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視經濟深度報道的“點”與“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視觀眾對經濟報道的需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已不滿足對經濟現象或經濟過程的淺層次了解,他們不僅需要了解經濟生活中簡單的“發(fā)生了什么”,他們還要知道“怎樣發(fā)生”和“為什么發(fā)生”、“將要怎樣”。從新聞要素5個W來講,就是要強化WHY(為什么)和HOW(怎么樣)。
關于深度報道的定義爭議頗多,我個人認為電視深度報道在內容上要有深度,即:情節(jié)、細節(jié)、過程要深入細致;分析上要有深度,即:必須有幾個邏輯層次,逐層剖析出事實真相和內在本質。國外學者公認深度報道是“以今日之事態(tài),核對昨日之背景,從而說出明日之意義。”直截了當地說經濟深度報道就是讓電視觀眾看了 “起勁”、“解渴”、“過癮”的經濟節(jié)目。以下是我對經濟深度報道的幾點認識,以求共勉。
關于經濟深度報道的背景資料運用
一件好的經濟深度報道除了找準選題,找好報道角度之外,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報道主體背景資料(包括文字、錄像、錄音、照片等)的搜集和處理。每一條電視新聞不一定都要運用背景資料,而每一個深度報道節(jié)目卻不能沒有新聞背景。背景資料在經濟深度報道中始終起著基礎的保障作用。實踐證明,經濟深度報道的選題總是集中于社會經濟生活的“熱點問題”,百姓關注的“焦點”問題和群眾疑慮的“難點問題”,一個重要的選題途徑便是從大量的,方方面面的背景資料中分析選擇。背景資料在電視采訪過程中具有了解報道對象,有的放矢的作用,使采訪做到胸有成竹。同時,背景資料在增強電視報道情節(jié)性方面具有真實感人,展示情理;在情節(jié)的序幕、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中均可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濟南臺大型系列片《′98聚焦3·15——夜過三峽》一片中,運用大量游客在游三峽期間拍攝的資料鏡頭,真實地記錄了游客與旅行團之間交涉場景及事件發(fā)生時的同期聲,這些背景資料在整個節(jié)目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獲獎作品《起死回生的故事》中,有一段記錄二年前重汽集團與濟南客車廠簽訂兼并協議的背景資料,雖然這段帶同期錄音(掌聲和談話聲)的資料鏡頭只有短短的三十秒,但它在整個節(jié)目中所起的作用卻是編導用多少文字描述都替代不了的。
任何一個從事經濟深度報道的同行都會發(fā)現一個難題,這就是節(jié)目所要表現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已有結果或正在產生結果的“昨日新聞”,對此,文字易表述,畫面和聲音卻難以真實地反映,當事人的同期聲雖然可以重述歷史,但這種重提往事的同期聲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和不足,因此新聞資料運用恰當可以使節(jié)目更真實、真?zhèn)魃瘛⒏锌梢曅浴5珡臅r間上來看,今天即是昨天的延續(xù),也是昨天的累積。據此攝像機可以攝錄昨天在今天留下的痕跡,以此來表現背景和主題。獲獎作品《孿生兄弟的不同命運》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其中在表現兩家制藥廠因對科技投入的重視程度不同而導致兩家企業(yè)的市場命運發(fā)生了巨變,以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抽象主題時,編導巧妙地用現在進行時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一內容,齊魯制藥廠節(jié)衣縮食,增加對新藥開發(fā)研制的投入,提高科技人員的工資待遇,而一墻之隔的濟南制藥廠卻悄無生息,使大量科技人員流失,課題流產,實驗室大門緊閉,設備破損嚴重。