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論文
當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階層的廣泛關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論文篇一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我國社會處于急劇變化之中,家庭結構與養(yǎng)育方式的改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增加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緊張因素,致使兒童的心理問題較以前明顯增多。出現(xiàn)了小兒多動癥、愛發(fā)脾氣、好打架、說謊、妒忌、排泄機能障礙、言語障礙、睡眠障礙吸吮手指、咬指甲、皺額、挖鼻孔、咬衣服、任性、自私、固執(zhí)、驕氣、膽怯、退縮、易哭泣、過分敏感、過度幻想、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諸多問題。幼兒的心理健康不僅是沒有心理疾病,還包括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關鍵詞: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45-02
學前兒童正處于迅速生長發(fā)育時期,他們雖然已經(jīng)具有人體的基本結構和生理功能,但是各器官、各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他們對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比較敏感,容易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傷害。對學前兒童實施心理保健,盡量為兒童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利的條件,控制和消除種種不利因素,對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做好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工作,不僅可將他們的行為問題、心理障礙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促進兒童在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方面正常地發(fā)展,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使其對社會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應該表現(xiàn)為:有充沛的精力;心情開朗、愉快、樂觀;態(tài)度積極主動;能與小朋友和睦相處,在集體中受到歡迎和信任;能較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沒有不良行為、不良習慣;注意力能集中;睡眠好。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1、懂得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
兒童發(fā)脾氣、暴怒,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需求未得到滿足。要讓他們懂得,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需求是不能給予滿足的。不合理的需求,即使發(fā)脾氣、哭鬧、在地上打滾也無濟于事。
2、學會合理發(fā)泄不良情緒
受到挫折、委屈,心里有氣,要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以減輕心理上的壓力。而不該用打人、罵人、毀壞東西等方式發(fā)泄心中的怒氣。要讓兒童懂得,不高興的事人人都會遇到,別去想他,高高興興地去玩,就會什么都忘了。
二、學習社會交往技能
1、移情教育
移情,簡單地說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想想,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感知他人的痛苦。移情教育,會使幼兒更具有同情心,在與人交往中會更友好、合群、樂群。
2、分享與合作
善于與他人合作分享是時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須的品質。要多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些合作的機會,同時懂得分享。分享不是一種失去,而是一種互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游戲、合作分享的機會是很多的,可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合作小制作等方式讓孩子們懂得“合作是愉快的,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也是件快樂的事”“我把好東西分給你,你快樂,我也快樂”的道理。
3、恰當?shù)淖晕以u價
家長或教師對兒童的批評或表揚要恰當,尤其是批評,要本著“否定行為,肯定人”的做法,愛護孩子的自尊心。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也要十分注意孩子自我評價的培養(yǎng),讓孩子們學會客觀地看待別人,也能客觀地看待自己。比如:在評選“好孩子”活動中,發(fā)揮全班幼兒的主動性,讓他們自己評議,選出大家公認的“好孩子”。
三、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于幼兒情緒飽滿、情緒穩(wěn)定。
1、有規(guī)律的生活
生活有規(guī)律,幼兒的吃、喝、拉、撒、睡、玩,安排有序,習慣成自然,體內(nèi)的“生物鐘”運轉和諧、流暢,幼兒的身心健康就有了保障。
2、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對于幼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健康的身體具有積極的作用。
孩子最初的意志力從哪里來?從規(guī)律的生活中來,從良好的習慣中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早睡早起、鍛煉身體、動靜有序、熱情待人的習慣;以及衛(wèi)生習慣、勞動習慣;按時吃飯、看電視等良好習慣。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孩子只要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那么好的態(tài)度、良好的精神面貌、時間觀念也就會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
四、性教育
一般,人們認為性教育是針對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其實,從嬰兒呱呱墜地,家長和照管人就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責任。事實上,家長在有意無意間,或健康、積極,或不健康、消極,對孩子的性心理都會產(chǎn)生影響。
我認為小孩子對性問題感興趣很正常,就像他們對任何自己沒見過、沒玩過的東西一樣,大人不必大驚小怪。在最自然、最真實的場合下讓孩子輕松地認識最自然的東西,就像在果園認識水果,在農(nóng)田認識莊稼一樣,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會大有好處。
首先,要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要讓孩子知道:他是父母的孩子,爺爺奶奶的孫子或孫女。要學會尊敬老人和父母,不能隨心所欲,也不應該扮演“小霸王”的角色,什么都以他為核心,讓大人圍著他轉,應該有禮貌、知謙讓、懂規(guī)矩。孩子的“角色”是否能扮演好,關鍵還要看“導演”。如果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那么孩子的“角色”也會扮得“不像樣子”。將來一旦失去家庭的保護,在生活中勢必遭遇更多的沖突與創(chuàng)傷,甚至會釀成悲劇。
其次,要讓家庭充滿笑聲。幼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十分脆弱,疏泄心理緊張的機制還很差,特別需要感受更多的家庭溫暖。“家和萬事興”,在一個和睦的家庭里,敬老愛幼,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這樣的家庭氣氛有利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父母樂觀、鎮(zhèn)靜、愉快的情緒對孩子可以產(chǎn)生巨大的感染力。家庭需要笑聲,孩子更需要笑聲。如果父母對子女的感情冷漠,父母不和,家庭破裂,而孩子在感情上的需要又得不到補償,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