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國主義的思修論文
青年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否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否自覺地把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融入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行動中去,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敗和國家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關于愛國主義的思修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愛國主義的思修論文篇一
《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品教育的措施》
摘要: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著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抓好道德品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是基礎教育,心理素質和能力教育是終身教育,它貫穿于兩者之中。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小學生
小學德育目標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等五個方面。從五個方面內容看可分為二大類。一類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類是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因此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著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抓好道德品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是基礎教育,心理素質和能力教育是終身教育,它貫穿于兩者之中。幾年來,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校抓著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是非教育,道德品質教育,下面就這個問題談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生動活潑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重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重要內容之一。
幾年來,我根據(jù)學生特點組織各種生動活潑,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分年級的系列教育。學生年齡不同知識需求不同,要求也不同,因而針對不同年齡特點,確定為各年級的教育側重面。
2.開展愛國主義系列講座。愛國主義教育既需要寓教育于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也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我校結合各學科知識。近年來組織了《前進中的祖國》系列講座,其中分為:①古老文明的祖國。(一、二年級);②災害深重的祖國;③爭取解放的祖國;④偉大新生的祖國(三、四年級);⑤充滿光明的祖國;(五年級)每一講座均由各任課教師負責擔任主講。通過講座使學生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有比較系統(tǒng)的認識。使學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今天,使學生立志為祖國四化建設而努力學習。
3.組織系列學習。這學期開學來,我校政治組充分發(fā)揮學科特殊功能,配合班主任班會課,對學生開展“愛黨、愛國、愛軍”形勢教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等專題。組織學生學習觀看《共和國旗幟在飄揚》錄像和《共和國衛(wèi)士》影片,開展討論,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有關語錄,從中得出正確結論,提高認識,增強了三熱愛同感。
4.進行社會調查、訪問、考察和實踐。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我們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放到一定位置,為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國情、民情,增強對社會責任感,每學期學校規(guī)定一天時間由各班組織學生分頭聯(lián)系好的油田單位、工廠、碼頭、街道、機關、學校等幾十個單位和地方,進行社會調查。以這種社會實踐活動代替過去習慣傳統(tǒng)性的秋游。所到各單位領導都很重視,親自接待,詳細介紹,專人帶領參觀。從一系列的社會調查訪問、考察中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從以小見大,看到黨領導下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從中了解國情、民情,從而也認識到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學習,報效祖國。
5.升旗儀式熏陶。近幾年學期以來,我校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的升旗活動。每天隆重莊嚴的升旗儀式對學生是一種很好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熏陶,為了搞好升旗儀式,開學典禮上校長把國歌含義作了深刻分析,進行內涵教育,十分感人,激勵人心。在此基礎上對升旗唱歌儀式每個程序的操作作了分解動作,具體規(guī)范要求和訓練。每周升旗手由各班輪流擔任,每班均把最好的同學或進步最快的同學推薦為校升旗手。每周一在升旗儀式前由學生會干部介紹升旗手事跡,并把事跡記入光榮冊,以此鼓勵本人激勵全校同學,這做法堅持了一年多,使全校各班形成一種當升旗手光榮,人人爭氣的風氣,一系列教育訓練中,我校升旗、唱歌、氣氛好,嚴肅莊重,認真。使學生認識到國歌、國旗的神圣,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對愛國主義情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6.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過去國慶活動學校搞游園之尖形式,如今每年我校結合國慶節(jié)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多種形式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今年各考研組主辦“愛我中華”為主題活動。如語文組:“我愛中華”演講賽和征文比賽;圖畫組:“我愛祖國”畫展賽;“愛我中華”書法表演賽;數(shù)學組:“我為中華學科學”智力活動;音樂組團隊聯(lián)合舉辦:“共和國在我心中”文娛會演等十幾個活動小組,這些活動具有濃厚的趣味性,豐富的知識性和顯明教育性,很受同學歡迎。
除學校統(tǒng)一組織外,各班開展“祖國,我們熱愛您”主題班會,刊出墻報參加比評,全校同學還開展“我為祖國做一件好事”活動。
歷年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開展歸納一下大約在十種形式:一學、二看、三聽、四寫、五訪、六唱、七講、八談、九評、十畫,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我校教育逐漸從過去封閉式轉為開放式,從單一灌輸式、說教式的方法轉為多樣活動式教育,逐漸拓寬了德育路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不是虛的,我們既堅持層次性、連貫性,原則性,又堅持實效性原則。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到由近及遠的教育系列。從愛同學,愛班級集體做起(樹立學生集體觀念),愛校教育(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愛家鄉(xiāng)教育(樹立社會責任感),最后升華到愛國強烈的情感和堅定的行動。
二、抓好基礎工程,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和文明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育
近年來,我校在以絕對規(guī)范的教育訓練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工程,如何使這項工作真正收到實效,我們在訓練中,注意訓練內容的具體性,訓練要求的逐漸性。
行為規(guī)范教育具有具體可行的特點。在教育訓練起始階段,我們是立足于“低、小、細、實”的觀點。即起著低一些,坡度小一些,要求細一些,效果實一些。第一階段我們就是“戴符號、不遲到、守紀律、講禮貌”著手來進行一日常規(guī)訓練,我們把這一階段教育內容編成這四句話讓學生易記、易做。學生的文明習慣是一個由小到大,由近到遠,由低到高的自我訓練,逐步完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不能“一刀切”不能“一陣化”,也不能用少數(shù)先進分子的標準來要求全體,應從實際出發(fā),鼓勵先進,照顧多數(shù)。
關于愛國主義的思修論文篇二
《關于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的調查與思考》
