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指不管條件是否許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風。出自宋·羅泌《路史·前紀》卷四:“昔者漢之武帝,好大而喜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好大喜功的日志,供大家閱讀。
只有在乎“小”,方能成就“大”
人的基因里,天生就蘊含著“好大喜功”的秉性。“喜功”并非壞事,因“喜”而追,因“喜”而行,在一定意義上,人類的文明進步,恰是由“喜”推動的。
“喜”使社會受益的同時,亦能給“喜”者本人帶來世俗層面的功成名就。這一點,古今無殊異。古人在科舉這根獨木橋上氣喘吁吁地爬行,吃了多少苦,栽了多少跟頭,不就是為了能站起來,出人頭地,從而使自己由一粒灰頭灰臉的石子,脫胎換骨為一顆熠熠閃爍的鉆石嗎?中榜中第,烏紗罩頭,綾羅加身,坐在紅纓穗飄拂的轎子里衣錦還鄉(xiāng),那是何等地威風凜凜,又是何等地春風得意啊!但凡人世間,萬物皆有定數,萬事皆需謙讓。“喜”雖好,卻也不能過度,不能沉迷,該止步時就得止步,該剎閘時還得剎閘,因為福兮禍兮,常常一線相牽,相克相生。
“好大”,就是喜歡“大”,迷戀“大”,對“大”的景象趨之若鶩。大江大海,大山大地,容易讓人心旌搖曳。于是詩人筆下的“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之類,不但為眾多人所吟誦,亦為眾多人所鐘愛。
然而,當人的眼睛專注于“大”的時候,必然忽視“小”的存在。久而久之,便對微小之物,微小之事,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來。一棵小草,一粒沙子,一塊磚頭,一滴水珠,一抹清塵等,卑微而寂寞,統(tǒng)統(tǒng)都不被人看重。但高樓,就是由一塊塊磚石砌造的;大地,就是由一塊塊土坷垃堆積的;汪洋,就是由一滴滴水珠匯聚的;蔥綠,就是由一棵棵小草鋪就的……這些不起眼的存在,正是山巒疊嶂的支柱,波瀾壯闊的源頭。
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相仿,并不整齊劃一。蕓蕓眾生堪比蘇軾詩中的廬山,呈現著“高低起伏各不平”的態(tài)勢。有人盤踞中心,有人淪落邊緣;有人富可敵國,有人窮愁潦倒;有人聲名顯赫,有人默默無聞……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人的高矮胖瘦。
面對繁復的世界和紛亂的人群,眼睛是朝上望,還是朝下瞅,便成了擺在寫作者面前的一道考題。寫作者要讀懂人間這部厚書,當然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上下洞悉,里外勘探,以抵達“人情練達”的境界。但與此同時,還很有必要俯首弓腰,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身處金字塔底部的普通人,聆聽他們的心音,感知他們的苦痛,分享他們的歡悅。很多很多的作家,就因為描寫普通人,而使自己不再普通;因為書寫小人物,而使自己變成了大人物。偉大的靈魂,無一不蘊藏著基督佛祖般的悲憫憐惜,釋放著日月光華般的大善大愛。歸結為一句話:只有在乎“小”,方能成就“大”。
凡事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切莫好大喜功。只有在乎“小”,方能成就“大”。
“好大喜功”成語故事:漢武帝時北方的匈奴又向漢室要求和親,漢武帝采納王恢的假和親的意見,就派衛(wèi)青、李廣、霍去病等大將軍率軍攻打匈奴,又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漢武帝是一個想做大事、統(tǒng)一天下的人,國家漸漸強大起來。
切忌好大喜功
上一篇:同桌的你是難以忘懷的記憶
下一篇:活出生命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