隨著攝像機鏡頭的運動,人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編導的意圖,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實踐表明,用現在進行時的拍攝手法,運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段,在真實的場景內,可以表現經濟深度報道節(jié)目中所需要的歷史背景。
關于經濟深度報道的采訪形式
如果將新近發(fā)生的經濟現象和經濟事件作為報道對象,那么便總離不開倒敘,也就是首先要對報道主體進行背景的描述和音像資料的適當運用,這方面操作越充分,就越有條件挖掘報道的主體的深度。相對而言,主體單一,時間跨度短的經濟新聞事件在表現手法上比較容易把握,但在紛繁復雜的經濟活動中,任何事件的發(fā)生和現象的出現都不是孤立的,主體復雜,時間跨度長,用單一的倒敘方式難免會流于機械,同時也會因報道主體多元而攪亂了整個節(jié)目方案,落入什么都想說,什么都說不清楚的尷尬境地。為避免這種情況,應該對報道主體(事件或現象)本身進行客觀的分析,理清背景、原因、過程和結果,逐一進行挖掘,使觀眾能從單一的事件或現象中知道更多想知道的東西。
現在進行時的經濟深度報道手法是當前除電視直播以外最能體現電視特性的經濟報道形式,它能使觀眾隨著電視畫面和聲音準同步接收報道主體發(fā)出的信息,產生良好的收視效果。雖然現在進行時的報道形式給觀眾以真實感、臨場感、懸念感,但它對編導、攝像人員尤其是對報道主體本身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如:要有大量的主體背景資料;所報道事件或現象是將要發(fā)生、出現或剛剛發(fā)生、出現;編導和攝像人員有把握報道主體的能力并要有對其發(fā)展變化的預見。用現在進行時的手法采訪拍攝的獲獎作品《1996·秋天的故事—莊媽媽·林明剛》,準確的記錄了大都市中的兩位下崗職工靠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片天地的動人故事。作品將莊媽媽和林明剛真實的生活用攝像機鏡頭和與記者簡單的對答反映出來,運用了大量跟拍鏡頭和現場同期聲,兩位主人公的談話舉止看似簡單平常,但無時無刻不在向電視觀眾發(fā)出一種自立、自強的信息。由此可見,現在進行時的表現手法在對報道主體的挖掘上有它獨到的作用。?
目前,經濟深度報道的另一種報道形式也頗受觀眾喜歡,這就是調查式采訪。調查式采訪是在特定的空間,以特定的事件或現象為新聞背景對特定人群(第一知情人、第一當事人)沿著不可替代的路徑進行調查采訪。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編導、記者未知結果或內幕的狀態(tài)下,用相對少的評論和相對多的疑問和判斷進行采訪,并將報道主體事件化,將事件故事化,將故事人物化,按段落逐步深入,抓住人物命運的東西。有人說調查式
采訪就是要“調查靈魂”,所以這種采訪形式,富有戲劇性,充滿懸念,矛盾和沖突點一個接一個,清晰的段落感往往能使觀眾的收視熱情貫穿節(jié)目的始終。除了中央臺的《新聞調查》欄目,各地方臺也推出了一些經濟調查類節(jié)目。濟南臺獲獎節(jié)目《假冒偽劣當原告》和《天平緣何傾斜》均是此類節(jié)目,作品以熱線電話和觀眾來信為線索,對幾起假冒劣質飼料坑害農戶的行為進行調查式采訪,有十幾位知情人、當事人和法律界人士接受采訪,最后得出了是地方保護主義在坑農害農的調查結果。
調查類節(jié)目雖然可以有較好的收視效果,但它同樣也對報道主體本身和編導的職業(yè)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在此不再贅述。
在經濟深度報道節(jié)目的實際操作中不妨將幾種報道方式結合起來使深度報道的形式多樣化,做到游刃有余,不落俗套。
關于經濟深度報道的敘事主線
