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際形勢的論文
世界正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自上世紀冷戰(zhàn)結束以來,國際形勢已經并繼續(xù)發(fā)生深刻復雜廣泛的變化。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2017國際形勢的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國際形勢的論文篇1
淺析當前國際形勢七大特征
當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特征日漸顯現,世界格局加快轉換與國際體系深刻轉型引發(fā)新的不確定性與復雜性,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在新的高度與廣度展開。
1.世界經濟復蘇一波三折、喜憂參半
全球反危機抗衰退略有成效,世界經濟呈現溫和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4.8%,但增長態(tài)勢呈現“北(發(fā)達國家)低南(發(fā)展中國家)高”,復蘇不牢靠、不均衡、不協調,脆弱性與下行風險仍大。發(fā)達國家備受高赤字包袱與通脹預期雙重擠壓,增長乏力,救治乏術,面臨無就業(yè)復蘇困局。發(fā)展中國家群體性經濟崛起助推世界格局多極化與國際經濟治理機制改革,世界銀行將發(fā)展中國家份額提高到4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向新興國家轉移6%以上份額,二十國集團(G20)影響穩(wěn)步增大。
同時,國際社會合力反危機的政治意愿明顯弱化,彼此競爭勢頭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突出,前景曲折多變。各國普遍促增長、保就業(yè)、調結構、換方式,扎堆于“綠色經濟”,致使市場份額與新興產業(yè)主導權之爭加劇。西方發(fā)達國家更是過河拆橋、以鄰為壑,蓄意排擠新興經濟體,不擇手段推出保護主義新措施,致使匯率戰(zhàn)、貨幣戰(zhàn)、貿易戰(zhàn)暗流洶涌。美國為對外轉嫁危機挑頭對人民幣發(fā)難,一再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放任美元泛濫貶值,迫使多國大肆干預匯市,助推黃金與大宗商品漲價,擾亂國際貨幣金融秩序與世界市場穩(wěn)定。
2.各主要力量深化內外戰(zhàn)略調整
金融危機凸顯經濟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緊要地位,主要力量無不以經濟為第一要務,戰(zhàn)略調整兼顧發(fā)展與安全、當前與長遠。
美國實施內外“變革”,力求脫困重振。對內,全力“拼經濟”,著力夯實霸權“根基”。奧巴馬政府接連實施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計劃,出臺金融監(jiān)管與醫(yī)改法案,制定產業(yè)振興戰(zhàn)略與出口倍增計劃,大力投資物聯網、高速無線寬帶網絡、新能源產業(yè)、高速鐵路等,力圖再造實體經濟。對外,加強戰(zhàn)略謀劃,收縮戰(zhàn)線與調整布局,欲憑借“巧實力”強化“領導地位”。相繼出臺《四年防務評估》、《核態(tài)勢評估》、《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家軍事戰(zhàn)略》等,著力利用新興大國,將戰(zhàn)略重心加緊由“反恐”轉向應對崛起大國、由中東轉向亞太。
歐盟著力緩解“內憂”,力求標本兼治。歐盟斥資7 500億歐元建立歐洲穩(wěn)定機制,全力遏制主權債務危機蔓延,捍衛(wèi)歐元體制。推出“歐洲2020戰(zhàn)略”,通過經濟治理改革方案,修改《里斯本條約》。對外成立“外交署”,用一個聲音說話,維護國際話語權。法國、英國等歐盟主要大國利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于2011年3月19日率先對利比亞發(fā)動空襲,企圖藉此維持其“世界大國”地位。日本以應對2011年3月11日發(fā)生的大地震為當務之急,力推經濟刺激與科技振興計劃,對外在“倚仗美國”與“重視亞洲”之間搖擺不定,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參與先進武器研發(fā)國際合作。俄羅斯積極謀劃“經濟現代化戰(zhàn)略”,加快發(fā)展高新科技,加緊軍事改革,著力改善與西方關系,趁機“進軍”獨聯體,在烏克蘭與吉爾吉斯斯坦等“恢復影響”。印度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大國外交“左右逢源”,極力整軍經武,欲趁勢全面崛起。巴西當選的首位女總統(tǒng)迪爾瑪有望延續(xù)“盧拉路線”,勞工黨政府對內著力改善民生,對外積極參與地區(qū)與國際事務。
