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言藝術研究畢業(yè)論文
淺談語言藝術研究畢業(yè)論文
語言藝術不僅影響著教學效果,而且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xiàn)出語言藝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語言藝術研究畢業(yè)論文,供大家參考。
淺談語言藝術研究畢業(yè)論文篇一
《 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提升策略 》
[摘要]教學語言是教師教書育人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語文教師需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掌握教學語言特征,優(yōu)化課堂教學語言。
[關鍵詞]語言藝術;語言修養(yǎng);語言特征;教學語言
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不光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熟練掌握教學語言藝術。因為教學語言是教師教書育人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語文教師語言表達的好壞,對學生個性的成長、思想品質(zhì)的提高及教學質(zhì)量影響很大。語言表達能力好的語文教師,往往會使學生聽起課來倍感精神,心曠神怡,受到熏陶,反之,如果表達能力差,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教學質(zhì)量也難以提高。那么,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言辭表達能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
1.加強思想修養(yǎng)
一位語文教師要有熱愛教育、獻身教育事業(yè)的思想,這樣他才會全心全意地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行為,才能在教學語言中充滿真摯的情感。教師的教學語言充滿熱忱和期待,往往使學生感到可親可信。因此,崇高的、獻身教育事業(yè)的思想,是語文教師提高語言修養(yǎng)的前提。一位語文教師如果不接受教育,對教育工作漠不關心,對學生沒有一點愛心、責任感,那他又怎樣去美化學生的心靈,怎樣去開拓學生的視野,怎樣講出熱情洋溢的忠誠人民教育事業(yè)的話來?言為心聲,語文教師要提高語言藝術,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要錘煉語言先錘煉思想,要使語言閃光,引人入勝,先使自己的思想迸發(fā)火花,光彩照人。
2.加強知識修養(yǎng)
教師語言是各種知識信息的載體,許多語言功底深厚的教師,都非常重視自己的知識修養(yǎng),他們深厚的語言功底正是來自廣博的知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單一的知識結(jié)構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了,教師的知識要在“專”的前提下向“博”的方向發(fā)展。例如,語文教師要具備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這樣在教學中就可以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培養(yǎng)他們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總之,語言的藝術性決不是能通順達意就行了,要顯示出超出一般的藝術魅力。教師要刻苦學習和錘煉,平時多讀、多寫、多練,多向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學習取經(jīng)。
3.加強心理素質(zhì)修養(yǎng)
一位語文教師如果心理素質(zhì)不好,要提高語言藝術,也是很難的,由于心理素質(zhì)不好,上課時常常神情恍惚,眼睛左躲右閃,不敢看學生,說話的時候吞吞吐吐,思緒紊亂,在重要場合發(fā)言時,也常常緊張冒汗,欲言語噎等。這樣的教師怎樣教好學生,怎樣能說出精彩的話來呢?所以,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能夠沉著冷靜,處變不驚。
4.加強語言技能修養(yǎng)
語言技能修養(yǎng)是提高教學語言技能的重要因素。語文教師在平時講話或上課時,要注意自己的發(fā)音用聲技能和修辭技能。發(fā)音用聲技能主要指氣息控制、語音辨識、音量把握、語調(diào)變化、節(jié)奏處理和態(tài)勢配合等。語文教師在講話時,要注意科學的呼吸、換氣和發(fā)聲,使聲音響亮持久,必須掌握普通話語音的基本理論知識,音量的把握要適當,還要有意識地訓練態(tài)勢語言,使態(tài)勢自然得體。語言技能還包括在說話時多掌握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雙關、夸張、對比等,要運用嫻熟,恰到好處。
二、掌握教學語言特征
教師上課說話并不像平常生活聊天一樣,隨便想怎樣講就怎樣講,而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教學語言第一個特征是規(guī)范性。規(guī)范性是指上課時,一定要用普通話這一標準用語,發(fā)音要準,吐字要清晰。所運用的教學語言要簡潔、準確、清楚,讓學生覺得教師說的不多,但句句有用,條條是理。教學語言切忌啰嗦,吐字不清,概念含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讓學生在美好的語言環(huán)境里,養(yǎng)成講好母語的良好習慣。教學語言第二個特征是針對性。一般教師教育的對象、教育的內(nèi)容和教育的環(huán)境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jù)這些教育因素,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不能閉著眼睛說瞎話。教學語言是受學科、教材內(nèi)容、學生年齡特征、學生聽講情緒制約的。
