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銜接教學
時間:
張靜1由 分享
調整后的初中課程標準和教材在知識內容和教學要求上都與現(xiàn)行高中化學教學大綱、教材有著較為嚴重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如何妥善處理好初高中化學進入課改而引發(fā)的在教學大綱、教材上的嚴重脫節(jié)等方面的教學矛盾,使初高中化學能有機地整合,并促進和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是每個高中化學教師都必須關注并加以應對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
一、主動學習新課標、熟悉新教材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重要保障
新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中化學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是化學教材編寫、化學教學、評估與考試的依據,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化學課程的基礎。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堅持以學生為本,把以掌握“雙基”、培養(yǎng)能力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逐步轉向了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化學教學目的和任務。在教學內容上化學新課程結合國際、國內化學教學的發(fā)展動態(tài),在關注學生未來發(fā)展需要的同時,對傳統(tǒng)課程中與學生認知不相符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大膽刪除了原有課程中“繁、難、偏、舊”的內容,并適當降低了部分知識的教學要求,同時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瘜W新課程通過構建以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這五個主題內容,較好地貫徹落實了對未來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
二、注重高一的起始復習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必要前提
1.集中復習法。高一化學課開始時,集中用若干課時復習初中化學中的與高中化學密切相關的知識內容,以及高中化學不再重復的卻初中化學里又沒有講全講透的知識。教師既要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加深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記適時引入高中化學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學的局限性,又要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如溶解度一節(jié)知識中較高要求的計算,溶劑和溫度改變時的計算初中較少觸及,而近幾年來的高考中則頻頻出現(xiàn),高中化學又無專門章節(jié)介紹,這就需要利用復習時間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解這類題的能力。又如氧化還原反應、燃燒等初中局限性的定義,到了高中從本質上去理解,這樣概念范圍將會擴大。
2.穿插復習法。高中化學的許多內容與初中化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通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以舊知識作“鋪墊”去探索獲取新的知識;同時把新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學知識得到合理銜接。
3.專題復習法。結合高一的化學內容,以專題形式復習整理已有的知識,使初高中化學中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
三、加強學法指導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有力保證
學生的學習成績除了取決于智力因素外,學習方法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階段,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高一接軌教學的重要任務。
1.開設學法指導課??梢栽谏细咧谢瘜W課伊始時,結合講解初高中化學的區(qū)別,如知識的總量增加、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增強,理論性知識的比重增大,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表達能力、實驗能力、計算能力、記憶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時向學生介紹學習高中化學應采用的思維方法:
(1)認識物質的主線:“觀察,實驗探索,歸納性質、理論闡釋、典型應用”歸納思維法或“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實驗室制法和保存”演繹推理法。
(2)代表物的學習到一類物質的學習,以點帶面、以面到體,形成立體化的知識網絡結構圖。
(3)建立直觀—抽象的化學模型。由化學符號系統(tǒng)(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結構式等)組成的化學模型具有直觀性,是化學認識的重要特點之一,這種直觀性是研究結果的表現(xiàn)或表達,研究過程是建立模型的過程,也是認識現(xiàn)象的本質的過程(抽象),因此要指導學生把“實驗—性質—結構”三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建立化學模型,并用化學符號系統(tǒng)表示這種模型的結果。學生認為化學易懂難學的原因在于尚未建立這種直觀—抽象的化學模型。
(4)注意積累解化學題的思維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定量、半定量問題中的守恒思想、平均值思想、極值思想等。
2.學法指導要與建立學習常規(guī)結合起來。學法指導的目的是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在“欲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因此,學法指導應滲透于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與優(yōu)化主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和建立學習常規(guī)相結合。要從高一第一堂課起,就建立和堅持必要的學習常規(guī),如課前做好預習,記好預習筆記,答好預習思考題;上課做聽課筆記;課后做學習小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等等。
四、確立全面正確的課程資源意識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必然趨勢
多年來,國家集中統(tǒng)一化學課程要求,導致了許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片面理解,也導致了當前化 學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建設方面的相對滯后。事實上一切有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因素都可以叫做課程資源。從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上看,它包括課程,特別是教學的素材及其直接來源的素材性資源,即學生學習、獲取或內化的對象,因此,正確地樹立起課程資源意識,才能讓初高中化學銜接中的一個“較陡的臺階”變?yōu)橐粋€“較平坦的臺階”。
那么,在新課程中,哪些課程資源是可以利用的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內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二是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工廠、農村、部隊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三是信息化課程資源,如校內信息技術的開發(fā)利用,校內外的網絡資源等。我們不僅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而且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里學習和探索。
