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論文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禮儀教育,提高大學生文明素養(yǎng),也是高校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論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論文篇一
《論大學生禮儀教育》
[摘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禮儀教育,提高大學生文明素養(yǎng),也是高校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近年來外來文化的沖擊和禮儀教育的欠缺使得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yǎng)欠缺,為此,高校應該通過加強教師禮儀修養(yǎng)、開設禮儀教育課程、開辟禮儀教育第二課堂加強大學生的禮儀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教育;加強途徑
禮者,敬人也,是對人的尊重;儀者,儀式也,是禮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所謂禮儀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為規(guī)范,即按照禮的要求節(jié)制和規(guī)范人的行為,通過律己,達到敬人的效果。我們知道,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梢哉f道德是做人的規(guī)矩和行為準則,是人們判別善與惡的基本尺度,也是人們選擇怎樣做和做什么的標準;而禮儀是人類維系社會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道德的具體表現(xiàn),是道德意識、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內涵的外化,它更注重一個人從內到外的思想氣質的外化,其主要包括道德規(guī)范、宗教規(guī)范、習俗、共同生活準則等。由此可見道德是理論方面的思想意識,禮儀是實踐方面的行為表現(xiàn);道德是禮儀實踐的內在要求,禮儀是道德意識的外在體現(xiàn)。
在當代社會,禮儀是個人良好形象的表現(xiàn),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它作為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逐步形成并積淀下來的一種文化,在各個不同的時期和領域,始終約束和規(guī)范著人們的行為,對于提高人的素養(yǎng),促進社會和諧、文明與繁榮,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全面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禮儀教育可以正確地引導大學生的學習、交往、溝通和求職,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材。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禮儀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1.禮儀教育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組成部分
我國古代歷代教育家都把禮儀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基礎,孔子的道德教育內容是以“禮”為基本規(guī)范,以“仁”為思想核心,以“孝”為基礎的;孟子把“仁義禮智”比喻成人之四體;董仲舒把“仁、義、禮、智、信”歸結為做人的五常之道,把“禮”作為道德的基本準則之一。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側重于從高境界告訴學生如何做一個高尚的、楷模式的人,存在說教成分多,可操作性內容少以及實效性不強等問題,這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難以做到,必然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禮儀體現(xiàn)在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它從人類最基本的行為入手,在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同時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生動形象、易行適用,可接受性強。因此禮儀教育既可以彌補道德教育之不足,并使道德教育具有堅實可靠、豐富多樣的載體。
2.禮儀教育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
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是社會交際的鑰匙。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研究顯示那些懂得怎樣解決身邊問題和處理生活中煩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會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更好。當代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huán)境的逐漸變化,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fā)展,他們十分渴望與周圍的人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獲得真正的友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使自己能夠盡快的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但是部分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禮儀修養(yǎng)和交際技巧,無法有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導致人際交往受挫,進而影響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禮儀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掌握基本禮儀規(guī)范和禮儀知識,幫助他們掌握人際交往技巧,使他們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得體的風度、高雅的氣質,從而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礙,充滿自信地走向社會,大膽地參與社交活動,與交往對象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3.禮儀教育是大學生順利實現(xiàn)社會化的前提