3.大國關系競爭與合作同步發(fā)展,大國組合復雜調整
“后金融危機時代”大國之間共同利益擴大與相互依存加深,綜合國力競爭更多著眼于增強發(fā)展后勁,更多以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更多強調爭取合作伙伴。西方大國之間、新興大國之間、西方與新興大國之間復雜互動,后者成為重組“主線”。美歐“大西洋聯盟”有所弱化,彼此在應對金融危機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上分歧凸顯,美對歐“興趣”下降。美日之間兩個“民主黨”政府雖有磨合,但相互利用仍占主導,同盟得以深化。新興大國之間以相互借重為主,協調加強,共同提升國際話語權。美國以新興大國為重點,利用與分化并舉,著力構筑“多伙伴”體系。美俄一面推進關系“重啟”,一面繼續(xù)“暗戰(zhàn)”與角力。奧巴馬總統(tǒng)高調訪問印度,公開挺印“入常”,美印持續(xù)提升“全球戰(zhàn)略伙伴關系”。大國關系組合“新陳代謝”加快,八國集團(G8)日漸式微,“金磚國家”(中、俄、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影響增強,“基礎四國”(中、印度、巴西、南非)在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中共同“維權”,G20囊括新興與老牌大國,成為新的大國博弈的重要平臺。
4.國際安全挑戰(zhàn)更加復雜多元
大國軍事戰(zhàn)略轉型更加面向多樣化威脅。美國《四年防務評估》強調在“反恐防擴散”與應對新興大國崛起挑戰(zhàn)之間取得“平衡”,國防預算仍“遙遙領先”,且加緊研制超前武器系統(tǒng)。俄羅斯成立東、西、南、中四大軍區(qū)與聯合戰(zhàn)略司令部,打造新指揮體系,推進新式戰(zhàn)略裝備部署。日本出臺新《防衛(wèi)計劃大綱》,側重海軍與“西南方向”防御。印度研發(fā)與軍購并舉,打造立體攻防。英、法被迫采取財政緊縮政策,削減軍費,擬“共享”軍事設施以維持“世界大國”地位。北約成立“新安全挑戰(zhàn)處”,推出“新戰(zhàn)略構想”,突出“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
北極、海洋、網絡、核成為大國戰(zhàn)略博弈焦點。氣候變暖與能源資源短缺等助推“北極熱”,沿岸國軍演不斷,力圖“私分”北極。海洋領土主權爭端顯著升溫,海權角逐日趨激烈,海上軍演“扎堆”,海軍競賽顯現。美國著力推進西太平洋戰(zhàn)略,強化戰(zhàn)略打擊力量“預置”,重點針對中國,密集演練“空海一體戰(zhàn)”。網絡空間戰(zhàn)略地位迅速提升,美國網絡司令部投入運作,演練“網絡風暴Ⅲ”攻防戰(zhàn),假手“網絡自由”對外顛覆滲透,極力強化網絡霸權。美國力推“無核武世界”,聚焦核恐怖主義,舉辦首屆核安全峰會,力求主導“核秩序”,美俄簽署核裁軍新條約。美國繼續(xù)奉行防擴散雙重標準,進行亞臨界核試驗,與印度、越南等推進核合作,加之全球核能發(fā)展“大躍進”,致使核擴散形勢復雜,朝鮮與伊朗核問題繼續(xù)“糾結”。
非傳統(tǒng)安全挑戰(zhàn)呈現新態(tài)勢,危害加劇。國際反恐趨于常態(tài)化,巴基斯坦與也門成為恐怖主義新的“策源地”與“重災區(qū)”,美歐恐怖組織“本地化”,恐怖襲擊警報頻發(fā)。海盜橫行印度洋及南海,國際打海盜治標難治本,海盜與恐怖組織聯手勢頭顯現。“谷歌”及“維基揭秘”等挑戰(zhàn)主權國家及其信息安全。氣候異常、重大天災、新型疫情交織頻發(fā),破壞驚人,凸顯人類社會無限膨脹與地球有限承載能力之嚴重失調。
5.亞太戰(zhàn)略力量加快重組,地緣環(huán)境嚴峻復雜
亞太經濟增長持續(xù)領先全球,漸成世界地緣戰(zhàn)略新重心,備受各大國矚目。主要大國紛紛加大對亞太的戰(zhàn)略投入,致使地緣角逐加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fā)表美亞太政策講話,強調通過所謂“前位外交”與“進取型立足點”發(fā)揮“領導作用”。美國意圖將戰(zhàn)略重心自中東“東移”亞太,“反恐”聚焦南亞,“防擴散”關注朝鮮、伊朗,“防范大國崛起”緊盯中國,趁亂加強亞太雙邊軍事同盟,極力利用亞太各國矛盾插手東南亞、東北亞事務。俄羅斯、歐盟加大“向東看”力度,力圖分享亞太高增長“紅利”。日本、印度力爭擴大區(qū)域影響力。東盟實施“大國平衡術”,與域外大國相互利用,多方角力亞太多邊機制。