既然經濟深度報道往往是事件化選題,那么也就要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構成,向電視觀眾傳遞一個有背景、原因、過程和結果的信息整體。那么在經濟深度報道中如何才能使情節(jié)構成完整,避免出現前有交待,后無結果或前無交待,后有結果呢?這就需要認清、找準報道主體內部最能反映其本質的活性因子,而這些因子的活動發(fā)展軌跡正是報道主體的一個個矛盾點、沖突點,也就是節(jié)目中的興奮點。它包括時間的延續(xù),人物行為和心理變化,帶有懸念,富有邏輯或催人淚下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戲劇化的結局等等。那么如何利用好這些因子,使其為編導服務,使節(jié)目更具吸引力呢?首先,要選擇經濟深度報道中的主線和輔線,它可以時空的變遷轉移作為敘事采訪主線;也可將報道主體內部的關鍵人物定為采訪主線;還可把具有特定意義的物品(設備、樓房,汽車等)當作主線。總之,報道主線是節(jié)目的筋骨,報道主體的細節(jié)和故事情節(jié)都是血肉,都附著在筋骨之上。
以獲獎作品《起死回生的故事》為例,對濟南客車廠老職工汝繼堯的采訪便作為整個節(jié)目的報道主線。汝師傅工作生活的變化過程就是濟南客車廠在幾十年里從計劃走向市場,從粗放到集約的轉變過程。在他的內心深處既有對過去老國有企業(yè)輝煌歷史的懷念;也有對企業(yè)步入市場走入低谷的無奈;同時也有企業(yè)在兼并聯合、資產重組重顯生機后的興奮和喜悅。這種心境和情緒的變化從一個側面真實反映了部分國有企業(yè)從驕傲走向尷尬,又從尷尬走向希望的經歷,對這一人物細的采訪是成功的。在此片中,編導還將一套價值數千萬元,閑置七年之久的進口設備作為報道的輔線,從節(jié)目的開始就對這套設備的背景及它給企業(yè)帶來的沉重負擔作了說明,“每天都要向銀行交一萬多元的貸款利息”,以后又在節(jié)目中先后幾次報道這套設備命運變化,使這套死氣沉沉的設備有了生命感。最后,終于在重汽集團和濟客資產重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以時間遞進和時空轉換作為經濟深度報道的敘事主線是編導們經常采用的方法。如在大型系列專題片《資產重組,1+1>2 —— 千里有緣一線牽》中,編導將青島海信集團與貴州華日電視的資產重組過程,以時間的伸延和空間的轉換穿插起來,將兩家跨域數千里的國有企業(yè)渴望生存和謀求發(fā)展的真實經歷表現出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編導以時間為主線用大量文字和鏡頭去表現兩位企業(yè)決策人面對市場,面對改革,面對困難,沖破地方阻力,打破地域屏障,毅然聯手闖市場的心理變化過程。在此片中,兩位企業(yè)家坐陣兩地,遙控數千萬元資產的重組,從青島到貴陽,從貴陽到青島,處理好時空的轉換就顯得尤為重要,編導在處理時主要選擇兩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畫面,(青島:海浪、沙灘、貴陽:標志性建筑)作為大場景轉換鏡頭;用室內非特定意義物品(眼鏡盒、煙缸、電話機)作為人物轉換鏡頭;以飛機空中飛行,汽車行駛作為空間轉換鏡頭。
以時間和空間變化作為報道主線就應該盡量早的介入到報道主體中去,這樣便可用現在進行時的報道手法去策劃設計自己的采訪思路。既然時間不斷發(fā)生變化,那拍攝空間也就隨之發(fā)生變化,場景過渡應該自然。畫面可加字幕表現空間的轉移,也可配以解說等等,如處理不好,則會使觀眾產生錯位,越看越糊涂,嚴重影響節(jié)目質量。
要制作好經濟深度報道節(jié)目還要求編導有一定的經濟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才能使節(jié)目有深度有高度。要有市場經濟頭腦和鑒別能力,要有較強新聞敏感,保證好選題不漏掉。還要有現場組織信息,分析信息、傳達信息、預見信息的能力。電視工作永遠是成功與遺憾共存的工作,我們所做的應該是在今后多一些成功少一點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