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在角色游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謙讓行為
時間:
何彩霞 李愛蘭1由 分享
在兒童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特別是7歲以下的兒童多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需要為目標,習慣以經(jīng)驗解決和認識問題,很少關心別人,這是這一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必然過程,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自私自利”。在幼兒教育中,可以通過運用模仿和想像等角色游戲,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各類活動,使幼兒學會謙讓,懂得包容、禮讓,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一、幫助孩子理解謙讓
要讓幼兒明白謙讓不是失去。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讓別人,是因為他們認為謙讓別人自己就失去了許多。教師應該理解孩子這種難以割舍的“痛苦”,讓孩子明白謙讓不是失去,是一種耐心的等待。謙讓體現(xiàn)了對別人的關心和幫助,自己讓了別人,別人也會回報同樣的關心和幫助。這樣彼此關心、愛護、體貼,大家都會覺得溫暖和快活。開展角色游戲“公共汽車”時,航航向老師告狀:“剛才陽陽把我的位子搶走了。”陽陽辯解說:“沒有,我沒有搶過。”我沒有去解決這件事,而是讓幼兒們討論該如何解決。大多數(shù)孩子認為陽陽做得不對,應該向航航道歉。最后,陽陽和航航相互道了歉,握手和好了。由于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局限性,使他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中心,不會兩人合作著一起玩,不會互相謙讓,甚至用攻擊的行為解決問題,這也是一種人際交往技能的缺乏,矛盾也就因此而起了。要為幼兒提供一些相互合作的活動機會,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收集這種謙讓、互助、合作的現(xiàn)象,以加深對此的理解。
二、引導幼兒學會謙讓
在幼兒對謙讓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要有意識地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引導幼兒關心他人,懂得先人后己,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謙讓行為。在玩“書報亭”游戲時,我準備了數(shù)量較少的圖書,有的孩子拿到了書,有的孩子沒有拿到,我就問拿到書的孩子:“別的孩子沒有書看怎么辦?”讓幼兒通過思考,自覺產(chǎn)生謙讓的語言和行為。有的幼兒說:“把這本書給他看吧!”并將書遞給沒書的孩子。對這些有謙讓言行的幼兒我進行了表揚,以激發(fā)其他幼兒產(chǎn)生謙讓行為。 在角色游戲糾紛最多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有意創(chuàng)設讓幼兒謙讓的環(huán)境,以訓練幼兒謙讓行為。例如:在角色分配中,我讓參加同一游戲的幼兒相互協(xié)商分配角色,當幼兒的意愿與游戲角色相吻合,或者沒有爭議了,游戲就開始了。
如果協(xié)商不了,教師可以酌情協(xié)調,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幼兒們僵持一小會兒,體驗一下互不相讓而游戲不能進行的感受,也可以啟發(fā)幼兒制定輪換角色的規(guī)則,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擔任角色的機會。通過指導幼兒游戲,讓幼兒在認真模仿角色中,體驗他人的處境和情感狀態(tài),產(chǎn)生情感共鳴,萌發(fā)了他們分享的愿望和謙讓的動機,進而學習關心、幫助別人,懂得角色要輪流擔任,并學會相互謙讓。
三、鼓勵幼兒互相謙讓
