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賢屠呦呦獲獎感言全文+視頻
趙忠賢屠呦呦獲獎感言全文+視頻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科院院士趙忠賢和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趙忠賢屠呦呦獲獎感言全文以及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視頻,一起來看看吧!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視頻
趙忠賢屠呦呦獲獎感言全文
原標題:對話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屠呦呦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天(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研究員、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共同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在中科院物理所,一張“院士蹬板車”的照片一直被傳為美談,照片中那位騎在板車上、拖著一車蜂窩煤的樸實老人,正是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
趙忠賢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yè)后就來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50多年來,除了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他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超導現(xiàn)象指在一定的低溫狀態(tài)下,某些材料中的電子可以無阻地流動,表現(xiàn)出零電阻現(xiàn)象。超導臨界溫度很低,廣泛應用受到影響,尋找液氮溫區(qū)的高溫超導體、甚至室溫超導體一直是科學家長期的夢想,
趙忠賢指出,“超導體幾千種了,應用的沒有幾個,原因在哪呢?因為你好多材料還有其他性能,譬如說你超導性有了,通電流怎么樣、加磁場怎么樣、力機械性能怎么樣等等,這都有其他問題,在其中選擇一個能用的材料很少,所以要不斷的找,還要找更好的。我感覺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不斷前進的主題。”
在數(shù)百年的超導研究史中,出現(xiàn)了兩次高溫超導重大突破,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別是獨立發(fā)現(xiàn)液氮溫區(qū)高溫超導體,和發(fā)現(xiàn)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并創(chuàng)造55K紀錄。1987年2月,趙忠賢及合作者獨立發(fā)現(xiàn)液氮溫區(qū)高溫超導體,并在國際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組成,推動國際高溫超導研究熱潮。1987年,美國物理學會年會在紐約舉行,大會臨時增加了“高臨界溫度超導體專門會議”。趙忠賢是當晚51名報告人中,最耀眼的五人之一,“只有五個是特約報告,其他人都是每個人講五分鐘。最后一直講到早晨3點。”
臺上是星光熠熠的科學新星,而生活中趙忠賢卻一直以儉樸著稱,他騎著板車、拉著蜂窩煤的照片也正是拍攝于這個時期??粗掌辖?0年前的自己,趙忠賢回憶,“在國外開會,你報告很神氣對吧,結果到家來了沒蜂窩煤了,怎么辦呢?又沒有人給你做服務,所以那就必須得自己蹬板車,我們家就我一個人能蹬板車,我自己也并沒有覺得蹬板車有什么不好,因為所有人都蹬,所以你們說那張照片,正好我在美國買了張照相機,當時我兒子試試看好不好用,我一蹬板車他啪的一摁,照片就這么來的。”
超導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之一”。趙忠賢也憑借超導領域的研究,兩次站上國家自然科學獎的最高領獎臺。然而在趙忠賢看來,得獎從未被當作研究的目的,“我做研究從來沒想過拿獎,從來沒有。至于諾貝爾獎,有這個情結也挺好,但別太過了。我的個人想法,我們做科學研究其實是為人類的文明添磚加瓦,可能添磚加瓦大了點,就加上一滴水吧,匯集到人類文明的長河之中。第二是滿足國家的科技發(fā)展需求。”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的名字取自《詩經(jīng)·小雅》中的名句。根據(jù)朱熹的注釋,這里的“蒿”指的正是青蒿,仿佛從一開始,屠呦呦就已和這顆小草結下不解之緣。今天(9日),86歲屠呦呦成首位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女性科學家。
2015年10月,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揭曉,屠呦呦以“從中醫(y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qū)性地發(fā)現(xiàn)青蒿素,開創(chuàng)瘧疾治療新方法”獲獎。早在1978年,她領導的“523”研究組就已受到全國科學大會的表彰;不過,當時“523”項目的科研成果鑒定會認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國科技工作者集體的榮譽,6家發(fā)明單位各有各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長達數(shù)頁的結論中,只字未提發(fā)現(xiàn)者的名字。而從2011年獲得拉斯克獎到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自己也一直強調(diào),這是中國科學家群體的榮譽,“我想作為科學工作者來說,得到諾貝爾獎是一個很大的榮譽。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制成功,是當年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的成績。青蒿素的獲獎,是中國科學家群體的榮譽。”
“首創(chuàng)為一指向難,眾人加零成兆數(shù),呦呦再鳴覓諾伴”,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用一首詞來回應質(zhì)疑。在研究防治瘧疾新藥過程中,屠呦呦受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啟發(fā),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1971年10月4日,她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號樣品”,該樣品對鼠瘧、猴瘧瘧原蟲的抑制率為100%。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我國頒發(fā)的一類新藥證書。一項特殊歷史時期的任務,最終轉化成了全人類對抗疾病的武器,拯救了數(shù)不清的生命。屠呦呦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