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管理論文(2)
教師教育管理論文篇二
建構高校教師在職教育管理體系的研究
摘要: 近年來,加強對大學教師的在職教育,提高高校教師在職教育成效逐漸引起高校領導和學界的普遍關注。圍繞“高校教師在職教育成效”這一主題,筆者展開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涵蓋400名高校教師,按性別、職稱(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教齡(5年以下、5—15年、15—30年、30年以上)對其進行隨機調查,收回調查問卷361份,有效問卷為302份,占83.7%; 同時,對1400名學生按照文、理、工、醫(yī)專業(yè)類別及其學齡(大一至大四)進行隨機調查,收回學生調查問卷1100份,有效問卷為1032份,占93.4%。
一、高校教師在職教育情況調查結果分析
1. 當代大學生對高校教師的滿意程度不高
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對高校教師的評價,我們對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對高校教師非常滿意的為2%、比較滿意為63%、很不滿意的為3%;對該主題的進一步調查顯示,大學生中認為高校教師學識淵博的為32%、和藹可親為的30%、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教學效果較好的均為18%。受到學生欽佩和欣賞的大學教師比例為10%,在大一和大四學生中,對自己欽佩的教師回答“有,很多”的占14%和12%,大二和大三學生的調查卻只有6%,四個年級79%的調查者對“有,不是很多”的認可度最大。這組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高校不少教師并不符合學生心目中的優(yōu)秀教師形象。
2. 大學師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趨向一致
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調查顯示,師生的認可度具有相當?shù)囊恢滦?參見表1)。由表1不難看出,第一,教師和學生已不再滿足課堂上照本宣科的講解和吸收,他們有了解學科前沿動態(tài)的需求,學生期望教師的科研實踐所帶來的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思考能在教學中體現(xiàn)。第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來自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學手段的更新。第三,學生渴望教師采用互動式教學法,讓學生有機會近距離地與教師互動,向教師明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3. 當代大學生渴望教師給予更多的心理關注
在學生調查問卷的開放式問題:“請寫出您內心最想對任課老師說的話”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希望和老師多溝通交流,和老師成為朋友”;“老師,請您上課抬頭,不要照著書念”;“老師,請走下講臺”;“我想和你說說話”等等。出現(xiàn)這種狀況,與我國國情有關,目前的在校大學生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他們從小處于被呵護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學階段,又一直面臨巨大的考試壓力,升入大學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釋放,同時也伴隨著許多新的困惑。我國高校的心理咨詢機構還不完善,也沒有形成自然寬松的心理咨詢氛圍。學生有心事自然希望得到身邊所信任的老師的幫助。所以,高校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學科知識技能的職責,在某種程度上,還肩負著心理咨詢師的任務。但是,由于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大多數(shù)教師只能保證教學計劃完成,沒有多余的時間顧及學生其他方面的感受。更談不上通過培訓獲得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4. 師生一致認為教師有必要進行在職培訓
有62%的教師和91%的學生對學校教師培訓的意義是贊同的,學生對教師培訓的期望值高于教師的實際體驗。教師和學生對教師培訓內容有著共同的需求,并且學生比教師的認可度更大。學生認為教師專門學習高等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很有必要的占73%,基本必要的占20%,作為肯定回答的數(shù)據(jù)高達93%,教師給出肯定答案的為82%,這說明當今學生對于高校教師的要求已不僅僅限于專業(yè)知識的傳授。
5. 現(xiàn)行的高校教師在職教育模式需要創(chuàng)新
在回答教師調查問卷的開放式問題: “請談談您對現(xiàn)階段高校教師教育的看法”時,五年以下教齡的被調查者直言不諱地寫道:“培訓要落到實處,不要走過場”;“現(xiàn)在的培訓是浪費時間”;“再不會參加這種形式的培訓,沒意思”;“希望培訓能結合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給我們實際性的幫助”;“希望有如何和學生溝通,如何了解學生的教育內容”,“希望能有系統(tǒng)的學習心理學課程的相關培訓”;“時間太短、天氣太熱、書本太厚、只能應付、完成任務”等等。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實行的高校教師教育所存在的隱性問題仍然較多。我國的高校教師主要來源于綜合性大學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他們當中大多具有碩士、博士學位, 經過嚴格的專業(yè)課程的系統(tǒng)學習,有著良好的專業(yè)知識基礎,扎實的學科知識儲備,似乎具備了專業(yè)化教師的基本條件。只是,教師職業(yè)有別于其他職業(yè),它具有雙專業(yè)的特點,高學歷只能說明專業(yè)水平,并不能說明也具有了教育學的知識和技能,更不等于具備了教師資格。同時,當今的高校教師所面對的是社會上最活躍、最敏感、求知欲望最強烈的一個群體。通過調查分析得出,高校大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教學和一般意義上的專業(yè)化說教的層次上。亞洲某國的一位教育部長說過:沒有任何一個其他職業(yè)允許它的成員不經過某種正式的訓練和指導就擔負某種責任。
二、構建高校教師在職教育管理體系
從調查中看出,我國高校教師教育面臨著幾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一,高校教師的職前教育在我國高校教師教育管理體系中尚為一段空白,高校每年對年輕教師開展的短、平、快的入職培訓只是作為幫助準教師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一種方式,沒有深入系統(tǒng)地講授教育學和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更缺乏嚴格的教師教育管理制度和系統(tǒng)深入的教育教學方法指導。第二,入職教育在教師教育的過程中與其后期的職中教育基本脫節(jié),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后,這一教育過程往往成為過去,與后期的學習、進修缺乏有機聯(lián)系,導致實踐性很強的入職教育在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第三,職中教育也以專業(yè)教育為主,忽視教學教育。那么,該如何構建高校教師在職教育管理體系呢,筆者試著提出幾點建議。
1. 構建知識——學習型平臺
