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論文范文(2)
初中語文論文范文下載篇2
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摘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課。說到底,語文是學生用來說、講、讀、寫、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走進文本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閱讀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或途徑,它的目標是有益于人的發(fā)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能力,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作為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呢?這就是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他就會對學習的內容充滿興趣,興趣是認識事物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決定閱讀的效果。這是不爭的事實。真理的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產生,來源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接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連起來的那些線索。
教師應學會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科學書刊的興趣,應當用大綱以外的知識火花來照亮某些問題,在講課的時候好像只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激發(fā)學生一心想要去讀那些書。現在有些學生不喜歡讀那些有價值的科學書籍和文藝書籍。為什么他們只喜歡讀一些輕浮的冒險小說和一些短命的不會留任何痕跡的低劣作品?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閱讀,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讀的東西的含義,沒有開動智慧的力量,不會欣賞作品的藝術價值。教師要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針對具體情況向他們推薦科普讀物。
引導學生閱讀現代前沿科學問題方面的科普著作和科普讀物,能使學生對學校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解得更清楚。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復閱讀自己心愛的書就無法生活。應當使閱讀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fā)源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共同追求。
二、學會質疑,大膽提問
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閱讀感受后,自然會提出很多問題。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地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向導,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將改掉以解決閱讀卷上關于文本的幾個問題或老師提的問題為主的教學過程,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同時注意引導他們由提一些不著邊際、雞毛蒜皮的問題過渡到圍繞文章主要內容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有了問題,學生自然會急于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求真知,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問題,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馬上進入討論中,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再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當然,由于學生的個性特征、情感體驗、家庭社會背景的不同,對同一事物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可讓學生在文中深有感觸的地方作旁注,寫上自己讀后的感受、想法,或是發(fā)表議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得以鍛煉。
著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曾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我發(fā)現、探索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我不會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變模式化閱讀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變硬塞知識為自我發(fā)現探索知識。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確實如課標中所說得那樣,我們面對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太差,字認不全,句讀不懂,更不用說理解文意了;有的學生可能讀完文本之后就能從文中提取信息,從整體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強者能從語言、內容、結構、寫法上賞析評價文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指導自己的寫作。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不應忽視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讓能力較差不知從何讀起的同學,能做到對文本進行以認讀為起點的理解性閱讀;能捕捉信息、整體感知的同學做到以質疑為核心的研究性閱讀;能賞析評價的同學做到以借鑒為目的的欣賞性閱讀。
當然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還應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們要注意選擇那些有思想性、文學性,并適合學生閱讀的美文。之后還要根據文本特點區(qū)別對待,一定要改掉以應試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閱讀模式。只適合讀后作為材料積累的文章就堅決不能做無味的問題分析,可讓學生多讀幾遍,整理記憶;思想深刻,理解較難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鉆”進文本,汲取精華;行文規(guī)范性強的文章就不要忽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總之,我力求讓學生讀每篇文章都有收獲。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講究實效的閱讀教學過程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