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方法探究(2)
時間:
若木1由 分享
二、探究歷史淵源,由課內走向課外
歷史知識浩瀚如煙,初中歷史課本只是對歷史的發(fā)展軌跡,對歷史的基本發(fā)展規(guī)律,對主要歷史人物進行了概括。盡管,這樣已經(jīng)包含了大量的歷史信息,但是知識的魅力是無限的,青少年的求知精神是強調的,在課堂教學中,輸入更多的歷史信息,對初中學生而言有利而無害。況且,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都是極為活躍的,對信息量的追求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從這一點,改變原有的只從課本上講歷史,找歷史的模式,而是要從廣闊的歷史世界中,收集出適合初中學生學習的知識,讓教學內容多元化,讓學生的歷史知識更為豐富。如在司母戊方鼎的圖片教學中,教師其實還可以增加青銅器發(fā)展以外的信息。也就是說,在結合青銅器發(fā)展的歷史時,還可以插入關于司母戊方鼎的歷史。因為司母戊方鼎的出土,還有一段曲折的經(jīng)歷。司母戊方鼎是在1939 年3月于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吳玉瑤家的農田中發(fā)現(xiàn)的。大鼎出土后,因太重,搬運困難,有人便想鋸斷它再運出去,當時正值抗戰(zhàn)時期,日本侵略者聽到這么一個寶貝,曾多次企圖霸占它。鄉(xiāng)民們怕這一民族珍寶被日寇掠走,便只得重新把它埋到地下。到1945 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建成后,司母戊方鼎才運到北京。
在教學中增加歷史知識以外的歷史,這讓學生更感興趣,也更能抓住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對學生的知識擴展和教師的教學開展,都是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的。因此,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可以多元化,在歷史的基礎上增加更加豐滿的歷史知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初中歷史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模式,豐富歷史課堂。
有課內走向課外,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是為了了解歷史,了解人類、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史,也是為了從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教學,從歷史的中探索社會發(fā)展的新道路。初中歷史教師作為學生的導師,在教學模式的安排和選取上,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思維變換已經(jīng)心領興趣來決定,盡量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豐富的歷史畫面中了解歷史。
三、結束語
無論是運用多媒體豐富教學的內容的生動性,還是對課內歷史知識進行更深一步的拓展和探討,都是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營造歷史氛圍,把眾多零散的知識有機合理地串聯(lián)起來,在充滿情趣的學習中,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并掌握鞏固了已學的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 丁鋼,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中國教育傳統(tǒng)的理論探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0.
[2] 饒曉琴,論中學歷史科的情景式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年第4期.
[3] 胡常海,淺析信息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J].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