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文化教學
時間:
姜明1由 分享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文化教學
[論文摘 要]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文化背景的差異將會導致交際困難以及交際信息的流失,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學必然要占一席之地。本文從理論角度闡述了跨文化交際的定義和目的,并提出如何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此外,作者探討了文化教學的目的與意義,提出將文化教學貫穿于整個外語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1.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它既受文化影響,又反作用于文化。在交際過程中,語言不僅受到語音、語法等規(guī)則的限制,還受到使用規(guī)則的制約,這里的使用規(guī)則即指語言所屬的社會文化,社會文化決定語言使用是否得體。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外語學習者往往會將自己本國固有的文化模式嵌套入新的語言文化中,造成溝通的障礙,這便要求教師將文化引入到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外語習得者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及運用
2.1 跨文化交際的定義、目的
跨文化交際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于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tài)、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huán)境不同 , 因而各自的語言環(huán)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等諸語境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的不同,進而造成溝通的障礙。由此,這便要求我們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一般來說,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以下三點:①培養(yǎng)人們對不同的文化持積極理解的態(tài)度。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多樣性,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我們要對不同文化持理解支持的態(tài)度,通過發(fā)現對方的不同點,反過來加深對我們自身文化的理解,從而做到客觀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也就是說在發(fā)現差異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視大量的共同之處。②培養(yǎng)跨文化接觸時的適應能力。初次與不同的文化接觸時,往往會受到文化沖擊,從而產生某種不適應。要使交際得以繼續(xù)下去,必須設法減緩沖擊,提高適應能力。③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技能。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走出國門或留在國內參與跨 文化交際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需要學習、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時的實際技能。
2.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科技的發(fā)展,交通通訊設施的不斷完善,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因此,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矛盾便漸漸凸顯。而初等教育時期對于英語的學習往往只停留在簡單的語法和詞匯方面,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則應更加注重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以便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進程。著名跨文化學家Ruben認為實現有效交際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理應包括七個因素,它們分別是: 1)向對方表示尊敬和對其持積極態(tài)度的能力;2)采取描述性、非評價性和非判斷性態(tài)度; 3)最大限度了解對方個性的能力;4)移情能力;5)應付不同情境的靈活機動能力; 6)輪流交談的相互交往能力; 7)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從容不迫對其作出反應的能力
以上七個方面完整的闡述了在跨文化交際中,外語習得者所應具備的能力,也正是高校外語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為使學生具有以上七種能力,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教學中應將詞與詞的文化內涵相結合。在傳統的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向學生教授詞匯的表層意義,對于詞匯的文化意義并沒有加以深入的解釋說明。如dragon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吉祥、高貴的象征,而在西方社會則是邪惡的化身,因此,在詞匯的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傳授詞的文化內涵以免造成溝通的障礙。
②教學中應注意不同文化下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對于隱藏在文化深層里的世界觀、價值觀是回避不了的,人們恰恰是通過了解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 ,來加深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其他文化的世界觀、價值觀有意識的傳達給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劢虒W中介紹英語的交際習慣和行為方式。文化制約著人們的語言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介紹目的語國家的交際習慣和行為方式,讓學生了解差異并以本族人的觀點去理解目的語文化,使他們具備進行得體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芙虒W中注重非言語交際的運用。Samovar(2000)等人將非言語交際定義為“在交際的環(huán)境中人為的和環(huán)境產生的對于傳播者或受傳者含有潛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因此它包括了言語行為之外的一切由人為的或由環(huán)境所產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勢、身勢、觸摸、界域、服飾、副語言、時間、場景等,在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交際往往也決定著交際的成敗。
2.3跨文化交際的運用
語言最根本的作用即為交際,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到兩種不同文化的差異性。英國人見面喜歡以天氣、地理環(huán)境、愛好等為話題,而將年齡、婚姻、收入作為禁忌話題,這都是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應當注意的。此外,對于俚語、成語的學習也不可小視,在交際過程中,對于俚語的誤解往往會造成交際的失敗,因此,有效而得體的運用適當的語言才能達到不同文化間溝通與交流的目的。
3文化教學的目的、意義
3.1文化教學的目的
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具備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將文化教學融入到課程體系中,使語言學習者能夠將目的語文化與本族文化進行融會貫通,從而實現有效地跨文化交際。然而文化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單純片面的傳授文化知識,應該設立模擬場景,讓學生真正的身臨其境,感受目的語文化,從而迅速提高跨文化交際交際能力。
此外,高等教育的文化教學往往只傳授于外語專業(yè)的學生,且外教也只教授外語專業(yè)學生,對于公外的學生來講,英美社會與文化的選修課資源不足,與外教交流機會少,這都造成文化教學難以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得到普及。