要使幼兒互相謙讓,必須積極鼓勵幼兒學會主動謙讓。在游戲中,每當幼兒發(fā)生爭執(zhí)時,可讓幼兒自由討論、自我評價,幫助幼兒自覺形成謙讓。當孩子玩超市收銀與買東西游戲時,往往大家都爭著當收銀員,可是收銀員只有2—3個,怎么辦呢?老師會提出質疑:“大家都當收錢的,卻沒有來購物的顧客,哪里還會有收入呢?那超市就得關門,游戲就玩不了了。”于是大家協(xié)商,讓計算能力強的孩子當收銀員,其他人當顧客,然后再交換。幼兒明白了角色輪換的道理就會很高興地參加游戲,體驗不同角色的情感狀態(tài)。類似的游戲還有玩《貓捉老鼠》時,大部分幼兒都想扮演貓,這時老師就要提醒幼兒角色可以輪換,這次扮演貓,下次就扮演老鼠,鼓勵幼兒輪流游戲,學會協(xié)商合作。在各種活動后,老師還要注意對合作好的伙伴、主動謙讓別人的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并請幼兒談談伙伴之間應該怎樣相處,讓幼兒逐漸懂得只有互相謙讓、協(xié)商,才能友好合作,才會有更多的朋友。由于體驗到了合作活動的樂趣,幼兒分享合作的愿望和謙讓的動機就不斷被激發(fā)著,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看完了給我看好嗎?”“你玩完了,我再玩。”“老師說了,來晚的站后面,不能擠。”
四、在評議中強化謙讓行為
在幼兒游戲以后,對于每個參與游戲的小組要進行簡單評議,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觀察來表揚和肯定幼兒的謙讓行為,尤其重點表揚那些平時很霸道而這次游戲中表現(xiàn)出謙讓行為的孩子,促使謙讓行為擴大影響。教師的評議能為幼兒的評議起到示范、導向作用,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如有位小朋友性格特別要強,謙讓意識較差,一次我有意創(chuàng)設了一個機會要他學習謙讓,開始他并不愿意,生了一會兒悶氣,可后來他還是作出了謙讓。對他的微小進步,我在評議時也給予了表揚,以強化他的謙讓行為。同時,可讓幼兒自己相互對比后評價,為什么紅組能順利完成游戲,而綠組總是落后?因為綠組成員協(xié)調不好、不團結所以失敗了。這樣,通過教師、孩子們自己相互評議,使幼兒體驗謙讓帶來的愉快,發(fā)現(xiàn)謙讓給同伴帶來的友誼,許多幼兒就由原來的不樂意、被動地謙讓到樂意、主動地謙讓了,在學會了協(xié)商、合作的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就得到了鞏固與發(fā)展。
總之,幼兒的謙讓自覺行為,不是靠一兩次的角色游戲、一兩天的表揚就能形成,必須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需要結合日常生活進行隨機教育和家庭的積極配合,讓幼兒在一次次活動中懂得什么是謙讓,在一次次挫折后愿意主動謙讓同伴,從中體會到謙讓的快樂,并逐步養(yǎng)成謙讓的好習慣。
一、幫助孩子理解謙讓
要讓幼兒明白謙讓不是失去。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讓別人,是因為他們認為謙讓別人自己就失去了許多。教師應該理解孩子這種難以割舍的“痛苦”,讓孩子明白謙讓不是失去,是一種耐心的等待。謙讓體現(xiàn)了對別人的關心和幫助,自己讓了別人,別人也會回報同樣的關心和幫助。這樣彼此關心、愛護、體貼,大家都會覺得溫暖和快活。開展角色游戲“公共汽車”時,航航向老師告狀:“剛才陽陽把我的位子搶走了。”陽陽辯解說:“沒有,我沒有搶過。”我沒有去解決這件事,而是讓幼兒們討論該如何解決。大多數(shù)孩子認為陽陽做得不對,應該向航航道歉。最后,陽陽和航航相互道了歉,握手和好了。由于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局限性,使他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中心,不會兩人合作著一起玩,不會互相謙讓,甚至用攻擊的行為解決問題,這也是一種人際交往技能的缺乏,矛盾也就因此而起了。要為幼兒提供一些相互合作的活動機會,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收集這種謙讓、互助、合作的現(xiàn)象,以加深對此的理解。
二、引導幼兒學會謙讓
