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英語教育對比論文
中國和日本都是非英語國家。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又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因此,日本的英語教育在許多方面與中國的英語教育具有可比性和借鑒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中日英語教育對比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日英語教育對比論文篇一
《中日英語教育對比中映射出的問題與前景》
[摘要] 文章主要從中日英語教育的發(fā)展歷程、教學模式、師資力量等幾個方面,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 中日英語教育 問題 前景
中國和日本都是非英語國家。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又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因此,日本的英語教育在許多方面與中國的英語教育具有可比性和借鑒性。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從中日英語教育的發(fā)展歷程、教學模式、師資力量等幾個方面,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
一、發(fā)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后英語教育大概有兩個節(jié)點。其中一個是“”以前。建國初期,國家建設和發(fā)展的總方針是向蘇聯(lián)學習,俄語成為當時最需要的外語。1950年8月,教育部頒發(fā)《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明確提出“初高中須設一種外國語,如有條件(如師資、教材等)宜設俄語,但已授英語之班級,仍應繼續(xù)授英語”。從該計劃可以看出,當時國家的外語政策是積極推進俄語教育,英語只是在不具備俄語教學條件的情況下暫授而已。1956年,中央在制訂十二年人才規(guī)劃時發(fā)現(xiàn),停開和縮減西方語言的教學,對發(fā)展我國同其他國家的交往、學習外國先進經(jīng)驗十分不利。決定在辦好俄語教學的同時,逐步加強其他外語特別是英語的教學。六十年代,隨著中蘇關系破裂及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國家在外語教育政策方面進行了調整。1962年7月, 教育部頒發(fā)《對小學開設外國語課的有關問題的意見》,同意在新學制五年一貫制小學四、五年級開設外國語。1963年5月,教育部頒發(fā)《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草案)》。這是建國以來規(guī)定教學要求最高、教學內容最多、課時也最多的一部大綱,對指導中學英語教學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另一個節(jié)點即改革開放后至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后,我國外語教育事業(yè)受到重視,英語教育發(fā)展迅速。1978年,教育部制訂頒發(fā)了《全日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結束了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十年混亂局面。把中學外語課和語文、數(shù)學等課程一樣,看成一門重要的基礎課。1981年4月,教育部頒發(fā)《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的修訂意見》,重申外語課的重要性,并提出外語課語種要以英語為主,中學階段發(fā)展以英語為主的外語教育方針再次得到確立。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外語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英語完全計入高考總分,中學英語教育由復蘇轉入正規(guī)。
而日本大致經(jīng)歷以下幾個時期:(1)萌芽期:1808年,英國艦船“ 法頓號”(Fhaeton)侵入日本長崎,當時的日本人從國防需要方面考慮開始學習英語;1840年,涉川敬直翻譯出版了第一本英語語法書《英語�》;1848年美國青年Ronald Macdonald來到日本,成為第一個在日本用母語教學的外籍教師;1868年“慶應義塾”成為英語學習全盛時期的突出代表;作為洋學教育的機關,“開成所”變?yōu)?ldquo;開成學校”,后來更名為“東京外國語學校”,1877年發(fā)展成為東京大學;尤其是明治維新后,興起的“文明開化”的熱潮引發(fā)了全日本英語學習熱潮。(2)成長期:從1919年到1931年近十多年里,根據(jù)日本政府法令規(guī)定:在日本中學里,英語連同法語、德語、華語和馬來語作為外語確定為中學課程,而且均作為選修科目。(3)荒廢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語一度被日本人當作“敵人的語言”,許多人因而排斥、拒絕學習英語,使英語教育陷入絕境。(4)復興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英語再次連同德語和法語等不同語言作為外語被日本中學列為選修科目。隨著國際環(huán)境的轉變,日本的外語教育政策作了幾次修訂。1960年,外語課在日本初中還是選修課,但在高中,就成為必修課,學生的選擇同樣包括英語、德語和法語。(5)艱難期:到了1969年,隨著日本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展,青少年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在當時,日本高中為了應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又將英語、德語和法語等外語變回選修課,高中生就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選修英語課程。過了8年,也就是1977年,日本教育審議會提倡“開辦具有特色的學校”、“啟發(fā)性教育”、“寬裕的學校生活”等教育改革,從而使得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大幅減少。這時候,正值日本國內興起“英語教育效果不彰,不須人人學習” 等批評輿論。所以,英語課程在這時候,不但沒有增加,反而縮減為每周三課時。(6)興盛期:到了1988年,日本國內強調國際觀的聲浪逐漸變大,外語教育越來越重要。但是這段時期,外語在日本中學里都還是選修課,學生還是可以選擇英語、法語、德語或其他語言。不過,在這十年里,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的是英語課程,而日本學生也幾乎都選修英語了。
二、教學模式的比較
