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和肯定科學的價值
自牛頓力學問世以來,科學對于促進人類物質(zhì)進步和精神文明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人自五四新文化運動起就把科學當成破除迷信、擺脫貧窮、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有力武器。但是,科學的作用到底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利大還是弊大,從來就有不同看法。著名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對科學的影響發(fā)出強烈質(zhì)疑,到了20世紀,更有尼采、海德格爾、胡塞爾等大哲人深入揭示科學的負面價值,流風所及,對科學持懷疑與批判態(tài)度不但在發(fā)達的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社會,而且在發(fā)展中國家和不發(fā)達國家,也成了風尚。
中國人一方面在科學技術上奮起直追,一方面也快速地吸收西方哲學家否定科學的思想??磥恚瑢茖W價值的評價,是我們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探討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像西方人那樣,一般地談論科學的本質(zhì)、作用、后果;二是在中國特定的語境中(即長期落后,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是當務之急)探討科學的價值。本文側重于第二方面,分析梳理自上世紀初直至今天中國人,尤其是人文知識分子對科學的批判性態(tài)度,說明對科學基本上應該持正面肯定態(tài)度,同時也要真正懂得科學的精神、性質(zhì)及其范圍,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科學。
東方文明古國的抗拒心理
鴉片戰(zhàn)爭使我們這個“中央之國”、“天朝上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摧枯拉朽般地粉碎了中國苦心構筑的海防邊防,失敗首先使中國人領教到西洋槍炮的威力,然后領悟到科學技術的價值。但是,統(tǒng)治集團和上層知識分子的主流認識并無根本改變,頑固派把科學技術視為“奇技淫巧”,開明派也不過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敗再敗和對西方了解的增加使中國政治、文化精英發(fā)生分化,一部分人提倡學習西方,利用科學技術救國;另一些人依然拒斥科學,對之表示鄙夷不屑,認為固守傳統(tǒng)以維系道德人心才是根本。從宏觀角度看,這個古老而落后的大國既驕傲、又沮喪,對科學既羨慕、又抗拒,但向往也好,排斥也好,大家都對科學知之不多,了解不深。從微觀角度看,肯定科學價值的新派人士往往是熱情有余而素養(yǎng)不足,當他們以科學為武器反對迷信和無知時,他們的口號和姿態(tài)似乎可以概括為這樣:“我們什么都不迷信,我們只迷信科學”,這當然是與科學精神不符的、自相矛盾的態(tài)度;而那些頑固守舊的人一方面輕視和敵視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把西方名流批判自身文明,稱贊東方傳統(tǒng)的片言只語視為知心話,當成抑西揚中的得力證據(jù)。
比如,辜鴻銘就最愛引用各種西方人對中國文明的贊揚來為他那抱殘守闕的立場辯護。他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文中說:“著名的藝術評論家勃納德·貝倫森先生在比較歐洲與東方藝術時曾說過:‘我們歐洲人的藝術有一個致命的、向著科學發(fā)展的趨向。而且每幅杰作幾乎都有讓人無法忍受的、為瓜分利益而斗爭的印記。’……我認為歐洲文明也是為瓜分利益而斗爭的戰(zhàn)場。”①
梁啟超的看法也很引人注目,他在膾炙人口的“歐游心影錄”中寫到:“記得一位美國有名的新聞記者賽蒙氏和我閑談,他問我:‘你回到中國干什么事?是否要把西洋文明帶些回去?’我說:‘這個自然。’他嘆一口氣說:‘唉,可憐,西洋文明已經(jīng)破產(chǎn)了。’我問他:‘你回到美觀卻干什么?’他說:‘我回去就關起門老等,等你們把中國文明輸進來救拔我們。’”②
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的人文知識分子具有以上看法,是可以理解的,當然也是狹隘的、于國無益的。但是,時至今日,還有一些中國人抱持著前世老冬烘的態(tài)度,把科學理解為只具有工具性、物質(zhì)性、機械性,聲稱21世紀是中國文化的時代,原因無他,因為我們的文化和傳統(tǒng)是精神性、倫理性的。對照近一個世紀前國門初開時國人幼稚而一相情愿的想法,我們真應該盡快用開放的心態(tài)取代那種狹隘的心態(tài)。
重審“科學玄學論戰(zhàn)”
中國知識界在上世紀20年代初爆發(fā)了一場“科學與人生觀”的大論戰(zhàn),五四新文化運動主將陳獨秀、胡適,著名學者梁啟超、梁漱溟,著名科學家丁文江、王星拱等人投入了論戰(zhàn)。這場爭論充分顯示了中國知識界當時對于科學本性的認識水平,以及面對科技文明和科技思潮時產(chǎn)生的分化與對立。