對于外語專業(yè)學生,從其課程體系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文學方面課程所占比例要遠遠大于社會文化,并且,社會文化教學也只是注重歷史、地理、國家機構、文學藝術以及影響理解文學作品的背景知識,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大學外語專業(yè)教學的文化教學是為文學服務,而不是讓學生具備應用的能力。外語專業(yè)教師對于文化的理解往往也停留在初級層面,實踐與應用機會少,致使學生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只是簡單的學習到了語言的基本技能,缺乏實際跨文化溝通的能力。外籍教師的配置數量過少,達不到讓每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既定教學目標,并且,外教的授課內容通常也只注重于口語的鍛煉,俚語的傳授,文化教學少之又少,只在溝通出現問題時才進行講解,不能夠盡早預見問題,迅速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將文化教學融入到語言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目的語文化與本族文化,從而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是文化教學的目的所在。
3.2文化教學的意義
文化教學應該貫穿于語言教學的每個階段,既然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語用的能力,那么就必定要涉及文化教學。從學生學習的歷程中,我們不難以看出,在外語學習的初級乃至高級階段,教師都沒有將文化教學完整的納入到課程體系之內,在進行跨文化溝通過程中,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差,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濫用禁忌語,大談特談目的語國家的敏感話題,這都造成了對方的誤解,因此,從學生學習外語的初級階段,教學就應廣泛涉及文化教學,使學生從最開始就兼?zhèn)湔Z言能力與交際能力。
然而,文化教學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只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文化事實,就會造成學生不知變通,因循守舊的后果。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創(chuàng)造一些目的語國家的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模擬進行跨文化交際行為,以不變應萬變,從而提高其實際應用的能力。
歸根結底,文化教學的正真內涵是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跨文化交際的原理和技巧,并將其正確的應用到實踐中去,從而達到得心應手地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結論:本文從理論角度介紹了跨文化交際的定義、目的,并提出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傳統的外語授課過程中往往只重用語言技能而忽視了語用與文化教學,因此,作者認為,文化教學應貫穿于整個外國語言教學的體系之內,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交際與應用的能力的目的,而如何有效并迅速的將文化與語言教學完美融合并得以普及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外語教學需要長期探索的一個主要方面。
參考文獻:
[1]嚴明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 究——黑龍江大學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體系探索.
[2]魏泓.跨文化交際與語言文化多樣性的關系探析.上海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
[3]Birdwhistell,Ray.Kinesics and Context.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
[3]岑建軍.難在今日功在千秋[J]. 教學與教材研究,1997,(2).
[4]陳祖福.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7,(3).
[5]彭丹逵 .試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 . 電大英語快訊,2006,(1).
[6]陳昕 . 論英語專業(yè)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J] .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6).
[7]陳俊森 ,樊葳葳.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
[8]孫艷玲,陳倩.非言語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摘 要]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文化背景的差異將會導致交際困難以及交際信息的流失,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學必然要占一席之地。本文從理論角度闡述了跨文化交際的定義和目的,并提出如何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此外,作者探討了文化教學的目的與意義,提出將文化教學貫穿于整個外語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1.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它既受文化影響,又反作用于文化。在交際過程中,語言不僅受到語音、語法等規(guī)則的限制,還受到使用規(guī)則的制約,這里的使用規(guī)則即指語言所屬的社會文化,社會文化決定語言使用是否得體。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外語學習者往往會將自己本國固有的文化模式嵌套入新的語言文化中,造成溝通的障礙,這便要求教師將文化引入到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外語習得者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及運用
2.1 跨文化交際的定義、目的
跨文化交際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于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tài)、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huán)境不同 , 因而各自的語言環(huán)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等諸語境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的不同,進而造成溝通的障礙。由此,這便要求我們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一般來說,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以下三點:①培養(yǎng)人們對不同的文化持積極理解的態(tài)度。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多樣性,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我們要對不同文化持理解支持的態(tài)度,通過發(fā)現對方的不同點,反過來加深對我們自身文化的理解,從而做到客觀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也就是說在發(fā)現差異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視大量的共同之處。②培養(yǎng)跨文化接觸時的適應能力。初次與不同的文化接觸時,往往會受到文化沖擊,從而產生某種不適應。要使交際得以繼續(xù)下去,必須設法減緩沖擊,提高適應能力。③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技能。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走出國門或留在國內參與跨 文化交際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需要學習、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時的實際技能。
2.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科技的發(fā)展,交通通訊設施的不斷完善,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因此,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矛盾便漸漸凸顯。而初等教育時期對于英語的學習往往只停留在簡單的語法和詞匯方面,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則應更加注重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以便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進程。著名跨文化學家Ruben認為實現有效交際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理應包括七個因素,它們分別是: 1)向對方表示尊敬和對其持積極態(tài)度的能力;2)采取描述性、非評價性和非判斷性態(tài)度; 3)最大限度了解對方個性的能力;4)移情能力;5)應付不同情境的靈活機動能力; 6)輪流交談的相互交往能力; 7)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從容不迫對其作出反應的能力