自覺地遵守社會禮儀規(guī)范的人,就被人們認定為“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反之,一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他就會被視為缺乏修養(yǎng)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鬃诱J為“不學禮,無以立”;荀子認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洛克認為“大多數(shù)的青年人入世的時候都因為不持重,缺少禮儀,而吃了苦頭”。大學生正處在社會化的重要時期。他們有強烈走向社會的需要,同時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比如工作后如何與領導、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事業(yè)發(fā)展的良好人際關系,如何設計自我形象,如何盡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社交問題。再者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交際范圍不斷擴大,交際節(jié)奏和頻率不斷加快,這不僅對大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需要既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又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的文明大學生。然而,長期以來,學校和家庭過分關注學生的課業(yè)成績,導致學生高智商、低情商,不會做人,不會處世。因此,給大學生補上禮儀教育這門課已經(jīng)刻不容緩。
4.禮儀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導公民自覺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和相應的禮儀規(guī)則,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使人們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達到高度和諧有序,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將禮儀看成是治國安邦之本。正由于禮儀對治國安邦和規(guī)范社會秩序意義重大,禮在我國數(shù)千年的封建歷史中,對穩(wěn)定社會秩序,調節(jié)人際關系,促進人際和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xiàn)代社會禮儀的溫馨和柔性可以彌補法律的剛性和無情,彰顯人性關懷,只有把法律的“禁惡”“他律”與禮儀的“倡善”“自律”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人身心和諧,樂于為善,既富于情感,更富于理智,掌握更多為人處世的本領,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二、當代大學生禮儀失范表現(xiàn)及原因分析
盡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大學生禮儀修養(yǎng)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與禮儀相悖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表現(xiàn)出禮儀規(guī)范的缺失,如無視課堂秩序,曠課、遲到、早退心安理得,課堂上隨便說話、接發(fā)短信、玩游戲、吃東西、甚至呼呼大睡;圖書館和自習教室內大聲喧嘩、接打手機、污損書刊桌椅、自帶筆記本電腦玩游戲看電影;日常生活中亂丟果皮紙屑、浪費水電糧食、隨地吐痰、排對加塞、不尊敬師長、公共場合行為不端、穿著不得體等;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學把無視校紀校規(guī)、行為放浪不羈、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當作個性,他們強烈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卻不尊重別人,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現(xiàn)象折射出學生禮儀規(guī)范和公德意識的缺失,高校校園文明風氣狀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生于禮儀之邦,當為禮儀之民;身處書香之院,本該知書達禮,然而大學生這種狀況究竟是誰之過?
1.體制的變革和外來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的沖擊
隨著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tǒng)的價值觀被打破,重實效、講效益等實用主義價值觀念被人們普遍認同和接受。受其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趨于實用化,他們更加注重個人專業(yè)能力的提升,重視實用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講求實際、追求實效,關注現(xiàn)實生活和物質利益。但卻忽視對禮儀規(guī)范的學習和培養(yǎng),將禮儀規(guī)范視為無關緊要的東西,致使理想和人文精神淡化甚至失落,導致大學生思想意識發(fā)生變化。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義也涌人中國,并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在大學生中泛濫,進一步導致他們只注重自身利益,唯金錢至上,置社會責任和社會公德于不顧,造成公德意識淡漠,從而在實際行動上輕視對禮儀知識的學習和禮儀素養(yǎng)的培育。
2.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和禮儀教育的欠缺
家長是孩子文明禮儀教育的第一任教師,禮儀教育應當從小抓起,遺憾的是當前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小皇帝”和“第一掌門人”,對其百依百順,致使愛心泛濫成為“溺愛”,造成孩子心中無別人,養(yǎng)成了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思想。這與禮儀的核心如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平等合作、嚴于律己的思想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加之有的家長本身不注意禮儀,沒有給孩子起到示范作用,致使家庭禮儀啟蒙教育失去了內在根基。同時,應試教育使得父母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及以后的升學和就業(yè),忽略甚至放棄了包括禮儀教育在內的道德品質及審美教育。
3.學校禮儀教育的不足
在我國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大背景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中小學校主要工作是如何提高升學率和學生的應試水平。學校形成了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從小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到升學考試,使學生、教師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課程的學習、教授上面,根本無暇顧及禮儀等方面的教育。能考入大學的學生,小學至高中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成績優(yōu)良,受到家長、老師、同學乃至社會的更多關注、偏愛和包容,學習好的優(yōu)點容易掩蓋失禮的日常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個人主義和自我意識的畸形膨脹,同時也給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帶來更大的壓力。而到了大學,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往往圍繞培養(yǎng)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這一核心任務開展,直接將教育基點放在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上,容易忽略“禮儀”這一反映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活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現(xiàn)形式,造成了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邏輯上的斷層。
