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心理健康論文 > 有關情感設計心理學論文(2)

有關情感設計心理學論文(2)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有關情感設計心理學論文

  結果表明:隨著教育改革深化,運用情感優(yōu)化教學的觀念正逐漸為廣大教師接受;但教學實踐中重知輕情現(xiàn)象仍十分普遍,形成認識和實踐之間的巨大反差;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理論和操作上指導;以情優(yōu)教無論對于哪類學校、哪類教師都是十分緊迫的任務,他們都處于幾乎相同的起跑線上(盧家楣,2001b;盧家楣,賀雯,劉偉,盧盛華等,2001)。為了更全面、客觀地揭示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運用狀況,還對上述21所中學的1910名學生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結果與教師調查相符:95.1%學生認為教師有必要通過以情優(yōu)教來提高教學效果,因為目前上課時感受到能較好運用情感因素的教師只有31.27%(盧家楣,賀雯,劉偉等,2002)。

  2.3 情感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并往往通過教學模式、策略和方法等形式來規(guī)范教師教學行為的一種準則,是連結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紐帶,對教師的教學實踐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但以往的教學原則多用于指導教師在教學中的認知活動,直接針對情感活動并達成共識的教學原則幾乎沒有一條。針對這種唯認知傾向,我們曾明確提出了“情感性教學原則”(盧家楣,1988c)。之后該原則又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了在“以情優(yōu)教”理念指導下,在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大量的教學實踐提出的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fā)來規(guī)范教師教學行為的情感教學原則體系。

  它包括樂情原則、冶情原則和融情原則。樂情原則是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心理背景問題出發(fā)所確立的一條情感性教學原則,其涵義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懷著快樂-興趣的情緒進行學習;冶情原則是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素質目標問題出發(fā)所確立的一條情感性教學原則,其涵義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使學生的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陶冶;融情原則是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人際環(huán)境問題出發(fā)所確立的一條情感性教學原則,其涵義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使師生人際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交融(盧家楣,1993;盧家楣,2002d)。

  2.4 情感教學策略

  為了使教師能在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情感優(yōu)化教學,需要給教師提供教學策略上的援助。情感教學策略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用以指導其運用情感優(yōu)化教學行為的操作指南。為了提高人們對情感教學策略有效性的認識,特別是克服該類策略只適用于文科教學的偏見,曾嘗試研究了理科中運用情感教學策略的可能性(盧家楣,1994)。

  嗣后,從情感教學心理學理論推演和教學實踐經驗歸納的結合上探索一系列情感教學策略,做到每條策略的探索都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實證支持和實踐檢驗,特別是有來自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的佐證。我們先后在中學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等學科中通過現(xiàn)場教學實驗對策略運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實證研究,其中包括單項策略的單課實驗和連續(xù)6-8周的多項策略的綜合實驗。結果表明,這些策略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認知學習、情感發(fā)展和調節(jié)學習心向等具有積極作用。

  這些策略包括心理匹配策略(恰當處理教材,使之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被學生主觀上感到滿足其需要,從而達到教學材料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tǒng)一,以有效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心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盧家楣,1998a)及其下屬的認知匹配策略(通過調整學生對教學內容與自己需要之間關系的認知評價,使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被學生主觀上感到滿足其需要,從而達到教學內容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tǒng)一,以有效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心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形式匹配策略(通過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使該內容被學生主觀上感到是滿足其需要的,從而達到教學內容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tǒng)一,以有效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心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盧家楣,2001c),以及超出預期策略(恰當處理教學內容,使之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超出學生預期,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情緒,以有效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心向,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盧家楣,1998b;盧家楣,2002a)、賦予情感策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加工提煉,賦予教學內容以一定的情感色彩,從而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盧家楣,2000c)、發(fā)掘情感策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加工提煉,讓教學內容中所蘊涵的隱性情感因素得以盡可能的發(fā)掘,從而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盧家楣,2001d)、展示情感策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加工提煉,讓教學內容中所蘊涵的顯性情感因素得以盡可能的展示,從而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和誘發(fā)情感策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加工提煉,讓教學內容中所蘊涵的悟性情感因素為學生所盡可能地感悟到,從而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盧家楣,2002b;盧家楣,2002c)等,分布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和教學環(huán)境四個方面。

  之后,又根據情感教學模式構建的需要,從教學模式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上配置相應的教學策略,并使各策略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盧家楣,2006a)。

