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年心理學的論文
總的說來,老年心理學集中注意于認知過程老年化的研究,然后是個性、社會適應和態(tài)度的研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老年心理學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老年心理學的論文篇一
《淺談老年心理學》
摘要:老年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成年以后增齡老化過程的心理活動變化、特點、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是研究老年期個體的心理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是發(fā)展心理學分支,也是新興的老年學的組成部分。
關鍵字:老年心理 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迅速發(fā)展,老年心理學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研究范圍包括老人的感知覺、學習、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以及智力、性格、社會適應等心理特點因年老而引起的變化。學習研究老年心理學是社會的需要,更是老年工作的必須,也是穩(wěn)定老年隊伍,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
一、老年心理的變化特征
1、健忘,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減退。對當前的事情記不住,過去的事情忘不掉。
2、焦慮,表現(xiàn)為心里空虛,沒著沒落,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的情緒反應,往往有杞人憂天之感,抑郁苦悶,遇到問題時缺少進取態(tài)度。
3、疑慮,老人多半患有疑慮,特別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稍有不適,就疑似什么大難臨頭。看到電視、報紙上介紹的病情,容易對號入座。稍有不順心的事,就疑似子女不孝,單位不管。
4、猜忌,常常表現(xiàn)為對周圍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強,常計較別人的言談舉止,嚴重者認為別人居心叵測,常為之而猜疑重重。
5、固執(zhí),常常以我為中心,聽不得他人建議和意見,我行我素。不能全面的分析問題,俗話說:愛鉆牛角尖。
6、嘮叨,往往是一句話反反復復,嘮叨個沒完。對現(xiàn)在的事情看不慣,懷念自己的工作成績。強調以前是如何如何。
二、老人心理變化的因素
老人心理變化的因素很多,也較為復雜。與老人個體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lián)系,與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習慣、生活工作環(huán)境等等有關。文化修養(yǎng)較高的老人、性格溫順的老人以及退休前有一定職位的老人,往往心理變化不是太明顯,主要是這些人,有較強的控制力、對環(huán)境的適應力和對問題的全面分析能力。反之則表現(xiàn)強烈。在者就是長時間過著悠閑的生活,與外界接觸減少,相對封閉,對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不適應、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看不慣等。與周圍的環(huán)境、社會、家庭等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歸結起來大約有一下幾個方面:
1、對退休生活不適應,退休后,從緊張的工作中一下閑下來,感到無所事事,特別是從領導崗位上退休后,以前是前呼后擁,受人尊重,退休后失落感加劇。又不愿意走出家門和他人交流,表現(xiàn)為每天和電視、報刊拼命,少言寡語,性情變得孤僻。
2、對社會的發(fā)展不適應,退休后,和社會的交往少了,了解社會發(fā)展的渠道窄了,對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不適應,落伍、跟不上形勢的危機感加劇。
3、由于子女工作較忙,很少回家,形成空巢,缺乏必要的交流等。特別是單身老人,往往會被寂寞所擊倒。
4、子孫的工作、學習壓力傳遞,由于子女的工作緊張、孫子的學習壓力增加,傳遞給了老人,每天也無形中也加快了生活節(jié)奏,產(chǎn)生了生活壓力。
5、社會保障的壓力,江蘇油田的老人相對較輕,兩項待遇落實到位。但有家屬的家庭這方面壓力較大。
6、身體上的壓力,對生病的老人,一方面對就醫(yī)等經(jīng)濟方面產(chǎn)生壓力;一方面生病期間子女工作原因,對老人照顧不周,造成老人生活不便形成的壓力。再者,老人對自己的病情產(chǎn)生恐懼心理,因而產(chǎn)生的壓力。等等。
7、家庭的變故,如老年喪偶、離異、重病等。
三、心理疾病帶來的后果
由于種種原因,老人易產(chǎn)生諸多心理疾病,極大影響老人的晚年生活,造成生活質量的下降。
1、脾氣暴躁,經(jīng)常和家人、鄰里產(chǎn)生糾紛,鬧的家庭、鄰里不和諧。
2、自閉,不愛和他人溝通,整天悶悶不樂,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恨自己無能,沒有為子女、家庭打好良好的基礎。久而久之患上憂郁癥。
3、幻想,有的老人產(chǎn)生幻想癥,幻想有人要謀害自己、家人和朋友,幻想自己生了重病等等,整天惶惶不可終日,精神高度緊張。
4、疑慮,經(jīng)常對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疑慮,擔心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并閱讀一些保健方面的書籍,根據(jù)自身的表象,對號入座,搞得家庭成員也緊張兮兮,坐臥難安。
四、老人心理變化的階段劃分
1、60歲到65歲為浮躁期,這段時間為不穩(wěn)定期,因為老人剛退休,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以前是社會工作的參與者變成了旁觀者,一下子不適應,常常對年輕的工作評頭論足,往往和自己以前的工作作比較,心里不平衡。這個階段,大都還沒有第三代,整天無事可干,無所事事,也就容易無事生非。