三、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基本途徑
1.加強高校教師禮儀修養(yǎng),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榜樣
洛克認為“導師的重大的工作在于養(yǎng)成學生的風度,形成學生的心理;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懷抱德行與智慧的原則。”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yè),不僅要給學生傳授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教學生怎樣做人,怎樣處世。教師的言行舉止常常受到學生的關注和評論,對學生有著極大的示范性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首先必須加強高校教師的禮儀修養(yǎng)。為此,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為人師表,塑造好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素養(yǎng),嫻熟于禮儀,尊重并愛護學生,隨時隨地都有適當?shù)难孕信e止,服飾整潔,舉止大方,行為檢點,于無聲中將禮儀傳遞給學生,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2.開設禮儀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大學時代是禮儀理性的升華階段,學生都有強烈的社交意識和自尊意識,迫切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是卻容易按照個人的理想模式去和別人交往,自然容易產(chǎn)生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造成大學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惱。對此,學校應將禮儀教育納入教學大綱體系,將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意識和交際技巧,使學生較為系統(tǒng)的掌握禮儀修養(yǎng)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規(guī)范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安排禮儀知識講座講授相關禮儀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禮儀重要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禮儀、運用禮儀的意識;同時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禮儀教育課程,系統(tǒng)講授禮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提高學生對禮儀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交往動機,鼓勵學生勇于交往,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當?shù)淖袷睾瓦\用禮儀的原則和技巧,最終使學生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克服交往中的認知障礙,引導大學生把社會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體的道德品質和道德實踐。
3.開辟禮儀教育第二課堂,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大學生規(guī)范自身行為,克服不良習慣,逐步提高自身的禮儀素養(yǎng)是十分必要。高??梢酝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指導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水平;通過定期舉辦講座、沙龍、各類文體競賽、演講、文藝演出等給大學生提供人際交往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做人、學會處世,不斷提高自身的禮儀素養(yǎng);通過網(wǎng)站、報紙、廣播、宣傳欄等媒介介紹名人修身軼事,樹立優(yōu)秀的學習榜樣,在校園內掀起文明修身之風,形成人人學禮儀,處處用禮儀的風氣;通過舉辦校園不文明現(xiàn)象評選,對校園內不懂禮、不講禮的丑陋現(xiàn)象進行披露,引起大家共鳴,不斷提高學生認知,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時改正,使不文明行為無處藏身;制定相應的校園禮儀規(guī)范,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指導學生的交際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禮儀實踐經(jīng)驗,最終將學生培養(yǎng)為知書達禮的“禮儀之民”。
參考文獻:
[1]王新峰.基礎文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3-4期.
[2]古廣靈.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在和諧人格構建中的德育思考.《改革與戰(zhàn)略》.2006年5期.
[3]趙梅禮.儀教育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蘭州商學院學報》.2006年1期.
[4]劉瑛.試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大學生禮儀教育.《教育與職業(yè)》.
論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論文篇二
《論大學生加強禮儀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及其實現(xiàn)路徑》
摘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禮儀教育,提高大學生禮儀文化素養(yǎng),是高校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儀教育可以正確地引導大學生的學習、交往、溝通和求職,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本文從大學生加強禮儀教育背景分析入手,對加強禮儀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可能性實現(xiàn)路徑。
關鍵詞:禮儀教育;禮儀素養(yǎng);路徑
禮儀是個人良好形象的外在表現(xiàn),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作為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逐步形成并積淀下來的一種文化,禮儀在各個不同的時期和領域,始終約束和規(guī)范著人們的行為,在提高人的素養(yǎng),促進社會和諧、文明與繁榮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名,我們?yōu)檫@一評價感到由衷地欣慰與無比地自豪,這是對我們人格、對我們民族的高度贊揚。此刻,我們?yōu)樽约菏且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驕傲!這是我們的立身之基,固國之本,因此,我們有義務把這種驕傲傳承下去!
