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堂上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時間:
王秀霞1由 分享
摘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即做到兩點:允許學生說話,允許學生選擇,讓學生在獨立平等、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自己的學習個性,實現(xiàn)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主體地位;說話;選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互動的合體。學生作為學習的獨立個體,其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決定他們應該是教師的朋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應該賦予學生必要的自由活動時間和自我發(fā)揮空間,應該尊重學生的內(nèi)心思維活動,突出其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做到這些,教師就得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即做到兩點,即允許學生說話,允許學生選擇,讓學生在獨立平等、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自己的學習個性,實現(xiàn)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一、允許學生說話
課堂教學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常常是通過雙方“說話”而實現(xiàn)的,即不但教師要說話,而且學生也要說話,才能實現(xiàn)教學中的有效溝通。允許學生說話,讓學生有什么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無拘無束的自由暢談中培養(yǎng)敢想敢說、勇于提問、勇于爭辯的創(chuàng)新品質(zhì),最大限度地釋放各自的潛能。
1.讓學生有話想說
要讓學生有話想說,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說話的欲望。欲望是個體行為積極性的源泉。在生物課堂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新奇蘊疑的問題情景,使學生處于“憤”、“徘”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引起他們積極思維,進而引起他們有話想說的欲望,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知識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例如,在學習“食品安全性問題”時,就可以以“三鹿奶粉事件”為源頭引入,學生的興趣自然被激發(fā)出來。如有位學生以“拿什么拯救你,我們的牛奶?”表達了自己的見解。還有位學生以廣告中的“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次,按照學生心理特點和師生相容理論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說話的欲望。師生間的心理關系和諧,可清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肯定,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雙邊活動積極開展,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教態(tài)要平易近人,不擺架子,讓學生充分接受你;要注意說話的情感,讓學生感到聽課是一種享受,很溫暖;要有耐心等待學生反應,并善于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
再次,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留有說話的時間和空間。一方面,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課改精神,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有獨立思考表達自己見解的時間。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講解要有所選擇,不能面面俱到,要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空間,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分析、討論獲取知識。
2.讓學生說話,要允許學生插話
課堂插話的學生通常是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的學生,他們插話常常是不由自主、脫口而出。這種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恰恰可能就是學生思維靈感火花的迸發(fā),而這種迸發(fā)是不遵守時間的,這火花像流星一樣可能會轉瞬即逝,同時它又可能是模糊的,抑或是片面的,當它出現(xiàn)時,必須立即去鞏固它、補充它。創(chuàng)造常常需要靈感,靈感往往是創(chuàng)造性飛躍的前奏。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不由自主”地說話,并給予足夠的關注,適時地抓住學生思維靈感的火花,積極誘發(fā)、保護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
3.讓學生說話,要允許學生爭論
課堂教學中的爭論可能在同學之間,也可能在師生之間。作為高中學生,他們自以為成熟,有見解,但實際上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和從眾心理,因此,有教師參與、引導的爭論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求異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對鞏固學習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
4.讓學生說話,要允許學生失言
當學生得到表達的充分自由以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在插話與爭論中出現(xiàn)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為表達和思維發(fā)展的不均衡而詞不達意,可能是因為一時思路不暢而結結巴巴,可能是因為暫時性的思考目標轉移而答非所問等等。對于這些雖意會而不能言傳的失言,教師應該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此類失言、失態(tài),此時,教師親切的目光、傾聽的神情、鼓勵的言語、精當?shù)狞c撥,會使學生得到放松,消除膽怯和懊惱,最終豁然開朗而信心倍增,甚至在今后受益于一生。
二、允許學生選擇
選擇是自主意識的行動表現(xiàn)。在選擇中,特別是在自主選擇中,學生的自主意識被喚醒,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才有可能。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不可動搖的主宰地位,而學生則是亦步亦趨地奉命執(zhí)行。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強制性的灌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應當逐步減少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開放性和選擇性,為學生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提供最大的空間。
“選擇”是一個范疇很大的概念,在此,筆者從讀法的選擇、學法的選擇、學習伙伴的選擇三個方面作簡要說明:
