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
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
有很多名人都寫過一些青春勵志的散文,每一篇都是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品讀的,那么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篇1:致那些吃點虧就要死要活的年輕人
作者:劉同(80后作家、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
“上個星期我多加班了三個小時耶。”
“上午就是我換的桶裝水好嘛。”
“昨天就是我打電話訂的套餐,今天該你了。”
“AA制之后,你還差我兩塊錢。”
“為什么打印文稿的又是我?”
以上的對話,辦公室里天天出現(xiàn)。我從不關注這些話是對誰說的,我只在意這些話是誰說的。
因為我想知道,究竟是誰能把自己做過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給記錄下來,那他該要有多好的記憶、多及時的反應,才能在第一時間把資料搜索出來。
很多事情,你不說,堅持做,總會有人知道,然后你在別人心目中一定有一個大大的贊字。但是這些事,你一說,便破,你做的這些便顯得毫無價值。
很多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會有矛盾,私下聊天時,他們其實是討厭父母爭吵時使用的措辭:你知不知道我們?yōu)榱四阕隽薃,我們?yōu)榱四阕隽薆,為了你我們做了C和D。小孩并不是傻子,本來心里特內(nèi)疚,父母這么一說,反而變得像道德綁架。在職場中,更是如此。你和人算計,人就和你算計。你表現(xiàn)得怕吃虧,以后也絕對占不著便宜。
我剛工作時,有一大批同時進入電視臺的同事,其中有一個和我關系要好,每天早起晚歸。為了能跟上他的節(jié)奏,我也只能吃力苦熬。有一天,我特別困惑地問他:其他人每天只工作8個小時,只有我們倆“二百五”每天工作將近16個小時,多吃虧啊。他說:工作都是一樣多,我們多做了,人家就少做了。你想想,人家工作一年才能獲得的經(jīng)驗,我們半年就能獲得。人家需要工作十年才能達到的覺悟,我們工作五年就能完成。所以,多工作并不是幫別人減少了麻煩,而是為自己節(jié)約了時間。我剎那間有被雷劈過的頓悟。之后,我再也不抱怨加班辛苦,因為我開始知道,所有卓有成效的加班,都是為了讓自己升級更快而已。
按照這個思路,多換幾次桶裝水,總會有女生覺得你體力好,領導覺得你無私,男孩覺得你能吃虧。最不濟,你還鍛煉了身體,這樣的做法只能對自己好,其他人根本占不著便宜。
而打電話訂餐我也有經(jīng)驗,我有個小同事曾很長一段時間負責給團隊訂盒飯。一來二去,就和訂餐的小妹熟絡起來,有時會多送一瓶可樂,有時會多送一份盒飯,有時能在高峰期插隊??傊灰沁@個同事出馬訂餐,一定能夠比其他節(jié)目組要更快收到。雖然僅僅是訂餐,但團隊的同事都覺得他是那種特別會和人打交道的人,在年終團隊分享會上,好多同事都提到了他這一點,后來他轉崗成為我們藝人關系部的一員,每天負責和藝人公司溝通藝人的檔期。他在新的崗位上做得也相當不錯,我沒有問過他原因,但我想只要他把藝人都當成葷素不一的盒飯,鐵定會干得不錯吧。而那種差兩塊錢也要斤斤計較的人,要回兩塊錢你什么都沒得到,你卻損失了同事對你的看法——起碼他們和你相處,會特別在意與你在金錢上的交往,這種在意就是他人與你交往的某種天生壓力。
打印文稿就更不用說了。我曾經(jīng)是實習生的時候,就是每天依靠各個節(jié)目組讓我打印文稿,從而了解各個節(jié)目組的錄制進程與內(nèi)容,有時多印制一份,就知道每個導演都在準備什么節(jié)目,什么嘉賓,其他節(jié)目組打算怎么錄制。
其實所有的吃虧,從別的角度來看都是獲得。但其實我并不希望太多人知道這個秘密。當這個秘密公開之后,每個人肯定都不希望自己“吃虧”,于是就開始爭相搶著“吃虧”的時候,那些真正愿意吃虧的孩子就會少了很多機會。
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篇2:珍惜時間,就是愛惜生命
作者:梁實秋(現(xiàn)代著名作家)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jīng)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
因為時間即生命。
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一點什么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費光陰。
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時間。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不打麻將,我不經(jīng)常的聽戲看電影,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通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閑聊天。
有人問我:“那么你大部分時間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發(fā)現(xiàn),除了職務上的必須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
我應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里糊涂的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于課余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為活得相當長久,十分驚險。翻譯完成之后,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xiàn)。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為一個中國人,經(jīng)書不可不讀。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我披閱,我圈點,但是恒心不足,時作時輟。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jīng),說來慚愧。
史書也很重要。我出國留學的時候,我父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的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帶回來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氣讀了“通鑒”一遍?,F(xiàn)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
但是珍愛時間也有個大前提,因為無論做什么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所謂“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只球拍。因此僥幸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
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恒的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
健康的身體是作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有了這個保障,你節(jié)約下來的每一分鐘才不算虛度。
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篇3:半句廢話出問題
作者:劉墉(知名華人作家、畫家)
有道是“沉默是金”,在談怎么說話之前,我先得談怎么不說。
舉個最近的例子吧!上個月臺灣省有位官員在被質(zhì)詢的時候說錯了話,被打得滿頭包。事情是這樣的,臺灣省南部連日豪雨,造成淹水,有人質(zhì)詢“農(nóng)委會”的官員該怎么幫助受損的農(nóng)民,那位官員回答:“根據(jù)我們的統(tǒng)計,云林、彰化、高雄,都沒有達到我們所謂的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的標準,比如說云林要達到一億八千萬,事實上,三個地區(qū)加起來損失差不多兩千多萬而已。”
各位一看,就知道他為什么被打了,只怪他多講了那“而已”兩個字,如果他講“三個地區(qū)加起來損失差不多兩千萬,沒達到救助標準。”怎么可能有問題呢?
