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經(jīng)典勵志的好文3篇
比較經(jīng)典勵志的好文3篇
高峰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來說才有真正意義。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比較經(jīng)典勵志的好文3篇,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比較經(jīng)典勵志的好文:你只有到了那個層次
某人加我,附加信息是“求入精英圈”。我瞬間凌亂了。木有搞錯吧?本人可從來都和精英圈木有關(guān)系噢。想入精英圈的話你去加北斗嘛。就是那個高富帥和白富美成堆兒的北斗嘛,有流行歌曲為證: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你跑我這來是“法門猛叩無方便”嘛。
好了,不貧了,言歸正傳。我能夠理解這種“求入精英圈”的心態(tài)。不過我認為這個路子不對。一個人就像一臺新出廠的電腦,只要你具備了某些配置和性能,自然就會被歸到相應的圈子里。而不是先把自己丟到一個圈子里,再慢慢打磨更換自己的配件。屌絲們都很希望自己周圍都是白富美,這樣就容易把自己想象成高富帥。問題是,世界上總是先有雞,后有蛋,而不是反過來。你要首先是高富帥,周圍才會有白富美,而不是等周圍有了白富美,你才成為高富帥。有這種倒因為果的認識,是上了成功勵志派的當了。
成功勵志派經(jīng)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是:你的收入,等于你關(guān)系最近的五個朋友收入的平均;你的社會地位,等于你關(guān)系最近的五個朋友社會地位的平均。所以,你要想了解這個人的收入和地位如何,就去看和他關(guān)系最近的五個朋友的收入和地位如何。——難道去了解一個人不比了解五個人更簡單更輕松嗎?要了解一個人,先了解他的一堆朋友再倒推出他的情況——這不是舍近求遠嗎?
一個真正強大的人,不會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悅和親附別人上面。所謂的圈子、資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內(nèi)功?!端疂G傳》里梁山一百單八將,有人在山上吃肉喝酒,有人在山下看門放哨,地位究竟不同。韓伯龍入伙,在山下開了一間小店,碰見李逵吃酒不給錢,大怒說:“老爺是梁山泊好漢韓伯龍的便是!本錢都是宋江哥哥的。”李逵壓根兒不帶問底細的,直接一板斧把他砍死了。可憐這家伙自以為入圈很久,被圈里人砍死的時候人家都不認識他。
水泊梁山一直都沒變,王倫在的時候是個3分屌絲圈,林沖入伙就變成了5分屌絲圈,晁蓋一行人鳩占鵲巢后就變成了7分屌絲圈,宋江孤身一人以階下囚的身份加盟后就變成了9分屌絲圈。宋江入伙之前,無論發(fā)配到哪個地方都有一干地痞流氓獄卒雜役來膜拜。宋江不想去梁山,梁山高度歡迎他。盧俊義不想去梁山,梁山高度歡迎他。韓伯龍擠破頭想去梁山,梁山還是沒給他名額。所以說,圈子給不給力不在于圈子,而在人。一個大學某學科全國第一,可能只是因為某個高壽的老頭還健在。你拿不到教職不是因為名額滿了,而是因為你的影響因子還不夠。
只有自己修煉好了,才會有別人來親附。這叫“近者悅,遠者來”。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棲;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會來歸。你只有到了那個層次,才會有相應的圈子,而不是倒過來。
不要說你和溫家寶見過3次面,和奧巴馬握過5次手,沒有意義。對慈禧太后的飲食起居最了解的人,也不過是個太監(jiān)。與其仔細觀摩一千張白富美的照片,不如在遠離屌絲的路上邁出一步。
比較經(jīng)典勵志的好文:永不絕望
人,應該在希望中棲居。但是,為什么我們總是習慣站到施惡者一邊去想集中營能做些什么呢?我認為人應該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逆境要做什么?;蛟S,這才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給予觀眾的最大收獲。“有一種鳥是關(guān)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著自由的光輝。”一個熱愛自由與幸福的人,一個把自己的一生當做遠大前程的人,應該始終如一地有一種“關(guān)不住”的精神,為那自由的春色,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勇敢地“紅杏出墻”,關(guān)心自我實現(xiàn),追逐自己的命運。勇敢的人,應當對罪惡視而不見。
在索爾仁尼琴筆下,有一種出墻者是“堅定的逃跑者”。