多國深陷轉型“陣痛”,政局普遍動蕩不定。在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爆發(fā)政變與嚴重族群騷亂,“改制”前景未明,塔吉克斯坦頻發(fā)重大恐怖襲擊,極端勢力滋長。在南亞,阿富汗戰(zhàn)爭即將進入第十個年頭,巴基斯坦嚴重恐襲與大洪災交織,當局管控無力,國運日趨衰敗,尼泊爾陷入內耗。在東南亞,泰國“紅衫軍”等滋事不斷,凸顯社會階層矛盾,緬甸舉行完“大選”,軍政府加快向文職政府過渡,當局與“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及“民主派”反對黨矛盾依舊。在東北亞,朝鮮藉黨代會與“大閱兵”加緊推出新一代領導人,日本民主黨敗選參議院,黨內黨外矛盾激化,執(zhí)政地位虛弱。
地區(qū)“熱點”新舊交織,危機不斷。“天安號”事件、延坪島炮擊事件接連不斷,美韓、美日趁機接連軍演,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加快,朝鮮半島南北嚴重對峙,“六方會談”重啟艱難,東北亞和平穩(wěn)定備受沖擊。美國大舉增兵阿富汗,新戰(zhàn)略對“塔利班”軟硬兼施,阿富汗戰(zhàn)爭僵持不下。美國一再越境打恐引發(fā)“巴基斯坦塔利班”報復與巴基斯坦政府不滿,巴基斯坦安全局勢“阿富汗化”前景堪憂。
海權爭端急劇升溫蔓延。“天安號”事件引發(fā)美韓黃海軍演。美國高調介入“南海爭端”,實質性“重返”東南亞,美越加緊軍事戰(zhàn)略勾連,南海問題趨于“多邊化”、“東盟化”。東海“釣魚島撞船事件”突發(fā),美國宣稱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日本圖謀實現“法理控制”,強化針對中國的“西南諸島”軍事部署。俄日圍繞北方四島齟齬不斷。美國借口“自由航行”強化海洋霸權,亞太海洋秩序醞釀重組。
6.西方大國武力干涉利比亞,加劇中東北非動蕩局勢
2011年1月14日,面對愈演愈烈的全國性反政府示威,突尼斯執(zhí)政已20多年的本?阿里總統(tǒng)被迫流亡沙特阿拉伯。突尼斯內亂隨即蔓延至整個阿拉伯世界,埃及、阿爾及利亞、也門、巴林等國陸續(xù)發(fā)生動亂,利比亞更是爆發(fā)內戰(zhàn)。
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等西方大國篡改安理會關于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qū)”的第1973號決議,對主權國家利比亞展開空襲,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西方大國打著“捍衛(wèi)人權”的旗號,行侵犯主權、踐踏人權之實,其目的是趁亂搞垮卡扎菲政權,維護西方在中東北非的“主導”地位,攫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西方大國肆意歪曲安理會決議,武力干涉主權國家利比亞,給世界帶來諸多惡劣影響:一是嚴重干擾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潮流,其武力干涉主權國家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二是假手“國際人權保護”威脅他國主權,以“國際社會”所謂的“保護責任”挑戰(zhàn)國家主權、“不干涉內政”、“不使用武力”等國際關系準則;三是加劇中東北非動蕩局勢,利比亞人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7.中國和平發(fā)展進入歷史新階段,中外互動在更高水平展開
一方面,中國的綜合國力與對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國際社會對華更加借重。中國率先走出危機,保持強勁增長,牽引世界經濟復蘇,經濟實力與國際經濟話語權同步增長。2010年中國GDP總量躍升世界第二,出口獨占鰲頭,在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躋身前三,“發(fā)展外交”引領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進程與G20峰會,“世博外交”展示現代文明強國形象,抵御重大自然災害的抗危機能力驚人,高鐵、超級計算機等經濟科技疊創(chuàng)“世界第一”,積極應對國際與地區(qū)熱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主張”的國際影響顯著增強。