2、65到70歲為穩(wěn)定期,這個階段,往往都有了第三代,每天忙于帶孩子,天倫之樂沖淡了一切,加上有幾年的退休生活,也已基本適應了清閑的生活方式,老人情緒比較穩(wěn)定。
3、70到75歲為成熟期,這段時間是最穩(wěn)定階段,第三代已經(jīng)上學,家庭瑣事減少,而多年的退休生活,已經(jīng)磨練了他們的性格,大都會自找樂趣,自得其樂。
4、75歲以后為焦慮期,這個階段,老人往往出現(xiàn)身體不適,身體機能下降,疾病也逐漸多了起來,就醫(yī)的不便、經(jīng)濟上的原因、子女照顧等方面,又產(chǎn)生新的矛盾,心理變化較大,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
五、老年心理保健的對策
我國衛(wèi)生部2009年6月頒布老年心理健康十條標準,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地了解自己;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4、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5、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9、有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10、個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了解了老人心理變化的特點以及老人心理健康標準,結合現(xiàn)有的養(yǎng)老方式,我們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
1、加強老年心理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一方面使得老人了解自身的心理變化,做到了解自己,有意識去克服一些心理障礙,實現(xiàn)健康養(yǎng)老,快樂養(yǎng)老。另一方面,讓子女了解老人的心理變化,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做到?;丶铱纯?,多和老人溝通,耐心傾聽老人的徐“嘮叨”,減輕老人壓力。再者、離退休工作人員要學習研究老年心理學,熟練掌握心理衛(wèi)生服務工作技巧,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各種心理治療,做一名合格的兼職心理衛(wèi)生服務工作者,做到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當好心理保健醫(yī)生,切實關愛美一位老人,讓他們心情舒暢,歡度晚年。
2、離退休管理部門要適當組織開展有亦老年人的相關活動,吸引老人走出家門,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中來,打消寂寞、孤獨,增加老人的社會參與的機會,放松心情,愉快度過每一天。
3、要教育老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生活有規(guī)律,做到“三不四要,即不吸煙,不吃零食,不酗酒;要充足睡眠,要吃早餐,要適量運動,要心情舒暢”。
4、適時開展老年心理健康咨詢,注重心理疏導,離退休工作人員要主動提供耐心細致地心理咨詢服務,及時有效地開展心理疏導活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擴大社會交往,多交知心朋友,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調整好心理狀態(tài),克服自卑心理;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新興趣、新愛好,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而延年益壽。
5、 端正對疾病的態(tài)度重視心因治療在老年病的康復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患病后,要特別注意控制悲觀、抑郁、焦慮、緊張、煩燥、驚恐等不良情緒,以免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及時實施心理治療,消除不良情緒,克服心理障礙,矯正異常行為,對于臨床治療及鞏固療效有著重要意義,有助于病情的好轉和康復。離退休工作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加強心理治療,勸導患者善于控制不良情緒,克服恐懼心理,主動與醫(yī)護人員配合,用科學的態(tài)度積極治療;老年人也要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用頑強的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與疾病做斗爭,從而戰(zhàn)勝疾病,以保持延年益壽的最佳心態(tài)。
6、鼓勵老年人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采取積極的保健措施延緩衰老只有端正健康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采取綜合性保健措施,才能預防心理衰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用,體現(xiàn)自己對社會和家庭的價值;進行適宜強度的有氧運動以鍛煉身體,積極參加書法、繪畫、旅游、下棋、養(yǎng)鳥、種花等活動,使心態(tài)平和、身體健康狀況得到良好改善,防止智力衰老,保持身心健康。
總之,做好老年人心理保健是離退休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老年工作人員要堅持以人為本,重視老年心理衛(wèi)生,善于總結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經(jīng)驗,積極采取有益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保健措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健康老齡化做出貢獻。
