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育論文
初中地理教育論文
環(huán)境教育是受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高度重視的教育領域,被視為從根本上解決日益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條必由之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初中地理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地理教育論文范文一:初中地理教學論文《如何進行地圖教學》
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知識點,許多地理特點規(guī)律都可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它有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廣泛,最實用的教具。如果教學中地圖運用得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地圖教學?,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地圖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發(fā)展思維、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但是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在學習地理課以前,學生對地圖有一些的認識和了解。七年級學生對地圖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導就很快消失了。老師要引導他們,促使他們喜愛地圖,對地圖產生興趣,因此老師應適時提出一些能激發(fā)學生閱讀地圖興趣的問題。在講地圖時老師注意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讀圖知識討論如何看地圖,學生發(fā)言很積極,各抒己見;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指出不足,講解地圖和一般圖畫的區(qū)別,適時提出地圖上的比例尺、圖例、注記三個基本要素,并逐一講解,打好基礎。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郊游,促使學生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地圖對我們生活的實用性,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得力助手。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也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興趣的源泉在于知識的應用,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沒有成就感的興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學知識成功的運用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興趣十足。
二.教會學生讀地圖的方法,會讀不同類型的地圖
學生面對一幅地圖,到底怎樣去讀?首先要使學生熟悉地圖的圖例。地圖圖例是千變萬化的地理事物的圖形符號,它表示的是各種地理事物。學生只有掌握了圖例符號,才能識別各種地理事物。圖例符號大致分為以下幾種:界線符號(如洲界、國界、未定國界、地區(qū)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號(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號(如公路、鐵路、航線、水庫等)、礦產符號、專題地圖的符號(如工業(yè)圖、農業(yè)圖等圖上的符號)、常見天氣符號等。因此應教會學生養(yǎng)成讀圖先讀圖例的習慣。其次讀圖時要注意地圖的圖名,從而確定地圖的類型。根據地圖的類型,對地理圖像進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關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確的結論。對于不同類型的地圖,閱讀方法和技巧是有區(qū)別的。常見地圖的類型大致分為:
1. 地理圖表
地理圖表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發(fā)展和分布的規(guī)律性。閱讀時,不能只停留在表層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從表層的信息獲取其內在的聯(lián)系,找出其規(guī)律性。
2. 等值線圖
等值線圖是反映地理現象、數量分布情況的地圖。閱讀時,通過觀察圖上的數據幅度,看疏密情況,看等值線封閉與否,等值線的走向特點。如看等溫線圖→讀出氣溫約度→各地溫差大小→高(低)溫中心→分析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圖→讀出降水量約數→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分析影響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 地理分布圖
地理分布圖所占比重較大,運用較廣。對于不同類型的地理分布圖,應確定其觀察和分析的重點。如看地形圖,應重點看地勢特點,重要地形單元及其分布以及它們的相互位置關系。如對于某區(qū)域的海陸位置,應重點讓學生辨認和評析該區(qū)域所瀕臨的海洋、距海遠近、位于大陸的相對位置等。對于某區(qū)域的緯度,應著重讓學生觀察該區(qū)域所跨的緯度范圍,辨認該區(qū)域與特殊緯線的空間關系。
4. 地理示意圖
地理示意圖旨在用簡單形象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確本質屬性,演變規(guī)律及產生的原因。因此看這類圖時,應重點注意各地理要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
三. 教學地圖時應提出明確的要求,所提出要求要從簡單到復雜,
注意運用從分解到綜合的認知規(guī)律,注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教學中使用的掛圖不應該太復雜,內容不要太多,應簡單明了,主題突出。讀圖時一次不宜提出較多的觀察目標,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畢竟有限,在太復雜的地圖中尋找有用的信息,干擾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觀察的主要目標,同時,過于復雜的地圖,過多的讀圖目標,也增加了讀圖難度,容易挫傷學生閱讀地圖的積極性,教學層次不明顯,講解問題的思路也不清晰。如果講解的問題較復雜,可用幾張內容單一的地圖,觀察后再逐次疊加綜合,以判斷不同地理事物的關系。如通過地圖分析世界耕地的分布時,可先展示耕地分布圖,利用幻燈投影疊加五帶分布圖,得出:耕地多分布于降水多的濕潤地區(qū);投影地形圖得出:耕地多分布于平原地區(qū)。逐一觀察后,再總結出耕地分布的特點。對于一個復雜的地圖分解為幾個簡單明了的地圖來觀察,學生要讀的地理事物突出,有利于循序漸進的有層次的分析問題,也利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問題。這樣能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問題解決。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習能力。
地圖是平面的,展示地表平面信息較容易,也易于閱讀。對于地表的立體事物展示較困難,也較復雜,如山地、高原等地形;山高、海深的程度,除了運用符號文字外還要用色彩色調來表達。給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不能不加以注意。如讀地形圖時可以先提問分層設色地圖是如何表示地勢高低起伏的,山地、高原、平原地形特點及平原、高原、山地在圖中對應什么顏色。然后提出世界最長的山系是什么?世界最大的高原是什么?最大的平原地什么?引導學生在地圖上一一找出。然后可以歸納南美洲的地形特點。從而在頭腦中浮現出知識點與地圖相互關聯(lián)的一幅地圖。
建立知識點和地圖之間牢固的關系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地理課上不斷提出一些地理事物讓學生在地圖上標出,反復練習,不斷得復習鞏固,加深印象,知識點與地圖的聯(lián)系才能鞏固。