“堅定不移的逃跑者!”索爾仁尼琴寫道,“這是指那些堅信人不能住在籠子里的人,而且對這個信念一分鐘也未曾動搖過的人。這種人,不管讓他去當個有吃有喝的監(jiān)獄雜役,把他放在會計科或文教科,還是安排在面包房干活,他都始終想著逃跑。這是那些從被關(guān)起來那天起就日夜思念逃跑、夢寐以求逃跑的人。這是鐵了心決不妥協(xié)的人,而且是使自己的一切行動都服從于逃跑計劃的人。這樣的人在集中營里沒有一天是隨隨便便度過的,不管哪一天,他要么是在準備逃跑,要么正在逃跑,或者就是被抓住了,被打得半死躺在勞改營監(jiān)獄里。”
真正的逃跑者永遠在路上,而且永不絕望。
論及永不絕望,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的一個實驗。
在這個著名的實驗中,塞里格曼先生把狗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
第一程序:實驗者把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籠子里,在這個籠子,狗將無處可逃?;\子里面有電擊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能夠引起狗的痛苦,但不會傷害狗的身體。實驗者發(fā)現(xiàn),狗在一開始被電擊時,拼命掙扎,想逃出籠子,但經(jīng)過再三的努力,發(fā)覺無能為力,便基本上放棄掙扎了。
第二程序:實驗員把這只狗放進另一個籠子,該籠子由兩部分構(gòu)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當把經(jīng)過前面實驗的狗放進這個籠子時,實驗者發(fā)現(xiàn),除了短暫的驚恐外,實驗狗一直臥在地上,接受電擊的痛苦,在這個原本容易逃脫的環(huán)境中,實驗狗連試一下的意愿都沒有了。
然而,有趣的是,當實驗員將對照組中的狗,即那些沒有經(jīng)過第一個程序?qū)嶒灥墓分苯臃胚M后一個籠子里,卻發(fā)現(xiàn)它們都能逃脫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從有電擊的一側(cè)跳到?jīng)]有電擊的另一側(cè)。
塞里格曼將這種絕望稱為“習得性無助”。由此可知,我們?nèi)粘I钪兴龅降慕^望,不過是一種積習,它更多來自過去,而不是明天,甚至也不是現(xiàn)在;它只緣于我們疲憊的內(nèi)心,而非完全因為環(huán)境。所以,樂觀的人會說“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絕望的人”;郝思嘉會說“畢竟,明天是一個嶄新的日子”。
盤旋在肖申克監(jiān)獄上空的《費加羅的婚禮》樂曲,猶如沾在飛鳥羽毛上的光輝,它之所以讓我們感動不已,因為那一刻我們相信,即使身處獄中,囚徒仍可以積極生活,就像《美麗人生》里跟孩子做游戲的意大利父親基多一樣。自由,何等驚心動魄!而希望,對于一個人的生活來說又是何等重要,它讓囚徒可以隨時隨地抵抗阿倫特筆下的“庸常的邪惡”,讓他們不被絕望體制化,不像實驗狗一樣趴在地上,在遭受數(shù)次挫折之后,從此懶得動彈,任憑電擊。對于安迪來說,肖申克監(jiān)獄只是他生命中的一站,只有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即使像基多那樣不幸身死,我們又有什么可悲嘆的呢?他積極生活,是集中營里真正的主人。
唯有自由思想,才能使我們不必依仗權(quán)勢。
馬斯洛在《洞察未來》中寫道,就算是面對死亡,每個人仍然擁有自由意志。“精神病學家布蘭特?貝特海姆和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回憶錄都證實,即使在納粹集中營里,一個人仍然可以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即便過得非常糟糕,一個人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尊嚴或者完全相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一個人仍然可以有發(fā)揮最大能力或根本不能發(fā)揮能力兩種狀態(tài)。即使處在死亡的邊緣,一個人仍然可以成為積極主動的人,或者是軟弱無助、牢騷滿腹的小卒。”馬斯洛將幸福區(qū)別于淺薄的享樂主義。在他看來,痛苦同樣是快樂的源泉,因為在我們經(jīng)受的痛苦里面,同樣凝聚著我們?nèi)康娜烁窳α?。由此出發(fā),我們說,幸福不過是一個人完善自我、保持心性自由與精神獨立時的額外所得。
所以我想對那些正在努力或試圖改變自己或時代命運的人說,不要在意周遭對你做了什么,關(guān)鍵是你自己在做什么。你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做什么,而不是逆境對你做什么。換句話說,當我們操心積極生活多于操心那不如意的環(huán)境,也許才更有意義呢!