目前,在中國的英語教育中存在一種盲目的“媚外”和“拿來主義”。一時間“洋教材”、“洋教師”、“洋教法”在中國身價見長。特別是“洋教法”似乎成了解決中國英語教學問題的“靈丹妙藥”。特別是在過去的五六年問,“交際法”(CLT)、“任務法”(TBL)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目前,“網(wǎng)絡教學”,“多媒體教學”又成為時代的新寵。作為國家對英語教育的指導性綱領,上述提法必然是在充分論證的前提下提出的。但人們在領會和執(zhí)行時卻出現(xiàn)了偏差。其實,《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談到:大學英語教學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新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和合理繼承現(xiàn)有教學模式中的優(yōu)秀部分。關于“交際法”,胡壯麟曾撰文指出:交際教學法不是外語教學的萬應靈藥。它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交際法鼓勵學習者張口,倡導流利甚于正確,教語言而不是教語言知識的原則,在外語教學的初期和中期有很大作用。其負面效應是它常使學習者產生誤解,以為自己說得快,寫得快,說得好,寫得好。
文秋芳最近也對正在國內風靡一時的“任務型教學”提出質疑,認為TBL有其明顯的缺陷。中國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是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presentation-based approach)可以歸納為3P:presentation,practice和production。這種模式以語言形式為中心。TBL則是將production作為教學的起點,這雖然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有幫助,但卻有些本末倒置。它以西方交際法理論為基礎。相信每一種教學法都緣于特定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背景。基于這個信念,得出任何一種從國外“進口”的教學法,包括任務型教學法在內,都不可能直接用于中國的英語教育。TBL必須中國化,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國際化教育者,一定要關心國內外的發(fā)展,并能及時地將國外經(jīng)驗進行本土化的改造,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日本的英語教學是課堂教學和社會教學緊密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由于重視考試而忽視實際運用,日本的學校英語教學也曾長期處于一種應試狀態(tài)。但有趣的是日本社會的語言機構異常發(fā)達,遍布日本各地。例如,NOVA一個語言機構在東京就有大約上百家分支機構,全日本就有上千個諸如此類的語言中心。正是這樣的語言機構以及他們良好的公司運營模式,給日本的英語教育增色不少。這些大的語言機構所聘請的英語教師都是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并且都是針對學生的需求量身定做教程,因此,很受學生以及各界在職人士的歡迎?,F(xiàn)在學校英語教學方面日本文部省也正在實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來改善英語教學狀況。例如,每年選拔10000 名高中生到海外留學;在初高中實行小班化教學,課堂教學要一半以上用英語進行等等。這些措施無疑極大地促進了日本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三、師資力量的比較
長期以來,外籍英語教師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一直扮演“貴賓”的角色。他們被視為教授標準英語的最佳人選,并給予高級待遇,甚至成了招生的“買點”。而本土英語教師,不管其英語如何流利和準確,講解如何生動和準確,也只能獲得“假洋鬼子”的美譽。筆者認為,本土英語教師其實也擁有外籍教師無法相比的優(yōu)勢。比如說:他們更了解本國的教育體制和本國的學生;他們更了解本國的社會和文化現(xiàn)實;他們更清楚本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和障礙。他們甚至可能比外籍教師更了解英語的語言結構和語法規(guī)則。而外籍教師由于缺乏對中國學習文化和國情的充分認識,在中國課堂上照搬西方的教學模式,效果可能事與愿違。
事實證明,不論是外籍教師還是本土教師都各有長處和短處,關鍵是如何充分利用并整合教學人力資源的優(yōu)勢,使英語教學發(fā)揮最大效益。筆者認為,外籍教師是英語語言的習得者又來自于目的語文化,因此可視為學習英語語言和文化的較為理想的范本。但他們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努力了解中國的文化,最終使自己成為有能力的跨文化語言教育者。廣大的中國英語教師,作為中國英語教育的主體和希望,需要不斷進行業(yè)務培訓和充電,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而日本文部省向來重視英語教師的素養(yǎng)以及在職培訓,認為只有教師具備國際理解這方面的知識和素養(yǎng),才能教好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2001年1月在文部省授意下,日本成立了推進英語教學改革懇談會。該懇談會成立以后,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對有關英語教育的多項問題進行全面討論、研究,并于2002 年形成了《培養(yǎng)“能用英語的日本人”的戰(zhàn)略構想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對英語教師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新標準。要達到這一標準,必須對現(xiàn)有的英語師資隊伍進行培訓,而日本現(xiàn)行的提高英語教師素質的主要培訓途徑是國內進修與國外進修。以往國內進修每年只有2000名,這明顯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所以,從2005 年開始,文部省計劃在5年左右對初中和高中的所有6萬名英語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希望以此全面提升日本英語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同時,為增進教師的國際體驗機會和國際交流機會,文部省制定了新的實施計劃,將在大學中有效利用修學休業(yè)制度,對希望到海外進行1年以上進修的英語教師進行重點扶持,而且將擴大英語教師海外研修的規(guī)模,增加到100名(各道府縣各2名)。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外國的文化風俗習慣,接觸到“活的英語”,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日本文部省、自治省與外務省從1987年起共同實施了所謂的“日本教學交流計劃”(JET: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 Program),該計劃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招聘外國青年到高中及初中協(xié)助教授外語,據(jù)統(tǒng)計,日本全國約有七成的縣市政府及鄉(xiāng)鎮(zhèn)公所被列入了該計劃。在2002年,約有8400名左右的外國人以外語指導助教(ALT:Assistant English Teachers)的身份到日本從事英語教育工作。新的戰(zhàn)略構想是要達到在初中和高中每周都有一次以上有外國人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日本政府還計劃推進聘任外國人為正規(guī)教師的計劃,預計在以后的3年中將在初中增設3OO個外籍教師,在高中增設1000個外籍教師。為了彌補英語教師的不足,還將聘請本社區(qū)具有英語專長的人士參與學校的英語教學。這些內外結合措施的實施,將有利于日本英語教學師資整體力量的提高與充實,從而促進學校英語教學的蓬勃開展。