論戰(zhàn)起于張君勱在清華大學的講演“人生觀”,他的論點分兩個方面,第一,科學問題和人生觀問題判然有別,科學并非萬能,科學不能解決人生觀的核心問題;第二,人類文明分為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前者是精神文明,后者是物質(zhì)文明,物質(zhì)文明依靠科學,導致人生觀的機械與簡單,中國人應該放棄科學的價值取向,回歸傳統(tǒng),回歸宋學。
論戰(zhàn)以科學派大獲全勝,人生觀派(又被輕蔑地稱為“玄學派”,甚至“玄學鬼”)完全失敗告終?,F(xiàn)在來看,這個結果是相當值得玩味的。
從學理上講,張君勱等人將人生觀與科學完全對立,否認二者之間有任何關系,是站不住腳的,是一種狹隘、因循守舊的見解。胡適辯駁說,人生觀隨經(jīng)驗和知識而與時俱進,比如,根據(jù)天文學和物理學的知識,叫人知道空間的無限之大;根據(jù)地質(zhì)學和古生物學的知識,叫人知道時間的無窮之長;根據(jù)生物學的知識,叫人知道生物界的生存競爭之殘酷。確實,達爾文的進化論問世之后,引起人們在世界觀和人生觀方面的深刻變化,就是明顯的例證。
“ 玄學派”的失敗明顯與當時的時代潮流和思想大趨勢有關。五四新文化運動使開放、革新的思潮銳不可擋,使保守立場聲名掃地,張君勱提倡回歸宋學,顯然是不合時宜,逆潮流而動;中國面臨列強的侵略欺侮,不可能不走倚重科學技術、富國強兵之路。這時貶斥科技物質(zhì)文明,倡言東方精神文明,不僅是徒托空言,簡直是腐儒誤國之論。
但是我認為,現(xiàn)在冷靜地看,張君勱等人認為科學決非萬能,人生觀問題不能靠科學解決,卻有相當?shù)暮侠沓煞???茖W派固然可以主張科學與人生觀有關系,但進一步認為人生觀問題可以化約為科學問題,或者干脆就是科學問題,卻是簡單的、不正確的。誠然,人生觀與經(jīng)驗、事實、知識有關,但它的本質(zhì)與核心是價值觀、意義觀,它談的是人應該做什么,而不是世界或事情是怎么樣。價值和事實的區(qū)分在哲學上就是“應然”與“實然”的分別問題,在西方哲學傳統(tǒng)中,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休謨和康德對此早有明確論述。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不存在價值與事實的二分,它們是天然相通的。當時的科學派大多是西化派,但在這種復雜微妙的問題上,他們的理解簡單了一些,未脫傳統(tǒng)思想窠臼。當然,論戰(zhàn)的中間派有較為全面合理的主張,比如范壽康認為應該區(qū)分科學與規(guī)范科學,前者(比如生物學、心理學)說明“是什么”的問題,后者(比如倫理學和美學)說明“應該怎樣”的問題。
“科玄”之爭對我們今天的思考很有啟發(fā)。它既彰明了科學的價值,又表明了它的有限范圍。我們今天特別應當注意,掌握科學知識決不能代替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決不能代替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向善情操的熏陶。
后現(xiàn)代科學觀
自從80年代中后期后現(xiàn)代主義傳入中國,質(zhì)疑和否定科學價值的傾向又多了一樣思想武器。法國解構主義哲學家福柯和德里達全力消解科學的價值,動搖、瓦解科學作為客觀知識代表的地位。他們力圖證明,認為科學知識反映了客觀世界,不過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或者神話,科學不過是一種話語權力,它并不比其他形式的話語特殊和優(yōu)越。
法國后現(xiàn)代主義者利奧塔(Jean-FrançoisLyotard)《后現(xiàn)代狀況:關于知識的報告》在中國知識界有較大影響,此書認為,在當代條件下,科學知識正面臨“合法性”危機,科學話語歷來被當成元話語,是衡量其他話語的標準,現(xiàn)在,這種絕對真理的地位已不復存在,科學和其他敘事方式,如神話、寓言、民間傳說等等處于同樣地位。他說,以前科學家一直看不起其他敘事,因為它們無法用證據(jù)證明自己,而在今天,科學知識在證明自身時,卻不得不依靠其他敘事性知識:“當科學家有所‘發(fā)現(xiàn)’之后,在接受電視和報紙采訪時,會說些什么呢?他們多半會重復一套敘事詩的知識探索”,“科學性的語言游戲希望說法成為真理,但卻沒有能力憑自己的力量,將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③
利奧塔把什么都當成話語,這就抹殺了科學和迷信、巫術的區(qū)別,這不能解釋人類文明史中科學戰(zhàn)勝愚昧的事實。后現(xiàn)代主義者斷言科學與神話、巫術沒有區(qū)別,但當他們生病時是去醫(yī)院,還是去找巫婆呢?科學家為了讓社會和公眾了解科學發(fā)現(xiàn)的成果和價值,會使用宣傳和其他介紹手段,但科學理論和科學定律本身能否成立,卻有自身的評判標準。這相當于醫(yī)藥的推銷要靠廣告,但它們能否治病,卻不是廣告吹出來的。
利奧塔等后現(xiàn)代主義者的觀點對于科學落后、科學精神薄弱、邏輯和理性傳統(tǒng)不深遠的民族有相當?shù)奈:?。中國科學和文化落后,人民大眾要擺脫愚昧和陋習,尚須作出巨大而長久的努力,抹消科學與非科學、科學與巫術的界限,只會延滯中華民族擺脫愚昧落后。
科學是否與人文精神對立?