好了,我現(xiàn)在來回答我前面提給大家的問題--“集中營是用來做什么的?”不瞞諸位,我早先有個答案--“集中營是用來逃跑的”。當然,如果你愿意,也可說“集中營是用來摧毀的”“用來挖地道的”,或像《美麗人生》一樣,是“用來做游戲的”。其實,這些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談到集中營有什么用處時,要和那些渴望自由、積極生活的人站在一邊。
比較經(jīng)典勵志的好文:你的奔跑地點選對了嗎?
可能是受當軍人的父親的影響,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是一個不安分的孩子,好動不好靜,總喜歡在屋頂上躥來蹦去,好幾次差點掉下來摔死。
家人本以為等他再長大些,自然就會安分下來,可直到上了中學,他這種“好動”的特性依舊沒有改變,反而愈演愈烈。他不太愛上課,一個月總有幾天,想方設(shè)法地逃過老師的監(jiān)管,偷偷出去東跑跑西逛逛。
一天,他在街頭目睹了一起綁匪槍擊事件,親眼看到兩名綁匪開槍打死了一名本應能逃跑掉的被綁架者,這讓他感到非常的難過和遺憾。難過的是,被槍殺者和他一般大;遺憾的是,被殺者當時只要稍微改變一下逃跑的路線,奮力地跳過一個柵欄便能逃過一劫,保住性命,若換成是他,他一定能做到。
這起街頭槍殺案很快被媒體報道了出來,當全城人都在譴責綁匪的兇殘以及社會治安的亂和差時,他卻在思考另一個問題——人們遭遇綁架和勒索,而且在無外援的情況下時,如果能夠掌握一套有效的脫逃方式,那么脫離虎口、劫后余生的幾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專門研究和傳播脫逃術(shù),然后推廣,讓人們在受到攻擊時,能像城市忍者一樣,在任何環(huán)境和條件下都能自由奔跑,而且不會因此受到任何的傷害。為此,他專門去了父親的軍隊,向法國陸戰(zhàn)隊的士官們請教野戰(zhàn)的各種奔跑術(shù)。
為了演練,每到上學和放學的時間,他都不坐校車,而是獨自一人穿街繞巷,像風一般一路奔跑回家,為此,他摔傷過多次。放著既安全又舒服的校車不坐,非要天天“自殘”,他的這一怪異行為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嘲笑。
在他看來,人們在逃跑時之所以會受傷,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奔跑和落地的方法。比如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從20米的高處奔跑落下,觸地時會產(chǎn)生近800斤的力,這個力足以造成死亡或重度骨折和殘疾,但是,如果選擇正確的落地方式——斜起身體,在落地時翻一個跟頭,同時彎曲膝蓋,這樣便能將整個身體變成一個有彈性的減震器,讓人安然無恙。
當然,還需要運用一些物理定理,在奔跑時掌握好距離、速度和著力點,如果再懂一些中國的武術(shù)就更好了,為此,他還專門去中國武當山拜師學藝了一年時間。
執(zhí)著終于換來了最后的成功,通過6年多的探索,他終于能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在障礙物叢生的城市街頭像風一般自由奔跑、跳躍,躲過各種追擊和圍捕。
不錯,他就是城市忍者、自由奔跑者、跑酷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法國人大衛(wèi)·貝爾。
今天,大衛(wèi)·貝爾所創(chuàng)立的這項跑酷運動已經(jīng)在全歐洲的青少年中風靡開來,由他創(chuàng)立的“跑酷技藝訓練營”受到青少年的極大喜愛,特別是受到一些商業(yè)大佬的“富二代”和政界高官的“公子哥”的追捧,在他們看來,跑酷的魅力已遠遠超過飆車,是個性的最潮展示。
在這個訓練營里,每個課時的收費是200美元,一共9個課時,大衛(wèi)·貝爾能從每一個學員身上獲得1000美元的利潤。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有近千名歐洲學員進入“跑酷技藝訓練營”學習,這讓大衛(wèi)·貝爾賺得盆滿缽滿。
更讓大衛(wèi)·貝爾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之后的不久,他受法國電影公司的邀請,正式進入演藝圈,先后在《暴力13街區(qū)》系列電影中擔當男一號和跑酷鏡頭的動作指導,總片酬高達1200萬美元。
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人們就學會了奔跑,但是,沒有誰能像大衛(wèi)·貝爾這樣,從奔跑中獲利無限,這難道只是因為他們選擇的奔跑地點不夠酷,不夠吸引人嗎?如果是,那么,你的奔跑地點選對了嗎?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比較經(jīng)典勵志的好文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比較經(jīng)典勵志的好文3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