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傳媒與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
試論傳媒與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生代農民工已成為城市發(fā)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否能夠順利融入城市之中,直接關系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大眾傳媒作為輿論的載體和傳播者,在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著重探討了大眾傳媒在農民工形象塑造、利益表達、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與應承擔的責任,并就大眾傳媒如何發(fā)揮自身的傳播優(yōu)勢,幫助新生代農民工盡快融入城市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大眾傳媒;城市融合
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指的是出生于20世紀以后,年齡在16歲以上,在城鎮(zhèn)就業(yè)但戶籍仍在農村的80后、90后青年。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外出農民工的數量為1.5億人。其中,16歲~30歲的占61.6%,也就是說,中國新生代農民工有1億人左右[1]。新生代農民工與第一代農民工有較大不同,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觀念、生活經歷、生活方式以及經濟收入等方面。首先,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生活環(huán)境非常熟悉,鄉(xiāng)土觀念日漸淡薄。其次,在生活經歷上,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即使出生、成長在農村,但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就前往城市打工,從事非農業(yè)的工作,對農業(yè)勞動不熟悉,吃苦耐勞性較差。最后,新生代農民工在經濟和文化上與上一代農民工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文化素質較高,從事的職業(yè)大多為第三產業(yè),注重自身的發(fā)展,經常學習新知識,經濟條件上與上一代相比有很大的改善,消費理念新穎。
因此新生代農民工具有農民和工人的雙重身份,又具有很多城市居民身上的特征和觀念,對于融入城市極為迫切。
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時面臨的困境
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包括精神、文化以及物質等方面。雖然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政策的調整,新生代農民工物質的融入正逐步得到解決,但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融入還很艱難,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在雇傭方面,在招聘會上經常能發(fā)現,“本職位需要城市戶口”的招聘要求。在職業(yè)方面,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09年農民工監(jiān)察調查報告》中指出,外出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業(yè)、零售業(yè)、建筑業(yè)、服務業(yè)、住宿餐飲業(yè)等五大行業(yè)。從事制造業(yè)的農民工占總人數的39%,建筑業(yè)占17.3%,服務業(yè)占11.8%,住宿餐飲業(yè)和零售業(yè)各占7.8%[2]。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農民工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城市的底層,干著累、臟、收入低的工作。
但新生代農民工由于接受了較高的教育,他們期望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來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和政治表達,如我們可以經常發(fā)現在微博、飛信和貼吧上有不少農民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爭取權利,比如近期有新生代農民工在新浪微博上發(fā)布新聞聯(lián)播式討薪視頻,就是使用新穎的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權益??梢哉f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具有了公民的權利意識,他們渴望融入城市,渴望社會能夠關注他們這一群體。但在新生代農民工市民意識覺醒的同時,大眾傳媒并沒有太多地關注、滿足農民工的這一要求,忽視了他們的媒介需求和媒介權利。
首先,我國目前仍然實行的是二元戶籍制度,就是把戶口分為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戶口,分別對住戶和人口進行管理的制度,其主要內容是掌握人口和控制住戶的自由遷徙以便于管理,是為配合當時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種區(qū)隔式集中人力資源投資于配置的模式[3]。這項制度嚴重阻礙了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進程,主要體現在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方面,新生代農民工的居住方式主要是工棚與單位宿舍,居住條件與城市居民差距較大,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這些保障房只適用于擁有本城鎮(zhèn)居民常住戶口,住房問題是新生代農民工關心的首要問題。另外戶籍制度影響著新生代農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適用于擁有城市戶口的居民,而新生代農民工被排除在外。
其次,大眾傳媒對農民工包括新生代農民工的報道存在著污名化現象。涉及農民工的報道大多是負面信息,經常報道農民工包括新生代農民工暴力討薪以及他們生活的困乏和單調,以打撲克的方式來打發(fā)時間的刻板印象。
再次,農民工的媒介權利存在缺失。尤其是在進入數字化時代后,媒體的頻道和頻率越來越專業(yè)化和有針對性,有女性頻道、游戲頻道、足球頻道等,但并沒有針對農民工群體的頻道和頻率。政府雖然開辦了一些針對農民工的網站,但這些網站對農民工的吸引力仍不夠。