中國有些所謂文化人缺乏基本科學知識,對科學的歷程和精神并不了解,卻以人文精神的名義否定科學技術,詛咒科學文明。他們提倡返樸歸真,脫離現(xiàn)代文明生活,其實不過是對海德格爾的學舌。請看以下言論:④
海德格爾說過,無家可歸狀態(tài)已經(jīng)成了一種世界命運。是的,人類愈來愈想家了,回到那個自然、和諧、自由的家園……是科學首先分割了自然、分割了人類認識自然的統(tǒng)一性,是科學首先以一種合理的片面性和整體的孤立性切開了人類眼中渾然一體的自然世界,它解剖了人體、解剖了地球和整個宇宙,它將人的體力和功能延伸到人的異己的部位,并進一步讓異己的器械取代了人的體力和功能,從而中斷了人的體能的進化,使人的精神出現(xiàn)出分支狀態(tài),甚至發(fā)展到一種破碎狀態(tài)……人文主義在維護和捍衛(wèi)著世界和生命的整體性;科學主義在切割、分解著這個整體……人文主義在尊重并返歸自然,科學主義在解剖、毀壞自然……科學主義在客觀上促成了商業(yè)和戰(zhàn)爭;人文主義在主觀上抵制著商業(yè)和戰(zhàn)爭……
我認為,承認現(xiàn)代科技給人類帶來某種程度的異化是一回事,無限美化原始生活,用只存在于自己頭腦中的原始烏托邦批判現(xiàn)代生活則是另一回事。人們都知道,原始的自然世界并不是人類詩意地棲居之地,地震、火山爆發(fā)、雷電、洪水等等輕而易舉就使人喪生。而科學不但不降低生命的質(zhì)量,反而是生命的守護神。如果沒有現(xiàn)代醫(yī)學,鼠疫、黑死病、產(chǎn)褥熱等疾病不知道會有多猖狂。至于說到世界的整體性,我們可以比較唐僧取經(jīng)、馬可·波羅來中國的艱辛和現(xiàn)代交通、通訊帶給人們在旅行、交流方面的極大方便。確實,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人類愈來愈接近“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這一古往今來的人文主義理想。
科學給人理性和力量,使人自尊和自信,科學是人文的后盾,不是人文的敵人。
結語:我們需要肯定科學的價值
西方思想家中不斷有人反思科學的后果,批評科學的方法,置疑科學的價值,了解他們的想法有其必要,但鼓吹他們的思想則必須三思而后行。這里沒有篇幅討論他們的合理與偏頗之處,只是有必要指出,就算他們說的有道理,西方科技過分發(fā)達西方人對科技太偏頗、太迷信,因此有各種副作用,但在中國情況又怎樣呢?我們是科學太多太成熟了,還是太少太落后了?在中國,什么時候科學被濫用了,成了霸權,還是情況剛好相反,人們往往缺少最起碼的科學態(tài)度,甚至反科學、偽科學大行其道?
我認為,我們必須正視中國的現(xiàn)實,努力使自五四以來就一直倡導的科學精神和民主精神一道安家落實,發(fā)揚光大??茖W的價值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一定會為人們越來越認識和肯定。
注釋
①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1年,第39頁。
②梁啟超:“歐游心影錄”,載于陳菘編:《五四前后東西文化問題論戰(zhàn)文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365—366頁。
③利奧塔:《后現(xiàn)代狀況》,中譯本,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第94、98、99頁。
④李震:“科學文明的沉思”,載于《科技與國力》,1995年5月,創(chuàng)刊號,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