在幼兒對謙讓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要有意識地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引導幼兒關心他人,懂得先人后己,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謙讓行為。在玩“書報亭”游戲時,我準備了數(shù)量較少的圖書,有的孩子拿到了書,有的孩子沒有拿到,我就問拿到書的孩子:“別的孩子沒有書看怎么辦?”讓幼兒通過思考,自覺產(chǎn)生謙讓的語言和行為。有的幼兒說:“把這本書給他看吧!”并將書遞給沒書的孩子。對這些有謙讓言行的幼兒我進行了表揚,以激發(fā)其他幼兒產(chǎn)生謙讓行為。 在角色游戲糾紛最多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有意創(chuàng)設讓幼兒謙讓的環(huán)境,以訓練幼兒謙讓行為。例如:在角色分配中,我讓參加同一游戲的幼兒相互協(xié)商分配角色,當幼兒的意愿與游戲角色相吻合,或者沒有爭議了,游戲就開始了。
如果協(xié)商不了,教師可以酌情協(xié)調,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幼兒們僵持一小會兒,體驗一下互不相讓而游戲不能進行的感受,也可以啟發(fā)幼兒制定輪換角色的規(guī)則,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擔任角色的機會。通過指導幼兒游戲,讓幼兒在認真模仿角色中,體驗他人的處境和情感狀態(tài),產(chǎn)生情感共鳴,萌發(fā)了他們分享的愿望和謙讓的動機,進而學習關心、幫助別人,懂得角色要輪流擔任,并學會相互謙讓。
三、鼓勵幼兒互相謙讓
要使幼兒互相謙讓,必須積極鼓勵幼兒學會主動謙讓。在游戲中,每當幼兒發(fā)生爭執(zhí)時,可讓幼兒自由討論、自我評價,幫助幼兒自覺形成謙讓。當孩子玩超市收銀與買東西游戲時,往往大家都爭著當收銀員,可是收銀員只有2—3個,怎么辦呢?老師會提出質疑:“大家都當收錢的,卻沒有來購物的顧客,哪里還會有收入呢?那超市就得關門,游戲就玩不了了。”于是大家協(xié)商,讓計算能力強的孩子當收銀員,其他人當顧客,然后再交換。幼兒明白了角色輪換的道理就會很高興地參加游戲,體驗不同角色的情感狀態(tài)。類似的游戲還有玩《貓捉老鼠》時,大部分幼兒都想扮演貓,這時老師就要提醒幼兒角色可以輪換,這次扮演貓,下次就扮演老鼠,鼓勵幼兒輪流游戲,學會協(xié)商合作。在各種活動后,老師還要注意對合作好的伙伴、主動謙讓別人的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并請幼兒談談伙伴之間應該怎樣相處,讓幼兒逐漸懂得只有互相謙讓、協(xié)商,才能友好合作,才會有更多的朋友。由于體驗到了合作活動的樂趣,幼兒分享合作的愿望和謙讓的動機就不斷被激發(fā)著,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看完了給我看好嗎?”“你玩完了,我再玩。”“老師說了,來晚的站后面,不能擠。”
四、在評議中強化謙讓行為
在幼兒游戲以后,對于每個參與游戲的小組要進行簡單評議,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觀察來表揚和肯定幼兒的謙讓行為,尤其重點表揚那些平時很霸道而這次游戲中表現(xiàn)出謙讓行為的孩子,促使謙讓行為擴大影響。教師的評議能為幼兒的評議起到示范、導向作用,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如有位小朋友性格特別要強,謙讓意識較差,一次我有意創(chuàng)設了一個機會要他學習謙讓,開始他并不愿意,生了一會兒悶氣,可后來他還是作出了謙讓。對他的微小進步,我在評議時也給予了表揚,以強化他的謙讓行為。同時,可讓幼兒自己相互對比后評價,為什么紅組能順利完成游戲,而綠組總是落后?因為綠組成員協(xié)調不好、不團結所以失敗了。這樣,通過教師、孩子們自己相互評議,使幼兒體驗謙讓帶來的愉快,發(fā)現(xiàn)謙讓給同伴帶來的友誼,許多幼兒就由原來的不樂意、被動地謙讓到樂意、主動地謙讓了,在學會了協(xié)商、合作的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就得到了鞏固與發(fā)展。
總之,幼兒的謙讓自覺行為,不是靠一兩次的角色游戲、一兩天的表揚就能形成,必須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需要結合日常生活進行隨機教育和家庭的積極配合,讓幼兒在一次次活動中懂得什么是謙讓,在一次次挫折后愿意主動謙讓同伴,從中體會到謙讓的快樂,并逐步養(yǎng)成謙讓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