最后,農民工在對媒介的態(tài)度上存在矛盾心理,對大眾媒介提供的信息既存有質疑但又缺乏其他獲取信息的渠道,對于網絡上紛繁復雜的信息缺乏理性的認識。多數新生代農民工利用網絡只是為了尋求感情的宣泄和娛樂,不能合理地使用媒介,對電腦、手機等新媒體缺乏理性的對待,很難從中獲取有益的信息。
大眾傳媒在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中的角色
隨著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崛起,如何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城市已經成為城市管理者的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社會轉型發(fā)展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溫家寶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好農民工在城鎮(zhèn)的就業(yè)和生活問題,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wèi)生、住房租購以及社會保障方面與城市居民享有同樣的待遇[4]。毋庸諱言,這個過程非常復雜,需要各方面的齊心協(xié)力,而大眾傳媒作為社會的瞭望者,在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和融入城市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眾傳媒是新生代農民工形象的塑造者。麥庫姆斯和肖指出,大眾傳媒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大眾傳媒中所反映的新生代農民工的議題、新生代農民工的形象,形成了庫利所說的“鏡中我”,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對自己的認識以及社會對這一群體的印象。因此大眾傳媒在報道有關新生代農民工的新聞時,應積極地報道他們的先進事跡,體現他們的優(yōu)秀品格,如近年來所報道的在北京救人而不留姓名的新生代農民工孫天叢、在青島冒著危險多次跳海救人的新生代農民工魏青剛等,這些新生代農民工都讓大眾感受到了中國農民勤勞、樸實的美德。
大眾傳媒是新生代農民工權益的維護者。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要力量,如何切實保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已經直接關系到了我國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大眾傳媒對新生代農民工應加大關注的力度,并通過自身的輿論影響來維護他們的權益,幫助他們解決各方面的困難。
大眾傳媒是農民工媒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者和教育者。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最需要的不是物質方面的而是精神上和價值觀念上的,在這些地方他們最需要與城市市民相一致。但是以新生代農民工的現狀來看,自身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他們的知識水平還不是太高,還缺少必備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大眾傳媒具有普及知識的作用,能夠利用自己信息平臺的傳播優(yōu)勢,向農民工群體提供城市社會需要的職業(yè)技能、價值觀念、思想覺悟以及道德水平,這對于農民工群體融入城市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力量。正如英國的文化社會學家所說的,傳媒能夠提供新的社會接觸點、新的社會習慣和儀式……提供了結構與行動、社會與個人之間的樞紐[4]。
大眾傳媒具有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娛樂方向的責任?,F如今,許多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都很繁重,生活壓力很大,需要一定的娛樂活動來緩解生活的壓力,大眾傳媒本身就具有提供娛樂的功能,因此應承擔起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適宜娛樂節(jié)目的責任。電視節(jié)目應該從提供生計(提高生產力——治貧)、文藝(提高知識力——治愚)、衛(wèi)生(提高健康力——治弱)、公民教育(提高團結力——治私)等方面開辦農民所需要的文化節(jié)目。[5]在傳播的內容上應該考慮新生代農民工的接受能力,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另外,節(jié)目的內容要積極健康向上,向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提供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節(jié)目,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塑造。
總之,我們要重視大眾傳媒在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充分利用大眾傳媒來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話語權和利益表達權,通過傳媒的廣泛影響力來為新生代農民工打造一個公平和諧的生存環(huán)境,進而促進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更快地融入城市。
[本文為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眾傳媒與農民工的利益表達”(09CXW016)及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留守兒童的媒介使用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12CXW027)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永敏.新生代農民工如何逐步融入城鎮(zhèn)[J].經濟導刊,2010(10).
[2]國家統(tǒng)計局.2009年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EB/OL].(2010-03-19).
[3]許振興.二元戶籍制度與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問題研究——基于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
[4]馬戎,周星.21世紀:文化自覺與跨文化對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5]李和平,吳焱.電視文化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塑造[J].新聞愛好者,2011(1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