另一方面,中國加速發(fā)展的對外沖擊效應日漸顯現,引發(fā)多方反制與施壓。西方大國對此心態(tài)復雜,估計不足,對華軟硬兼施,多管齊下,企圖加強“管理”:戰(zhàn)略上重在對華“身份塑造”與“方向引導”,壓迫中國在人民幣匯率、氣候變化、“軍事透明度”等方面承擔更大“責任”;地緣與軍事上對中國維護拓展相關利益“嚴防死守”、“圍追堵截”;輿論上以“中國傲慢論”、“中國強硬論”、“中國軍事威脅論”等詆毀中國形象;政治上借“谷歌事件”等攻擊中國政府的網絡監(jiān)管政策。與中國存在領土與海洋權爭端的周邊國家的危機感、焦慮感、緊迫感加劇,它們深感“時間站在中國一邊”,一面加緊侵占中國的合法權益,一面內外勾連,加大借重域外大國聯手對華,致使中國與鄰國之間歷史遺留的領土爭端“顯形化”,難再簡單“擱置”。
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更加復雜的國際形勢與外部環(huán)境,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戰(zhàn)略自信與戰(zhàn)略耐心,堅定而有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堅持韜光養(yǎng)晦、積極有所作為”方針,強化危機管理,完善細化各種預案,統(tǒng)籌內外,戒驕戒躁,順勢作為,在“十二
五”時期扎實推進中國的和平發(fā)展大業(yè)。
2017國際形勢的論文篇2
淺談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預測及影響
【論文摘要】美國經濟已開始復蘇,歐元區(qū)和日本正走出衰退的泥沼,表明世界經濟正步入緩慢增長的后危機時代。中國最新出現的貿易逆差可能成為常態(tài),出口未來難成經濟增長的引擎,元氣恢復的外資銀行加快拓展中國市場,中資銀行在中間業(yè)務領域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論文關鍵詞】國際經濟 金融形勢
美國經濟將保持緩慢復蘇。美國經濟先行指標PMI(經理人采購指數)今年3月份達到了59.60,已連續(xù)8個月超過50這一指數經濟收縮與擴張的分水嶺,這預示著美國經濟將持續(xù)復蘇。另外,美國3月新增非農就業(yè)人數為18萬人,表明美國失業(yè)率開始下降,這也為經濟復蘇提供了動力。但是,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非農失業(yè)人數累計高達800萬人,失業(yè)率創(chuàng)下近30年來新高(3月份仍高達9.7%),即使美國非農就業(yè)人數保持目前增長勢頭,失業(yè)率要恢復到危機前的自然失業(yè)率4.6%的水平,大概需要兩年時間,因此,美國經濟短期內不可能出現快速增長。另外,美國房地產市場仍然低迷,房貸斷供率屢創(chuàng)新高,銀行不良率仍在上升,今年銀行破產數量已高達50家,信貸市場流動性并不充足。盡管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長率達到5.6%,由于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增長率將回落至3%左右。
歐元區(qū)經濟將走出衰退實現低速增長。歐元區(qū)經理人采購指數(PMI)已連續(xù)6個月超過50,且保持升勢,預示著歐元區(qū)經濟將由收縮轉入擴張,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歐元區(qū)經濟增長率轉正。由于歐元區(qū)國家眾多,經濟發(fā)展不均衡,各國政府間財政狀況差異較大,缺乏統(tǒng)一、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方案,各國救市政策的力度都不同程度受到《歐盟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赤字比例限制條款的約束,因此,歐元區(qū)經濟復蘇速度已落后于美國。歐元區(qū)的領頭羊德國、法國經濟已率先復蘇,但高達10%的失業(yè)率成為歐元區(qū)復蘇的最大障礙,預計今年歐元經濟增長率為1%左右。
日本經濟將走出衰退,實現小幅增長。盡管日本PMI指數已連續(xù)9個月超過50,但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長率下滑仍超過4%,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歐美經濟的復蘇和中國經濟強勁增長有利于日本經濟復蘇,但日本失業(yè)率仍在高位震蕩,因此,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將實現小幅增長,增長率約在0.7%。
