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式家庭教育的論文
論中國式家庭教育的論文
家庭教育是貫穿和影響著人的一生,從出生的啟蒙教育到走入社會的經驗教育,方方面面都有家庭教育的影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論中國式家庭教育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中國式家庭教育的論文篇一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摘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每個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父母身上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為了我們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要采取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規(guī)律,避免走入幼兒教育的誤區(qū)。
關鍵詞:寵愛;小學化;輔導班;攀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孩子是否成才可以說父母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方法上出現了不少誤區(qū),如果不加以改正,將會貽誤孩子的一生。下面筆者就此談一下自己的一些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過分寵愛
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寵愛可以說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當然這是與中國的國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目前,中國的獨生子女較多,孩子自然而然在父母心目中地位非常高,他們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愛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理所當然的事,但過分溺愛、過分寵愛將會使父母的愛變得扭曲,會使孩子的心理變得脆弱,使孩子變成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洗禮。但是父母卻不能永遠做孩子的保護傘,孩子總要長大,長期在父母羽翼的保護下長大的孩子將來難以適應社會。
一些家長過度寵愛孩子,凡事包辦代替。孩子吃飯一家人來哄,出門怕寶寶走路累著,生活上什么都不讓孩子做,對孩子百依百順。專家提醒:家長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差,使孩子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一些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的交往中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吃一點虧。曾經有過這樣的事情:我去幼兒園接孩子時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打架去找老師,當然打人者的家長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去找的。在孩子吃虧后家長往往會教孩子怎樣去對付別的小朋友。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后怎樣立足社會?這樣的孩子會與別人好好相處嗎?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
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越來越來越嚴重,孩子的游戲少了,作業(yè)多了,考試更頻繁了,升學壓力越來越大。兩三歲的孩子就開始學習數數、背詩、寫字、記單詞。父母要求孩子用豎式算3位數的加減法。在他們應該游戲、唱歌、跳舞、繪畫、到處跑、到處玩、胡思亂想的年齡,孩子們不得不規(guī)規(guī)矩矩坐下來學習、讀書、寫字。我的一個侄女從三歲時就背唐詩三百首,甚至高中的一些詩詞也能背上來。但上學后小時候背過的詩詞想起來的很少,更不要說理解詩中含義了。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應讓幼兒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左右幼兒的成長,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去做某件事情,當他半途而廢時父母給予督促、鼓勵,使他們堅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做好。還要讓幼兒多參加一些游戲,在游戲中學習,使幼兒的智力得以充分發(fā)揮,使幼兒的潛力得以挖掘。
三、盲目進行素質教育
一位送女兒來學電子琴的母親說,除了電子琴,她還為5歲的孩子報了另外三個輔導班,每周二晚學舞蹈、周四晚學英語、周六上午學畫畫,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像這樣的家長并不少,他們深深體會到了現代社會的巨大壓力。為了能讓孩子步入社會后脫穎而出,少承受一些父母承受過的壓力,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可謂“萬死不辭”:收入不高,寧愿自己吃少點、穿差點也要將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里,讓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從內到外,用知識全面武裝小孩。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許多家長不惜花大量的金錢讓孩子去上輔導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今天送去舞蹈班,明天又送去書法班,再送繪畫班、電子琴班、鋼琴班……家長在選班的時候,往往又很少考慮孩子的興趣、發(fā)展可能及趨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致使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失去了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發(fā)現孩子的興趣,要隨孩子的興趣參加輔導班,當然,家長的引導啟發(fā)也是需要的,甚至是必要的。
四、盲目攀比心理教育
家長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yōu)良表現來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這作為一種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當,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當多的家長攀比心理膨脹,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隨意選擇評價標準,盲目攀比,錯位比較,其結果是孩子的個性消失,成長為順從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個性扭曲,成長為叛逆的“壞豺狼”。
“你看××,做得多好!多聽話呀!”之類的話,本意是想激發(fā)一下孩子,但是孩子收到的信息卻是家長對他的否定。被認可和接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需的心理需求,當這種內在的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孩子會開始向外尋求認可。
當孩子與別人攀比時,首先說明孩子的心理開始有競爭的傾向了,想達到別人同樣的水平或比別人更好。如果家長抓住孩子的這種心理,把他們攀比的焦點轉移到游戲、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行為等方面,將會大大有助于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同時,也可以將攀比化為動力,讓孩子設法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家長要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不管別的孩子怎樣,都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去跟別的孩子比較,這種比較不但沒有激勵的作用,對孩子也是一種很深的傷害,會讓孩子有自卑感。
總之,“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共同心愿,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出人頭地,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家庭是幼兒生命的起點,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但幼兒的成長可能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這就使我們很多父母產生很多困惑。“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每個孩子都有其閃光的一面,也有著我們父母不愿接受的缺點。對于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應因人而異,我們應抓住自己孩子的特點,發(fā)揚優(yōu)點,摒棄缺點,使他的性格、興趣、愛好、行為習慣得以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