請各位千萬別怪這個官員笨,要知道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多說半句廢話”的毛病,而且往往因為那半句廢話出問題。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有一天我跟朋友約好中午碰面,因為辦公室忙,出門晚了些,對方著急了,就撥電話到辦公室問。電話是我秘書接的,她說“劉先生早出門了,應該在路上,馬上就到了。”她不是答得很好嗎?
她偏偏畫蛇添足,又加一句:“劉先生很忙的!”我那朋友一聽就火了,回一句:“他忙?我不忙嗎?”跟著就看我進門了,又把那火發(fā)到我頭上:“你秘書說你忙,好像你遲到有理似的,你要知道我也忙耶!”
再舉個大家常碰到或常犯的毛病。你是職員,老板問你今天客戶一共叫了幾箱貨。平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別少,只叫了10箱。你是不是很可能答:“報告老板,今天只叫了10箱耶!”
你現(xiàn)在想,一定覺得這樣說沒什么錯。但我要很鄭重地告訴你:如果你只是個小職員、小主管,你錯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說“今天‘只’叫了10箱”而應該講“今天叫了10箱”。
為什么?因為你不是老板,你應該先客觀地把事實告訴他,下面他要跳起來,或大吼:“什么?才叫10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沒有資格用你的主觀去影響他。
記者作新聞報道,也必須客觀。發(fā)生了兇殺案,在那嫌犯沒被判決有罪之前,你不能稱他為殺人兇手,只能說他是嫌犯,否則就可能是新聞審判。
知道了這些,如果你是職員、小主管,下次你老板問你情況,我建議你先冷靜地告訴他實情,千萬別添油加醋。
相對的,如果你是老板,碰上這種愛添油加醋的職員,你也要糾正,說“今天叫貨叫得是多還是少,由我來判斷,請你們以后不要加這些副詞”。
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只因一念之差
作者:吳淡如(臺灣著名電視臺、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
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塊遙遠的夢土。也許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無能為力吧!我們習慣于把夢想放在遙遠的未來,對將來總是比現(xiàn)在感興趣得多。
“等我退休,就可以去環(huán)游世界……”
“等我有一筆錢,我一定要回鄉(xiāng)下去,買一塊地,自己種菜吃。”
“這里的生活環(huán)境太差了,交通擁擠、人心險惡、烏煙瘴氣,人家說新西蘭是人間天堂,將來我老了,一定要移民到那邊……”
想想,這跟小時候考試每次考不好,發(fā)誓下次好好努力,卻沒努力過一樣。未來來了,未來的夢想還在未來;明天變成今天,今天的希望還在明天。真正實現(xiàn)的人很少。
我一直記得美國女作家蘇珊·俄茲的話:
“許多渴望永恒的人,卻不知道在星期天下雨的午后如何自處。”
許多夢想,使我們的此時此刻,充滿著灰色的情緒,恍恍惚惚,模模糊糊;使我們不屑于生活在這一刻。其實,只有這一刻才是真實的。真的認命,就別再三心二意。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已經(jīng)厭煩了人們對夢想的過度依賴。
不久前,我遇到一個舊識。我記得,每次看見他,他都是同樣的苦瓜臉和不快樂。十年如一日。“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安安靜靜過日子,不再為五斗米折腰。”我按捺不住,對他說:“你如果不喜歡應酬,大可以不去。”“唉,這你就不懂啦!我……我做這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忽然又防衛(wèi)起他最憎恨的事情來。事實上,應酬與他的工作并沒有必然的關系。我看得出,在他抱怨的時候,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無聲地訴說著愛恨交織的情緒。我緘默了。就讓他愛恨交織下去好了。他只是在為他的無奈找聽眾,并不期待解決任何問題。
這讓我想起,一些喜歡在婚姻中愛恨交織的男女。
“如果你這么痛苦,他又對你這么差,為什么不離開呢?”如果你好心地想當解鈴人,你通常會得到類似的答案:那人忽然戒心十足地防衛(wèi)起他最憎恨的事來。
“你不會明白的,我身不由己啦……”
“我,唉,認命了——”
真正認了命,就不該有怨言緋語,不是嗎?
從前,有這么一副對子。
詩人嫌院子里的芭蕉,風來發(fā)出沙沙聲,雨來滴滴答答地響,吵得人不能靜心入夢,揮毫寫下:
——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詩人的妻子,慧心獨具,戲筆完成下聯(lián):
——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芭蕉可不是你自己種的嗎?芭蕉是一樣的芭蕉,只是你的心變了,發(fā)出雜音的,不是芭蕉,而是你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種了芭蕉,又怨芭蕉。當初喜滋滋進了大公司的人,不久就為大公司的繁雜人事煩惱頻添、早生白發(fā);不久前才因一見鐘情而日夜相望,曾幾何時,情人已經(jīng)變成了仇人;最親密的朋友,轉而成了致命的敵人……昔日的愛,變成今日的恨事,為什么?
只因一念之差。
那個念,來自期待,也來自夢想;當事情背離了我們的期望,我們的夢想便失去了回應,于是我們的心也越來越不能寬容。
想來想去,當日心頭的一塊肉,如今十惡不赦。
還不是它在作祟?
看了“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的人還看了:
5.名人青春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