以上七個方面完整的闡述了在跨文化交際中,外語習得者所應具備的能力,也正是高校外語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為使學生具有以上七種能力,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教學中應將詞與詞的文化內涵相結合。在傳統的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向學生教授詞匯的表層意義,對于詞匯的文化意義并沒有加以深入的解釋說明。如dragon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吉祥、高貴的象征,而在西方社會則是邪惡的化身,因此,在詞匯的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傳授詞的文化內涵以免造成溝通的障礙。
②教學中應注意不同文化下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對于隱藏在文化深層里的世界觀、價值觀是回避不了的,人們恰恰是通過了解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 ,來加深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其他文化的世界觀、價值觀有意識的傳達給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劢虒W中介紹英語的交際習慣和行為方式。文化制約著人們的語言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介紹目的語國家的交際習慣和行為方式,讓學生了解差異并以本族人的觀點去理解目的語文化,使他們具備進行得體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芙虒W中注重非言語交際的運用。Samovar(2000)等人將非言語交際定義為“在交際的環(huán)境中人為的和環(huán)境產生的對于傳播者或受傳者含有潛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因此它包括了言語行為之外的一切由人為的或由環(huán)境所產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勢、身勢、觸摸、界域、服飾、副語言、時間、場景等,在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交際往往也決定著交際的成敗。
2.3跨文化交際的運用
語言最根本的作用即為交際,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到兩種不同文化的差異性。英國人見面喜歡以天氣、地理環(huán)境、愛好等為話題,而將年齡、婚姻、收入作為禁忌話題,這都是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應當注意的。此外,對于俚語、成語的學習也不可小視,在交際過程中,對于俚語的誤解往往會造成交際的失敗,因此,有效而得體的運用適當的語言才能達到不同文化間溝通與交流的目的。
3文化教學的目的、意義
3.1文化教學的目的
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具備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將文化教學融入到課程體系中,使語言學習者能夠將目的語文化與本族文化進行融會貫通,從而實現有效地跨文化交際。然而文化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單純片面的傳授文化知識,應該設立模擬場景,讓學生真正的身臨其境,感受目的語文化,從而迅速提高跨文化交際交際能力。
此外,高等教育的文化教學往往只傳授于外語專業(yè)的學生,且外教也只教授外語專業(yè)學生,對于公外的學生來講,英美社會與文化的選修課資源不足,與外教交流機會少,這都造成文化教學難以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得到普及。
對于外語專業(yè)學生,從其課程體系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文學方面課程所占比例要遠遠大于社會文化,并且,社會文化教學也只是注重歷史、地理、國家機構、文學藝術以及影響理解文學作品的背景知識,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大學外語專業(yè)教學的文化教學是為文學服務,而不是讓學生具備應用的能力。外語專業(yè)教師對于文化的理解往往也停留在初級層面,實踐與應用機會少,致使學生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只是簡單的學習到了語言的基本技能,缺乏實際跨文化溝通的能力。外籍教師的配置數量過少,達不到讓每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既定教學目標,并且,外教的授課內容通常也只注重于口語的鍛煉,俚語的傳授,文化教學少之又少,只在溝通出現問題時才進行講解,不能夠盡早預見問題,迅速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將文化教學融入到語言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目的語文化與本族文化,從而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是文化教學的目的所在。
3.2文化教學的意義
文化教學應該貫穿于語言教學的每個階段,既然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語用的能力,那么就必定要涉及文化教學。從學生學習的歷程中,我們不難以看出,在外語學習的初級乃至高級階段,教師都沒有將文化教學完整的納入到課程體系之內,在進行跨文化溝通過程中,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差,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濫用禁忌語,大談特談目的語國家的敏感話題,這都造成了對方的誤解,因此,從學生學習外語的初級階段,教學就應廣泛涉及文化教學,使學生從最開始就兼?zhèn)湔Z言能力與交際能力。
然而,文化教學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只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文化事實,就會造成學生不知變通,因循守舊的后果。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創(chuàng)造一些目的語國家的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模擬進行跨文化交際行為,以不變應萬變,從而提高其實際應用的能力。
歸根結底,文化教學的正真內涵是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跨文化交際的原理和技巧,并將其正確的應用到實踐中去,從而達到得心應手地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結論:本文從理論角度介紹了跨文化交際的定義、目的,并提出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傳統的外語授課過程中往往只重用語言技能而忽視了語用與文化教學,因此,作者認為,文化教學應貫穿于整個外國語言教學的體系之內,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交際與應用的能力的目的,而如何有效并迅速的將文化與語言教學完美融合并得以普及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外語教學需要長期探索的一個主要方面。
參考文獻:
[1]嚴明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 究——黑龍江大學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體系探索.
[2]魏泓.跨文化交際與語言文化多樣性的關系探析.上海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
[3]Birdwhistell,Ray.Kinesics and Context.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
[3]岑建軍.難在今日功在千秋[J]. 教學與教材研究,1997,(2).
[4]陳祖福.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7,(3).
[5]彭丹逵 .試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 . 電大英語快訊,2006,(1).
[6]陳昕 . 論英語專業(yè)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J] .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6).
[7]陳俊森 ,樊葳葳.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
[8]孫艷玲,陳倩.非言語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