“什么知識最有力量?知識一旦成為說教的主題,知識也就開始貶值。”現(xiàn)代知識觀強調知識既是認識的結果,更是探索知識形成的過程;知識既是事實、概念系統(tǒng)的描述,更是獲得知識的方法;知識既是認識客觀世界的相對真理,更是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都是為了知識的傳遞并發(fā)展著知識。在知識—學習型平臺上,高校教師可以了解到“知識表達自身不是光靠闡述,而是靠推理。”高校教師的難點在于知識是針對心智的培養(yǎng)、理性思維的訓練、品格提升和優(yōu)雅舉止的形成。構建知識—學習型平臺的關鍵是建立教師教育培訓基地。把教師看作成人學習者,有計劃、有目的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采取可操作性的培訓形式,充分發(fā)揮教育培訓基地的功能,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及時、準確地捕捉國內外各類新學科、新技術、新理論的信息,并進行科學篩選,利用網(wǎng)絡等途徑將那些可以作為教師教育學習內容的信息傳遞給廣大教師。
2. 探討個性化的教師教育方法
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造性,沒有創(chuàng)造性,就談不上人才培養(yǎng)。沒有個性化的教師教育,就不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也就難以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所謂個性化教育,就是要承認受教育者在智力、情感、生理等方面存在差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個性化的教育方法其根本是通過知識的傳遞過程,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調查問卷中,師生都認為有開展教師教育培訓的必要性。那么,教師對于學習 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教師需要學什么,在職教育通過何種方式才能使教師認識到個性化教育能力的提高是其勝任未來教師角色的核心能力等,這些問題只有通過不同階段的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思維能力和教學能力,才能逐漸明朗。
3. 創(chuàng)建有效的教師教育激勵機制
教師的個性化教育需求日益豐富多樣,這對教師在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構在職教育體系的基礎是建立有效的教師教育激勵機制。第一,根據(jù)在職教育每個階段的特殊性,要制訂不同時期的教師培養(yǎng)目標,并使各個階段的目標之間互相銜接且具有持續(xù)性,構成教師教育總目標。鼓勵教師在不同學習階段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習完成階段性的學習任務后,給予一定的獎勵,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學習的興趣。第二,建立科學有序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把完成每個階段的在職教育作為教師評審職稱的考核要素。一個具有實效的激勵機制,將提高教師對在職教育的認同度,主動參與教師教育活動,對在職教育的良性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
4. 完善高校教師教育管理制度
(1) 針對具有5年以下教齡的青年教師,學校制定了教師教學論文制度。按照每個學年的分段期,安排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的系列講座,同期解答教師的各種疑問,并針對教師的提問集中安排下一系列講座的內容。在每一系列講座之后,要求每位教師利用假期時間,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撰寫論文,在全校進行論文評選。優(yōu)秀論文由學校相關部門負責推薦發(fā)表,由教師自己發(fā)表的相關教學論文,學校和學院同樣給予獎勵和表彰,并根據(jù)期刊級別,在申報上一級職稱時予以優(yōu)先考慮。
(2) 學校制定教師教學日志制度。該階段主要由學校督導和各學院基層教研室、教研組承擔。教師必須有詳細的教學日記和教案,沿用傳統(tǒng)方法,由各學院的教學負責人定期檢查,并指派教學組長和年長教師與他們共同交流,切磋,答疑,掌握新教師的教學心理,幫助他們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教研室和教研組要向新教師提供足夠的機會和寬松的環(huán)境,讓他們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把所學的教育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在實踐教學理論和探索教學規(guī)律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加速其成長為合格教師的進程。
(3) 制定關于學科前沿動態(tài)的教師講座制度。幫助新教師在登上講臺的初期,養(yǎng)成時刻關注自己學科領域發(fā)展動態(tài)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教師敏銳的捕捉學科前沿動態(tài)的眼光,時刻把這種知識和信息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提高學科教學內容的質和量,同時實現(xiàn)自我專業(yè)發(fā)展。要求每一位專業(yè)課教師每一學年為自己所在的學科小組、教研室或學院做一次專業(yè)學科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報告,根據(jù)評級,納入其全年工作量,以此激勵教師的專業(yè)研究熱情,激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活力。
(4) 制定教師提高綜合能力的學習制度。根據(jù)教師專業(yè)領域的不同,要求他們在自己的專業(yè)學科之外,利用學校的師資優(yōu)勢和資料室等資源,自選一兩項自己感興趣的基礎學科或專業(yè)學科來申報教學項目,幫助教師樹立“萬事相通”的理念,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
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智慧是教師教育走向成熟的標志,在高校,教師的在職教育已不能在現(xiàn)實中等待,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教師,都必須給予教師在職教育更多的關注,積極地構建高校教師在職教育體系,提高高校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比科斯·C·桑耶. 對大學教職員培訓工作的新挑戰(zhàn)[A].高校師資工作資料選編[C].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2] 劉獻君著.大學之思與大學之治[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3] 王榮德.教師人格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4] 傅道春.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5] 劉良華.什么知識最有力量[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
[6] 陳久青等.高等學校教師職前教育新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7] 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 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看了“教師教育管理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