關于老年心理學的論文篇二
《淺析老年照顧者的心理問題》
摘要:老年照顧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對于其心理狀態(tài)和變化我們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我國在老年照顧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jīng)驗中都存在著不足。筆者從老年照顧者負荷的內涵、心理狀態(tài)及其影響因素、照顧者心理變化及其對老人的影響以及如何對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四個角度對近年來的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和評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最后對老年照顧者的研究進行了展望,以期本文的分析能夠對我國老年照顧者的理論和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老年照顧者 負荷 影響因素 心理疏導
人口老齡化是目前我國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而對于老年人的照顧更是不容忽視。據(jù)調查統(tǒng)計,我國90%以上的老年人還是由家庭照顧者進行照顧,根據(jù)相關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以家庭照顧者形式的照顧使得在護理費以及醫(yī)藥費等方面的成本有所降低,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承受的有關社交、學習等方面的負荷也越來越大。這些壓力或是負荷給照顧者從身體到心理都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響,而照顧者心理方面的變化又會直接老人的身心健康直接或間接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變化值得我們探討,筆者就近年來相關的研究進行總結和歸納,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并對今后的研究進行展望。
1、老年照顧者的負荷及心理狀態(tài)
1.1 老年照顧者負荷的內涵
Grad和Sainsbury首次提出了“照顧者負荷”這一名詞,將其定義為照顧者在照顧患者或老人時所付出的成本以及照顧的過程給照顧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Georg在1986年的研究認為“照顧者負荷”是指照顧老人或病人這一過程對照顧者所產(chǎn)生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會等方面的影響。而Rymer的研究表明,“照顧者負荷”來自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結合,主觀因素是指照顧者的主觀認知,客觀因素是指其所承受的外部環(huán)境壓力,其調節(jié)因素是老年照顧者的能力以及社會對于這一行為的看法。Silva認為“照顧者負荷”是其感知外界輿論所產(chǎn)生的壓力,即照顧者應對其能力之外的狀況時所產(chǎn)生的心理變化。近些年來,大多數(shù)學者將客觀造成的老年照顧者負荷看作是社會的照顧需求,即其任務及所需時間,而將主觀造成的老年照顧者負荷看作是照顧這一過程給照顧者所帶來的心理變化及其社會責任認知的變化。可見,對于“老年照顧者負荷”這一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因此,我們應該從多角度來看待這一概念.筆者總結出以下三點特征:首先,老年照顧者對老年人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二者之間應該有某種關系進行維系,這種關系可以是雇傭也可以是親屬;其次,老年照顧者的心理變化來源于客觀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且其所付出的心理和身體的成本與其應享有的回報不相匹配,換句話說,二者之間的差別在其承受范圍之外;最后,老年照顧者的負荷包括心理、身體和社會輿論等多方面。
1.2 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
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受其所承受的壓力或負荷影響,國內外學者對老年照顧者的負荷與其心理狀態(tài)關系的研究較多,且普遍認為相比于身體負荷,心理負荷或壓力對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更為顯著。從短期來看,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不是很明顯;而從長期來看,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抑郁和絕望。焦慮是最為普遍的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對于癡呆老人,照顧者的這一心理狀態(tài)更為明顯,2004年Sansoni的調查表明76%的癡呆老人照顧者患有焦慮的情緒。對于抑郁,2003年Pinquart研究顯示老年照顧者中40%到70%都有抑郁的趨勢,其中25%到50%應該接受治療,這一數(shù)字遠遠比非照顧者要高。老年照顧者最為嚴重的心理狀態(tài)是絕望,Pinquart和Sorensen的研究表明照顧者的負荷或壓力過大使之有較強的負罪感及挫敗感,20%左右的照顧者絕望程度過高感到無助,甚至自殺。
2 影響老年照顧者心理的因素分析
2.1 體力上的強度