  2.5 情感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或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為預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要素(環(huán)節(jié))和程序。它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中介,能為教師在實踐中組織教學活動提供操作范式。情感教學模式就是在情教學理念指導下,在情感教學心理學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為導向的,并配有相應的情感教學策略和情感目標評價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框架。

  具體說,它是在“以情優(yōu)教”的教學理念下,在教學的情感系統(tǒng)觀、教學的情感功能觀、教學的情知矛盾觀和教學的導樂觀基礎上,通過理論演繹和實踐歸納相結合的途徑,構建的由四個要素(環(huán)節(jié))組成的結構及其相應的程序。這四個要素就是:誘發(fā)-陶冶-激勵-調控(盧家楣,2006a)。

  為了驗證該模式在優(yōu)化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者在上海地區(qū)隨機選擇9所中學中42對普通班級(每對包括一個實驗班和一個對照班)進行現(xiàn)場教學實驗,其中23對為單課實驗組(通過一堂課來檢驗模式的教學效果),19對為階段實驗組(通過10周的教學來檢驗模式的教學效果);11對高中組,31對初中組;16對語文組,23對數學組,另有外語、歷史和美術各1組;共涉及約2000名學生。結果表明,該模式無論是在單課教學中還是在階段教學中都具有積極的促學、促情作用,并初步顯現(xiàn)出在初高中各科教學中應用的普適性(盧家楣,2008)。

  2.6 情感教學目標和評價

  確立教學目標并加以評定,一直是教學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教學實踐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由于情感問題本身的復雜性,教學的情感教學目標及其評價也就成為情感教學心理學中的難題。我們曾對教學情感目標和評價進行過初步研究(周家驥,顧海根,盧家楣,2002),但這屬于終極性評價,對于教學活動過程來說,情感目標的形成性評價更具有操作性。為此我們在進一步深入研究情感教學目標的評價問題時,首先著重研究形成性評價。

  在這方面我們借鑒了布魯姆關于教學領域的情感目標分類思想,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其分類體系較為煩瑣,各亞層次之間很難區(qū)分,加上東西方文化差異,不易為我國教學工作者接受。

  為此,在綜合我國大量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從情感教學心理學理論和教學中學生情感發(fā)展實際兩個方面進行探索,構建了較為符合我國教學實際情況的“三維度四層次”的情感目標分類體系。“三維度”是指教學中的情感目標由樂情度(反映教學在促進學生對其喜歡方面所能發(fā)揮作用的程度)、冶情度(反映教學在促進學生獲得積極情感體驗方面所能發(fā)揮作用的程度)、融情度(反映教學在促進師生情感融洽方面所能發(fā)揮作用的程度)三個維度構成。“四層次”是指每個維度又分別包括逐級遞進、逐步內化的四個層次:樂情度包括接受、反應、興趣和熱愛;冶情度包括感受、感動、感悟和感化;融情度包括互動、互悅、互納和互愛,便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教學的情感目標的把握更具應用性和操作性(盧家楣,2006b)。

  接著,又針對布魯姆的情感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缺乏相應的測量工具問題,我們以“三維度四層次”的情感教學目標分類體系為理論依據,采用情緒形容詞測檢表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測評,通過分類篩選和頻數篩選,挑選出每一維度上的每一層次中被選頻度最高的4個詞語作為該層次的代表性最好的語詞,編制了由三個維度四個層次48個詞語組成的《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測評問卷》。

  運用該工具于教學實驗的研究結果顯示:該問卷使用便捷,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為隨堂測評教師的課堂教學在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上所發(fā)揮作用情況的工具,以便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在落實情感教學目標方面的狀況進行客觀評價(盧家楣,劉偉,賀雯,2007;盧家楣,2007)。

  2.7 為基礎教育服務

  為基礎教育服務是本領域應用性研究的重要方面。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初在我國出現(xiàn)的“愉快教育”實踐,在全國基礎教育界產生很大影響,但由于缺乏堅實的理論,很難為教育理論界以及廣大教師和家長所普遍接受,阻礙其深入發(fā)展。為此,我們運用情感教學心理學有關原理,深入“愉快教育”學校,與一線教師共同探索該項實踐背后的理論問題,揭示“愉快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實質(盧家楣,陳煥章,王維臣,1994)。同時,又在研究情感分類體系基礎上,揭示“愉快教育”中“愉快”情緒的三個層次——與生物性需要相聯(lián)系的愉快層次(原始性情緒)、與基本社會性需要相聯(lián)系的愉快層次(情感的情緒性表現(xiàn))和與高級社會性需要相聯(lián)系的愉快層次(情操的情緒性表現(xiàn)),為學校教師從低層次愉快入手,引導學生向高層次愉快發(fā)展的實踐操作提供理論依據(盧家楣,1995c)。之后,又深入愉快教學層面,提煉出相應的愉快教育的教學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倪谷音,盧家楣,宋珠鳳等,1996;倪谷音,盧家楣,1998;盧家楣,倪谷音,2002)。