一、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緊迫性
在當今社會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的價值觀被打破,重實效、講效益等實用主義價值觀念被多數(shù)人普遍認同和接受。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趨于實用化,他們更加注重個人專業(yè)能力的提升,重視實用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yǎng),講求實效,過分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好壞和物質利益多少,進而忽視了對禮儀規(guī)范的學習和禮儀素質的培養(yǎng),將禮儀素養(yǎng)視為無關緊要的東西,最終導致大學生理想和人文精神淡化甚至消失,思想意識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深入,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義”也涌人中國,并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在大學生中被接受,進一步導致部分大學生只注重自身利益,置社會責任和社會公德于不顧,造成公德意識淡漠,從而在實際行動上輕視對禮儀知識的學習和禮儀素養(yǎng)的培育。
盡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大學生禮儀修養(yǎng)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與禮儀相悖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表現(xiàn)出禮儀規(guī)范的缺失,如課堂紀律渙散,曠課、遲到、早退習以為常,課堂上隨便聊天、接打電話、玩游戲、吃東西、甚至呼呼大睡;圖書館和自習教室內大聲喧嘩、污損書刊;在桌椅、墻壁、廁所門上亂涂亂畫,還美其名曰“書桌文化”、“廁所文化”;校園內亂丟果皮紙屑、浪費水電糧食、隨地吐痰、不尊敬師長;公共場合行為不端、穿著不得體等;更有同學把無視校紀校規(guī)、行為放浪不羈、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當作個性,他們強烈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卻不懂得尊重別人……這些現(xiàn)象折射出學生禮儀規(guī)范和公德意識的缺失,高校校園文明風氣狀況令人擔憂,這些與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應有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二、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時代是禮儀素養(yǎng)被理性地重視的階段,大學生有強烈的社交意識和自尊意識,迫切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是在行動方面卻容易按照個人的理想模式去和別人交往,自然容易產(chǎn)生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造成大學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惱。這源于長期以來學校和家庭過分地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導致部分學生高智商、低情商,不會做人,不會處世的現(xiàn)象。因此,要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人才質量,就必須給大學生補上禮儀素養(yǎng)教育這門課。
(一)禮儀素養(yǎng)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
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是大學生進行社交的“名片”。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研究顯示那些懂得怎樣解決身邊問題和處理生活中煩心事的學生,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會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更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huán)境的逐漸變化,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fā)展,他們十分渴望與周圍的人進行更為深入的情感交流,獲得真正的友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使自己能夠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但是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禮儀修養(yǎng)和交際技巧,無法有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導致人際交往受挫,進而影響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禮儀素養(yǎng)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掌握基本禮儀規(guī)范和禮儀知識,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使他們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得體的舉止、適度的言談、優(yōu)雅的風度、高雅的氣質,充滿自信地走向社會,大膽地參與社會交往活動,與交往對象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禮儀素養(yǎng)教育是大學生走入社會的橋梁
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立”,能夠自覺地遵守社會禮儀規(guī)范,熟練進行人際交往的人,就被人們認定為“成熟的人”、“社會人”,是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荀子認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一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規(guī)范,他就會被視為缺乏修養(yǎng)、沒有素質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和隔離。傳統(tǒng)觀念中的樸素的禮儀思想在當今社會同樣發(fā)揮著指導作用。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洛克認為“大多數(shù)的青年人入世的時候都因為不持重,缺少禮儀,而吃了苦頭”。大學生正處在走向社會化的重要時期。他們有強烈的走向社會的需要,但同時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面對工作后如何設計自我形象,如何與領導、同事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何盡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社交問題時變得束手無策。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交際范圍不斷擴大,交際節(jié)奏和頻率不斷加快,這不僅對大學生個人文化知識、專業(yè)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他們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需要既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又具備良好的禮儀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文明大學生。