對于照顧年邁的老人來說,照顧者直接產(chǎn)生的消耗就是大量的體力活動,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是一項需要隨時跟隨陪伴的活動,這一觀點在楊向東等人2002年在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發(fā)表的文章有所體現(xiàn)。對于照顧者的年齡段來說,如果照顧者是與被照顧者是年紀相當?shù)睦先耍@樣的體力消耗尤其明顯,這點在黃何明雄等人2003年[9]在社會學研究的文章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照顧者自身的體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jīng)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方的照顧中去,這樣的情況尤其發(fā)生在老伴之間,他們由于長期多年一起生活的原因,更多地容易將個人的情感投入到為對方服務的活動中去,心理上具有責無旁貸的意識,并不會過多地考慮到自身的能力狀況;如果照顧者是比老人年齡小一階段的中年人,在生理上比老年照顧者具備了更多的體力儲備,但是由于其自身也有家庭生活,必須同時估計到自己的家人活動,因此相對老年照顧者而言心理上不具備全身心照顧的意愿;如果照顧者是更加年輕的青年,除非是直接的照顧者,一般年輕人都有固定的工作,再照顧老人無疑對其體力有相當大的消耗,體力過多的消耗使人產(chǎn)生疲憊與挫敗,進而會對人的心理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2.2 精神上的壓力
照顧者在精神上的負荷主要包括與人關系的負荷和自身心理上的負荷[28]。在與人關系上,感情的親疏遠近會直接影響到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相處,如果照顧者是老人的直系兒女,在親人間的關系上由于長期多年的相處,不會產(chǎn)生過多的矛盾,老人對子女也會相互照顧一點,子女對老人也存在感恩的心理,因此子女照顧父母是比較好的模式,而如果照顧者是兒媳、孫媳等非直系親人,由于照顧者面臨著新的身份轉變,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老人自身對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影響到其相處的質量。班娟在2005年[10]的研究顯示,在精神上老年人一般由于身體的某方面疾病導致自身行動不便需要被照顧,長期的疾病在身會對老人自身的心理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可能會對照顧者產(chǎn)生體力、感情、物質上的不斷需要,而照顧者隨著時間的增長,其熱情會逐漸減少,加上老人對其在體力和精神上不斷地消耗不免產(chǎn)生一些小情緒,這時候雙方如果不注意溝通,很容易產(chǎn)生摩擦,嚴重影響雙方之間的關系。Yee JL等人、Lee SL等人和吳文源等人分別在1995年、2000年和2003年的研究均顯示,照顧者在此基礎上會表現(xiàn)出懈怠,憂郁,易怒甚至絕望的心理,對自身的精神也是一種不良的影響。 ?
2.3 經(jīng)濟上的負擔
對于照顧者來說,對老年人的照顧不僅僅是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消耗,在財力上更是不可避免的花費,由于現(xiàn)今的老年人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老年人在身體上的疾病常常是長期慢性的,Haruko T等人在2005年時也認為,常年的疾病護理保養(yǎng)檢查等項目都需要大量的經(jīng)濟支出,照顧者常常為此不僅付出了體力和精力,更要不遺余力的為老人的健康付出。更嚴重的是照顧老年人占用了照顧者大量的時間,導致無法集中精力照顧自身的生活,事業(yè)上也會無法進步,更有嚴重者狀態(tài)不斷下降,心理上的挫敗感越來越強烈,甚至對老年人產(chǎn)生埋怨的心理。
?2.4 社會認同的缺失
對于老年人的照顧者來說,這樣的群體往往也需要承受來自社會的負荷,工作性質的不理解,Carretero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認為,工作類型的不認同都有可能導致其成為孤立的社會群體。如今多數(shù)的照顧者角色均由女性來承擔,因為女性在照顧老人上更具耐心和細心,心理縝密,但是即使女性占主導地位的今天,由于實際生活中難免出現(xiàn)肢體接觸或者回避之處,老人與照顧者之間也會出現(xiàn)一些尷尬與羞恥的心理。即使同性之間的照顧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在其他照顧的內容中,由于個人習慣或喜好的差異,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相互之間的尷尬心理。這樣的工作內容會導致其家人和親友的不理解,且社會上的許多人也不能完全接受工作性質帶來的個人認同。
3、照顧者心理變化對老年人的影響
通常來說,照顧者對老年人的照顧過程,也是一種雙方的相處過程,要想保持良好的相處關系,除了照顧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外,老年人在享受照顧服務的同時,也要對其做出的努力與犧牲提供一定程度的肯定。根據(jù)Rombough等人在2006年的研究顯示,但是實際相處過程中,任何一方的情緒變化都會影響到相處的關系,照顧者通常會與老年人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摩擦,導致照顧者內心具有挫敗、灰心、自卑、埋怨等種種消極的情緒,Mockus PS等人在2000年的調查顯示,這時候被照顧的老年人自身也會受到影響,比如照顧者的消極心理會造成照顧措施的錯誤,消極的照顧態(tài)度,甚至是對老人的產(chǎn)生虐待的行為。此外,Huckle PL等人在1994年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照顧者的消極心理非常不利于老人身體疾病的恢復與健康的保持,非但不會促進老年人自立能力的恢復,甚至會逐步惡化,徹底喪失恢復的機會,這樣的行為只能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4、 對老年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的探討
老齡化的問題十分嚴峻,我們需要妥善解決好老年人的照顧問題,那么,要使老年人得到良好的照顧需要身心健康的照顧者。以上我們分析了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其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針對以上分析我們應該對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疏導進行探討。
4.1 開展“暫時放松”服務
