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畢業(yè)論文范文(2)
日本文化畢業(yè)論文范文篇3
淺談茶道文化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1.日本茶道的歷史
1.1日本茶道的起源和形成
茶在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嘗百草”的神農(nóng)氏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茶具有解毒功能,從而把茶用作解毒的藥物。780年陸羽的《茶經(jīng)》問世,促進了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日本遣唐僧侶最澄、空海、永忠把唐朝的茶文化帶回日本,形成了以嵯峨天皇、貴族、高級僧侶為主體的“弘仁茶風”。據(jù)史料記載,日本高僧最澄把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種在日吉神社,這里成為日本最古老的茶園。《日本后記》弘仁6年(815年)記載了僧侶永忠為嵯峨天皇煎茶獻茶。不過此時日本的飲茶法還只是效仿唐代的餅茶煮飲法。
鐮倉時代,曾來南宋學習臨濟宗的僧侶榮西仿照《茶經(jīng)》撰寫了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養(yǎng)身記》。書中主要講述了茶的藥用功效,并把當時宋朝的末茶飲茶法——日本茶道的抹茶飲法傳入日本。中國的寺院飲茶茶禮在日本寺院盛行,日本茶道的茶禮就是在此基礎上演變發(fā)展而來的。
鐮倉時代末期到室町時代中期,從中國宋朝傳入的游戲性的“斗茶”成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室町時代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為中心的東山文化,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誕生了以鑒賞唐物為主要目的的飲茶活動——書院茶道。
被稱為茶道開山祖師的村田珠光將禪的思想引入到了茶道中,開創(chuàng)了樸素自然的草庵茶風。珠光通過禪與茶道的結合,把飲茶由一種飲食娛樂形式升華為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宗教。武野紹鷗將日本的歌道理論與茶道相結合,補充和完善了珠光的茶道思想,推進了茶道的民族化和規(guī)范化。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繼承了珠光、紹鷗的茶道思想,進一步完善深化了草庵茶。千利休精減了點茶的程序,不使用端莊華麗的中國茶碗,而使用厚重樸素的高麗茶碗和日本樂窯茶碗。他還特別規(guī)定了茶花、懷石料理的法則及作為茶人的資格,創(chuàng)造了茶道中日本特色美的完整的藝術體系。至此草庵茶道,也即日本茶道正式形成。
1.2日本茶道的現(xiàn)狀
1592年千利休去世后,他的子孫和弟子們繼承了他的茶道,至今大約形成20多個流派。千利休的子孫分為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個流派,現(xiàn)在日本流行的茶道主要指這三個流派。其他還有二十幾個流派,主要有:遠州流、織部流、三齋流、藪內(nèi)流、宗遍流、庸軒流等。這些流派雖然有各自的茶道風格,但都以千利休的茶思想為指導思想。茶道的多樣化促進了茶道的發(fā)展,茶道迅速普及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自明治維新以后,女性也加入到茶道活動中來,茶道成為許多女性出嫁前的必修課之一。
如今,茶道已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被視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進行社交的手段。茶道作為日本民族文化的象征,已完全融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對其生活乃至整個日本社會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2.茶道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2.1茶道倡導了日本人的精神文化理念
《南方録》中記載了利休的話:草庵茶道最重要的目的是領悟佛法,修行得道。茶道的本意在于禪,倡導人們通過茶事活動修煉身心,升華思想境界。“和敬清寂”是茶道的根本精神,成為400多年來日本茶人的行為準則。
按照久松真一的觀點,“和敬清寂”的理念不應只局限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必須是對“事物人境”而言的。“事物人境”涵蓋整個茶道內(nèi)容,包括茶道中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細節(jié)。具體說來,“事”指點茶、喝茶、清掃、茶室的布置等諸事情;“物”指茶碗、茶勺、茶罐、茶刷等茶道具;“人”指主人、客人;“境”指茶庭、茶室等環(huán)境。只有在茶道中貫徹對“事物人境”的“和敬清寂”,才是真正的茶道。理解了這點,才會體會出復雜茶禮的奧妙,體會到日本人所推崇的審美觀。點茶的手法、茶道具擺放的位置、在茶室中行走的路線和步伐、飲茶的步驟等,這些環(huán)節(jié)是茶人在反復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最穩(wěn)妥、最合理的路徑和程式。當人們信手而為就符合茶道禮法時,才能真正領悟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最終達到“茶禪一味”的境界。