  在教學中如何選用學生書寫紙的背景顏色也存在著情感優(yōu)化的現(xiàn)實問題。研究采用自編問卷調查學生分別在白色書寫紙(70gA4規(guī)格復印紙)和綠色書寫紙(70gA4規(guī)格復印紙,波長:555nm±15nm;色度指數:a=-4.0~-12.0,b=8.0~20.0;色調角:h=110°~130°)上書寫時的心理體驗,又運用警戒儀探查白、綠兩種顏色書寫紙對學生注意力保持的影響。結果表明:綠色書寫紙與傳統(tǒng)的白色書寫紙對學生書寫時心理影響具有差異:綠色書寫紙比白色書寫紙更能引起學生在情緒安定性、心理舒適性、視覺美觀性與使用偏好性四個方面上的積極感受;在保持注意、延緩視覺疲勞方面的效果,也明顯優(yōu)于白色書寫紙(盧家楣、盧盛華、賀雯、劉偉,2003)。

  為了在全國中小學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加強青少年學生情感方面的培養(yǎng)和教育,從根本上扭轉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并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日益嚴重的重知輕情的教育失衡狀況,倡導情知互促并茂的素質教育新格局,我們從理論上提出“青少年情感素質”概念(個體在遺傳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下經實踐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基本的與青少年階段的發(fā)展相應的、積極的情感心理特征),將青少年情感素質從總體青少年素質概念中分列出來,凸顯其在素質中的地位,以增強社會,特別是基礎教育界對青少年素質中的情感方面的重視。

  并且在情感的社會發(fā)展觀思想指導下,在理論思辨和實證研究基礎上,突破傳統(tǒng)情感框架(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構建了具有2層次(情感的本體層次和對情感的操作層次)6大類(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審美情感、人際情感、生活情感以及情感智力)29種情感(愛國感、關愛感、正直感、責任感、樂學感、自信感、成就感、探究感、好奇感、工藝美感、自然美感、藝術美感、環(huán)境美感、科學美感、人生幸福感、生活熱愛感、生命珍愛感、自強感、合作感、樂群感、歸屬感、信用感、親密感、寬容感、情緒感染能力、情緒認知能力、情緒體驗能力、情緒評價能力、情緒調控能力)的青少年情感素質結構,為檢驗學校教育和教學在培養(yǎng)青少年情感方面的有效性提供了測評上的理論依據,也為解決教學中情感目標的終極性評價這一難題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盧家楣,2009)。

  在上述理論基礎上,編制具有較好信效度的《青少年情感素質問卷》,對全國3類地區(qū)9大城市及其郊區(qū)的117所學校的25485名11-19歲青少年學生進行首次大規(guī)模實地調查。

  結果發(fā)現(xiàn):我國青少年情感素質整體上處于積極正向狀態(tài),但亟待提高;男女生情感素質主要存在結構性差異;情感素質未隨學段升高而提高,反有下降趨勢,其中樂學感和自信感下降達顯著水平;情感素質與學生的學業(yè)自評、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相關;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教師有情施教對青少年學生各方面情感素質發(fā)展具有重要而直接的促進作用(盧家楣,劉偉,賀雯,袁軍,竺培梁,盧盛華,王俊山,田學英,2009)。

  我們還對青少年情感素質內的道德情感(盧家楣,袁軍,王俊山,陳寧,2010)、理智情感(盧家楣,王俊山,田學英,汪海彬,2012)、審美情感(賀雯,盧家楣,徐京衛(wèi),周棟梁,2010)、生活情感(劉偉,盧家楣,李玲玲,張燕燕,2010)、人際情感(盧家楣,盧盛華,閆志英,蔡丹,2010)和情感能力(竺培梁,盧家楣,張萍,謝瑋,2010)作進一步深入分析,獲得一系列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對學校了解和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情感素質具有借鑒和啟示作用。

  此外,我們還對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青少年學生的情感素質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查研究(盧家楣,蔡丹,張文淵,2011)。

  注釋:

 ?、龠@里的“情感”(affection)實指情感現(xiàn)象的總稱,可謂“感情”,但考慮到現(xiàn)有的使用習慣,仍用“情感”一詞,為區(qū)別于下屬的“情感”(feeling),特用英文注釋。

  ②這里界定的是“教學中的學習”,而不是指廣義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賀雯,盧家楣,徐京衛(wèi),周棟梁.(2010).我國當代青少年審美情感現(xiàn)狀調查研究.心理科學,6, 1324~1328.

