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的女性敘事視角解讀
摘要: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通過在全知視角下具有限制性的敘述模式向我們展示了灰姑娘的浪漫愛情故事,描繪出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道德風貌,表達了作者的女性抗爭意識及對當時社會婚姻觀的批判。
關(guān)鍵詞:全知視角;有限視角
在奧斯丁的著作中,《傲慢與偏見》一直深受讀者的喜愛,并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文學史上不休的名著。剖析其原因,發(fā)現(xiàn)這與奧斯丁高超的敘事技巧是分不開的。自小說發(fā)表以來,其敘述技巧引起了廣泛的評論,縱觀其評論,發(fā)現(xiàn)對其獨特的女性視角分析還是不夠。在這部小說中,奧斯丁顛覆了以往男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話語權(quán),采用了全知視角下,從女性的有限視角展示故事,從女性的角度來描寫生活,并首次讓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角,讓女性有了話語權(quán)。因而,從女性視角這一角度對小說進行解讀,對于理解和把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義。申丹曾指出:敘事者的性別不同,往往會對敘事模式及其意義產(chǎn)生影響。把性別和視角結(jié)合在一起的女性視角是指從性別入手來審視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和文化創(chuàng)造的一種批評觀念和批評角度。本文將從女性敘事視角對小說進行解讀,發(fā)掘其對于展現(xiàn)女性意識的意義。
敘事視角,在文學作品中是指作品敘述者或者人物從什么角度觀察故事。從小說的整體來說,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選擇了全知視角,如在交代故事背景,人物首次出場以及在每章節(jié)中奧斯丁看似無意的評述。例如:小說的第一章第一句話就是通過貝內(nèi)特太太總括式的議論“有錢的單身漢總是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公認的真理。”使讀者頃刻間就能識別人物形象。貝內(nèi)特太太在全知敘述視角下,是作為被敘述對象而存在,她的那句總括式議論,與作者的價值信念是完全不同的,因而造成了讀者與她的距離,讀者高高在上地評判著貝內(nèi)特太太,笑她的迂腐和無知。但是正是這一人物形象,卻揭露了當時社會上普遍流行的婚姻價值觀,正是因為當時流行的婚戀觀所以貝內(nèi)特太太才把嫁女兒當作自己的人生大事,讀者在嘲諷貝內(nèi)特太太的同時也了解了整個社會背景,實際上讀者對貝內(nèi)特太太的疏離也拉近了讀者和隱含作者的距離,從而拉近了讀者和女主人公的距離。在全知視角的應(yīng)用方面還可以從小說的第二十二章中,作者那一段心酸諷刺的話語評價了夏綠蒂的婚姻看出。“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過相當教育的青年女子,總是把結(jié)婚當作僅有的一條體面的退路。盡管結(jié)婚并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總算給自己安排了一條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凍受饑。”這句話揭示出了當時女子在婚姻方面的被動局面,在男權(quán)社會里,女性一直處于附屬地位,婚姻是兩個門當戶對家庭的結(jié)合,愛情的有無處于次要地位。對于女性來說,她在婚姻市場的賣點取決于她能夠帶來的嫁妝,像夏綠蒂這樣沒有嫁妝的女性,在當時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做家庭教師,另一條就是抓住婚姻,所以當迂腐的柯林斯向她求婚時她爽快地答應(yīng)了,這在夏綠蒂看來似乎是最好的歸宿了。奧斯丁一生未婚,在她27歲時曾拒絕了一位莊園主的求婚,也就是拒絕了日后有保障的生活。在《理智與情感》中,奧斯丁借瑪麗安之口說出她當時心理“一個27歲的女子別指望再能感受愛情或激發(fā)愛情了”。由此可以看出,奧斯丁的理想婚姻模式是要以愛情為感情基礎(chǔ)的。因此,對于夏綠蒂的選擇,奧斯丁在這里既有對無奈的同情又有對當時社會婚姻觀的諷刺。通過全知視角的插入議論,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引起了讀者的同情從而讓作者的批判更加有力。