四、結語
雖然各個國家的英語教育受制于本國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地域的特點,但是由于中日兩國在社會文化上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在教育思想和教學形式上也有著非常相同或者類似的觀點和做法。特別是在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的形式下,中日兩國都已經(jīng)把普及英語教育當作提高國民素質、振興民族經(jīng)濟、融入國際社會的一項戰(zhàn)略措施。日本英語教育的發(fā)展歷史所反映的問題和目前關于《戰(zhàn)略構想》的改革措施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深化國內的英語教育改革,使我國的英語教育在新的形勢下能取得更大的發(fā)展。
首先,要充分認識英語教育的重要意義。最近許多國內學者認為,當前中國的教育過度強調了英語。學英語不該全民化,甚至有人說英語浪費了教育資源。且讓我們看看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日本,不僅制定了《戰(zhàn)略構想》,把國際化奉為既定國策,甚至要把英語當作第二官方語言,因為在日本目前全國上下已經(jīng)廣泛地認識到要趕上當今信息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浪潮,就必須提高國民的英語水平。這是因為,我們要認清現(xiàn)實。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以英語為主導的世界里。每年的諾貝爾獎,世界最重要的科技成果大部分依然誕生于英語世界。很多文明成果,不是靠譯成本民族語言就能完全融會貫通的。所以重視英語、強化英語,不僅是學科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建設發(fā)展的需要,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其次,要切實推進英語教育改革。近來國內圍繞“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統(tǒng)考”和“職稱外語考試”引發(fā)大家對英語教育地位的大討論。有人認為可以,甚至必須要取消此類英語考試。筆者以為,盡管現(xiàn)在的職稱考試存在著許多弊端,但是當務之急是要對英語教育方法、考核形式等進行必要的改革,而不能因此否定英語的本身語言功能。通過多年來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我們至少明確了英語課程是集知識性、工具性、交際性和文化性于一體的基礎課程,當前要特別突出英語課程的應用性,真正把英語作為交際的工具來教和學,提倡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縱觀我國的英語教育走過的艱難歷程,以前我們也如同早期的日本,把英語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習,因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圍繞知識的灌輸來確立和進行。到了八十年代,中學英語、大學的公共英語注重到培養(yǎng)較強的閱讀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和客觀需要,因為當時大多數(shù)人沒有機會直接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到了目前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怎樣考就怎樣學。學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用而學,而是為了學而學。脫離生活,脫離語言交際的實際,這也是“啞巴英語”的病根之所在。所以切實推進英語教育改革,重新審視英語課程的性質、地位、功能,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手段和評價方法,努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充分發(fā)展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否則,將嚴重影響各級各類學校畢業(yè)生的質量,進而影響我國的改革開放步伐,制約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這不僅是我國的歷史教訓,也是日本英語教育發(fā)展史對我們的啟示。
參考文獻:
[1]Banks J A.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M].Boston Allyn & Bacon,1989.336.
[2]Moore D C .Statistics among the liberal ar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93,(3):214-222.
[3]Mckay.S.Teaching English as all international language[J].ELT Journal,2003,57(2).139―148.
[4]李傳松,許寶發(fā).中國近現(xiàn)代外語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李良佑,張日異,劉犁.中國英語教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6]劉振前.第二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研究評述[J].當代語言學,2003,(5).
[7]胡壯麟.對中國英語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語研究,2002,(3).
[8]胡壯麟.Individualization.Collaboration.nd Hy-pertextualiz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J].中國外語,2004,(1).
[9]田文.任務型教學必須中國化嗎―對基礎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N].二十一世紀報英語教學周刊,2004-9-21.
[10]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11]王守仁.關于英語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2-8-6.
[12]楊白儉.關于外語教育的幾個問題[J].中國外語教育,2004,(1).
[13]孟臻.日本中小學的外籍教師和Team-Teaching[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3,(11).
[14][日]鐘展音.日本21世紀英語教育的戰(zhàn)略構想[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6).
[15]張文友.日本英語教育的改革動向[J].外語界,2001,(5):33-36.
[16]英語教學改革懇談.培養(yǎng)能使用英語的日本人的戰(zhàn)略構想[D].2002.
[17]鐘晨音.日本21世紀英語教育的戰(zhàn)略構想[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6).
[18]張素芹.談基于國際理解教育的日本中學英語教學改革[J].日本問題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