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范文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范文
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我們要用最高亢的聲音誦讀經典,用最執(zhí)著的信念成長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有哪些關于傳承經典文化的演講稿?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范文,希望能幫到你。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篇一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主題是:傳承文化,誦讀經典。
同學們,你們是否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感受過李白的豪放;你門是否從“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中讀出了白居易的執(zhí)著;你們又是否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張若虛對人生的探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寶典,誦讀中華經典詩文可以加深我們對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在誦讀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接受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
常言道:“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誦讀經典詩文,積累精美的詩詞句段,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讀的時間,本著“用心誦,慢慢讀,字字清”的原則,大聲地朗誦經典,讓自己在朗朗書聲中積累經典名言,陶冶情操。同時,大家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平時在閱讀時遇到的名言經典,可以及時地記錄在專門的本子上,有時間就可以拿出來認真地誦讀,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也可以為我們寫作文提供積累豐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誦讀經典的目的在于啟迪同學們心智,培養(yǎng)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懂得愛國、愛家、愛父母的人生道理。經過一階段的誦讀,雖“滿腹經綸”但只能悶在肚里,或“紙上空談”,誦讀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因此,我們必須要學以致用,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從“幼不學,老何為”的教誨中了解時間的重要性,勤學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吶喊中明白生命的價值……其實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要能在經典誦讀中真正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升華自己的思想。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用最高亢的聲音誦讀經典,用最昂揚的激情書寫青春,用最執(zhí)著的信念成長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篇二
同學們是否知道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詞典是什么?它不是中國的《漢語大詞典》,而是韓國編纂的《韓漢大辭典》,它里面所收的詞條和詞匯量均比《漢語大詞典》多。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場官司——中國和韓國因端午節(jié)的文化產權而產生的爭執(zhí)。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令人費解的事情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淀了眾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經典,涌現(xiàn)出了難以計數(shù)的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優(yōu)秀人物。走進經典之中,我們會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咀嚼《論語》,我們懂得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之道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tài)度;我們學會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真智慧;我們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惜時如金,我們還理解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與執(zhí)著。
走進《史記》,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成長畫卷,我們更感受到了司馬遷身殘志堅終成巨著的頑強與不屈。
吟詠李白,我們驚嘆“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情懷。誦讀杜甫,我們感動于他身處貧困卻思索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們不僅領略到“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美景觀,更感受到蘇子身處逆境卻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欣賞《竇娥冤》,我們不僅了解了封建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而且感受到了作者關漢卿揭露黑暗的勇敢與犀利。
閱讀《三國》《水滸》,我們感受著戰(zhàn)爭的慘烈和忠義的價值。賞析《紅樓》,我們在驚嘆賈家的奢華糜爛的同時有流連于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敏銳的洞察力。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經典著作浩如煙海。走進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樣,清楚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走進其中,你能領略學習的樂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實。在經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藝術,文學的境界。
同學們,想想你自己,面對愈來愈那學的學業(yè)知識,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執(zhí)著?面對與同學的摩擦,你是否選擇了楚莊王的寬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馬遷的頑強?在個人愛憎和集體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你是否明白了蘇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進經典吧!走進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進經典,你就能為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我們行動起來,走進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tǒng),完善自我。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篇三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tǒng)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于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扎根在心底,從為萌發(fā)的種子,到后來的發(fā)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注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里,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中,一句爛熟于耳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蘊形成的。但詩經并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于是現(xiàn)在大家漸漸習慣于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于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里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fā)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床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后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fā)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yǎng),一直到現(xiàn)在,仍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队炅剽彙分械囊痪?ldquo;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凄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鉆,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艷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tài),姹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并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yōu)秀的散曲家。他的《天凈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著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從馬致遠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zhàn)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藝術魅力。
國學之花——文學
我心中的國學,是古代文學這株攝人心魂的美麗花朵。從清雅的詩經。到瑰麗的唐詩宋詞,纏綿的元曲,無一不詮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許都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那就更應能深體會到古代文學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滸紅樓的忠義與酸辛,但是三國里曲折的情節(jié),令人驚嘆的韜略,就是如此引人入勝。何等華麗的辭藻,也難以形容其藝術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學無疑是中國國學中猶唯突出的傳統(tǒng)學術文化。它罩著迷離唯美的光環(huán),溢出清淡純粹的芬芳,卻又不失歷史沉香的氣息,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后,愿我心中的國學能如沖天的火焰,點燃越來越多龍之傳人的瞳孔!
謝謝大家。
看了“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范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