語文教師上課要注意語調(diào)的變化,善于使用優(yōu)美豐富的詞匯,使語言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抑揚頓挫,節(jié)奏感強。教學語言第三個特征是鼓勵性。教師語言的主導對象是學生,他們正處在成長發(fā)育時期,更期盼教師把他們看成大人,他們的自尊心很強,也很敏感。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要愛護他們,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時時鼓勵他們積極向上。教學語言第四個特征是教育性。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教師的全部活動都貫穿著明確的教育目的,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當具有教育性,做到語言文明、純潔,具有分寸和教育感,切不能強詞奪理、惡語傷人。教學語言第五個特征是審美性。
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審美性,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一種表現(xiàn)。只有美的語言才能啟迪人的智慧,塑造人的心靈,給人一種奮發(fā)向上的力量。教師語言的審美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nèi)容美,一是形式美。內(nèi)容美要求教師的語言思想深刻,富有哲理,充實而又含蓄。形式美主要指表達形式的多樣性和修辭手法的豐富性。教學語言第六個特征是啟發(fā)性。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思考,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還要善于用含蓄的語言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教學語言第七個特征是可接受性。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具有簡潔、通俗、直觀性的特點,切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可滿口深奧,說一些學生無法理解的古文式言語。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語言
課堂教學的成敗主要取決于講授的優(yōu)劣,而講授的優(yōu)劣又取決于教師語言技能的高低,因而講授的語言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教師在講授時應從思考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及知識本身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系統(tǒng)開始,把學生的已知內(nèi)容納入教材的未知體系中去,使已知和未知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從教材本身的邏輯來看,可采用歸納法、演繹法;從學生掌握知識來看,可采用問題探索法、討論法;從教師指導的角度看,可采用指導法、討論法。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該體現(xiàn)出邏輯性、精辟性和啟發(fā)性。邏輯性就是語言要簡短明快,所說的概念要準確無誤,判斷要精確,推理要嚴密。精辟性指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所講的內(nèi)容先要清楚各個脈絡,包括重點、難點、時間安排等,以便向?qū)W生闡述時透徹、尖銳,引導也玲瓏剔透、清晰明了。啟發(fā)性指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誘因,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思維能力。教師還得重視導入技能。導入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huán),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nèi)容開始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無疑為課堂教學的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導入課題,力求在每進入一堂課之始,就一錘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十九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興趣。”所以,巧妙的導入會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懷著一種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課的到來。
導入的方法很多,有銜接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情境導入法等,不管哪種導入,教師在運用時都要注意導入的針對性、啟發(fā)性、新穎性、趣味性、簡潔性等特點。從上面這幾個方面去提高教學語言藝術,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有許多語言知識需要教師去研究學習,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這個道理。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學會用好教學語言。
淺談語言藝術研究畢業(yè)論文篇二
《 滿濤翻譯語言藝術研究 》
一、翻譯的主體性問題
1969年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指出,翻譯的真正問題不在于技術,而在于人。列維指出,各國都越來越重視翻譯家的研究,在普遍提倡提高翻譯家的文學和社會地位。皮姆也曾指出,在翻譯史的研究中,我們應該注重翻譯家的研究,做到以人為本。哈提姆和梅森也強調(diào),譯者的角色是協(xié)調(diào)人,在動態(tài)的交際過程中,譯者處于中下地位。美國的翻譯理論家道格拉斯•羅賓遜提出譯者是作者的化身,也就是譯者如同作者,同樣具有主體性。在現(xiàn)代闡釋學的基礎上,1975年,著名英國翻譯理論家喬治•斯坦納提出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當具備的四個步驟,即信賴、侵入、吸收、補償。