1.“讀”是我國古老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都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主地選擇與課本相關的內(nèi)容和閱讀方式,變被 動閱讀為主動閱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大聲朗讀,可以小聲試讀,也可以無聲地邊讀邊想,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使學生與教材建立起直接的聯(lián)系,就應當培養(yǎng)他們的這種閱讀學習習慣。“讀”有助于審題,有助于思考,有助于理解。通過“讀”得到啟發(fā),從而有了收獲,于是讀出興趣,讀出激情,如此良性循環(huán),最終達到讀以致用。外語、語文總是要讓學生反復地看、讀甚至分角色扮演,其實生物也應當如此?,F(xiàn)行生物教材,每一節(jié)通常包括課題名稱、情境引入、活動和指導、思考,課外探究課外閱讀,小資料等內(nèi)容。結論并不急于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一定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如果脫離了教材閱讀,還是以教師講來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結果學生永遠離不開教師。所以,教師要盡力促進學生與教材建立起直接聯(lián)系,要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
2.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因人而異的
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善于預習,他們先進行大預習,再進行小預習,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通過新授課著重解決這些問題。也有不少學生習慣于先聽新授課并認真記錄,課后整理筆記,提煉知識點,在復習中加以鞏固,還有的學生是在練習中進行學習,他們通常是刻苦認真的學生,他們喜歡做練習,在做題中感受到成功,獲得成就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當規(guī)定學生采用哪一種學習方法,而應當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他所習慣的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不斷地優(yōu)化學法,發(fā)展學生的選擇能力。無論采用哪種學習方法,只要行之有效,教師就應當認可。
3.雖說學生是獨立的學習個體,但學習活動是具有社會性的
每時每刻,每一個人都處在人際關系的網(wǎng)絡中。正是這種關系賦予了人的主體性的力量。因而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師生群體活動,努力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同學之間可以互為學習伙伴,這些伙伴可以是教師分配指定的,也可以是同學之間自主選擇的。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允許學生根據(jù)平時的交往,自由結對,促使伙伴間智力的相互激發(fā),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配合,學習結果的相互評價;另一方面要有被學生選作學習伙伴的心理準備,要有充當學生學習伙伴的精神與勇氣,在輕松和諧、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對教師來說,在師生互動過程中要做到允許學生說話,允許學生選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的插話、爭論、失言以及被學生選作伙伴,會使教師面臨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意外”,會讓教師措手不及,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既要做專家,有盡可能高深的專業(yè)水平,又要做雜家,有盡可能廣博的知識面,還要做心理學家和雄辯家,有盡可能寬廣的胸襟氣量,有盡可能敏捷的應變能力,還要有盡可能年輕的心態(tài),不斷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得到學生的認同,讓學生有親近感。只有這樣,才能在各種“意外”甚至尷尬面前應對自如,游刃有余。
總之,新課改下的教學宗旨,就是要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動腦,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善于發(fā)問,勤于思考,學會學習,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徐仁靜.中學生物創(chuàng)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2]易逢春.生物課堂教學中怎樣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學生物教學,2009(9).
關鍵詞:主體地位;說話;選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互動的合體。學生作為學習的獨立個體,其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決定他們應該是教師的朋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應該賦予學生必要的自由活動時間和自我發(fā)揮空間,應該尊重學生的內(nèi)心思維活動,突出其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做到這些,教師就得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即做到兩點,即允許學生說話,允許學生選擇,讓學生在獨立平等、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自己的學習個性,實現(xiàn)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一、允許學生說話
課堂教學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常常是通過雙方“說話”而實現(xiàn)的,即不但教師要說話,而且學生也要說話,才能實現(xiàn)教學中的有效溝通。允許學生說話,讓學生有什么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無拘無束的自由暢談中培養(yǎng)敢想敢說、勇于提問、勇于爭辯的創(chuàng)新品質(zhì),最大限度地釋放各自的潛能。
1.讓學生有話想說
要讓學生有話想說,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說話的欲望。欲望是個體行為積極性的源泉。在生物課堂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新奇蘊疑的問題情景,使學生處于“憤”、“徘”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引起他們積極思維,進而引起他們有話想說的欲望,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知識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例如,在學習“食品安全性問題”時,就可以以“三鹿奶粉事件”為源頭引入,學生的興趣自然被激發(fā)出來。如有位學生以“拿什么拯救你,我們的牛奶?”表達了自己的見解。還有位學生以廣告中的“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次,按照學生心理特點和師生相容理論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說話的欲望。師生間的心理關系和諧,可清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肯定,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雙邊活動積極開展,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教態(tài)要平易近人,不擺架子,讓學生充分接受你;要注意說話的情感,讓學生感到聽課是一種享受,很溫暖;要有耐心等待學生反應,并善于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
再次,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留有說話的時間和空間。一方面,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課改精神,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有獨立思考表達自己見解的時間。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講解要有所選擇,不能面面俱到,要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空間,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分析、討論獲取知識。