(三)禮儀素養(yǎng)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禮儀素養(yǎng)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最基礎的內容,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導公民自覺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和相應的禮儀規(guī)范,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和文明素養(yǎng),使人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高度和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將禮儀看成是治國安邦之本,荀子的“國無禮則不寧”就是在強調禮儀對治國安邦和規(guī)范社會秩序重大意義?,F(xiàn)代社會被成為法治社會,法不容情,但是也在很多場合是有被與風俗人情的,而當我們把禮儀的“柔性”和“人性化”與法律的“剛性”和“無情”相結合時,就可以彰顯社會的人文關懷與和諧發(fā)展。曾有社會學家說:只有把法律的“禁惡”、“他律”與禮儀的“為善”、“自律”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人們身心和諧,關系和睦,使人們既富于情感,又富于理智,掌握更多的為人處世的技巧,促進全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大學生在高校內學習各種抽象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前了解文明禮儀技巧,有利于防止與社會不和諧的產(chǎn)生。
三、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實現(xiàn)途徑
(一)加強高校教師禮儀修養(yǎng),身正為范
洛克認為“導師的重大的工作在于養(yǎng)成學生的風度,形成學生的心理;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懷抱德行與智慧的原則。”我們常說: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不僅要給學生傳授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教育學生為人處世。教師的言行舉止常常受到學生的關注和評論,對學生有著極大的示范作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必須首先加強高校教師的禮儀修養(yǎng)。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為人師表,塑造好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素養(yǎng),尊重并愛護學生,隨時隨地都有恰當?shù)难孕信e止,做到服飾整潔,舉止大方,言語適當,于無聲中將禮儀傳遞給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二)開設禮儀必修課,培養(yǎng)學生的禮儀素養(yǎng)
現(xiàn)在高校普遍把軍訓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門必修課,那么禮儀則應成為第二門必修課。應將禮儀素養(yǎng)教育教育納入教學大綱體系,將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禮儀修養(yǎng),交往意識和交際技巧作為教學目標,使學生較為系統(tǒng)地掌握禮儀修養(yǎng)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規(guī)范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安排禮儀知識講座,講授相關禮儀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禮儀素養(yǎng)重要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禮儀、運用禮儀的意識;同時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禮儀素養(yǎng)教育課程,系統(tǒng)講授禮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提高學生對禮儀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交往動機,鼓勵學生勇于用正確的方式進行交往,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當?shù)刈袷睾瓦\用禮儀的原則和技巧,最終使學生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克服交往中的認知障礙,引導大學生把社會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體的禮儀素養(yǎng)和禮儀實踐。
(三)開展禮儀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禮儀氛圍
高校各部門應營造良好的禮儀文化氛圍,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規(guī)范大學生自身行為,逐步提高其自身的禮儀素養(yǎng)。團委、學生處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指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人際交往活動,在實踐中履行禮儀規(guī)范;各大學生協(xié)會可以通過定期舉辦講座、沙龍、各類競賽、演講、文藝演出等給大學生提供施展禮儀技巧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做人、學會處世,不斷提高自身的禮儀素養(yǎng);學校宣傳部門可以通過網(wǎng)站、報紙、廣播、宣傳欄等媒介介紹名人修身軼事,樹立優(yōu)秀的學習榜樣,在校園內掀起文明修身之風,形成人人學禮儀,處處用禮儀的風氣,引起大家共鳴,不斷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時改正,使不文明行為無處藏身;另外可以制定相應的校園禮儀規(guī)范,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指導學生的交際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不斷積累禮儀實踐經(jīng)驗,最終將學生培養(yǎng)為知書達禮的“禮儀標兵”。
四、結語
大學的教學對象是正在成長的青年,他們既有較強的求知欲,又有較強的可塑性。在人際交往日益廣泛的現(xiàn)代社會里,大學生僅僅只是從理論上明白禮儀的含義和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能經(jīng)常在實踐中感受它、運用它,即在文明氣氛較濃的環(huán)境中接受感染和熏陶,對于大學生自覺增強文明意識,培養(yǎng)文明行為,改變粗俗不雅的不良習慣是大有好處的。在禮儀素養(yǎng)的教育中,我們應為大學生營造這樣一個和諧的校園氛圍,讓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從而提升自己的禮儀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金正昆.大學生禮儀[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宋常桐.公共關系與現(xiàn)代禮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李嵐清.李嵐清談素質教育[J].談素質教育大參考,2004(05)
[5]孟淑青.素質教育與教育改革發(fā)展.2013年8月.
[6]趙邦信.淺談文化素質及文化素質教育[J].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06)
作者簡介:閆兵,男,(1979-),河南周口人,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的研究。
論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3.淺談大學生禮儀
論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論文
上一篇:論大學生挫折教育的論文
下一篇: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