茶道把待客、吃飯、喝茶等日常的生活行為提煉成極具傳統(tǒng)和形式美的藝術高度。正如桑田忠親在《茶道的歷史》前言中所說,茶道已成為表現(xiàn)日本人日常文化生活的規(guī)范和理想。它完善了日本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日本國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2.2茶道形成了日本傳統(tǒng)建筑風格
茶道建筑由茶室和茶庭兩大部分組成,茶室和茶庭是供人舉行茶事的場所。茶道建筑是日本傳統(tǒng)建筑的代表,對后世日本建筑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日本茶道的茶室因其外形與農(nóng)家草庵相似,又被稱為“草庵茶室”。茶室使用竹、木、草、石等材料建造而成,秸稈屋頂、砂土摻稻秸涂抹的墻壁、不剝樹皮的原木做的柱子,盡顯其古樸、自然的風格。茶室的標準面積一般為四張半榻榻米。茶室雖小,但每一個細節(jié)的設置,每一種材料的選擇,茶人們都力求獨具匠心。茶室的小入口、壁龕、地爐、小天窗等都是茶道大師們幾百年來智慧的結晶。利休的茶室、織布的茶室、遠州的茶室等各具特色,這些茶室所體現(xiàn)和追求的美感,對江戶時代的武士階層和上層市民階層的房屋建筑風格有很大影響。人們把這種代表日本傳統(tǒng)建筑風格的建筑稱之為“數(shù)寄屋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茶庭,顧名思義是指與茶室相配的庭園。禪宗中把領悟的境地稱為“白露地”,受此影響日本茶道中稱茶庭為“露地”。茶庭的面積不大,大多在100~200平方米,分為外露地和內(nèi)露地,內(nèi)外露地以中門分隔開來??腿讼仍谕饴兜仂o心安神,而后經(jīng)中門進入內(nèi)露地,也就進入了忘俗的境界。在茶室門口首先要洗手和漱口,就是要人們洗滌心靈,除去雜念的意思。茶庭中設置等待室、廁所(雪隱)、塵穴、石制洗手缽、石燈籠等。茶庭中的小路,大多以腳踏石和碎石鋪就。庭中除去一條條迂回曲折的小路,均被常綠樹木所覆蓋,營造出“山中草庵”的風情。 腳踏石、石制洗手缽、石燈籠已成為現(xiàn)代日本庭園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論是日本庭園還是居家院落,都受到了茶庭的影響,歷經(jīng)時間錘煉的茶庭是當代日本庭園 建筑的代表。
2.3茶道促進了日本陶藝制造業(yè)的繁榮
茶碗是茶道具中品種最多、最重要的用具。在茶道興起的初期,使用的幾乎都是來自中國的茶碗,其中端莊華麗的天目茶碗最受追捧。隨著草庵茶的確立,隨著草庵茶道的確立,茶風趨向樸拙自然,外形粗糙、色彩樸素的高麗茶碗開始大行其道。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草庵茶道的風格,千利休與陶工長次郎一起設計制造了樂窯茶碗。優(yōu)雅厚重的樂窯茶碗是草庵茶中規(guī)格最高的茶碗,是日本茶陶的代表。
江戶時期,茶道的普及使日本陶藝技術迅速 發(fā)展開來??棽几G、遠州七窯、仁清窯、志野窯等,日本的民窯遍地開花,并傳承至今。茶碗在品類、造型、釉色、裝飾 藝術等表現(xiàn)手法上的多元化極大地推進了日本陶藝民族化、本土化風格的發(fā)展。
日本茶道不僅是點茶、飲茶的過程,而且是包括吃飯在內(nèi)的招待客人的整個過程。茶道中用到的道具多達上百種,涉及陶藝、漆藝、木藝、竹藝、紙藝等行業(yè)。這些行業(yè)里的藝術家們都以創(chuàng)作出符合茶道理念的獨特作品為最高追求,可以說茶道的影響滲透到了日本的各個工藝制造業(yè)。
2.4茶道豐富了日本人的飲食 文化
在茶道形成初期,點茶之前吃的飯一般 寫作“會席”,在《南方録》中開始寫作“懷石”(日語中,懷石與會席都讀作“kaiseki”)。“懷石”原本指禪僧為了抵御寒冷而塞在懷里的溫熱石頭,喻指簡單的飲食。近代以來日本人把茶道中的飯稱為“懷石”。
茶懷石的內(nèi)容最初是由千利休規(guī)定的,一般為一湯三菜。菜品簡單,但烹飪卻極為講究。選材崇尚應季的天然食材,注重搭配的協(xié)調(diào),將茶道精神與飯菜融為一體。考究的器皿,宛如工藝品般的菜肴,每一道菜都給人味覺和視覺上的美好感受。
在江戶初期大名和武士的茶道中,茶懷石不再拘泥于簡素,變成菜品豐富的豪華料理,成為茶道外也可享用的料理——江戶中期,在東京、大阪等地的高級餐館就出現(xiàn)了“會席料理”(即現(xiàn)在的“懷石料理”)。新鮮的食材、上好的烹飪、精致的器皿、優(yōu)雅的 環(huán)境,懷石料理已成為日本傳統(tǒng)料理的主流,成為日本高級料理的代表。
3.結語
歷經(jīng)400多年的日本茶道已發(fā)展為集宗教、 哲學、美學、藝術和建筑設計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不僅影響了日本國民的精神文化、建筑風格、陶藝制造和飲食文化,還在其生活習慣、服飾、書法甚至 文學等領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沒有茶道,就沒有日本文化史。研究茶道,對于我們了解日本文化、認識日本 社會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日本文化畢業(yè)論文范文(2)
上一篇:日本溫泉文化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