  [2]李冰,盧家楣,潘發(fā)達.(2003).不同情緒狀態(tài)下的記憶實驗研究.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 81~85.

  [3]李玲玲.(2012).生理心理視角下的青少年愛國感的實驗研究.載于盧家楣主編.中國當代青少年情感素質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李梅,盧家楣.(2005).不同人際關系群體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比較研究,心理學報,4, 517~523.

  [5]李靜,盧家楣.(2007).不同情緒調節(jié)方式對記憶的影響.心理學報,6, 1084~1092.

  [6]劉偉,盧家楣,李玲玲,張燕燕.(2010).我國當代青少年生活情感現(xiàn)狀調查研究.心理科學,6, 1319~1323.

  [7]盧家楣.(1986).大學生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模式及控制.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141~144.

  [8]盧家楣.(1986).對情感分類體系的探討.心理科學通訊,4, 58~61.

  [9]盧家楣.(1988a).情感的功能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教育研究,7, 64~67.

  [10]盧家楣.(1988b).關于情緒發(fā)生心理機制的需要-預期假說.心理科學通訊,4, 60~63.

  有關情感設計心理學論文范文二:淺析設計心理學在情感消費時代的重要性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學科之間的不斷交融形成了許多新的邊緣學科,設計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門新興學科。作為設計學最重要的理論學科,它對設計學的發(fā)展、設計活動的指導和設計的創(chuàng)新活動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對設計心理學概念和研究方法的了解,使設計師們能意識到在當代多元的情感消費社會里,設計心理學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使設計師們能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設計心理學,完善設計知識結構,創(chuàng)造出更多符合人類需求的優(yōu)秀設計。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設計學;情感消費;心理關系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學與心理學交叉形成的一門邊緣科學,它既是應用心理學的分支,也是指導設計實踐的重要的基礎性理論學科。心理學是人類為了認識分析、研究自己的一門基礎科學。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是人類為實現(xiàn)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設計心理學同設計學都是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種屬性的科學。在今天大眾多元的情感消費時代,設計心理學理論對指導設計朝著情感化、藝術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設計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它的定義多種多樣,主要是研究人、物、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設計者、受眾的心理現(xiàn)象及情感因素的聯(lián)系。設計需要靈感,但是靈感不是憑空出現(xiàn)、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研究和了解設計心理學將為設計師們提供科學的設計依據,使靈感不再是憑空出現(xiàn),而是有理可據。

  從人類的需求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和設計藝術學的結合是必然的。“文化不僅是為人類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也是由人類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設計亦是如此?,F(xiàn)代消費觀年的變化使得市場越來越關注人,關注人的內心情感需求,人們對設計的要求和限制越來越多,人成為設計最主要的決定因素。人對形態(tài)的審美需求可以從理性和感性兩個方面來分析。理性方面――功能與技術是形式創(chuàng)造的基礎。感性方面――心理審美是形式效果的目標。正是人類這樣的本能,使設計師在運籌帷幄、規(guī)劃創(chuàng)新時,不得不面對眾多的“心理個性”。

  世界著名的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將人的消費行為劃分為3個基本階段:一是量的消費階段,即人們追求的是買得到、買得起的商品;二是質的消費階段,即尋求貨真質優(yōu)、有特色的商品;三是感性消費階段,即注重購物時的情感體驗和人際溝通,它以個人的喜好作為購買決策標準,對商品“情緒價值”的重視勝過對“機能價值”的重視。在感性消費時代,無論男女老幼都傾向憑借主觀感性進行消費,希望享受購物過程,此外,感性消費還包括基于個人直觀感性認識的消費形式。

  但是,由于消費者知識經驗積累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消費的誘因不同,導致在感性消費過程中體現(xiàn)出理性水平的不同,因此需要設計師把握消費心理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設計策略。由此可見,心理學和設計學的深度結合是必然的,研究和運用設計心理學是非常必要的。要找到設計的支撐點就需要對消費心理感受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索,這需要設計心理學提供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設計核心是人,設計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也是人,因此,在設計中應運心理學方法來處理好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使人能夠和其使用物以及所處的環(huán)境形成和諧共存的關系。設計中講究尺度,對于物和環(huán)境來說,它們的尺度及使用關系屬于物理關系;對于設計心理學來說,其體現(xiàn)了人對物和環(huán)境的認知方式,屬于心理關系。藝術設計要處理好物理和心理兩方面關系,只有把握好這兩種關系才能真正進行以人為本的設計。因此,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心理學是可以幫助設計師真正到從人出發(fā),講求實事和情感的。