實踐證明這四個步驟無不展現(xiàn)著譯者的主體作用,同時也告訴我們,對翻譯家的研究仍是不可忽視的。我國對翻譯家也有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約30年中對翻譯家領域的研究也逐漸形成體系。張威廉在《怎樣提高我們文學翻譯的質(zhì)量》一文中說到,普列漢諾夫曾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了翻譯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的重要性,作為翻譯的主體,譯者要通曉所要譯出的語言,通曉所要譯成的語言,熟悉所要譯的作品中所處理的事物。
楊武能明確提出翻譯的主體性問題,他指出翻譯首先是人的翻譯,翻譯的作品,讀者和原著這幾個方面的鏈接點就在于譯者,譯者作為一個主體,可以說有著在整個創(chuàng)作活動和信息傳輸過程中處于樞紐和核心的地位。楊麗華的《中國近代翻譯家研究》介紹了翻譯家嚴復、梁啟超、林紓、馬君武的生平譯事,并對其翻譯的片段做出了賞析,而且對其譯論進行了闡釋。郭著章的《翻譯名家研究》整理了郭沫若、林語堂、徐志摩、茅盾、錢歌川、蕭乾在內(nèi)等名家的譯事年表及翻譯見解。
二、對于滿濤的研究現(xiàn)狀
對于滿濤先生的研究目前還僅限于國內(nèi),且寥寥無幾。顧征南先生在文章《懷念著名翻譯家滿濤》中簡單地介紹了滿濤的文學之路及滿濤的部分譯作,對擁有如此才華,卻在1955年的那次大災難中遭災,最后落寞而逝的滿濤先生,表達了無限憐惜。樓適夷曾在紀念滿濤的文章中寫道:“滿濤這青年,他不大會高談闊論,議論風生,常在會中,半開著嘴,笑嘻嘻靜聽,不時還往前后門口望望風??墒菚芭芡韧ㄖ?,會后分配他工作,他無不勤勤懇懇,按時完成……”“他譯別林斯基,譯果戈理,以翻譯家出名,實在他寫文章,又好又快……他身體不好,有時白天不足,還得熬夜,一次竟然昏倒。”但是這樣一個低調(diào)的人,竟然遭到迫害。雖然“此時,組織上正式宣布,滿濤問題,徹底平反。
但滿濤自己卻聽不到了!”由于“_”的迫害,滿濤心中憋悶,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突然病危,而溘然離世。王元化作為滿濤先生的親戚、摯友、知己,陪滿濤走過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王元化在給陳冰夷信中說到,“一旦人天兩隔,我就失去了心上最寶貴的那一部分。”“我失去了一個兄長,一個友人,一面可以照出我的靈魂,使我不敢妄為、促我上征的鏡子。
這損失太大了,這是無可彌補的啊。”在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記中寫到,“我曾用《安娜•卡列尼娜》的書前題詞‘申冤在我,我必報應’來概括書中的中心主旨,這是一種機械觀點??上M濤已無法知道了。”這其中囊括了多少遺憾。陳殿興在其文章中說,“我們不能不為滿濤這樣一位杰出的優(yōu)秀翻譯家過早的去世感到惋惜,同時也不能不感到后來者責任的重大。”在人們所搜集的資料中,在談及滿濤先生翻譯特點之時往往一筆帶過,沒有做過比較系統(tǒng)、全面的介紹,滿濤本人亦從未確切提出過翻譯理論。
三、語言藝術的研究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在某種程度上講,語言本身就是藝術。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在《語言論》一書中給語言以崇高的評價:“語言是我們所知道的最龐大最廣博的藝術,是世世代代無意識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無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樣偉大。”“每一種語言本身都是一種集體的表達藝術。”說明語言具有美質(zhì),具有自己的審美性能和美學表現(xiàn)。劉勰在《文心雕龍-練字》中說:“心既托聲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諷誦則寄在宮商,臨文則能歸字形矣”。《文心雕龍-物色》篇說:“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婉轉(zhuǎn);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
王臻中、王長俊在《文學語言》中論述較為全面,對文學語言的定義、特性、社會屬性、風格進行了闡釋,對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作和運用進行了探討,對敘事、抒情、戲劇等體裁的文學語言特色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李潤新在《文學語言概論》中總結(jié)了一些前人對于什么是文學語言的定義,闡述了自己對文學語言的觀點,認為文學語言是文學家用以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具有具體感性的特點,這就構成了文學語言必須具有形象性的基本特性。
雷淑娟在《文學語言美學修辭》一書中指出了語言文字美丑的相關要素,對文學語言節(jié)奏美、意象美、模糊美的美質(zhì)構成及其呈現(xiàn)進行了研究、剖析、論說。在文學語言中運用多種語言素材、多種語言手段把所要表現(xiàn)的題旨、情境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適切性。白春仁《文學修辭學》一書闡述了文學作品的結(jié)構層次包括辭章、形象、涵義、作者,四個層次的外部聯(lián)系,審美與四層次之間的關系,文學語言的地位,在音調(diào)、句法、詞語、章法平面的藝術功能,語言藝術的運用,語言與形象的關系,并舉例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語言進而領會藝術形象。
因此,分析作品中語言的藝術是十分必要的。萬志全在《藝術化語言》中指出“藝術語言”一詞在20世紀90年代被借用到語言學上來,但這種借用不是很縝密,所以還是“藝術化語言”比較穩(wěn)妥。探討了藝術化語言的定義,并對藝術化語言進行了簡單的鑒賞。讓我們看到研究藝術化語言的意義,較之于一般的文學語言,能更廣闊地開拓想象,開辟解脫生存困境的新途徑。向新陽在《文學語言引論》中說明了語言、文學、文學語言的關系,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語言是構成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指出了文學語言———美的語言,文學語言的藝術加工和運用體現(xiàn)在聲韻的調(diào)配、詞語的修飾、詞序的變化、句式的選擇上。
結(jié)語
從此基礎上可以看出,目前學界內(nèi)對滿濤先生作品的研究并不多,這與其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稱的。對滿濤先生的翻譯語言藝術研究,在國內(nèi)仍然處于初探階段。
有關淺談語言藝術研究畢業(yè)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