國際金融形勢研判
美國短期仍將保持0.25%的聯邦基金利率不變,但中長期加息可能性上升。雖然美國GDP去年第四季度創(chuàng)下危機以來的新高,但由于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已逐步退出,失業(yè)率仍高出危機前5%,加之美國房地產仍陷低迷之中,因此,短期美聯儲將繼續(xù)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25%的低位。但其CPI已突破2%,且有上升之勢,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基礎的穩(wěn)固,美聯儲中期有可能小幅加息以控制通脹。
歐元區(qū)與日本央行短期仍將維持低利率的貨幣政策。歐元區(qū)與日本經濟復蘇速度目前落后于美國,歐元區(qū)失業(yè)率高于美國,老齡化、高失業(yè)及高福利政策的結合,使歐元區(qū)經濟落后國家財政進一步惡化,加之歐元區(qū)CPI較低,短期并無通脹之憂,因此,歐元區(qū)將維持1%的基準利率不變。日本央行預計在截至2010年3月的財年里,核心CPI下降1.3%,經濟仍面臨通貨緊縮的風險,因而,日本央行將維持0.1%的基準利率不變。
希臘債務危機有驚無險,歐元面臨成員國主權債務危機挑戰(zhàn)。由于2001年希臘為達到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和負債率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的加入歐盟的標準,而運用高盛的“金融創(chuàng)新”,掩蓋其部分債務。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對希臘經濟的沖擊,加之國內財政收支的惡化,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規(guī)定的上限。鑒于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相繼調低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國際金融市場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年初發(fā)放的10年期國債利率為6.25%,是德國同期國債利率的兩倍,同時希臘債券CDS價格大幅飆升,希臘政府面臨違約風險。根據歐盟和IMF的救助計劃,歐盟在必要情況下拿出首筆300億歐元,和IMF一道為希臘提供資金支持,因此,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目前得以緩解。但與希臘情形相似的還有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這些歐元區(qū)成員國面臨的主權債務危機將使歐元面臨空前挑戰(zhàn),歐元兌美元匯率下降風險加大。
花旗第一季度盈利44億美元,美國銀行業(yè)業(yè)績有望改善?;ㄆ熳钚仑攧?a href='http://www.zbfsgm.com/fwn/report/' target='_blank'>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盈利44億美元,扭轉了上季度虧損76億美元的頹勢,盈利來自:證券投資業(yè)務盈利大增37億美元,凈信貸損失減少84億美元和費用減少116億美元?;ㄆ熳鳛槊绹鹑诰揞^之一,其凈信貸損失大幅減少16%表明美國實體經濟開始復蘇,由于金融市場反彈明顯領先于實體經濟,花旗重視證券投資的努力獲得了回報。由于美國的大型銀行基本實行綜合化經營,投資銀行業(yè)務收入占比較高,在道瓊斯指數屢創(chuàng)新高和資本市場持續(xù)走強的背景下,其投資銀行收入將大幅提升,房價的企穩(wěn)止跌有利于美國銀行業(yè)貸款損失的減少,因此,美國銀行業(yè)第一季度整體盈利有望大幅上升,也將有利美國實體經濟的持續(xù)復蘇。
