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論文
地理教育論文
地理課程改革啟動以來,我國的地理教育科研也隨之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遺留下很多值得我們繼續(xù)關注的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地理教育論文范文一:地理教育中美感教育的運用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開展美育,解決地理教學中的美育及美育心理問題,使地理的教與學能夠很好結合,我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需要美化
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活動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美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其智力活動過程中,感受到智力活動本身的美,進而激發(fā)、提高學生對智力的愛好,使其產(chǎn)生濃厚的求知欲望,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事半功倍了。要做到這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必須符合以下標準:a、明確教學目的,按照大綱要求進行教學。教學活動的過程本身就是教書育人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意志教育和審美教育寓于知識傳授之中。b、依照教材的內容和教材科學體系特點,確定教學內容。既要加強“雙基”教學,又要注意能力培養(yǎng)和智力開發(fā),當然要依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量”(知識容量)、“度”(知識深度難度)、“序”(知識結構與認知結構的序)等。c、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體現(xiàn)獨特風格和創(chuàng)造性。要求教師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排除疑點;使得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師生關系和諧,配合默契,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傊?,優(yōu)化教學內容組合,美化教學方法,使教學具有系統(tǒng)性、完整性、有序性、節(jié)奏性的和諧過程結構,其活動達到真、善、美的境界,美育就自然寓于其中。
教師需要從教材中尋找美育素材
因為地理學科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空間無限遼闊,時間極其漫長,包羅萬象:上至宇宙太空,下到巖層海底,有世界各洲各國,也有祖國山南海北。廣袤世界,千姿百態(tài)。各種地理事物蘊含著自然美、藝術美等,即具有形象性與情感性。例如:宇宙中日月星辰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有規(guī)律的運動,從而產(chǎn)生了周而復始的晝夜、四季交替的自然現(xiàn)象變化。這種有規(guī)律的和諧的現(xiàn)象,就是一種自然美。又如,高中地理教材中熱帶雨林的各種植物以自身的生態(tài)特性————喜光程度的不同而形成了明顯的層次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形象的語言和景觀圖片,可以把這絢麗多彩、錯落分明的景象展示在學生眼前,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再如,地理環(huán)境的各個組成要素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形成的統(tǒng)一有機整體,才使自然環(huán)境按其內在聯(lián)系和諧發(fā)展,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當然,即使地理環(huán)境存在地域分異,也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地域分異具有的規(guī)律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氣候帶、自然帶等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呈有序排列,使地理環(huán)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有些地理要素不但分布有序,如氣壓帶風帶、非洲氣候類型、低中緯海區(qū)洋流系統(tǒng)等要素,還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這些平衡、統(tǒng)一、有序、對稱等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我們必須不斷在教材中尋找,才可以發(fā)現(xiàn)并用于教學中。
教師的教學語言需要美化
教材是教師語言的基礎,教師要有優(yōu)美的語言,首先是教材語言要美,教師才有教學語言美的基礎。如果能在地理教材中用生動、活潑的文字、圖文并茂,課本語言用接近學生實際的、趣味性強的語言文字來表述,就為實施美育打好了基礎。其次是教師,地理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水平的高低。凝練、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在地理教學中能幫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既要求語言科學準確、精煉通俗,更要講究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充滿魅力的語言,給學生展現(xiàn)出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不僅使地理課堂妙趣橫生,生氣勃勃,而且還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另外,教師的板書設計要巧妙,內容要簡明精練,字體要工整美觀。教師的肢體語言也要優(yōu)美,儀態(tài)端莊,和顏悅色,以情感人,使學生得到技能培養(yǎng)、智力開發(fā)的同時,情操也得到陶冶。這就是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我們在運用這些優(yōu)美語言的時候必須要適時、適度,切不可濫用、更不能為顯示學問而亂用,否則就會“喧賓奪主”,達不到地理教學目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手段,美化地理表象,效果也極佳
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投影儀、幻燈片、電化、地圖和其他直觀手段,將地理事物的新穎性、多樣性、生動性和趣味性以及形式美、色調美,通過電影、錄像、幻燈、錄音等聲光設備,把大量的生動形象材料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好像“身臨其境”??梢晕龑W生注意,激發(fā)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到“寓美于教,寓美于學”的作用。這些直觀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官,不僅有利于地理表象的形成,還可以使一堆枯燥的名詞,那些冰冷的概念和數(shù)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美的地理表象。
設計有趣的地理課外活動,也是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
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擴大和加深所學的內容,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訓練。因為它能為學生提供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使其自由地去感受美、欣賞美,接受各種美的陶冶和啟迪,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所以,我認為教師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使自己的教學具有最佳美學結構,還要懂得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才能成為心靈美、言行美的楷模,才能使學生獲得知識、鍛練能力、得到精神的凈化,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地理教育論文范文二:地理教育中生存教育的滲入途徑
