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思修論文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價值,主要是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其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學思修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思修論文篇一
《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方法探析》
【摘 要】隨著社會發(fā)展與國家交往的深入,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問題已成為思政教育的重點與難點。除了從理性角度加強引導教育,筆者試圖尋求適合有效的方法使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起到引導大學生理性愛國的作用。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方法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愛國主義就是一面旗子鼓舞和動員中國民眾,推動著國家的進步,是人民的精神支柱。黨的報告明確指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家矛盾日益突出,為實現中國夢,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其理性愛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從情感層面講,愛國不需要任何理由,但從理性層面講,愛國需要方法、策略和理論指導。因此,在國際與社會環(huán)境已大有所變且慣行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法效果逐漸減弱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者除了從理性的角度加強引導教育,尋求適合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是事半功倍的重要方法。
《愛國主義教育結構探析》一文中談到:“在人們日常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中,不會僅僅局限于從某個特定的層面來開展,而是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狀況來選擇教育路徑。比如,少年兒童主要適用于愛國情感激勵的途徑來進行教育,而成年人則主要著重于培養(yǎng)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意識等路徑來進行。”大學生作為年齡上的成年人和心理上的未成年人,必然需要意識培養(yǎng)和情感激發(fā),即理論和實踐兩種方法并用。根據中宣部、教育部的文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入腦入心,除了教師單方面的講授還應加強思政實踐的內容。因此,筆者試從課內理論教學、課內實踐教學、課外實踐教學三個層面解析愛國主義教育方法。
一、課內理論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是知與行,抽象與具體的統(tǒng)一,講授法則是大學生對愛國的理解、理智、知識的抽象認識化為實踐的前提基礎。愛國主義教育必須通過教師的講授將愛國主義的內涵、發(fā)展、變革等基本問題講解清楚。講授過程中應避免單方面灌輸的情況發(fā)生,樹立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尊重并提升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活動。一方面,教育者主動營造起教育情境,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主動施教的主體,學生是參與活動、接受信息的客體。另一方面,教育者引導和幫助受教育者主動建構起自我教育的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動學習的主體,教育者則是具有輔助、服務功能的客體。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中,教師和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實現著互動作用,形成了具體而并非抽象,運動而并非靜止的主客體交替重疊的、相互作用的運動過程。
(二)案例教學法
從目前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法看,我們并不是沒有問題。比如,在中小學的教育中,我們強調大道理和概念性的東西仍較多,而且常常以考試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江蘇省有學者曾經對未成年人的愛國教育情況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有20%的學生知道什么是愛國,68.1%的學生對這個概念感到模糊,11.9%的同學不知道什么是愛國。所以運用恰當的案例對愛國主義的主要關注點如社會主義教育、法紀教育、民族歸屬感和國格教育等抽象概念加以形象闡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講解民族歸屬感時可以運用全球化浪潮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流失的案例加以講解,能引發(fā)學生共鳴,深入了解概念及內涵。
二、課內實踐教學方法
(一)專題演講式教學法
徐奉臻教授在其研究中特別提及專題式演講的體驗參與式教學方法,很適合大學生富于探索的學習心理特點,是引導學生理性思考的有效方法。如對于愛國主義在現當代的要求、愛國主義的具體行為等課題,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興趣或熱點查找資料、準備材料、小組演講、師生評議、教師綜述等一系列研討式教學過程,讓學生深刻理解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二)討論法
討論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針對大學生思想逐步成熟,個人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的特點,愛國主義教育在現時代存在較多的認識誤區(qū),對于這些誤區(qū)僅僅通過教師課堂辨析難以贏得學生認同,因此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給予學生相互探討的機會尤為重要。鑒于討論法的不易操作性,教學中建議采用無領導小組討論法和辯論法組織學生討論,在深入把握愛國主義內涵的同時也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思辨能力。
(三)情景教學法
長期以來,人們主要將情景教學法適用于營銷類、管理類課程,而通過模擬社會場景,讓學生進入相關角色,以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景為參照物,進行模仿、比較、優(yōu)化的情景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之一。情景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身行為的模擬來說明道理,給學生的行為以啟發(fā),是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結構,在組織形式上實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結合,能極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組織學生就中日關系緊張時社會上“抵制日貨”的現象進行模擬,使學生切身體會其感受,引發(fā)學生對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關系的思考和探討,把握好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愛國主義的度的問題。
(四)影視欣賞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種多樣的影視作品深受人們喜愛。包括電影、紀錄片、訪談節(jié)目、學生自拍DV等多種形式的影視作品都可運用到愛國主義教育中,影視欣賞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審美氛圍中達到心靈的共鳴、情感的震撼和思想的交流,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之一。如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東京審判》《太行山上》等影片可以使學生在感官情感上受到巨大沖擊,激發(fā)愛國熱情。另外,通過組織學生觀看中央臺公益節(jié)目——天下文明之文明出行,使學生深刻把握愛國的內涵。但在運用影視欣賞法時要注意節(jié)目選擇恰當,盡可能的對影視節(jié)目加以編輯修改,使之應用于教學更貼切;同時注意影視播放時間合理,雖然影視欣賞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但仍需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應用,長時間的播放影視難以到達預期效果甚至會出現學生抵觸的反作用。
三、課外實踐教學方法
(一)社會實踐法
在社會實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有感召力,社會實踐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理性愛國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國情民意,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如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開展掃烈士墓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和正視歷史的理性思辨能力;組織到農村、基層的社會調查樹立為國分憂,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思想;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國民愛同胞的愛國主義思維方式。
(二)網絡學習法
伴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把握住網絡這個載體,開辟新途徑。高??梢赃\用先進、豐富的網絡資源,創(chuàng)建愛國主義教育網站,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愛國主義資料放到網上,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共享;同時,充分利用Email、Flash、QQ、微博等多種網絡手段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互動,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三)潛移默化法
愛國主義教育除了使用看得見的教學方法外,看不見的隱蔽教學方法也必須同時使用才能到達教育的最佳效果。這種隱蔽教學法即是通過愛國主義氛圍的營造以到達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校園內適時的(國慶日或中日關系緊張時)大量懸掛國旗;規(guī)范愛國主義活動的儀式、儀禮;適時或定期舉辦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這些都是愛國主義教育、愛國情感表達的重要的方式。通過環(huán)境的塑造來引導大學生的理性愛國主義思想的樹立。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yōu)勢與不足,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應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方式,配合與時俱進的理論教學內容,使我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 徐國亮.理性愛國:愛國應恪守的重要原則[J].政工研究動態(tài),2009(16):23.
[3] 吳霞等.江蘇省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情況調查報告[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大學思修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