《傲慢與偏見》向來以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引人入勝,而情節(jié)的這種魅力與奧斯丁獨特的敘述視角分不開。根據(jù)里蒙-凱南的觀點,文本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本本身的懸念能否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好奇,而這直接取決于文本信息的呈現(xiàn)先方式,信息缺省無疑是手段之一,而這正是有限視角的功能所在。同時,這一有限視角又是女性,因此,讀者會從女性的視角來理解閱讀這部作品,凸出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如果說小說的前十章,全知視角敘述明顯,敘述者全方位的觀照這時間與人物,但是作者越來越強調(diào)伊麗莎白。就在達西不自覺的愛上伊麗莎白后,小說的視角發(fā)生了轉(zhuǎn)換,即有限視角開始淡入。伊麗莎白在后面的章節(jié)不僅成為了小說的中心和焦點,而且故事里的人物,時間主要由她去耳聞目睹和見證,轉(zhuǎn)述的也都是她自外部接受的信息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沖突。從讀者反映論來看,由于視角的限制,敘述者可以忽視達西和威克姆等人物的內(nèi)心從而產(chǎn)生了很多的誤解,造成了讀者的閱讀期待。從女性視角來說,作者選擇伊麗莎白作為敘述視角是又其特殊意義的。首先,伊麗莎白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淑女,但是由于沒有遺產(chǎn)可以繼承,因此,在婚姻上她的命運比夏綠蒂好不到哪里去。盡管對自己妹妹的學究態(tài)度極盡嘲諷,但是她自己也是對于當時要求淑女的各種技藝樣樣精通,而這些技藝其實并非出自淑女們的喜歡,只是討好以后自己的丈夫的手段罷了。從這一點上伊麗莎白并沒有完全擯棄所謂的淑女練習,只不過她對于婚姻另有自己的看法。這一點從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的求婚時說的話就可以理解“你不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決不能使你幸福”。這反映了伊麗莎白以愛情為基礎(chǔ)的婚戀觀,讀者可以看出伊麗莎白和奧斯丁有著相似之處。對于達西的偏見以及對威克姆的輕信都來自于她對于自己的自尊和自愛,以及她對于婚姻必須以感情為基礎(chǔ)的追求。其二,伊麗莎白在作者的層層鋪墊之下逐步拉近了讀者的距離,并獲得了好感,因而,采用她的視角描寫更有助于產(chǎn)生共鳴,讓讀者跟隨伊麗莎白隨著誤會的升級逐步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從而也讓故事情節(jié)更加曲折。比如當達西和威克姆第一次共同出現(xiàn)時,讀者跟伊麗莎白一樣只是看到了他們面面相覷的神情,在伊麗莎白想弄明白達西和威克姆的關(guān)系時,達西一味隱瞞,而威克姆盡情欺騙。至此,讀者和伊麗莎白一樣把誤會推向了頂點,對達西的為人更加痛恨。作者對于這一進程沒有任何干涉,只是讓伊麗莎白通過自己的眼睛來展示著故事情節(jié),讓讀者從伊麗莎白這一點出發(fā),了解伊麗莎白的單純可愛,讓伊麗莎白這一形象更加豐滿可愛。但是當讀到達西的信,讀者同伊麗莎白一樣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而正是通過達西的信,讀者跟伊麗莎白一樣明白了達西盡量改變了以往的傲慢態(tài)度。所以伊麗莎白為自己的輕信而“啊”出了自己的懊悔之情時,讀者也恍然大悟,并且開始期待達西和伊麗莎白能成眷屬。不出所料,小說的結(jié)尾,伊麗莎白這個灰姑娘終于通過重重曲折找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
奧斯丁一反傳統(tǒng)文學中女性的被敘述,被符號化的命運,在《傲慢與偏見》中采用了女性視角,將女性作為主體來描繪,凸顯了女性意識。在小說中,女性自身的語言和話語方式的出現(xiàn)顯示出了顛覆的力量,解構(gòu)了男權(quán)社會,小說的男主人公是在女主人公的反擊下改掉了自己的傲慢時才贏得了自己的愛情。
參考文獻
①(英)奧斯丁著。王科一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②吳衛(wèi)華。《傲慢與偏見》的敘述視角和寫作意義。域外視野。
?、壑旌缇帯W斯丁研究。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85.
?、芮貚埂T囄觥栋谅c偏見》的修辭技巧。唐山師范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