摘要:愛國主義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一個中要組成部分,也是現(xiàn)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現(xiàn)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引人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源泉,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本文針對在校高職生進行了部分調查,旨在通過調查找到大學生在愛國教育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愛國主義調查
列寧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那么,新時代的大學生是怎樣對待愛國主義,他們身上還有愛國熱情嗎?帶著這個疑問,針對在學的一年級大學生,對他們的愛國主義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此次調查共發(fā)放了100份問卷并全部收回,整理結果表明,參加被調查的對象中,有女生68人,其中來自農村的28人,來自城市的40人;男生32人,其中來自農村的18人,來自城市的14人。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接受教育的水平也有異。但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卻是殊途同歸。
愛國主義的表現(xiàn)有很多,本文想著重從愛國主義的態(tài)度和愛國主義的知識兩方面來談現(xiàn)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和情感。
一、愛國的具體表現(xiàn):強烈的參與意識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國與國之間的概念好像越來越淡漠.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現(xiàn)實情況表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fā)展中國家不僅要面對經濟方面的挑戰(zhàn),而且也必然要面對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zhàn)。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方面的優(yōu)勢,竭力輸出它們的政治觀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把發(fā)展中國家納入西方的發(fā)展模式和發(fā)展軌道”(《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42頁)。
美國和西方就千方百計地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美國中央情報局曾針對中國搞了個《十條誡令》,聲稱美國要“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中國)的青年,鼓勵他們蔑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教條。替他們制造對色情的興趣和機會,進而鼓勵他們進行性的濫交。讓他們不以膚淺、虛榮為羞恥。一定要毀掉他們強調過的刻苦耐勞精神。”“一定要把他們青年的注意力,從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tǒng)引開來。讓他們的頭腦集中于: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游戲、犯罪性的電影,以及宗教迷信。要利用所有的資源,甚至舉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壞他們的價值。”
一個不了解自己的國家,對國家事務不聞不問的人是不能稱其為愛國的。所以,關心國家的事務,有參與國家事務的意識,也能稱為是愛國的表現(xiàn)。雖然這么多年處在和平時期,人們好像不太關心國家大事,甚至有人說80后、90后是頹廢的一代。但通過調查和授課實踐,感覺到他們有愛國熱情、強烈的參與國家事務的意識。但是,這種意識不同于戰(zhàn)爭年代和非常時期。他們對國家的關心并不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強烈。
他們對于國家大事,很關心的占30%和關心的占67%大多數(shù)。無所謂的%3.對于國家大事,很關心的占12%,關心的占77%,無所謂的占8%,只有極少數(shù)的2%對國家對外界毫不關心,沒有人選擇很不關心。
而且,他們大部分會會自覺的遵守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97%。但48%的同學對于自己覺得不切實際的會在遵守的同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這說明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對于國家的前途,國家的未來,國家的命運還是非常關心的。他們也相信自己的參與能改變國家的未來,所以會主動投身到國家建設中去。而這也正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所在。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只能適應,沒有真正的參與意識,這些從某一個層面也說明我們國家的公民參與意識還比較淡漠。
二、濃厚的愛國情感表現(xiàn):知曉多方面的相關知識
通過歷史看愛國主義應該是一個永恒主題。歷史本身就是愛國主義的源泉,而歷史知識本身就體現(xiàn)愛國主義的內容。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出很多光輝燦爛的文化。懂得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會由衷地熱愛自己的祖國。知曉自己的民族文化,就會產生一種奮發(fā)向上的心態(tài)。增強我們的責任感和時代的緊迫感。本著這個想法,在調查中從不同的知識側面對學生進行了考察。
從調查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自己的國家制度、政黨制度、統(tǒng)一祖國的方針非常的清晰明了,正確率分別占100%、87%和85%。對于國家的政治制度,有點模糊不清,容易和政黨制度混淆,正確率僅占31%。對于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比較常見的文學知識掌握較好,正確率為83%,但對于有些歷史文化知識,模棱兩可,正確掌握的不多。比如對于臺灣曾經被日本侵占問題,正確率為51%,對于平時所見不多得軍事知識,正確率為30%,對于古代和諧理念的提出者,只有22%得同學選對。由此及彼,說明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當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還是很到位的。
愛國主義作為一個永恒的教育主題,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一種參與意識,進而發(fā)展為一種行動。
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政治參與意識
現(xiàn)在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再經過幾年即將走上社會,他們是新世紀的主角,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他們愛國感情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未來公民的愛國之心,立國之志和報國之舉,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為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需要更廣泛深人地進行愛國主義知識的教育。本人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強化政治思想教育,引導有效參與
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政治意識形態(tài)只有通過政治心理活動才能轉化為人們的政治動機、目的和態(tài)度,進而影響人們的政治行動。只有培養(yǎng)大學生對現(xiàn)存政治制度的政治認同感,才能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生活。所以,必須在現(xiàn)實中針對政治信息的豐富性,有的放矢的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讓他們牢記相關的政治制度國家制度的知識。把握他們的心理,正面引導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政治參與。
2、夯實歷史知識,激發(fā)愛國情感
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也是一部愛國主義歷史、一部革命傳統(tǒng)的歷史。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原理,要使某種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信念扎根與心并毫不動搖,只有經過連續(xù)的、長期的教育才能鞏固。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也曾明確表示,歷史不該淡出我們的視線,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不能丟。而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卻使得真正的歷史教育成了一種形式,這個問題調查中就發(fā)現(xiàn)了,所以,必須進行系統(tǒng)的、牢固的歷史知識教育。只有了解國家的歷史,才會激起愛國的情感,才會投身于祖國的建設。
當然了,愛國主義也屬于德育的范疇,而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定,無疑會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而法律知識的掌握也會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所以,愛國主義的教育的途徑應該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