還是退縮,往往取決于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如果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一直被自卑感所控制,那么,我們必然一事無成;反之,當我們擁有了自信,積極地采取了理智的行動,那么,許多問題都有可能迎刃而解,從而獲得成功。
2016年最新高考寫作勵志素材(三)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的哈佛大學,他的同桌是一位年僅18歲的美國小伙子。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這位美國小伙子跟科萊特商量:一起退學,去開發(fā)BIT財務軟件,因為美國市場上急需這樣的電腦軟件。
科萊特當時十分驚訝。因為他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是來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的。況且,哈佛大學也不是誰都考得上的。再說了,對于BIT軟件他還一知半解,要開發(fā)這種財務軟件怎么也得等到大學畢業(yè)以后才有可能。于是,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請,他告訴那位小伙子:現(xiàn)在我們開發(fā)這種軟件還不成熟。
10年以后,科萊特成為了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專業(yè)的博士,而那位退學的美國小伙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了美國《福布斯》雜志億萬富豪排行榜。
1992年,科萊特繼續(xù)攻讀,成為計算機方面的博士后;而那位美國小伙子的個人資產(chǎn),在這一年躋身美國富豪榜“三甲”,以身家65億美元的資產(chǎn)緊隨華爾街大亨巴菲特之后,成為美國第二富豪。
1995年,科萊特終于認為自己已經(jīng)具備了足夠的相關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fā)BIT軟件了,而那位美國小伙子已經(jīng)大踏步地繞過了BIT系統(tǒng),開發(fā)出了EIP財務軟件,它比BIT系統(tǒng)快了整整1500倍,并且在兩周內(nèi)占領了全球市場。就是在這一年,這位于“大二”毅然退學的美國小伙子成為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也許有人會說,沒有人可以預料到會有這種奇跡出現(xiàn),但是,哈佛大學的畢業(yè)生成千上萬,可在那一年里退學的據(jù)說只有比爾·蓋茨,因為他等不及了。
成熟是干出來的,條件也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
很多時候,我們期待條件成熟猶如是在“守株待兔”,條件就像兔子,總是那么狡猾,想一想,有多少種可能,兔子會自己撞到樹上而且把自己撞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