一、主動學習新課標、熟悉新教材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重要保障
新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中化學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是化學教材編寫、化學教學、評估與考試的依據,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化學課程的基礎。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堅持以學生為本,把以掌握“雙基”、培養(yǎng)能力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逐步轉向了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化學教學目的和任務。在教學內容上化學新課程結合國際、國內化學教學的發(fā)展動態(tài),在關注學生未來發(fā)展需要的同時,對傳統(tǒng)課程中與學生認知不相符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大膽刪除了原有課程中“繁、難、偏、舊”的內容,并適當降低了部分知識的教學要求,同時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瘜W新課程通過構建以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這五個主題內容,較好地貫徹落實了對未來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
二、注重高一的起始復習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必要前提
1.集中復習法。高一化學課開始時,集中用若干課時復習初中化學中的與高中化學密切相關的知識內容,以及高中化學不再重復的卻初中化學里又沒有講全講透的知識。教師既要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加深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記適時引入高中化學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學的局限性,又要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如溶解度一節(jié)知識中較高要求的計算,溶劑和溫度改變時的計算初中較少觸及,而近幾年來的高考中則頻頻出現(xiàn),高中化學又無專門章節(jié)介紹,這就需要利用復習時間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解這類題的能力。又如氧化還原反應、燃燒等初中局限性的定義,到了高中從本質上去理解,這樣概念范圍將會擴大。
2.穿插復習法。高中化學的許多內容與初中化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通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以舊知識作“鋪墊”去探索獲取新的知識;同時把新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學知識得到合理銜接。
3.專題復習法。結合高一的化學內容,以專題形式復習整理已有的知識,使初高中化學中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
三、加強學法指導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有力保證
學生的學習成績除了取決于智力因素外,學習方法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階段,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高一接軌教學的重要任務。
1.開設學法指導課??梢栽谏细咧谢瘜W課伊始時,結合講解初高中化學的區(qū)別,如知識的總量增加、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增強,理論性知識的比重增大,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表達能力、實驗能力、計算能力、記憶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時向學生介紹學習高中化學應采用的思維方法:
(1)認識物質的主線:“觀察,實驗探索,歸納性質、理論闡釋、典型應用”歸納思維法或“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實驗室制法和保存”演繹推理法。
(2)代表物的學習到一類物質的學習,以點帶面、以面到體,形成立體化的知識網絡結構圖。
(3)建立直觀—抽象的化學模型。由化學符號系統(tǒng)(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結構式等)組成的化學模型具有直觀性,是化學認識的重要特點之一,這種直觀性是研究結果的表現(xiàn)或表達,研究過程是建立模型的過程,也是認識現(xiàn)象的本質的過程(抽象),因此要指導學生把“實驗—性質—結構”三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建立化學模型,并用化學符號系統(tǒng)表示這種模型的結果。學生認為化學易懂難學的原因在于尚未建立這種直觀—抽象的化學模型。
(4)注意積累解化學題的思維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定量、半定量問題中的守恒思想、平均值思想、極值思想等。
2.學法指導要與建立學習常規(guī)結合起來。學法指導的目的是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在“欲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因此,學法指導應滲透于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與優(yōu)化主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和建立學習常規(guī)相結合。要從高一第一堂課起,就建立和堅持必要的學習常規(guī),如課前做好預習,記好預習筆記,答好預習思考題;上課做聽課筆記;課后做學習小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等等。
四、確立全面正確的課程資源意識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必然趨勢
多年來,國家集中統(tǒng)一化學課程要求,導致了許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片面理解,也導致了當前化 學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建設方面的相對滯后。事實上一切有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因素都可以叫做課程資源。從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上看,它包括課程,特別是教學的素材及其直接來源的素材性資源,即學生學習、獲取或內化的對象,因此,正確地樹立起課程資源意識,才能讓初高中化學銜接中的一個“較陡的臺階”變?yōu)橐粋€“較平坦的臺階”。
那么,在新課程中,哪些課程資源是可以利用的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內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二是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工廠、農村、部隊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三是信息化課程資源,如校內信息技術的開發(fā)利用,校內外的網絡資源等。我們不僅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而且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里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