上文中提到有關研究表明短期的老年照顧者并無明顯的心理變化,因此,借鑒國外相關經(jīng)驗,我們可以開展“暫時放松”服務,即使老年照顧者暫時離開老人一段時間進行心理的調節(jié)和放松,從而使得過大的壓力和輕微的心理變化能夠有緩沖的時間,進而得到恢復之后再投入到老年照顧中去,這樣的做法在國外被稱為“喘息”服務。
4.2 加強對老年照顧者的培訓與鍛煉
我國大多數(shù)的老年照顧者并未接受過任何的培訓與鍛煉,也沒有任何類似的心理疏導教育,這方面十分薄弱,不利于老年照顧工作的開展。而在美國,這方面的做法比較成熟,如成立了家庭老年照顧者聯(lián)盟、照顧者國家聯(lián)盟與協(xié)會等等,這樣的機構可以為老年照顧者提供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支持,對于其心理疏導有著良好的作用。Lyons,Zarit和Gaugler等在1999年的調查研究結論均表明,這些聯(lián)盟或協(xié)會的開展對于照顧者的情緒緩解及身心健康的提高十分有益。
4.3 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我國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立法及政策支持尚未健全,而國外關于這方面已經(jīng)有較為成熟的做法,比如美國的壽命喘息法案,還有相關的免稅法案,且2009年把這一議題列入到政策議程中。在這一方面我國的做法還有待提高,相關部門應該從戰(zhàn)略上給與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以更多的關注,使得他們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外界環(huán)境。
5、結論及展望
針對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劇,我們不僅要解決如何照顧好老年人的問題,老年照顧者身心健康的問題同樣亟待解決,本文從老年照顧者負荷的內涵、心理狀態(tài)及其影響因素、照顧者心理變化對老人的影響以及如何對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四個角度對近年來的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和評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看法。
我國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jīng)驗都存在著不足,在此筆者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相關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展望:一是加強對于老年照顧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及其心理疏導的研究;二是更多探討關注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的政策;三是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相關培訓及教育亟待加強,借鑒國外成功經(jīng)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應深入研究這方面活動的開展和相關機構的創(chuàng)建,更好地為老年照顧者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 曾莉,周蘭姝.老年家庭照顧者負荷相關研究進展[J].山西:護理研究,2010,24(17):1505-1507.
[2] George LK,Gwyther LP.Caregiver wellbeing:Multidimensional examination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demented adults[J].Gerontol-ogist,1986,26(3):253-59.
[3] 錦玉,呂探云,王君俏.腦卒中居家照顧者負荷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7,22(23):65-68.
[4] 黃何明雄,周厚萍,龔淑媚.老年父母家庭照顧中的性別研究概觀—以香港的個案為例[J].社會學研究,2003,1:60-69.
[5] 班娟.城市家庭內照顧老人者群體的社區(qū)支持服務[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2:56-58.
[6] 吳文源,張明園,何燕玲,等.老年性癡呆病人照料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9(2):49-52.
[7] 陳茜,梁燕,張曉艷,袁麗.老年人家庭照顧者及其壓力的研究進展[J].四川: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10):1882-1885.
[8] 李香風,趙紅.老年人家庭照顧者及其照顧能力研究現(xiàn)狀[J].北京: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51-1053.
[9] 劉臘梅,路麗娜,周蘭姝.老年人照顧者健康狀況與社區(qū)護理需求的調查研究[J].貴州: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35-437.
[10] 劉臘梅.上海老年家庭照顧者健康狀況及社區(qū)護理需要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4.
[11] 劉臘梅,周蘭姝,呂偉波.老年家庭照顧者的研究現(xiàn)狀,山西:護理研究,2007,21(28):2558-2560.
[12] 楊莉莉,腦卒中病人主要照顧者負荷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0,8(20):1856-1858.
[13] 周建英,郝原英,胡亞靜,邢海華.老年人的健康與心理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3):32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