四. 要注意地圖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比較,綜合分析地理問題 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的,它們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在分析問題時,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才能正確認識,把握其實質。反映在地圖的閱讀上,要注意圖與圖之間的聯(lián)系和比較,同時用幾幅圖來綜合分析地理問題。如在學習我國的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時,可以把這兩個地區(qū)的地圖進行比較:找出兩大地區(qū)的位置,主要地形單元,瀕臨的海洋等,從而讓學生得出南方和北方地區(qū)的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通過閱讀我國的“一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以及主要農作物種類的分布,學生不難想象出南、北方地區(qū)劃分的依據。
初中地理教育論文范文二:如何讓初中地理教學走進生活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地理教學內容過于側重知識的傳遞,而忽略的知識的運用,特別是地理知識與生活的關系,沒有得到體現。“湘教版”教材主編朱翔教授曾說過 :“過去的地理教材內容,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內容和知識,學生學過以后,在以后的一輩子當中從來就用不到。”所以地理新課標提出了最基本的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而作為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融入生產生活,在生產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強烈愿望,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關鍵詞】初中地理 知識與生活
在地理科目的日常教學中,如果我們完全按照教科書上的照本宣讀,那么課堂氣氛會略顯死板,學生也提不起興趣。這種情況不是特例,是普遍存在的。筆者認為如果將地理科目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把地理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有所用、學有所得。
一、教學過程中使用真實生活實例
想要讓學生理解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先要讓學生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形態(tài)。在教學中列舉學生司空見慣的地理現象,以豐富學生的感知,從這些現象中,挖掘蘊含的地理知識。生活經驗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實踐檢驗過的感性認識,是學生最為可信、也是最能從淺顯中見深奧、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材料。授課時及時聯(lián)系生活,可使教學內容變得親切可感,使難點易化。還能使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并不神秘。生活中處處有地理,處處有地理思想。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關鍵在于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離不開平常在生活中的觀察和積累,善于從生活中提煉地理知識。利用生活現象提煉地理知識,引入新的教學課程,才能隨心所欲,隨口而出。
那么如何具體化的將生活實例引入地理課堂呢?如: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有自然環(huán)境烙印,教師可結合教材,讓學生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我國南方房頂是陡斜的?為什么夏天喜歡穿白色衣服?為什么冬天農民用熏煙方法來保護農作物?為什么本地正午日影總朝北等等。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現象,引起他們的
探究心理,他們會體驗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地理建立一種需求感。讓學生將所學原理擴展,學會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另外,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地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生活中地理問題的認識。這種方法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是地理學習的終結目標。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識的用途, 使學生能自覺地在生活中應用地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要用到許多地理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建筑中房屋、街道的朝向;太陽能熱水器的安放角度和朝向。如何根據交通圖選擇出行的路線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據旅游景區(qū)圖選擇游覽路線,如何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和生活等。如何利用文化擴散規(guī)律,選擇適當商品推銷方式。近階段房地產很熱,假若你是購房者你會選擇怎么樣的房子等。
二、以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奇異”事件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但是如果以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卻是不合理的。在地理教學中,我們可以使用這種實例,讓學在科學與傳統(tǒng)的沖突中了解知識。例如:在提到四季的劃分時,中國和歐美國家的劃分方法不同,中國以陰歷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為四季的起點,而歐美國家以“二分二至日”為四季的起點,那么到底哪個更為準確呢?老師在講解時,不是很容易說清楚。我是用過生日這件事講清楚的。首先,我問學生:你們過生日是過陰歷的還是過陽歷的?大多數同學都回答過陰歷的。然后我隨便問了一個同學的生日:陰歷九月初二。接著我做了一個設問:我們都知道今年閏七月,那么你今年與去年過生日相差了多長時間?學生一算差了一年又一個月。很明顯陰歷生日是不準確的。所以得出結論:四季的劃分還是歐美國家的更準確一些。又如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我國江浙一帶盛產絲綢,新疆瓜果特別甜,徐州地區(qū)是淮海經濟區(qū)中心以及我們平時以面食為主食等等,這些事實的原因都能從地理知識中找到答案;各種地形的形成,各地特產,聚落形成發(fā)展,環(huán)境變化等無一不與地理規(guī)律有密切關系。掌握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就能使我們正確看待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避免迷信與盲從,使我們生活在更加理性的世界中。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之轉化為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中國有句古話“學以致用”。著名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論家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指出:“無論什么東西不可單因它在學校里有價值去學習,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學。這樣一個學生學的知識,才不至于一出學校立刻就消失掉了。”我們的學生每時每刻都不能脫離社會生活環(huán)境,無論以后從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現實生活。而地理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源于生活,貼近生活,運用到生活中,這對于轉變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具有重要意義。讓生活走進地理,進而拉近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有用,從而在學習中得到好處,受到實惠。讓地理走進生活,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經驗基礎上構建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并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服務于實際的生活,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