2.讓學生說話,要允許學生插話
課堂插話的學生通常是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的學生,他們插話常常是不由自主、脫口而出。這種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恰恰可能就是學生思維靈感火花的迸發(fā),而這種迸發(fā)是不遵守時間的,這火花像流星一樣可能會轉瞬即逝,同時它又可能是模糊的,抑或是片面的,當它出現(xiàn)時,必須立即去鞏固它、補充它。創(chuàng)造常常需要靈感,靈感往往是創(chuàng)造性飛躍的前奏。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不由自主”地說話,并給予足夠的關注,適時地抓住學生思維靈感的火花,積極誘發(fā)、保護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
3.讓學生說話,要允許學生爭論
課堂教學中的爭論可能在同學之間,也可能在師生之間。作為高中學生,他們自以為成熟,有見解,但實際上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和從眾心理,因此,有教師參與、引導的爭論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求異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對鞏固學習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
4.讓學生說話,要允許學生失言
當學生得到表達的充分自由以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在插話與爭論中出現(xiàn)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為表達和思維發(fā)展的不均衡而詞不達意,可能是因為一時思路不暢而結結巴巴,可能是因為暫時性的思考目標轉移而答非所問等等。對于這些雖意會而不能言傳的失言,教師應該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此類失言、失態(tài),此時,教師親切的目光、傾聽的神情、鼓勵的言語、精當?shù)狞c撥,會使學生得到放松,消除膽怯和懊惱,最終豁然開朗而信心倍增,甚至在今后受益于一生。
二、允許學生選擇
選擇是自主意識的行動表現(xiàn)。在選擇中,特別是在自主選擇中,學生的自主意識被喚醒,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才有可能。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不可動搖的主宰地位,而學生則是亦步亦趨地奉命執(zhí)行。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強制性的灌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應當逐步減少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開放性和選擇性,為學生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提供最大的空間。
“選擇”是一個范疇很大的概念,在此,筆者從讀法的選擇、學法的選擇、學習伙伴的選擇三個方面作簡要說明:
1.“讀”是我國古老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都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主地選擇與課本相關的內(nèi)容和閱讀方式,變被 動閱讀為主動閱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大聲朗讀,可以小聲試讀,也可以無聲地邊讀邊想,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使學生與教材建立起直接的聯(lián)系,就應當培養(yǎng)他們的這種閱讀學習習慣。“讀”有助于審題,有助于思考,有助于理解。通過“讀”得到啟發(fā),從而有了收獲,于是讀出興趣,讀出激情,如此良性循環(huán),最終達到讀以致用。外語、語文總是要讓學生反復地看、讀甚至分角色扮演,其實生物也應當如此?,F(xiàn)行生物教材,每一節(jié)通常包括課題名稱、情境引入、活動和指導、思考,課外探究課外閱讀,小資料等內(nèi)容。結論并不急于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一定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如果脫離了教材閱讀,還是以教師講來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結果學生永遠離不開教師。所以,教師要盡力促進學生與教材建立起直接聯(lián)系,要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
2.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因人而異的
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善于預習,他們先進行大預習,再進行小預習,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通過新授課著重解決這些問題。也有不少學生習慣于先聽新授課并認真記錄,課后整理筆記,提煉知識點,在復習中加以鞏固,還有的學生是在練習中進行學習,他們通常是刻苦認真的學生,他們喜歡做練習,在做題中感受到成功,獲得成就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當規(guī)定學生采用哪一種學習方法,而應當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他所習慣的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不斷地優(yōu)化學法,發(fā)展學生的選擇能力。無論采用哪種學習方法,只要行之有效,教師就應當認可。
3.雖說學生是獨立的學習個體,但學習活動是具有社會性的
每時每刻,每一個人都處在人際關系的網(wǎng)絡中。正是這種關系賦予了人的主體性的力量。因而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師生群體活動,努力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同學之間可以互為學習伙伴,這些伙伴可以是教師分配指定的,也可以是同學之間自主選擇的。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允許學生根據(jù)平時的交往,自由結對,促使伙伴間智力的相互激發(fā),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配合,學習結果的相互評價;另一方面要有被學生選作學習伙伴的心理準備,要有充當學生學習伙伴的精神與勇氣,在輕松和諧、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對教師來說,在師生互動過程中要做到允許學生說話,允許學生選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的插話、爭論、失言以及被學生選作伙伴,會使教師面臨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意外”,會讓教師措手不及,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既要做專家,有盡可能高深的專業(yè)水平,又要做雜家,有盡可能廣博的知識面,還要做心理學家和雄辯家,有盡可能寬廣的胸襟氣量,有盡可能敏捷的應變能力,還要有盡可能年輕的心態(tài),不斷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得到學生的認同,讓學生有親近感。只有這樣,才能在各種“意外”甚至尷尬面前應對自如,游刃有余。
總之,新課改下的教學宗旨,就是要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動腦,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善于發(fā)問,勤于思考,學會學習,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徐仁靜.中學生物創(chuàng)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2]易逢春.生物課堂教學中怎樣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學生物教學,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