一、地理教學中生存教育的現(xiàn)狀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會生存”已然成為了全球教育的共同主題。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教材要求學生對各種自然與人為災害的發(fā)生、防御有正確的認識,具有安全意識,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護的措施。從“生存教育”的大視野來看,我們的地理教材還特別強調了人口、資源、環(huán)境與發(fā)展的關系,體現(xiàn)了“珍愛生命”的精神。在地理教學中對青少年進行生存教育,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學生生存能力的提高,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更是地理學科提升其學科地位的契機。但是由于現(xiàn)實中的各方面原因,地理學科的地位和作用并沒有得到學校、老師、學生等等各方面的正確認識。在許多學校,由于應試教育、中高考的指揮棒、強烈的功利主義思想、重理輕文思想等的影響,為提高所謂的教學質量、升學率等,地理學科依然被學校視為“豆芽菜”、“雜牌軍”,致使本來就比較少的地理課時更加少,在眾多學科中備受歧視。現(xiàn)實中的地理教學狀況使得一些地理教師備受打擊,課程改革中生存教育的理念難以在其心中生根發(fā)芽,以致于地理教師對教學的準備設計、教學實施過程、教學反思及教學總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脫離了滿足時代和社會需求的教育理念,失去了作為地理教師應有的激情。中學地理教學目前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生存教育的新鮮血液沒有很好地滲入到中學地理教學的骨髓中。
二、開展生存教育的途徑研究
青少年缺乏生活閱歷,他們對生存知識和生存能力重要性的理解既沒有感性的生存體驗,也沒有理性的知識教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去強化他們的生存意識,提高其生存的能力。
1.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地理學科所具備的特性,使其擁有非常豐富的課程資源,比如說文字資料、影像資料、名勝古跡,等等。我們不僅要充分挖與掘教材相關的內容,還應該充分地開發(fā)、利用其它地理課程資源,比如推薦學生閱讀與地理有關的讀物、小說,播放地理紀錄片等,鼓勵學生參觀當?shù)氐拿麆俟袍E,了解人類的偉大、生命的可貴,從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生存價值觀。如在《我國農(nóng)業(yè)分布》的教學當中,可以把景觀圖和地圖結合起來使用,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要因地制宜。展示反映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景觀圖片,例如南方的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麥的播種和收割的圖片,介紹照片拍攝的時間以及反映的事物,但是不要注明地點。學生分組觀察圖片,記錄觀察到的內容,討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自然條件。學生利用地圖,討論圖片上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景觀可能出現(xiàn)在哪個地區(qū)。由學生利用相關圖像向全班闡述本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講評。
2.教師要充實自我,以身作則。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教師自己首先要充分地認識到生存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努力轉變觀念,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榜樣。不少老師自己本領不高,終日躲在學校這一象牙塔中渾渾噩噩過日子,躲避來自社會環(huán)境中的種種變化和磨難,自身的生存意識與能力就不是很強,如何教導學生?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充實、提升自己的生存本領,用自己的激情帶動學生的激情。例如使用角色扮演這一授課方法,當講到高中選修中“自然災害”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受泥石流侵襲村莊的居民,在分析泥石流成因的基礎上,教授其逃生之法。
3.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能力。實踐活動有課內和課外之分,現(xiàn)如今的地理教材,不乏很多的活動板塊,教師可據(jù)此開展一些例如辯論會、演講、話劇等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更重要的,讓學生學會了競爭,學會了合作。而課外活動尤其是社會實踐,可以大大地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使學生能切身地體驗并且感受到社會,認識、理解當今社會中的各個問題和現(xiàn)象,培養(yǎng)他們適應社會和自主調控的本領,讓他們在社會大課堂中學習、鍛煉、成長,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夠更好地生存。如講授高中必修2第五章《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交通大隊了解當?shù)氐慕煌ㄟ\輸方式和布局,交通事故狀況、事故原因、事故后果等,通過以上各方面的調查總結,使學生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從而增強防災的意識。又如高中必修1《地球上的水》這一章的活動板塊,要求以北方缺水問題為例,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士基于各自立場提出不同的對策,教師可以針對這一活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專家組(如工程技術專家、經(jīng)濟專家、地理專家等)開展辯論賽,向學生灌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4.積極調動家庭和社會的力量。生存教育不同于傳統(tǒng)的書本教育,僅僅只需教師和學生即可,它是一個集學校、家庭、社會、自我四位于一體的系統(tǒng)。因此想要順利地實施生存教育,僅有教育部門(或學校或教師)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積極調動家長及社會各界的關注,爭取到全社會的配合與參加,并且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以及家庭的資源,從而形成生教的合力。例如高中必修2中第三章的問題研究環(huán)節(jié),針對題目“家鄉(xiāng)的農(nóng)業(yè)園區(qū)會是什么樣”,教師可以與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基地聯(lián)系,開放園區(qū)供學生參觀學習,甚至邀請學生家長陪同,讓家長與社會真正地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
5.喚醒學生的自我生存意識。哲學上說,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此,無論外界如何重視,如何勸導,都只能產(chǎn)生一段時期的影響。只有學生自己擁有生存自救意識,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或是尋求其他幫助。而目前我們的大多數(shù)學生往往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天災人禍永遠是別人的事,跟自己無關,也正是如此,造成了他們生存意識的淡薄。因此,喚醒學生的自我生存意識,使之實現(xiàn)自我生存教育尤為重要。例如,必修2中第六章《綠色食品知多少》,可以讓學生事先從自家隨機帶零食、蔬菜,在課堂上展示并分門別類,教師在強調綠色食品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和環(huán)境的同時,告訴學生綠色食品對人類健康的好處,并運用多媒體等展示食用非綠色食品導致身體不適甚至中毒的案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危險近在咫尺,自己并不能置身事外,使其從內心真正關注生存教育并認真對待它。
在地理教育中滲透生存理念,從小處說,可以強化學生個人的獨立生存意識;而從宏觀上來講,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民族生存的重要性以及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必要性,甚至不失為地理走出尷尬學科境地的一條新路。當然,正如文中所說,除了地理教師的轉變,社會以及的家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我相信,只要各方力量都能重視生存教育,并攜手共建之,我們的學生不僅能夠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且會生存得十分精彩。
地理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1.初中地理教育論文
2.大學地理論文題目
3.大學地理論文
6.教學心得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