國際油價開始從高位回落,未來將在70美元?85美元之間震蕩。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0%,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對中國油價產生直接影響。圖顯示,近一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漲幅近1倍,原因之一是投資者對世界經濟復蘇的信心,最直接的原因是隨著國際金融機構元氣的恢復,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做多力量的增強。最近在國際商品期貨市場呼風喚雨的金融巨頭高盛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國際油價應聲重挫。未來制約國際油價的因素有:發(fā)達國家居高不下的失業(yè)率對原油需求形成了制約;歐元區(qū)主權債務危機的陰影使美元有升值趨勢;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使國際原油需求增加有限;從技術形態(tài)看,國際油價處于一年來的高位,多頭獲利回吐使油價回調概率加大,但在每桶70美元處將受到有力支撐。
對中國的可能影響
人民幣升值壓力暫時緩解,人民幣匯率爭端隱患未除。盡管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出現緩慢復蘇,但失業(yè)率仍處歷史較高水平,各國政府面臨著來自工會的較大壓力。出于政治考慮,發(fā)達國家政府會一定程度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除反傾銷和懲罰性關稅外,壓迫人民幣升值是減少對中國進口的重要措施。目前美國出于對中國增持其國債的需要暫時與中國就匯率問題達成妥協,人民幣匯率維持當前匯率不變。但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遠未實現市場化,加之中國對出口企業(yè)實行出口退稅(增值稅)政策,這都為發(fā)達國家、甚至像巴西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指責人民幣匯率和貿易政策提供了口實,只要政治需要,中國的對外貿易伙伴隨時可能拿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壓。
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少量逆差可能成常態(tài),短期出口難成經濟增長引擎。今年3月中國貿易項出現7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令市場感到意外和費解,因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貿易項保持順差,而在國際市場復蘇的背景下出現了逆差。但研究發(fā)現,中國3月出口環(huán)比增長18%,并未惡化,但進口環(huán)比增長37%,增幅遠超過進口導致逆差的出現。因此中國貿易項出現逆差具有偶然性,可能是中國出于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做出的策略選擇。中國目前持有高達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歐元面臨著成員國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歐元資產也面臨較高風險,因此,中國外匯儲備保值升值壓力巨大,明智的選擇是降低外匯儲備,實行適度貿易逆差政策。在歐美經濟緩慢增長的后危機時代,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可能再出現8%以上的增長,因此中國經濟增長未來應更多依賴內需。
恢復元氣的外資銀行加快在中國市場的拓展,中資銀行未來在中間業(yè)務領域面臨更激烈的競爭。本輪金融危機使主要國際銀行均遭受重創(chuàng),但在“大到不能倒”的潛規(guī)則的保護下,花旗等金融巨頭終于挺過了“嚴冬”,等來了經濟復蘇的“春天”。盡管英國《銀行家》的全球銀行1000強顯示,中國工商銀行已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但中國銀行業(yè)過度依賴利息收入的業(yè)務結構暴露出其明顯的順周期性,正在進行房地產價格深度調整使中國銀行業(yè)面臨嚴峻的考驗,在證券投資、投資理財等中間業(yè)務領域,中國與國際活躍銀行存在較大的差距。最近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恒生銀行在寧波、惠州、中山等東部沿海城市相繼開業(yè),它們在中間業(yè)務和零售高端客戶業(yè)務方面將對中國銀行業(yè)形成沖擊。如何有效控制外資銀行綜合化經營蘊含的高風險,應對其日益緊迫的競爭威脅,對中國金融監(jiān)管部門和銀行業(yè)都是個考驗。
猜你喜歡: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形勢與政策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