  首先,設計提供的信息和概念對消費者來說至關重要的,當它與消費者的觀念不謀而合,或是表明了消費者的心聲時,設計的價值能因此得以提升。其次,情感因素對設計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把特有的情感融入各種設計中去,不僅能夠滿足特定群體的情感需要,還能使消費者感受到人性化的關懷。因此,進行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受眾的性別、年齡、知識、學歷、閱歷等個人信息。其次是不同年齡、知識積累的人對于物品喜好有不同傾向,受眾自身的閱歷學識也會影響到他的審美素養(yǎng)。第三是受眾的使用態(tài)度。受眾的興趣、喜好、審美觀等對于設計師來說非常關鍵。在設計前應做好相應的調研,把握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這非常有利于設計的開展。

  由此不難看出,設計心理學對設計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是設計師不可或缺的知識結構,要想很好地掌握、運用和研究設計心理學,我們就要了解和掌握設計心理學兩種主要研究方法,這樣才能很好地運用和研究設計心理學內容。

  (1)觀察法:是由觀察者直接觀察記錄研究對象的行為活動,用以研究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方法;觀察者還可以直接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將所見所聞隨時加以記錄,近距離地獲取觀察信息。

  1)觀察。有目的、有計劃、相對持久的知覺過程叫作觀察。觀察者有明確的目的,選擇固定的觀察對象,使知覺有單一的指向。圍繞觀察對象,經過概括了解,逐步深入,最后達到透徹把握的程度。在博物館、展會上常??梢砸姷竭@樣的現(xiàn)象:大多數參觀的人是信步瀏覽,對感興趣的展示偶爾駐足,稍作欣賞和評論;但是總有很少數的參觀者,長時間地對一個展品邊看邊想,甚至進行抄或記錄,這是觀察的表現(xiàn)。他們想方設法獲得更多的素材,目的很明確,或是增長知識,或是擴大視野,或是想臨摹仿制,啟發(fā)借鑒。

  2)觀察法的特征。是在一種完全自然條件下使用的方法,不被觀察對象知覺,獲取的信息是真實客觀的。觀察前應制定嚴格的規(guī)程,明確地實施與記錄。作為心理的初始研究,可以客觀地發(fā)現(xiàn)問題與現(xiàn)象,為應用其他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提供前期資料和依據。

  (2)實驗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創(chuàng)設條件,以主動引起或改變被試者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研究的方法。

  1)實驗法的分類主要有兩種:①實驗室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實驗室里,借助各種儀器設備,嚴格控制各種條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較少運用)②自然實驗法:是把實驗研究和日常活動結合起來的實驗方法。(較常運用)

  2)實驗法的特征。生活和生產中的許多使用與操作問題都可以在實驗室里進行研究,尤其對某項工作中人的 生理與心理活動與規(guī)律的研究,通過設定的實驗條件,借助精密儀器進行量化處理。為心理學提供了準確的依據。但是,對于人的感情意識等心理因素的控制和測量,尚無準確、可行的控制方法。

  在消費日益多元化、情感化、藝術化的今天,設計師了解和研究設計心理學的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設計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人與產品之間的互動關系,增進設計使用性、可用性、合目的性。二是,幫助設計主體對設計作品進行評價、理解、鑒賞,了解設計作品的本質和意義。三是,通過對受眾心理的分析,能使設計師更好地面對不同文化、不同經濟區(qū)域以及多樣化市場需要的挑戰(zhàn),設計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并制定適宜的宣傳、推廣和促銷手段,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

  設計貴在創(chuàng)新,設計創(chuàng)新指的是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師們拓寬設計思路,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最重要引擎之一。

  參考文獻:

  [1] 斯蒂芬・貝利,菲利普・加納.20世紀風格與設計[M].羅筠筠,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 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墨菲・G・丁柯瓦奇.現(xiàn)代心理學歷史索引[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

  [4] 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5] 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有關情感設計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1.關于設計心理學論文

2.關于設計心理學論文參考

3.產品設計心理學論文

4.包裝設計心理學論文

5.有關行為心理學論文

6.有關環(huán)境行為心理學論文

144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